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知识》PPT课件.ppt
《《有机波谱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波谱知识》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紫外-可见光UV-Vis(ultraviolet-visible)2.红外光谱 IR(infrared spectroscopy)3.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4.质谱 Mz(Mass spectrometry)5.X-ray crystallography,第八章 有机波谱知识Structure Determination,前三者均是基于前述的光吸收原理进行分析。质谱分析法则有所不同,它是基于化合物分子在真空条件下受电子流轰击或其它方法形成离子,同时发生某些化学键有规律的断裂形成离子碎片。通过质量分析器研究这些离子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有机化合物结构
2、的方法。,波谱知识,二、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法(Spectroscopy)涉及电磁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辐射电场与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分子吸收辐射能,导致分子的电子能级或振动、转动能级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原子或分子处于稳定状态,即其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上,称为基态。如果用一连续波长的光束照射,则某些波长的光辐射能被吸收,原子或分子的外层电子则跃迁到高能级上,这种过程所对应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由于不同的分子内部其电子能级或振动、转动能级是不同的,而根据量子理论,原子或分子中各种运动状态所对应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能级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分子体系吸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总是等于体系的
3、两个允许状态能级的能量差,因此不同的分子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是不同的。通过研究这些吸收可以推导出分子的结构。,一、紫外光谱分析法,1、基本原理紫外光是指波长在4nm-400 nm间的电磁辐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00-800 nm。许多有机化合物对紫外光或可见光均有吸收。若将不同波长的吸光度记录下来,并以波长为横座标,吸光度A为纵座标作图,就可获得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常以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和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max表征化合物的吸收特征。,分子对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吸收是基于分子的价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上的跃迁。紫外吸收光谱又称为电子光谱。但和原子光谱不同,紫外光谱
4、并不是一个纯的电子光谱,在电子跃迁过程中同时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紫外光谱并非原子光谱式的线光谱,而是由多个吸收波长极为相近的吸收线组成的带光谱。,2.分子轨道与电子跃迁的类型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当2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其原子轨道将进行线性组合以形成分子轨道,形成的分子轨道数等于所结合的原子轨道数,其中能量低于相应的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反之则为反键轨道。通常电子处在能量较低的成键轨道。,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有键和键,键和键成键轨道表示为和,反键轨道则表示为*和*:此外,氧、硫、氮和卤素等杂原子还有末成键的孤电子对,称为n电子。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n*、n*。不同轨道间
5、的跃迁所需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其所对应的吸收光谱的位置也各不相同。*跃迁是单键中的电子在成键和*反键轨道间的跃迁,因轨道间的能级差最大,所需的能量最高,相应的吸收峰波长较短,一般为 150-160 nm,即在真空紫外(远紫外光)区。,*跃迁是不饱和键中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反键轨道的跃迁,其所需能量较要小,吸收峰波长一般为160-180nm,仍在远紫外光区。但当双键以共轭形式存在时,随共轭体系增大,吸收波长增长(红移),吸收峰可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3.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烷烃 烷烃中只有电子,所以只能产生*一种电子跃迁。因吸收波长太短,不能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当饱和化合物中含有氧
6、、氮、卤素等元素时,由于杂原子上有n电子,所以有*和n*两种跃迁形式,但如前所述,吸收带仍处于远紫外区,在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不大。非共轭的不饱和化合物非共轭的不饱和化合物中所含的不饱键虽可产生跃迁,但相应的吸收带仍在远紫外区,不能被应用于结构分析。,含共轭体系的脂肪族化合物当分子中存在共轭体系时,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间的能级差变小,吸收波长总是高于200nm,且吸收强度也增强。这是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取决于共轭体系的大小,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也有一些影响。,4.从紫外光谱推断结构一般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可大致推断其结构:(1)200-400nm 无吸收
