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概述》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 有机茶生产与管理,第十五章 有机茶概述,第一节 有机农业与有机茶第二节我国有机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第三节有机茶的标准体系,第一节 有机农业与有机茶一、有机农业的概念 有机农业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King途经日本到中国,他考察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于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节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该书对英国植物病理学家Albert Howard影响很大,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农业圣典一书中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思想。
2、受Howard的影响,1940年美目的JI.Rodal。买下了位于宾州库兹镇的一个有255hm2土地的农场,从事有机园艺的研究,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和农作(现名有机园艺),有机农业的实践就从那时开始了。有机农业的思想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有机农业从产生到快速发展与现代农业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分不开。,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用
3、化学肥料;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革和病虫害。美国农业部把有机农业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尽可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以外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性,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尽管该定义还不够全面,但描述了有机农业的主要特征。,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
4、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些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佯性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机转换过程。,二、有机食品的概念和特征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 Food(有机食品),在其他语种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从纯化学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作“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
5、的。有机食品通常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外,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有机食品通常需要符合4个条件: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又称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3.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4.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
6、构的认证审查。,在有机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在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并存的中国正确理解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有助于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第一,有机食品不等同于无污染的食品 不少人认为,不含任何化学残留物质,绝对无污染的食品就是有机食品。应该说,食品是否有污染物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不含任何污染物质的食品。只不过有机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要比普通食品低。过分强调有机食品的无污染特性,只会导致人们只重视对环境和终产品的污染状况的分析,而忽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授制。在过去,很多生产者和贸易者认为,只要他们的产品中没有污染物质,就可以获得有机食品证书。,第二,并非一定在无污染的地
7、区才能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由于片面强调有机食品的无污染特性,在选择有机生产基地时,过分强调对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标推,把有机农业的基地大多放在边远无污染的贫困地区,忽视在发达地区逐步建立有机生产体系。但从发挥有机农业在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来分析,在农用化学物质用量较大的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更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第三,有机农业并非是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如果把有机农业简单地说成为“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是不正确的。有机农业强调持续生产体系的建立。不用化学合成物质,同时也不采取任何管理措施的农业生产体系,是不能持续发展的,这样的体系不是有机农业
8、生产体系。,第四,有机农业不等同于传统农业。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仍然可以应用到有机农业中,但有机农业并不好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生产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发展的技术,但不是所有现代科技学术都能在有机农业生产中采用。第五,有机方法种植的作物产量并不一定比现代方法种植的产量低。应该承认,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建立期间(有机转换期间),有机作物的产量通常会比常规作物的产量低。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建立良性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生产的作物产量并不一定会比常规作物产量低,整个有机体系的生产力一定高于常规体系的生产力。,第六,有机农业生产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了替代化肥,在有机生产中需要使用大
9、量的有机肥。如果不注意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方法和用量,例如,过量使用或使用时间不恰当,其后果不仅要影响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作物的品质,使作物易受病虫害的危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第七,有机农业并非投入多,成本高。应该承认,有机农业所需的劳动力投入要比常规农业投入多很多,特别表现在利用农业废弃物时的劳动力投入。有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了农业系统内的废弃物,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小了社会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减轻了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人们在计算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投入时,不应忽视了这些投入的真正价值。,三、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1.健康(health):有机农业将土壤、植
10、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加以维持和加强。在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中关注从土壤中的微生物直到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健康,强调生产高质量和富有营养的食品,避免使用对健康不影响的肥料、农药、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等,为预防性的卫生保健和福利事业作出贡献。2.生态(ecology):有机农业强调以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为基础,在维持生产环境生态的同时实现营养和福利方面的需求。有机管理必须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产加工条件、生态、文化和规模相适应,所有从事有机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消费有机产品的人都应该为保护包括景观、气候、生境、生物多样性、大气和水在内的公共环境作出贡献。3.公平
11、(fairness):强调所有有机农业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加工者、分销者、贸易者和消费者)建立公平的关系,同时根据动物的生理和自然习性来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机会,以对社会和生态公正以及对人类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方式来利用自然和环境资源。4.关爱(care):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给予充分关注,以一种有预见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来管理有机农业,以保护当着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保护环境;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拒绝使用无法预知其危害的转基因工程技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有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这些系统按照各自的组织原理,最终使复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合理,
12、功能健全,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均能正常流动,系统最稳定,净生产量最大,并且能够永久维持。这样的生态系统就称之为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增长与生态的稳定程度之间存在一种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即以技术作为中介和手段既要重视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又要掌握运用技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和程度;既能使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满足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又不超越生态系统自我稳定机制所允许的限制,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实现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有机农业的最终日标就是要建立这样的系统。,四、有机茶的概念及各类 有机茶是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
