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催化》PPT课件.ppt
《《有机催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催化》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4-11-3,1,第三章:配合物催化反应及其作用机制,3.1 配位催化的发展与概念 3.2 配合物催化剂的类型 3.3 配位催化中的基元反应 3.4 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3.5 配合物催化反应及其应用,2004-11-3,2,3.1 配位催化的发展与概念,发展 配合物催化反应 70年代来,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均相配位催化的开发和应用石油、化工工业的新局面。配合物催化的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催化剂在某些重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Zigler,Wacker,Oxo,Monsanto甲醇羰基化,2004-11-3,3,Ziegler:常压聚合得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Al(C2H
2、5)3TiCl4:Wacker反应:乙烯氧化制乙醛,PdCl2+CuCl2OXO反应:R-CH=CH2+CO/H2 制醛,HCo(CO)4Monsanto 甲醇羰基化反应制乙酸,Rh(1)(CO)L2Cl,2004-11-3,4,概念,1)配位催化反应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离子(大多数是过渡金属)通过中间的配位步骤,使配位的反应物分子活化,这种作用称配合催化作用,这类反应叫配位催化反应。配位活化是配位催化反应最基本、最普遍的效应。配位催化反应优点:产率高、选择性好等 配位催化反应应用:石油、化工工业,聚合、加氢、氧化、异构化及羰基合成等,2004-11-3,5,2)配位催化反应的催化剂 大多是过
3、渡金属原子为活性中心的无机/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或盐类。常见有Werner配合物,原子簇,-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3)配位催化反应类型 多相催化反应和均相催化反应。4)均相催化 反应体系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物相的催化反应为均相催化反应。其反应优点是高活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较温和(低压、低温),收率高。,2004-11-3,6,5)均相催化(Homogeneity)的特点 均一性,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 专一性和选择性(Specificity and selectivity),专一性:很高的选择性,一般认为超过95%以上的选择性才称为“专一性”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是十分突出的 过渡金属配合
4、物催化:高度专一性的催化剂,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 选择性达99%。其中CH3I为助催化剂,乳酸异构体的脱氢,2004-11-3,7,手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高对映异构选择性的催化剂,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被认为是化学反应中最难实现的一种选择性,水解合成苯丙氨基酸,对映异构选择催化加氢,2004-11-3,8,3.2 配合物催化剂的类型,3.2.1 Werner配合物3.2.2 原子簇3.2.3-配位化合物3.2.4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2004-11-3,9,3.2.1 Werner配合物,1)概念:a)Werner配合物:Lewis酸和Lewis碱直接作用形成的一种最简单的配合物 Werner配合物
5、:Lewis酸碱的加合物,Alfred Werner(1866-1919)瑞士化学家,配位化学之父、奠基人。1893年,提出了配位化合物的配位理论。1913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第一个认识到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不只一种“原子价”同其他分子或离子相结合以生成相当稳定的复杂物。,2004-11-3,10,b)Werner配合物的实质 带有电子对的给体(lewis碱)把电子授予给电子受体(Lewis酸)Lewis酸:形成体金属离子、原子和中性分子,少数是非金属元素。在配合物中,提供空轨道以接受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原子Lewis碱:配位体,是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Pd+:PPh3 Pd(PPh3)
6、4,2004-11-3,11,Lewis酸和Lewis碱结构对形成Werner配合物的影响,规律1:Lewis酸 含卤素的中性分子(中心原子不含d轨道)遵循八隅体 规则,与Lewis碱形成四面体配合物,2004-11-3,12,规律2:Lewis酸含卤素的中性分子(中心原子含d轨道)不遵循八隅体规则,其周围一般有12个以上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电子结构,与Lewis碱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合物,V(23)1S22S22P63S23P63d34S2,V 4+Ard1Ti(22)(Ar)3d24S2,Ti 4+(Ar)d0Si(14)(Ne)3S23P2,Si4+(Ne),SP3d2杂化,2004-1
