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近代文论》PPT课件.ppt
《《明清近代文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近代文论》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明、清、近代文论,第一节 明代文论 李贽“童心”说,汤显祖的“至情”说,公安派与竟陵派;戏曲理论(重音律的吴江派与重意趣的临川派之争);小说理论(历史小说批评,李贽与水浒传点评)第二节 清代文论王夫之,叶燮,桐城派文论,李渔的戏曲理论,金圣叹的小说点评第三节 近代文论 梁启超 王国维,第一节 明代文论一、概述:1、明代文人仍以诗文为主要创作形式,但创造少,诗文理论也建树不多。2、明中晚期,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繁荣起来,带来了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小说、戏曲等通俗艺术及其理论的兴盛。3、心学兴起,其核心是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反对礼教束缚。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等命题。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2、“满街都是圣人”。,二、李贽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一)李贽的“童心说”。1、提出“童心说”,认为童心是写真诚文章的根本。“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则言不由衷以假人言假事,而事假事,文假文。”认为最高的人格培养途径就是“护此童心而勿失”。就是别让六经污染之:“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2、“化工”与“画工”说。“画工”指人工。“化工”指天工。李力主作家自由抒情,反对虚饰矫情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化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画工虽巧,已落第二义矣。”“画工”
3、指人工。“化工”指天工。如何达之?“发乎情,由乎自然”。“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自成至文)可见,李力主作家自由抒情,反对虚饰矫情。,3、小说戏剧是文随时代变化的结果,因而皆古今之至文。李从童心论出发,认为只要出于童心,都是好文。而文随时代变化,乃是必然。“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题,又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为水浒,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以时势先后论也。”这就把西厢水浒等通俗文学抬高到与李白杜甫同等的地位。,(二)汤显祖的“至情”说。(1)“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情是生活和创作的原动力。“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4、而行于神。天下之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以憺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2)“情”与“理”对立。“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三、公安派与竟陵派(一)袁宏道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论。袁论其弟中道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流,令人夺魂。”其思想:,1、提倡革新与创造,反对“七子”的模拟。针对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公安派主张:(1)“世道既变,文亦因之。”(2)“法因于敝而成于过”新文学法式 的形成是为了纠正旧文学之弊,而新文学兴起后,容易矫枉过正,暴露出新矛盾,需要更新的文学矫正之;(3)“各极其变,
5、各穷其趣”反对贵古贱今。“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2、“率性而行”“师心不师道,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强调抒发真情,不拘形式法度。“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与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的观点相呼应。,3、崇尚趣味,力求摆脱知识义理束缚。“趣味”包括“童趣”和“新奇之趣”。最上乘之趣是天真无邪的童趣,它“得之于自然者深,得之于学问者浅。”“新奇之趣”,一是奇人,即不受名教束缚的“自适之极”的人;二是奇文,即非人为造作,而是师法自然、独抒性灵之作。4、公
6、安派之文过于俚俗,流露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少对社会的关注。,(二)竟陵派(钟惺、谭元春)1、主张“厚出于灵”。“厚”指诗歌艺术境界之深厚;“灵”指诗人艺术感受之灵敏。“诗至于厚而无余事矣。然从古未有无灵心而能为诗者,厚出于灵,而灵者不即能厚。”2、追求“幽深孤峭”之境。钟惺:“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谭元春:“夫人有孤怀,有孤诣,其名必孤行于古今之间,不肯遍满寥廓;而有一二赏心之人,独为之咨嗟彷徨者,此诗品也。”可惜该派未能在创作中践行其厚出于灵的理论,即由险涩以求深厚,遂至于幽晦不通。,四、明代戏曲批评理论。1、戏曲本体论的
