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约专稿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0期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量丁安伟(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提要自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中药学的研究和产业均取得JZ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认识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明确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并建议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397X(2004)10-0001-04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
2、出了不朽贡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中药在现代医药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中,中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长期以来,学科及其产业化发展均较为缓慢,逐渐拉大了与现代科学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为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亦日益突出,为此,国家自1996年以来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11月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
3、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22年)”,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Ll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LLl中药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药材达200余种。自国家推进中药代化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陆续组建哺育了一批地产中药材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将一些名贵道地药材的生产,加工由零星的不规范状态,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为全面推进GAP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在野生变家
4、种方面,特别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人工养殖和种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1.1.2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形成为了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中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此外,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正在中药研究和开辟过程中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以加强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辟,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初步形成为了中药科研、开辟、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我国历代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仅可统计的秘方、验方即达30余万首,有记载的就有6万余首,被国际药学界称
5、为人种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功,一批中药文献数据库已经建成。1.1.3中药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业已起步近年来国家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九五”至“十五”期间组织进行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等攻关研究。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我国在药品研究与生产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新药审批方法及有关中药部份的一系列补充规定,对中药的分类、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内容以及要求均有明确和详细规定,为我国中药规范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国家科委
6、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卫生部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以及1993年国家科委推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实施的GLP正式启动。1982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9年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这一系列管理办法基本规范了中药研究、开辟与生产的秩序。L1.4中药产业化规模逐步扩大中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步伐逐年加快,产业化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药产业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均有较大增长,质
7、量亦有所提高,一批颇具规模的现代中药企业迅速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中药企业的落后状况,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学理论的复杂性及其在研究、生产工作中观念和手段的相对落后,均制约了中药学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并采取有力的改进措施是极其必要的。1.2.1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多年来向来在低水平重复的怪圈内徘徊,传统的中药学理论缺乏现代科学的验证和诠释,在研窕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往往超出我们预先的想像。如对中药药效学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其化学成份的复杂性及其作用途径和机理的多样性远非化学合成药物可比。在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尚缺乏符合中药临
8、床辨证理论的动物模型。固然,研究方法、手段及其仪器设备的先进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1.2.2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无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饮片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生产工艺落后,条件简陋,导致药材有效成份流失,饮片质量难以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不完善,主要成份含量不稳定,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现象未能很好解决。1.2.3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近年来在中药的质量检测中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但检测指标落后,总体水平仍较低。现行中国药典
9、或者部颁标准中,不少中药(包括中成药)的指标成份仍是定性检测,有些药材甚至仅用显微鉴别,缺乏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1.2.4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还处于从经验开辟到工程化生产的逐步过渡阶段。在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药的传统剂型存在诸多弊端,在进行工艺及剂型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对药物及组方的深入研究,往往以牺牲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剂型的进步。制剂的稳定性及其中主要成份的生物有效性均不理想。中药制剂所采用的先进剂型及新型制药辅料仍偏少,且在选择剂型时往往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L2.5中药研发技术平台落后,创新能力弱适合中药研发的技术平台除了必
10、须具有高度的先进性,还应当具有适合中药研发的特殊性。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技术,中药活性成份的筛选和确认技术,中药新剂型研究及其合理性评价技术,中药药理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技术,中药质量标准的动态监控技术,中药药动学研究及测定评价技术等。基于上述技术平台的创新性研究对于中药现代化及其产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2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1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中药在其200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为了一整套独特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在保留中药特色和菁华的同时,赋予中药更多的现代科学内涵,这将是一个既有较大难度
11、,又必须坚持的原则。2.1.1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借鉴现代医药学及国外天然药物的研究开辟经验,努力挖掘中医药学宝库,不断创新,积极开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产品,全面提高中药的研究开辟能力和生产水平。2.1.2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应积极保护中药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特殊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1.3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
12、积极性,由政府组织制订国家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引导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环绕国家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不断创新。2.1.4与中医现代化协同发展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加强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应避免浮现彻底脱离中医药理论的中药现代化。2.2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中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应当具有较高的起点,并充分考虑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使中药现代化的步伐能够逐渐跟上现代药学的发展。其具体战略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2.2.1构筑国家