13、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并经专业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及相关产品。目前国内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茶产品主要包括:有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花、黄茶、黑茶、花茶,以及银杏茶,苦丁茶、桑茶、柿叶茶等代用茶。五、有机茶与常规茶的比较1.产地环境要求高。2.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植物生物调节剂和除草剂等物质。3.注重对生物、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控制。4.实行和标志管理。,低,第二节我国有机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一、有机茶的发展现状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认证出口的有机产口。1990年浙江
14、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位于浙江临安的茶园和加工厂获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有机认证,标志着有机产业在中国的正式开端。有机茶在初期发展缓慢,直到2000年以来,由于有机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中国茶叶整个产业产生较大影响,有机茶逐渐引起茶界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安徽、云南、湖南、福建、贵州等茶叶主产省先后启动“有机茶工程”,制定了有机茶的发展规划。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3年我国有机茶种植面积为5.3万hm2,鲜茶产量为10.3万吨(约为2.12.3万吨干茶);有机茶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2.1%,产量的1.2%。在有机茶种植总面积中
15、处于转换期茶叶面积占36%,产量占43%。云南省8600hm2广西、贵州5000hm2以上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湖北2500hm2以上。,2002年农业部制定了第一个规范有机茶的标准NY5196-2002,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有机新产品认证标准GB/T19630.1(.2、.3、.4)-2005。,二、我国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前景1.我国现有茶园70%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2.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传统农业是有机农业之母。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较普遍的推广。许多生态农业的经验和技术容易用到有机农业中
16、来。4.我国不少大中院校、科研和生产单位在有机农业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成果。5.政府部门重视有机茶产业的开发工作。如中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浙江武义县的扶持政策: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奖励3万元,到期再认证成功按首次认证奖励金额的50%给予奖励;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100亩以上,根据认证规模以奖代补万元;对有机产品标准制定、营销体系构建给予相应补助;新增加有机茶基地25亩以上的予以立项,补助130元/亩;有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给予适当的奖励。,我国有机茶总量不到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2014年)。现在信阳的有机茶产量约为200吨,2016年信阳市茶产量约为5万多吨。,三、我国有机茶开发
17、的模式目前我国有机茶开发的模式较多,其中主要模式有公司型、公司加基地型、茶农合作社(协会)型等模式。1.公司型。有机茶基地、加工厂和销售体系、产品品牌与企业标准均由公司自有,建有一套有机茶管理体系,直接申请有机茶认证。优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灵活,有机茶理念易于贯彻,有机茶生产、加工管理方便,一体化经营,产品质量较稳定,货源有保障,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投资开发成本高,投资时间长,规模难以做大。2.公司+基地+农户型。3.茶农合作社(协会)型。,第三节 有机茶的标准体系,NY 5196-2002 有机茶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
18、程NY 5199-2002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GB/T19630.1-2011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GBT19630.2-2011有机产品 第2部分加工(含第1号修改单)GBT19630.3-2011有机产品 第3部分 标识与销售(含第1号修改单)GBT19630.4-2011有机产品 第4部分 管理体系,第十六章 有机茶基地建设及转换第一节 基地的选择与建立一、基地建立的必要性 土地是有机食食品生产和认证的基本单元。基地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选择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基地是保证有机食品质量的关键。有机食品生产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必须具备五项条件:1.生产基地环境优良,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环境
19、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最小,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环境一作物一土壤一害虫一天敌)。2.有机食品的标淮和全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每一个地块上每种作物的生产过程控制。3.有机食品出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原料必须是出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4.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自土地为源头的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生产操作记录,外来物质输入记录,生产资料使用和来源记录)。5.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是进行基地的实地检查。,二、基地建设的原则 1.生物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原则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0、环境影响生物,不同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物群体(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生物也影响环境,两者不断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生物既是环境的占有者,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既有独立的成分两者又密切相融。生物不断的利用环境资源(生存物质),又不断地对环境进行补偿(分解动植物废弃物和残体,重新回到环境中),使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平衡,以保证生物的再生。有机农业遵循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从基地选择或开始建设时起,强调全面规划,整体协调,因地制宣,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2.营养物质封闭式持续循环原则 有机农业将人、土地、动植物和农场作为整体,建立生态系统内营养物质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所有营养物质均依赖农场本身。这就
21、要求全面规划农场土地面积、种植结构、有机肥的数量和利用方式,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供应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多级物质传递、转化链,多层次分级利用,使有机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肥沃土壤。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有机农业生态系统是介于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中间类型。需要在人为的干预下,使之具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又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种植有利于天敌增殖的作物或诱集植物、害虫的驱避植物,协调天敌与害虫的比例,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的量化关系,形成生态组合最优,内部功能
22、最协调的生态系统。,4.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茶园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农业又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的产出最多,投入最少,所以,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业。,三、有机茶基地的条件和背景1.环境条件(1)基本要求,(2)空气,(3)土壤,(4)灌溉水,2.种植历史1)种植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模式2)种植业的主要构成和经济地位3)经济作物种植的种类、比例和效益4)当地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的程度5)作物的产量6)肥料的种类、来源和土壤肥力增加的情况7
23、)病虫害防治方法,四、基地建设的内容 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现状评估、总体规划、种植与加工模式、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新开垦的有机茶基地选择(1)符合上述环境条件的要求。(2)有机茶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3)有机茶要适当集中,有一定面积,种植规范,生长良好,病虫害少。(4)有机茶基地不宜选择在25。以上的山坡地。2.茶园规划道路系统;排蓄水系统;茶园地块划分,一般每个地块不超过0.67hm2(10亩),第二节 有机茶园的转换,一、转换期的概念及要求,GB/T19630.1-2011,二、已有茶园转换为有机茶园1.撂荒茶园转换 撂荒的茶园36个月以上,有充分证据证明36个月以上未使用禁用物质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有机茶园最低要求而减免转换期限,但是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的茶园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撂荒的茶园达不到36个月,则必须满足36个月的要求。2.常规茶园的转换 必须满足36个月的转换期后才能获得有机认证。有机茶园改为常规茶园的,则需要重新进行有机转换,才能获得有机认证。,第三节 茶园垦植与生态茶园建设 一、茶园开垦,二、有机茶园对茶树品种与种植的要求,三、茶园生态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