7、意趣与音律之争。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强调音律。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强调意趣神色,反对拘泥于声律沈璟:“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巧。”认为“按腔自然成绝唱”,和音律才是好作品。“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其后的吕天成、冯梦龙还动手改编了汤显祖的剧作,引起了汤显祖的抗争。,汤显祖答吕姜山:“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由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吾之情,不减昔人风烟、草树、山川愉愠之情,行者、居者,各得而习之,时若之精莹,人生之要妙,尽取而凑其情之所得至者。”为了意趣神色的表现
8、,“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与沈璟针锋相对,王骥德在曲律中中肯评价两派,主张调和。大致而言,临川尚趣,吴江守法;临川重风神情思,吴江务声律格调;临川着眼于演出的趣味效果,吴江偏重于演出的演唱。他们各有所长,王骥德要求两擅其极。很是全面。,2、戏剧语言的文词论与本色论之争。文词派要求曲文高贵典雅,以郑若庸为代表;本色论主张曲文情真而通俗,以何良俊为代表。(1)郑若庸等剧作重视曲文语言雅化,表现出案头化、文人化倾向。这派并无理论倡导,只因王世贞评郑若庸“所作玉诀记最佳而引起争论。,(2)戏曲本色论者很多。何良俊以“当行”“本色”为标准:“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盖填词须用本色语,方
9、是作家。”而拜月好在当行本色。“余谓(拜月)高出琵琶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彼此问答,皆不需宾白,而叙说情事,婉转详尽,全不费词,可谓妙绝。”,徐渭南词叙录最讲本色。“以时文为南曲,其弊起于香囊记。香囊记乃宜兴老生员邵文明作,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二书语句匀入曲中,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事,最为坏事。夫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经子之谈,以之为诗且不可,况此等也?直以才情欠少,未免凑补成篇。”“越俗越雅,越淡泊越滋味,越不扭捏动人越自动人。,(3)本色文词之争中,王骥德、冯梦龙、吕天成等主张调和之。吕天成的贡献是辨析了曲论史上含义杂乱的“本色”“当行”的
10、含义。指出“本色”只指填词用语;“当行”兼论作法。,3、戏曲表演论讲求唱叹声情并茂,表演风致传神。“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关于戏曲表演,元初胡祗遹提出过“九美说”。明人进一步讨论之。如孙黄鐄曾提出“十要”,其三便是“要搬出来好看”。王骥德要求“可演可传”。汤显祖更要求演员:要深入角色,钻研词曲,洞悉意趣,达到表演的最高境界圆转自如。“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潘之恒明戏曲表演论的集大成者。首先热情推崇情感力量。他评牡丹亭“杜之情痴而幻,柳之情痴而荡。一以梦为真,一以生为真,惟其情真,而幻、荡将何所不至矣。”其次,提出演员必备的三种素质才、慧、致(风
11、致、风神)。再次、提出表演的原则:“度”恰到好处。“思”-角色的情思。“步”步态、身段。“呼”、“叹、”念白有感情。,4、戏剧结构论的“关目”与“头脑”“关目”即情节。“头脑”即情节的头绪。要求关目得当、吸引人。头脑忌繁琐散漫,有起伏曲折。,五、明代小说理论(一)历史小说批评。庸愚子(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是我国最早通俗小说专论。指出历史小说“事记其实”,但不照搬史书,而“留心损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观者有所进益”。公允地勾勒了历史小说的特征,奠定了我国小说理论的基础。尔后,围绕历史小说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展开争论。,1、尊史派强调忠于历史事实,反对随意虚构。
12、(1)“羽翼信史”以俗语写历史,以便传播。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认为,历史小说“以俗近语,檃括成编”,以便传播,借别人之语强调“羽翼信史而不违”。认识有局限,但提高了小说的地位。(2)“正史之补”以俗语补写历史之有关风化者,即生活情事。林汉在隋唐志传序提出。“盖欲与三国志并传于世,使两朝事实愚夫愚妇一览可概见耳。”“以是编为正史之补,勿第以稗官野乘目之,是盖予之至愿也夫。”补:一是内容之“补”,“凡有关风化者奚为编入”。二是艺术形式之补:即将文言之史用俗语讲出,使愚夫愚妇一览可概见。,2、贵幻派“本传行状之实迹”,“用广发挥”。提倡艺术虚构,反对拘泥历史。(1)熊大木新刊大宋演义中兴
13、英雄传序明确将小说与历史分开:“或谓小说不可紊之以正史,余深服其论。然而稗官野史实记正史之未备,若使的以事迹显然不泯者得录,则是书竟难以成野史之余意矣。则史书小说有不同者,无足怪矣。”故主张以“本传行状之实迹”,“用广发挥”,即凭想象虚构一些情节。,(2)袁于令:正史传信而贵真,小说传奇而贵幻。明末袁于令隋唐遗文序言从辨析“史”与“遗”入手,指出,“正史”以“传信”,“遗文”以“传奇”,区别在于“贵真”与“贵幻”。“贵幻”是小说的特点。他还注意到虚幻必须合情合理,不违历史真实。这就为小说创作与理论开辟了新路。,(二)李贽与水浒传点评。1、忠义水浒传序是现存最早的水浒专论。(1)将水浒与史记等同
14、称为“天下之至文”。抬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2)“不愤则不作矣”指出水浒乃发愤之作。“施、罗二公,实愤宋事”。“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2、水浒点评(1)常联系社会现实,抒发愤懑,痛击假道学,揭露官府黑暗。如51回林冲大骂高廉是强盗,誓将其碎尸万断。李贽批道“骂得好”。(2)认识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以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水浒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是逼真,所以为妙。”“水浒文字原是假的,只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与天地相始终。”,(3)“人物全在同与不同处有辨”“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与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众人,都是性
