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治疗现状及用药误区.ppt
《糖尿病眼病治疗现状及用药误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眼病治疗现状及用药误区.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眼病治疗现状及用药误区,德州市中医院 徐红,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消渴眼病包含“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底改变包括微血管瘤和出血、棉絮斑、视网膜增厚(水肿)、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以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凡未发生新生血管者为单纯型,出现新生血管者为增殖型。糖尿病人群中3050合并DR,其中14有明显视力障碍,其致盲率为812。,参照中
2、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有糖尿病病史;眼底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如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绒斑、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荧光造影、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辅助检查手段可帮助确诊。,一、病因病机,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的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或血瘀甚至血管破裂是DR的发病基础,糖尿病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循环障碍致视网膜组织缺氧及其随后发生微循环结构损害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病理生理,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调查结果(CODIC2),1.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 高血糖时
3、,葡萄糖正常分解途径受影响,使毛细血管周细胞内山梨醇蓄积;高血糖还干扰肌醇磷酯的代谢,导致细胞内多种代谢紊乱,毛细血管收缩力下降,自引起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2.非酶性糖基化蛋白终未产物(AGEP)在高血糖影响下,葡萄糖与赖氨酸的E-氨基结合为酮胺,蛋白质交链成为异常稳定的糖基化终未产物,AGEP的沉积改变了某些蛋白的生物活性,影响酶及细胞的正常功能。当血糖控制后,AGEP在短期内亦不会下降。3.生长因子 临床发现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是从缺血区产生,因而认为,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生长直接相关,缺血缺氧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因子表达。目前,发现参与新生血管生长的因
4、子较多,这些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长和迁移促使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及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二)中医病因病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消渴”病范畴,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消渴日久,精亏液少,不能上承目络,目睛失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目络,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致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而以痰浊瘀血为标。病程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病症是逐渐由阴虚向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气阴两虚贯穿于病变的全过程,是其基本病机。,二、诊断,*,眼底改变:(1)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及血管病变等
5、。微血管瘤:微血管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可见的改变,是指位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球形或卵圆形侧膨隆,检眼镜下呈现边界清楚的红或暗红斑点,有的小如针尖,有的可大至1/2血管径,早期数量少,可位于末梢小动脉或小静脉上,也可表现为主要分布在黄斑周围散在分布于视网膜后极部。随着病情发展,微血管瘤数量增多,在后极部可呈弥漫分布。微血管瘤渗漏是引起视网膜水肿的重要原因。,出血斑:出血斑可位于视网膜各层,浅层者呈火焰状,深层者呈圆点状或斑片状,多位于视网膜后极部赤道部。早期小片出血可逐渐吸收不留痕迹,但周围可反复出现新的出血斑。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有大片内界膜下或视网膜前出
6、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完全遮挡其下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荧光,形状、大小与出血一致。可与微血管瘤的高荧光相鉴别。,硬性渗出:硬性渗出为黄白色边界清楚的蜡样斑。可围绕一个或数个微血管瘤。视网膜水肿后常有硬性渗出,多位于黄斑区和后极部。在黄斑区呈黄白色点状,呈簇状或星芒状,或聚集融合形成宽的环状排列。病情好转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可能逐渐部分吸收。荧光血管造影中大片硬性渗出可呈假荧光,硬性渗出环中央可见渗漏的微血管瘤及扩张的毛细血管。,硬性渗出:硬性渗出为黄白色边界清楚的蜡样斑。可围绕一个或数个微血管瘤。视网膜水肿后常有硬性渗出,多位于黄斑区和后极部。在黄斑区呈黄白色点状,呈簇状或星芒状,或聚集融合
7、形成宽的环状排列。病情好转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可能逐渐部分吸收。荧光血管造影中大片硬性渗出可呈假荧光,硬性渗出环中央可见渗漏的微血管瘤及扩张的毛细血管。,棉絮斑:棉絮斑为边界不清的白色羽毛状或棉絮样斑,散在分布于视网膜后极部,一般约1/4-1/3DD,其边缘可见微血管瘤,出血斑,偶见绕有硬性渗出环。新旧不等的棉絮斑可在同一眼底中共存,陈旧者色淡而薄,边界清楚,消退后残留硬性渗出或色素紊乱。荧光造影表现为毛细血管无灌注的低荧光区,其外围扩张的毛细血管往往有渗漏。,Holman RR.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S21S25.,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
8、膜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均有改变。视网膜动脉改变表现为血管细窄,甚至成白线状,分布白线样动脉的视网膜因严重缺血缺氧而明显水肿。视网膜静脉早期呈均一性扩张,色暗红,病情进展则可呈串珠状或球状扩张,如伴高血压动脉硬化,则常可同时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毛细血管因内皮细胞增殖,管腔逐渐闭塞,其附近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晚期视网膜周边部大片毛细血管闭塞,甚至前小动脉或小动脉闭塞,形成大片无灌注区,导致大片视网膜缺血,诱发新生血管形成,即进入增生期。,UKPDS 16.Diabetes 1995;44:124958,(2)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
9、y PDR)新生血管的增生过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有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部眼底改变外,尚有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形成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并发症。增生型视网膜病变以内皮细胞管腔的增生形成视网膜前新生的血管为特征。新生血管开始很小,其增长速度也不一样,随病情加重,新生血管变大,数量增多。新生血管位于视网膜及视盘上,以沿视网膜四支大血管分布最多,呈丝网状或花环状,并可融合成簇,长大突入玻璃体内。视盘出现新生血管表示视网膜缺血更严重,早期在视盘上呈环状或网状新生血管,随病情发展管径增粗,数量增多,可掩盖全视盘。新生血管附近的纤维组织呈半透明状,逐渐向前生长,穿过内界膜附着于玻璃体后表面,同时
10、沿视网膜大血管生长。晚期小新生血管退化时管径变小,数量减少,最后被白色纤维组织所替代。荧光血管造影:于静脉早期显示新生血管的形态,超出视网膜平面的新生血管多呈扇状,显影后随即渗漏;视网膜表面及玻璃体内新生血管渗漏迅速且显著;所有新生血管均易破裂出血。,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 较大的新生血管增生纤维粗大,随着生长可突入后部玻璃体,产生玻璃后脱离。开始时只是孤立的部分,逐渐缓慢发展为全玻璃体脱离甚至塌陷。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与纤维组织增生时常粘附于玻璃体皮质层,发生增生纤维牵拉时,则可产生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反复玻璃体出血可致视力严重减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大量纤维弱增
11、生及条带牵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当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增大,波及黄斑时,视力即急剧下降,久之发生囊样变性则视力损害不可逆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视网膜毛细血管广泛性闭锁,虹膜与房角亦出现新生血管,导致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即出现患侧眼胀伴头痛、恶心等青光眼相关症状。,(3)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黄斑水肿:根据病理及临床,黄斑水肿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局限性黄斑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增厚,眼底镜可观察到中心凹反射消失,水肿的原因是局部视网膜内循环的异常,微血管瘤及扩张的毛细血管渗漏。长期存在的黄斑水肿,积液长期聚存于视网膜外从状层,如多个液体小腔,形成囊样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眼病 治疗 现状 用药 误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