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先生》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朱自清先生写人 记叙文 作者 冯 至,1、学习边叙述、边评论的写人方法;2、了解朱自清先生对新文学的贡献;3、掌握顺序、倒叙、插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习朱自清先生谦逊、质朴、公正 的个人品格和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学习目标:,1、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及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2、朱自清先生后期的思想转变及参加民主运动的发展道路;,难点:,课文通过写作者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评论,赞扬了朱自清先生开创自由体诗一代新风的重大贡献以及他谦逊、质朴、不持偏见、是非分明、渴求光明的思想品质。,作品概要,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2、,生于江苏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先写诗后写散文,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在江苏、浙江各中学教书。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简介,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也有朱自清20年代的散文。1934年旅欧杂记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参加一系列民主运动,表现出崇高的 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948年拒绝接受美援面粉,因贫病逝世。有著作20余种,约200万字,有朱自清文集。他的散文是面向
3、人生的。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朱自清的散文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融情于景,或融情入理、以理蕴情,无论叙事、记人、写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冯至(19051993年)原名冯承植,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和学者。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去德国留学五年,专攻文学和哲学。抗日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后任北大西语系教授。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冯至诗文选。解放后,他不仅致力于教学和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工作,而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次出国访问,促进文化交流。1986年民主德国授予冯至格
4、林兄弟奖章;1987年联邦德国又授予他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作者简介,雪朝是一部诗歌合集。内收朱自清19首,周作人27首,俞平伯15首,徐玉诺48首,郭绍虞16首,叶绍钧15首,刘延陵13首,郑振铎34首。1922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列为文学研究丛书之一。诗集在较广阔的背景下,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的某些面貌。这些诗大多是“有所为”而写的,基本体现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点。(在诗的表现手段上:或拟人,或比喻,或对话,或象征,多种多样。),雪朝背景简介,1、联系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从哪三个方面对朱自清先生进行述评的?2、联
5、系课后练习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五句话,仔细体会其写法;思考:课文写雪朝和写朱自清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3、联系课后练习三通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多种多样的述评方式。,作品解读:,联系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从哪三个方面对朱自清先生进行述评的?(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完成练习第一题),第一部分.(第1段)写朱自清先生新的诗风。1、散文化;2、朴实;3、人道主义色彩;第二部分.(第2-4段)写朱自清先生的高尚品质。第1层:(第2-3段)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心。先述后评。第2层:(第4-5段)写朱自清先生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第三部分.(第6-7段)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的损 失,总
6、结全文,呼应开头。,联系课后练习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五句话,仔细体会其写法;思考:课文写雪朝和写朱自清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完成练习第二题)(请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五句话),分析:作者从25年前读雪朝写起,接着写雪朝的特点和雪朝的作者们的变化,有的明写,有的暗写,句句写雪朝,句句与朱自清有关。思考:雪朝的特点有哪些?雪朝的其他七位作者们有哪些变化?朱自清先生又有什么变化?,思考:雪朝的特点有哪些?1、散文化;即:自由体诗;2、朴实;这里指忠实于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感情,语言是朴实无华;3、人道主义色彩;这在当时反封建的思想斗争中,指的是具有进步的思想。,雪朝的其他七位作者们有哪些变化?(请同学
7、们读课文中 有关句子。),朱自清先生 可有什么变化?(重点比较之,这说明了什么?),体会重点语句:“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请同学们朗读这段话,细细体会,相互交流),这句表明了朱自清先生可贵的业绩和在当时文化界激烈斗争中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写法:对人物的评价渗透在叙述里面。,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4段,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如何表现朱自清先生的高贵品质的?第一层:(第23段)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心。先述后评。第二层:(第4段)写朱自清先生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朱自清先生待人诚挚求真,虚心倾听别人意
8、见”,“只从不轻易抹杀别人的努力和成绩”;,第一层:(第23段)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心。先述后评。,第2、3段是“述”:主要是概括叙述,从最初遇见朱先生写起,几乎把朱先生生前与作者的交往都涉及到了,而着墨却不多,重点在“少语及动作、神态”,为后文的评论作了铺垫。,第2段:概述作者陪朱自清先生游德国波茨坦的无忧宫的交往;第3段:概述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几年的交往;重点在“少语及动作、神态”。,“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诚挚求真的目光”;,“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第4段是“评”:主要是夹叙夹议,着重从个人感受的角度来赞扬这种品质给人的熏陶和启