15、急的,渠形容刻画出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读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第二节 清代文论一、概说1清代的文化政策包括提倡理学,举荐鸿博,整理图书;大兴文字狱,以控制汉族仕子。2清代的学术品格有如下特征:经世思潮再兴,培养了清初学者重实证、归纳、考据的务实之风,形成“集大成”的时代特色。3清代文学批评也有“集大成”的特点。,二、王夫之的诗论1“诗道性情”论诗的本质在抒情。“诗以道性情,道之为言,路也。诗之所至,情无不至;情之所至,诗以之至。”“长言咏叹,以写缠绵悱恻之情,诗本教也。”诗不但“曲写心灵”,还能“动人四情”“动人兴观群
16、怨”:“诗之咏游以体情,可以兴矣;褒刺以立义,可以观矣;出其情以相示,可以群矣;含其情而不尽于言,可以怨矣。”这就把“兴观群怨”完全与“情”联系下来,从而将它从文学功能论提升到文学“动人四情”的本体论高度。,2情景相生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古人绝唱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蝴蝶飞南园、池溏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3、现量说: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应该“即目会心”运用审美直觉,“当下直观直写”。他用佛语“现量”之论阐释之.现量即现获、现悟、显现
17、所见真景、所生真情。“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今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沈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情因景,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向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观量”也。,4以意为主,反对死法。“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含。”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意”即诗中之“意象”,“势”指意象间的自然规律,是“意中之神理”。王夫之认为诗法来自创作实践的总结,可参考,绝不能死守,所以他说:“凡言法者,皆非法也。”,三、叶燮的原诗1“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
18、盛”以“变”为动力的文学发展观。“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盛”。“其正变系乎诗,谓体格、声调、命意、措辞、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诗言时,诗递变而时随之,故有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为盛衰,惟变以救正之衰,故递衰递盛,诗之流也。”这里,叶否认诗之变与时代相关,认为诗之变主要是形式的变化,这观点是不正确;但认为诗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正变系乎诗”,而且“变能启盛”,却是非常精辟的论断。,2“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论创作中主、客体结合:“理、事、情”与“才、胆、识、力”:“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
19、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1)理:事物的本质和发生之道理;事:事物发生的过程;情:事物的情状、情态。,:“譬之一草一木,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叶意在说明做诗之法,必须依理、事、情之种种状态去写,云卷云舒,自然成文,而无固定不变之法。叶还认为,诗中之理、事、情态,有自己的特征,不是生活中理、事、情态的简单照搬。前者为虚,“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态)”,而后者为实,“可以言言,可以解释”。这就揭示了诗的审美持征。,关于创作主体:才:才华;胆:胆略,创新精神;识:判断美丑是非能力。力:表现能力。四者相互为济,而以“识
20、”为核心;“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所无托。”,四、桐城派文论1方苞的“义法说”要用因宜适变之活法言之有物。“义法”说桐城派的理论基础。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所谓“言有序”也。“言有物”之“物”,指成熟的思想和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反对“以文为事”的无病呻吟。何谓“言有序”,方苞没有规定死板的规则,而提出根据内容“因宜而变”的活法。,2刘大櫆的“神气音节说”文章的最高美在于音韵体现出的妙不可言的魅力,与内容无关。方苞关注的是“义”与“法”,而刘更关注“法”,即“文人之能事”。刘强调“作者之能事”,认为文章形式有独立性,“行文”(形式)与“行文之实”(内容)是两回事。认为文章要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近代文论 明清 近代 文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