《核电子学》PPT课件.ppt
《《核电子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子学》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核电子技术 Nuclear Electronics 物理工程学院赵书俊,原子核与放射性,原子核与放射性,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1.核辐射与物质的基本作用2.带电粒子通过物质3.射线通过物质4.射线的吸收5.中子与物质的作用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1.放射性活度(A)2.吸收剂量(D)3.剂量当量(H)核科学中的基本仪器和设备,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到达地球表面数目 6.61010个/cm2 秒中微子与物质作用很弱吸收截面10-40cm2通过100万个太阳厚度强度才减少一半。,中微子在宇宙中自由穿行,由于作用太弱,很难探测到。,地球 R=6.37 x 1
2、06 m,太阳 R=7 x 108 m,太阳中微子:天然存在,对人体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对人体没有危害。人们不会对存在的大量中微子感到害怕.,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核辐射的基本性质,载能的 粒子:1 有没有作用 2 具体的作用机制是什麽 3 有什麽样的规律 4 产生什麽样的结果,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一、核辐射与物质的基本作用,。原子。,n,物 质:气体 液体 固体 包括人体 等,微观粒子间碰撞有动量和能量的传递 库仑作用 1 电离作用 2 电离效应,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二、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靶原子 正离子
3、+电子+4He+Ar Ar+e-+4He,物质中原子被电离,在粒子通过的路径上形成许多离子对:正离子和自由电子,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射线与射线电离效应比较,射线 射线径迹 粗 直 细 弯,电离作用强 电离作用严重 产生离子对数目多,电离作用 Z1Z2/v2 Z1 入射粒子原子序数 Z2 靶粒子原子序数 v 入射粒子速度,实验结果,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粒子径迹是一条直线 5.3 MeV粒子在空气中 的射程3.83 cm,电子径迹是折线,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三、射线通过物质,1 射线是什麽 2 射线的电离作用 3 轫致辐射 4 正电子湮灭,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
4、,电磁辐射谱,小能量高,E=h,=c/,大能量低,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射线是波长很短能量高的电磁辐射(10-11 米,keV,MeV),来自原子核衰变,不带电,静止质量 0。,1.射线是什麽?,能够同物质原子发生作用,但不能直接使原子 电离;有动量和能量交换,能够产生载能次级 带电粒子,可以对物质发生电离作用。,能量 E=h动量 p=h/c,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2.射线对物质的电离作用 两步过程,三种作用效应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产生次级电子,电离效应次级电子使物质原子电离,射线,第 1 步初级作用,第 2 步次级作用,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光电效应,
5、自由电子,作用机制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A A*+e-(光电子)原子 A+X 射线,原子,受激原子,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电子对效应能量1.02 MeV 的射线与原子核作用可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M M+e+e-1+2 1.02 MeV me me 0.511MeV 0.511MeV基本条件:射线能量 E 1.02 MeV 为什麽?,能量转化成质量M=E/C2,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3.轫致辐射,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X射线电视机显像管,特征:x 射线能量连续 0 EMax(电
6、子能量)电视机 高压15 kV 电子束能量15 keV x 射线能量 0-15 keV,应注意玻璃含有40K U Th,产生机制,原子核,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4.正电子湮灭,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产生两个 0.511 MeV的 光子。,e+e-+me+me-=0.511+0.511 MeV 质量转化为能量 转化效率(100%),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射线通过介质时由于同物质的作用,光子的数量不断的减少,物质层越厚减少得越多,这种现象称做对射线的吸收。,I(x)=I0 e-x,厚 度 X,I0,四、射线的吸收,I,实验发现:射线强度随通过介质层厚度增加而 减小,服从指数衰
7、减规律。,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指数衰减规律,指数衰减因子 线性吸收系1)射线能量高 值小2)原子序数高 值大,I(x)=I0 e-x,铅和铝吸收系数,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射线强度减弱1/2 所通过物质层的厚度 射线的防护大都选用重金属铅、水泥等,构成很厚的防护墙。,半吸收厚度 单位:cm,半吸收厚度(d1/2),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对物质电离作用的比较,2 MeV 射程(m)离子对密度/mm 0.01 6000 2-3 60 10 几个,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1 MeV 的粒子穿透物质能力,1 页 60页/本,铅,地 下1-2 米深,铅室,n,4580本,
8、中子源,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射线穿透物质能力,射线穿透 人体皮肤情况,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中子不带电不能直接使原子电离 但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内同原子核发生作用引起核反应,1)与 H 原子核的弹性碰撞 传递能量 质子跑出来 中子被慢化 n+H n+p 第一步 打出质子(载能)第二步 质子引起物质电离 慢化剂:轻水(1H2O)重水(2D2O),五、中子与物质的作用,n,H,n,n,p,电离,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2)中子核反应 例如(n,p)反应 n+14N 14C+p 第一步 核反应产生质子 第二步 质子对物质产生 电离作用,n,p电离,14N,14C,人体有大量 H
9、 和 N 原子 中子对人体电离效应严重 伤害也严重,1,2,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或粒子(能量 keV)、x、n、p、裂变碎片 介子等 来 源 1)放射性物质(人造 天然)2)加速器3)反应堆 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这些粒子虽能够同物质发生作用但都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效应 eV 量级移动电话 800-1800 MHz 0.01 eV(没有电离作用),核辐射通过物质时的作用和效应,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1 放射性活度(A)定义:样品中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10、目。单位:1贝可=1 次核衰变/秒 1 Bq=1 次核衰变/秒,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符号为Ci。1Ci3.71010Bq。(mCi,Ci)可用克镭当量来表示放射源的相对放射性活度。1克镭当量表示一个放射源的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和1克的标准镭源(放在壁厚为0.5毫米的铂铱合金管内,且与其子体达到平衡的1克镭)相当。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放射性比度,或比放射性(specific radioactivity)。,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核辐射量度及其单位,2 吸收剂量(D)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d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电子学 核电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