13、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集高校、科研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和机制创新,构筑研究开辟体系完整、技术装备先进、人材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形成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辟及相应的支撑条件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开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中药产业化基地。2.2.2制订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养殖)、研究开辟、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2.3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
14、,规范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建立符合GAP标准的地产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的标准及其稳定性2.2.4开辟疗效切当的中药新产品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加快疗效切当、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中药新产品的开辟。对现有知名中成药进行品种整理和提高,实现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2.2.5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中药企业或者跨国集团,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大幅度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3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
15、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过程。在近年内,中药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以下方面:3.1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吸纳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研究开辟平台,开展中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监测及中药材、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成药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应加快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在此同时,还应加强中药研究开辟支撑条件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改善中药研究开辟实验条件,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和实验动物标准。3.2标准化建设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
16、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加强常用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建立中药标准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推进高新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全面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范中药研究、开辟、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3.3基础理论研究实现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的研究。同时高
17、度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殊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3.4中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创新积极研制高科技含量的中药创新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新药研究开辟,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同时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切当、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全面提升中药产品质量。3.5哺育优势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合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现
18、代中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中药国际市场。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辟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使企业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主体。3.6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采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的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问题。同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可持续发展。4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保障措施综合分析近年来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为保证现代化目标的
19、实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且强有力的措施。4.1加强整体规划,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政府整体规划中药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应建立高效率的协调管理机制,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并根据地区、行业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工作任务,掌握战略方向,确保目标的实现。4.2建立多渠道的中药现代化投入体系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及人材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中药企业则应进一步加大对研究开辟经费的投入,并充分利用创业投资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拓宽中药新药研究开辟和产业化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中药现代化发展。4.3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应将中药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支持中药产品结
20、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疗效切当、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辟,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支持中药企业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参预国际竞争。制订有利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价格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生产经营优质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4.4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国中药界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导致许多珍贵的中药知识财富面临被他人攫取的危(Wei)险。要针对中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研究中药知识产权的内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强化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保证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4.5扩大中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中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1、,有针对性地吸收引进国外药学研究的高新技术,提高我国中药研究开发水平。首先有必要大力整顿和规范中医药的对外宣传、教育和医疗活动,摒弃文化糟粕,大力展示中医药发展成就和科学研究成果。在此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中医药高等学校和医疗机构在国外开展正规的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活动,促进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应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加强传统药物有关标准和规范管理方面的沟通与协作,为中药现代化创造外部条件。4.6加速中药现代化人材培养为了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批中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材、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材,以及国际贸易、法
22、律人材和熟悉药品注册法规的专门人材。为了促进人材培养,除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院校和其他相关专业院校的力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注重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培养人材。此外,加快高校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材成长、人材流动的运行机制和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中药现代化所取得的可喜发展和面临的巨大艰难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实现这一造福全人类的目标,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是必需的,而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超常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不可或者缺的。中药现代化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一个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科学的明天。2.认识和把握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其发展步伐作者