7、峰。饱和化合物,单烯。(2)270-350 nm有吸收峰(=10-100)醛酮 n*跃迁产生的R 带。(3)250-300 nm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200-2000),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4)200-250 nm有强吸收峰(3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带。共轭二烯:K带(230 nm)-不饱和醛酮:K带230 nm,R带310-330 nm 260nm,300 nm,330 nm有强吸收峰。,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实验技术,练习题,下列化合物可存在那么些电子跃迁类型?请指出哪个化合物的吸收波长最长。,二、红外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具有
8、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吸收谱则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用以鉴定未知物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一般用波数表示:(cm-1)=1/。是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范围是400-4000cm-1。,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产生应满足两个条件:(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必须有瞬间偶极矩的改变。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分子的振
9、动可近似看为一些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的运动。,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m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m1m2/(m1+m2)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较双原子分子振动复杂得多。其振动的基本类型有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大类。伸缩振动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由于振动偶合作用,3个原子以上的基团还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表示为对称和不对称。弯曲振动又叫变形或变角振动,指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弯曲振动的力常数较小
10、,因此常出现在低频区。红外吸收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吸收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变化越大,吸收越强。通常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吸收越强。如C=O吸收峰是大多数红外谱图中吸收最强的峰。,2.基团频率与特征吸收峰,组成分子的各个基团均有其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根据化学健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四个区:4000-2500 cm-1 氢键区;2500-2000 cm-1 叁键区;2000-1500 cm-1 双键区;1500-1000 cm-1 单键区。按吸收的特征,又可分为官能团区(4000-1300cm-1)和指纹区(1300-600cm-1)。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官能团区,且吸收峰较稀疏,利于分析,是
11、基团鉴定最有用的区域。而后者主要包含因变形振动产生的光谱。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其吸收峰在本区域即可表现出细微的差异,因而像人的指纹一样专一。这个区域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重要。,3.红外吸收光谱解析,为了便于进行红外光谱解析,通常将光谱分成八个不同区段。根据相应吸收峰的情况可初步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A.O-H、N-H伸缩振动区(3750-3000 cm-1)醇、酚、酸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其峰强较缔合的OH基峰弱,且谱峰更尖锐。吸收峰的数目取决于N原子上取代基的多少。伯胺和伯酰胺为双峰,且两峰强度近
12、似相等,B.C-H伸缩振动区(3300-2700cm-1)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伸缩振动在本区域的不同位置。C-H、=C-H、Ar-H的吸收峰均在3000 cm-1以上区域,其中炔烃的吸收强度大、谱带较窄。芳烃在3030cm-1附近,烯烃的吸收出现在3010-3040cm-1,末端烯烃的吸收出现在3028cm-1附近。饱和烃和醛类的吸收波长低于3000cm-1,由此可区分饱和烃和不饱烃。,C 参键和累积双键区(2400-2100cm-1)本区的谱带较少。主要吸收带有:,炔烃除利用C-H外,还可利用CC来确认。但注意,结构对称的炔烃不发生吸收,因其是红外非活动的振动。空气中的CO2对谱图也可能产生干扰
13、,产生2349cm-1峰,因此解析时如有此峰出现应注意是否存在操作和仪器调整的问题。,D.羰基伸缩振动区(1900-1650cm-1)羰基最常出现的区域是1755-1670cm-1,常为红外谱中最强的吸收峰,非常特征。故C=O吸收是确定化合物中有无羰基存在的主要依据。各类羰基化合物因邻近基团的不同,具体峰位也有差别,E 双键伸缩振动区(1690-1500cm-1)该区主要包括C=C、C=N、N=N和N=O的伸缩振动及苯环的骨架振动。烯烃的一般较弱,且随C=C键向分子中心移动,其强度减小或消失。因此不能据此判断有无双键。苯环、吡啶环及其它杂芳环的骨架伸缩振动位于1600-1450cm-1范围,于
14、1600、1580、1500和1450cm-1附近出现3-4条谱带。常用此范围的2-3条谱带确认芳环及杂芳环的存在。,F.X-H面内弯曲振动及X-Y伸缩振动区(1475-1000cm-1)本区域主要包括C-H面内弯曲、C-O、C-X伸缩振动,及C-C骨架振动等,是指纹区的一部分。烷基、醇、醚的精细结构均可从这个区域分析。甲基、亚甲基在1460cm-1处有特征吸收,此外孤立甲基在1380cm-1处出现单峰,是确定分子中有无甲基的根据。当两个或三个甲基与同一碳原子相连时,1380cm-1峰分裂成双峰,这是由于多个甲基弯曲振动相互偶合所致。由此可确定异丙基。,G.C-H面外弯曲振动区(1000-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波谱知识 有机 波谱 知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