7、1-3,13,规律3:Werner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由软硬酸碱原则来分析(Principle of 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HSAB)软亲软,硬亲硬;软硬交界就不分亲近“亲”表现二个方面:(1)生成物的稳定性;(2)反应速度的快慢。,2004-11-3,14,3.2.2 金属原子簇配合物,Cluster Chemistry: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学学科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Cluster是原子蔟、团蔟和蔟之意。原子簇:1966年 提出 原子簇 由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介于原子、分子和聚集态之间(其尺寸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原子簇
8、具有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常具有异常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量子尺寸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化学、生物学、光学、光电子学、磁学等方面得到了应用。,2004-11-3,15,(1)金属原子簇概念,a)Cotton定义: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同类(同核)或异类(异核)金属原子借金属-金属键结合(单键、双键三键、四键)在一起的化合物。b)徐光宪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效原子直接键合(单键、双键三键、四键),组成多面体或缺顶点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分子或离子。该定义包括了硼烷、碳硼烷、金属硼烷、碳金属硼烷。c)美国化学文摘CA的索引定义:原子簇化合物是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键合或极大部分互相键合的金属
9、原子的配位化合物。,2004-11-3,16,(2)金属原子簇的特点,(1)存在MM金属键(2)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般都是三角多面体或欠完整的三角多面体,骨架成键电子以离域多中心键形式存在。,2004-11-3,17,(3)判断MM键存在的依据,(1)键长 若金属原子间距离和金属晶体中差不多或更少时,可认为形成MM键。Mo-Mo Mo2Cl83-Mo2Br83-Mo2Cl93-纯金属 键长pm 238 243.9 265 273(2)磁矩 如果多核分子的磁性比起单核的要小,那就可能是因为形成MM键后,电子配对的结果。Co(CO)4末成对电子数1 而Co2(CO)8末成对电子数0,说明分子中可能存
10、在Co Co键;,2004-11-3,18,(3)键能 MM键能80KJmol才是簇状化合物(同族中原子簇的MM键能从上到下增大)Mn2(CO)10 Tc2(CO)10 Re2(CO)10 Fe3(CO)12 Ru3(CO)12 Os3(CO)12 104 KJmol 180 187 82 117 130(4)其它 振动光谱、光电子能谱、电子能谱 MM键还存在如何确定键级问题,即如何确定MM键是单键、双键、叁键或四键?一般通过将键长、键能的实验测定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2004-11-3,19,(4)金属原子簇分类,1、按成簇原子类型 同核簇Fe3(CO)12 异核簇Fe2Ru(CO
11、)12,FeRu2(CO)12 2、按结构类型 开式结构多核簇;闭式结构多核簇3、按成簇金属原子数 双原子簇Tc2(CO)10;三原子簇Fe3(CO)12;多原子簇Mo6Cl84+4、按配体类型“羰合物”型原子簇Re2(CO)10“低价卤化物”型原子簇Mo2Cl83-,2004-11-3,20,5、按M类型,金属硼烷:B4H8Fe(Co)3碳金属硼烷:(B9C2H11)2Co-过渡金属原子蔟:Fe3(CO)12,Re3Cl123-纯金属原子蔟:Pb52-,Sn94-主族原子蔟:S4N4,P4,As73-,2004-11-3,21,(5)非金属原子簇分类,硼烷(硼氢化合物)BnHn2-,八面体,
12、笼型原子簇化合物如B6H62-。BnHn+4,中型硼原子蔟化合物,四方锥形,巢型原子簇化合物如B5H9。BnHn+6,蛛网型原子簇化合物如B4H10,B10H16。碳硼烷C2Bn-2Hn,如C2B3H5,C2B5H7。,2004-11-3,22,(6)金属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点(I)容易形成原子蔟的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形成M-M键的趋势 Mo(42)Cr(24)、Rh(45)、Re(75)Nb(41)、Ru(44)、Ta(73)、W(74)其余,2004-11-3,23,形成金属簇状化合物是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的特点 B:Nb,Ta形成M6X122+,而V不能 B:Mo,W形成M2(CH3C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催化 有机 催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