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刑法1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2 .决定自然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关键因素是刑事责任能力。3 .甲男误以为法律没有此项规定,属于对法律认知的错误。4 .考查对刑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解把握。我国刑法典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5 .考查假释制度和数罪并罚。根据我国刑法典,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
2、,按照第71条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即“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以前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决的刑罚,依照第六十九条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六十九条确立了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中原则。对于判决宣告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低于无期徒刑的其他主刑不再执行,也不能将两个以上的无期徒刑合并升格为死刑。6 .管制不属于附加刑7 .梁某在一酒家门口见一醉汉被众人围观,便上前自称是醉汉的表弟,用三轮车将其拉至僻静处,趁醉汉还在酣睡中,将其装有10万元巨款的密码箱拿走,梁某的行为
3、已构成盗窃罪。8 .甲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乙,甲即唆使其狗扑咬乙。乙警告甲,甲继续唆使狗扑咬乙。乙边抵挡边冲到甲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甲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乙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9 .某甲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符合犯罪中止特征。10 .有权对刑法做出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1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是乙在境外购买了毒品,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甲得知后帮助乙窝藏毒品。12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
4、、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此的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13 .甲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甲明知其捡到的是毒品,仍然卖给他人,所以构成贩卖毒品罪。14 .对属地管辖原则的适用15 .叶某先后拐卖妇女三人,在此过程中,还强迫被拐卖的二名妇女卖淫,叶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16 .考察对于犯罪的正确理解17 .考查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刑法都是以采用属地管辖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我国采取的也是这样的刑事管辖权体制。18 .考
5、查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构成要回答的问题是:犯罪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条件?即犯罪构成所要解决得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19 .在作业期间,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害的,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20 .考查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具体可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不过,其中的危害行为则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21 .根据司法解释,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和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归其他单位使用均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单位集体决定供其他单位使用公款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22 .根据我国刑法,属于告诉
6、才处理的犯罪有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侵占罪,虐待罪。23 .甲虚构了一个事实,致使钱某陷入错误的认知,因这个错误的认知而处分了财物,最终遭受损失。在诈骗罪中,钱某的认识瑕疵是甲故意而为的,不能因此而让钱某承担损失,更不能因此甲而出罪24.答案: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罪观点是错误的是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择一重罪处罚。25 .选项错误点在于将食品做了有违本罪所指食品的限缩解释。26 .甲故意将乙杀害,构成故意杀人罪;向家属谎称死者活着而勒索财物构成诈骗罪;敲诈家属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后两种罪是基于一个行为而构成的,属于想象竞合27 .考查共犯的认定
7、。涉及共同故意的认定。共同故意有两层意思:性质相同犯罪之故意以及有意思联络。主要是意思联络形成的认定。甲邀请乙去趁火打劫,认为已形成联络。护士以默认方式与医生形成了意思联络,并以后来的行为印证了这种默认。相反,如果没有形成意思联络,则不成立共犯。如果众人不约而同前去趁火打劫,则属于同时犯,因缺乏意思联络而不成立共犯。如果护士不知情而给病人注射了毒药,因缺乏意思联络不构成医生的共犯。该医生属于间接正犯。护士属于被人当作犯罪工具利用的人。如有过失可以构成过失犯罪。要点是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即共谋而未参与实行的人是否成立共犯。这又涉及对“共谋的理解。即要看是怎样共谋的。选项中没有具体讲明是怎样共谋的
8、,那么本选项其实就是一个对共谋作用(或法律意义)的理解。显然不属于相同性质的犯罪之故意,不应认定为共犯。28 .刑法的“避险不适时是指事先避险,事后避险。29 .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在银行账户上的500万元存款,甲所有的2辆豪华轿车,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3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31 .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32 .考查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题赵某投放的毒鼠强属于毒害性
9、物质,应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只是犯罪未遂,而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因此,本题是错误的。33 .侮辱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34 .考查管制。根据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条,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典第38条第2款、第72条第2款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因此,是正确的。35 .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但是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36 .应当定绑架罪3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遗弃罪不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38 .考查抗税罪。抗税罪是指违反税收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本罪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因此本题是错误的。39 .如果杀特定的人,不危及公共安全,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想象竞合处理。40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