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形成因素》PPT课件.ppt
《《景观形成因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形成因素》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景观形成因素,景观是异质性的地域实体,是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其中,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干扰是决定景观形成的基本因素。,本 章 讲 授 内 容,1.地质地貌因素,2.气候因素,3.土壤因素,4.植被因素,5.干扰因素,1 地质地貌因素,地貌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一.地貌营力,1.概念:指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包括地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岩石性质、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内营力和外营力。,2.类别:内营力指地球内能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震等。巨型和大型地貌主要由内营力促成的。外营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
2、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流,水、冰川、风力、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外营力在内营力形成的地貌基础上发挥作用,使其简化或复杂化。不,同的营力引发不同的地貌过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1)地质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受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各种构造。如褶皱、断裂、节理等。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巨大起伏,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火山作用,包括由岩浆上升喷出地表所引起的全部作用过程,主要有3种形式: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3)岩石性质,岩石的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地貌意义较大的岩层有结,晶岩和沉积岩。,二.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岩
3、石性质:影响其形态和稳定程度。一般,坚硬的岩石形成正地貌,形态,不太坚硬的岩石形成负地貌形态。,1.花岗岩类,花岗岩形成的石柱、石峰、石林、峰林等景观,大多属于直立,柱状高峰。石蛋地貌是花岗岩中的节理不断受到侵蚀和风化,使岩体分离成一块块单独的大岩块,经球状风化后形成的。2.砂砾岩和石灰岩,砂砾岩及石灰岩属沉积岩。我国风景名山如桂林和张家界的峰,林、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和甘肃麦积山等。3.变质岩类,三.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1.,中国地貌分类,以形态成因为基础,采用分析组合方法,依分布规模,先宏观后微观,先群体后个体。2.地貌类别(级别)1)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分为陆地和海底地貌。2)
4、将陆地地貌类型划分为大平原、大高原、大盆地、大山地4种大型地貌类型。3)是陆地地貌受内、外营力联合作用形成的基本形态成因类型。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地貌类型;再据绝对高度,山地可分为极高山、高山、巾山和低山。4)指陆地地貌在相似的主要内、外营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成因类型:火山与熔岩的、流水的、风成的、黄土的、喀斯特的、冰川的、冻土的、海成的、湖成的9类。,3.常见地貌类型,火山与熔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地貌,坡地重力地貌,4.中国的地貌由三大阶梯组成,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外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我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
5、陵,2 气候因素,一.气候,1.意义 气候是景观分异的重要因素,在于:,1)控制从岩石风化进程到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2)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3)影响植被及其生产力。,2.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域多年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态,即某“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量及其年周期波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表现,包括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风等因素。太阳辐射及其时空分布是气候变化的根源,温度和降水是直接影响因素,常作为气候分类和区划的主要依据。,3.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气候分类实验法和成因法。,实验分类:基于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
6、为依据,结合植被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等因素划分气候类型。,成因分类:基于气候形成的辐射、环流和下垫面因子,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一般,据辐射和环流划分气候带,再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与环流相结合确定气候型。,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要素为基础,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进行气候分类。,用平均气温、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率划分出5种气候:热带多雨气候;干燥气候;温暖湿润气候;雪林(低温)气候;极地气候;再分出亚类,综合为12个气候类型。,中国气候区划,合理区划气候,旨在认识各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差异,,科学利用气候资源。气候区划的指标,热量和水分常作为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第一级区划指标为热量条件,通常划分
7、出热量带;在同一热量带中根据水分差异划分出气候区。,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主要有:年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最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气温年较差、高于或低于某个界限温度的月数、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或天数、最大可能蒸发量等;,气候区划的水分指标:年降水量、有效雨量、湿润系,数、干燥度等。,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科学院),主要考虑热量和水分两项指标。,用日平均气温10度稳定期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作为热量指标。用干燥指数k作为水分指标。,K=E/r=0.16t/r,式中 E-可能蒸发量(10整个稳定期)(mm);r-降,水量(10稳定期内)(mm)。,据热量指标将
8、全国区划出6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地区。再据热量和水分两级指标,以大行政区为主,划分成8个一级区(气候地区)、32个二级区(气候省)和68个三级区(气候州)。,气温分布用年均温的等温线图表示,一个地区的气温决定于:纬度、陆-海对比和海拔,3)降水量和干燥度,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而逐,渐递减。,中国气候分布,二.气候与景观特征,1.赤道及热带景观,1).赤道热带雨林景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降雨充沛。整个景观由森林本底,组成,只有植被和河流间比度较明显。,2)季雨林景观,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气温依然较高,但降雨显著减少。降水集中于雨季,森林成片断分布,无林带为热带稀树草原所代替。
9、,(3)热带荒漠景观,荒漠地区降雨量低,植被零星分布,出现大面积裸地。绿洲是荒漠中较重要的景观,通常聚集在河流廊道或低洼湿地。,2.温带气候区景观,雨热同季。沿海地区盛行海洋性气候,而内陆则为为大陆性气候。景观变化亦不十分剧烈。,3.寒带气候区景观,由于极地冷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冻融作用使平原区土壤疏松;高山地区形成冰川广阔的山谷;当冰川消退后,出现浑圆的丘陵和山地,以及狭长湖泊。,3 土壤因素,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分布着一定类型的土壤;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布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土壤的发育、变化等动态过程是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10、,一.土壤及土壤分类,1.,土壤,土壤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的疏松表层。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水肥气热(如矿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2.土壤分类,土壤分类反映土壤形态、理化性质和生产力水平。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1992)按7级建立分类系统,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该系统目前只有前4级。据主要土壤形成过程,划分13个土纲:即有机土、灰土、变性土、盐成土、均腐殖质土、铁铝土、铁砖铝土、硅铝土、干旱土、潮湿土、火山灰土、人为土和初育土。,再进一步划分33个亚纲、77个土类和301个亚类。,二.土壤的地
11、域分布规律,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表现为地带,性(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也与地方性母质、地形、水文、成土时间等相适应:表现为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分布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我国的土壤的经纬地带谱构成:东半部沿纬度递变的湿润海洋性森林土壤带谱(棕,色针叶林土 暗棕壤 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和西部干旱内陆沿经度递变的草原土壤带谱(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棕漠土戈壁)。,2)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山地土壤各类型的垂直排列顺序结构形式,称土壤垂直带谱。,2.土壤的地方性分布规律,指同一土壤地带范围内的一个地区,由于中、小地形及人为耕
12、作影响,成土母质、水文地质等所引起的不同土壤组合的分布规律。,分中地形和微地形尺度下的土壤分异。,三.土壤的景观意义,1.土壤肥力与景观生产力,土壤肥力: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需求的能力。景观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景观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水平。,解析:景观生产力由土壤肥力、生物生产量指数、生物多样性三者来衡量。其中,土壤肥力是景观生产力的基质因素,生物生产量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产力高低的表征。,2.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土壤空间的异质性由于受成土因素,的复合不均匀性影响所致。,之所以影响景观异质性,在于:土,壤异质性土壤侵蚀特性地貌过程;土壤异质性植物分布植被景观。,3.土壤退化与景观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形成因素 景观 形成 因素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