9、迪。,第4 段写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作者承接上文,由虚心引出另一种品质,过渡不着痕迹。“公平,没有偏见”是正反对比说;“党同伐异,刻薄寡恩”是从反面引证,仍是正反对比。,“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他读了不少的书。”作者最后一次见朱自清,评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这里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劳动成果的尊重。就不仅是出于公平,而且也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虚心和进取精神。两个事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种品质。,“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上的讲演。,第三部分.(第5段
10、)写朱自清先生政治上的鲜明态度。,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向往光明,对恶势力绝不宽容,支持新文艺和新中国的发展,从文字到行动,一步步地转变,以致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斗士。,思考回答:1、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愤激”的?2、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有热烈渴望”的?。3、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向往光明”的?在文字上如何?在行动上又怎样?,思考回答:1、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愤激”的?2、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有热烈渴望”的?在回到北平以后,“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无刻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先指出朱先生的宽容同乡愿作风有原则不同。“心中自有分寸”。这种“分寸”。就是他宽容与公正的阶
11、级的、社会的界限;对同志、对人民、他肝胆相照,公正宽厚;而对恶势力、反动派、他是“绝不宽容”的。,思考回答:3、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向往光明”的?在文字上如何?在行动上又怎样?,在文字上,他出版了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对中国文学的传统标准与尺度,追溯了它的演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这两部文集可以说是他为文学的新时代作一些催生的功夫的重要标志。,在行动上,朱自清先生从1946年10月返回北平后,参加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转变”,步都脚踏实地”,这是作者对朱自清先生为人的最有力的概括。,47年 5月,在清华、北大连续讲演,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 战”的游行示威;,
12、47年2月,他在抗议反动当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上签名;,48年3月,清华教授为“反饥饿,反内战”罢课,他是宣言起草人之一;,6月,他在抗议美国扶日并拒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10月病危,临终时谆谆告诫家人,拒绝“美援”,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体会重点语句:,“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在今天看来,文字的表达则又是明白无误的,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向往民主,追求光明,已成为“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共同的意志,这段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畅所欲言,内容是隐瞒的,含蓄的;,第四部分.(第67段)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
13、来的损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损失的?,思考:作者是如何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的?,思考:作者是如何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的?,第7段回到雪朝这本诗集,是为了与开头相呼应,总结朱自清先生一生找着“忠实朴素”的道路,更集中更明确地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朋友的情谊,中国新文艺的扶持,将来的新中国,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损失的?第6段从 这样三个角度去评价 朱自清逝世带来的损失。,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诞生、新文艺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也可以看到作者与朱先生的深厚的友谊是完全建立在公正无私、共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精读课文,赏析作品写
14、作特色,作品特色,1.叙事精要、简约,2.评论中肯、明晰,3.叙、评饱含感情,精读课文,赏析作品写作特色,作品特色,叙述是评论的基础和前提,叙述是为评论服务的。因此叙事须精要、简约,不求完整、详尽,而需要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利评论。,1.叙事精要、简约,Eg:(P21-P22,第4 段)写北大的文艺晚会,并没写晚会的气氛和经过,作者和朱自清先生演讲的内容和情景,归家路上的夜色等等,只写了朱自清先生对作者演讲中某一句话的不同意见,以表现他为人的正直、公平。,精读课文,赏析作品写作特色,作品特色,评论是叙述的提炼和升华,评论是由叙述得出的结论或者是叙述的指南,评论应准确、恰当,切中要害,态度要明
15、朗。,2.评论中肯、明晰,写雪朝的特征之后,作者先肯定了雪朝对中国新诗的作用,再进一步赞扬朱自清先生始终如一的朴质,准确地评价了他的贡献。,精读课文,赏析作品写作特色,评论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抒发感情的,叙述中饱含感情,这在课文里随处可见。,(2段):叙述和朱自清先生谈话的一段文字,用“倾心听取”“点头称是”已饱含赞扬的深情,最后一句话“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在评论中更饱含着对朱自清先生的由衷的敬佩。,3.叙、评饱含感情,作品特色,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练习题二;析题意:让学生了解写人时怎样把人品和文品结合起来写。,作者从25年前读雪朝开始,就获得朱自清的人品和文品和印象;“朴质”,“朴素”,“朴实”。,25年的交往不断证实了这一认识,现在他不幸中途死去,作者为之感到深深的悲痛。,作业练习,这就是作者的思路,作者把从雪朝中获得的印象用“述”,“述”结合方世一层层处处验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