23、:刘振民胡燕余鸿生盛杰【摘要】论述中药现代化的三个阶段和目标,提出应注重单味药的基础研究,建立单味药化学成份库,采用生物计算机的算法概念以及生物信息学理论进行复方拟合,辅之以二重复杂体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方剂的内在必然联系。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议全社会应整合研发资源,多学科联合、集体攻关,才干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中药研究水平。【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阶段生物计算机生物信息学中药开辟思路中药现代化是现代中药研究和发展的惟一出路,中药方剂现代化则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笔者根据中医药发展历程和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计算机技术、化学生物学等新兴交
24、叉学科的发展、应用情况,论述了中药现代化的3个进程、目标、内容及中药研究的思路,与同道商榷。1 中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药现代化经历了碰撞、融合和创立3个历史进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用分析解剖寻觅物质本原的思维方式,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研究化学单体物质,并从中筛选出生理活性强,毒性小的化学药,从而奠定了近代医药学(西医药学)的物质基础及理论体系。西医药学从结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说明药理作用,通过药物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说明药物作用和代谢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西医药学不仅物质基础清晰而且作用靶位和机理也十分明晰。中医药学始于远古的神农尝百草,经过几千年反复总结、概括,在几百年前就归纳、演绎形成为了一套
25、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现代西医药学在我国的浮现及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为了两种理论体系、两种思维方式、现代与古代的矛盾与碰撞。这种矛盾相互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中药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进程一中、西医药的碰撞期。经过中、西碰撞“切磋”,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逻辑思维方式、各自优势的互补性被认识而逐渐互相渗透、学习、吸收、消化。比如,传统中药中用温热寒凉升降沉浮来说明其基本作用。现代研究认为1,温热升浮者兴奋,寒凉沉降者抑制,这与西医药学中的药物基本作用高度一致。但是,中西医药两者的对立也是十分突出的。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就提出过“废止旧医案”。如果中医药理论,不能与时俱进,不适应现代思维方式,“废医存药”
26、或者“废理论存经验”的声音还会再响2。中西医药学都是关于疾病发生、消长、治疗和预防的科学。研究对象和内容高度一致。因此,两种科学体系指导下的最终行为结果是殊途同归。近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思想来研究中医药理论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如通过单味中药降气作用的研究发现3,其有效组分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提高了肺脏由表而内的肃降功能一一载氧能力(降气)。肺腑宣发功能的现代解释就是由内而外地排出C02、水分及能量。通过深入有效的药理研究,对揭示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反过来,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揭示对提高西医药的系统治疗思维也有积极作用。如从麻杏仁石甘汤作用机理的揭示:抗“应激”一一
27、皮质激素样作用,肾上腺能的缩血管作用,吓咻类提高血僦结合率,加钙提高各种生理活性功能等等。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8部委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标志,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进入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特殊是西医药学的有机融合期。这就是中药现代化的第二个进程,即包括西医药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特殊是基因时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两个基本清晰(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的消化、融合、创新研究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通过比较研究当代西医学的方法和机理,结合中医药理论,用先进的二业化的剂型取代传统的个体式的中药汤剂给药形式,中药制剂在有效组分投料时的定量控制(诸如HPIC定量
28、、指纹图谱近似度的分析等),也可初步实现两个基本清晰的现代中药,是融合期的近期目标。用全息论、系统论的观点,借助生物计算机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拆分出有效组分及相互作用机理,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传统医药学理论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从模板到规模化,以及思路、方法与目标之间的不断调整、修正,使中药真正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是融合期的长期任务。第三个进程则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建立、发展期。通过融合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形成为了在二重复杂系统论基础上的现代中医药学雏形。现代中医药学是以生物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三维矛盾体系为骨架的科学。是一门以易经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数、象、理、占、修的全面健康的科学。
29、数象理占是易学的基本内容,修是基于占而集养生、预防和治疗为一体的健康行为。这种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的医学,可医治因躁狂和抑郁为特征的、西方(近代)医学无力医治的社会性精神病、恐怖性精神障碍等社会疾患,开创人类健康科学的新纪元。2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通过用现代的价值观比较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客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别其科学性,这种判别在中国传统医学上也发生过激烈的争论4。2.1在理论体系方面,西医药学主要以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单一矛盾或者主要支配地位的矛盾关系学说上的,通过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判断疾病与治疗的发展趋势;而中医药学则以对立统一基础
30、上的阴阳五行学说或者说以三维矛盾关系来判断疾病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多重矛盾复杂系统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一点可随着群子统计力学在此方面的深入研究而获得映证5。没有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非中药现代化6。2.2在逻辑思维方式方面,西医药学(严格讲是近代医学)主要以分析、解剖的外延思维方式,直观易懂;中医药学主要是以归纳、总结的内含方式。这种内含型的逻辑思维方式难懂,不易理解。这是对复杂体系研究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到主要因素、必然联系,再建立明确的函数依存关系。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两种逻辑思维方式会逐渐互补、融合、统一。2.3朦象概念及关系的不同,这是中医药现代
31、化最为艰难的课题,西方医学朦象体系是建立在完整的解剖和细胞学说等科学体系比较成熟的时期,而中医药学麒象学说则建立在解剖关系还不成熟的时代。比如,中医的肾,包括了西医中的肾脏、繁殖系、免疫、泌尿、内分泌等;中医脾包括了西医中的脾和胰等。2.4中、西医药学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是不同的。西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确定性数量关系,如同几何中的特殊图形,而在中医药学中研究对象是不确定性数量关系,如同几何中的普通图形。解普通图形要比解特殊图形难得多。要求得普通图形的真解,就要去求普通图形的区间积分,就要知道其封闭函数。也就是说,中药研究要走生物信息学的系统研究之路,综合运用生物计算机、生物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基因
32、时代的新兴学科理论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由不确定到确定,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通,这是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3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是研究作用物质清晰、目标明确和机理清晰的新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理论,并把传统理论赋予现代科学内涵,奠定中药学理论与方法学基础,建立现代中医药学,研发出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现代中药7-10,确立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方剂是一个复杂体系,人体也是一个复杂体系,面对这么一个双重复杂的体系,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基本研究思路是:从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到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横向),从简单到复杂直到精确螺旋上升(纵向
33、)。通常采用拆分或者相关性统计法,或者用组分配伍法等方法研究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研究对象。对复杂体系的研究,最致命的缺陷是“以偏概全”,关键是如何“统览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中药复方研究中的这个问题被迎刃而解,不仅能从中药复方研究的组分“信息海洋”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层次发现亚细胞器水平的生物大份子有效组分,并且不会遗漏微量组分。未来基于计算机含糊识别分析、组装技术的研究手段,可以智能管理、分析单味药中新发现组分或者炮制、配伍、制备或者体内过程中的新生组分,使中药复方研究质量的螺旋式提高成为可能。中药复方研究11-1
34、8通常以经临床验证疗效切当的经典验方及传统工艺为起点,用传统途径给药(汤、丸、散等),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临床观察(所有生命特征及病理变化),特殊要观察该药的直接作用、调节作用、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对免疫、激素水平、血流变及血气分析、微循环等因素进行先进、可靠的临床检验。应用已有研究成果,对有效组分进行基本的判断,制订全面而详细的有效组分的提取方案和药理作用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理研究;建立具有智能含糊识别、管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的单味药化学成份库,对经过系统折分的药理分析(用均匀或者正交法设计的实验)而筛选出的有效组分建立方剂有效组分(簇或者部位),再应用组分配伍的方法进行
35、疗效复原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中药有效组分指针性成份的药动学、药代学研究、以及血清和尿中有效组分及代谢产物的研究(并反推有效组成),用放射示踪或者其他手段进行作用靶位和机理的研究19-21。为了评价多种药物对疾病不同环节的综合作用,王智民22等人提出了用“水闸门”评价法,认为对中药复方的药效观察指标应坚持整体性和独特性作用的统一,如抑菌、抗炎、抗氧化作用等对循环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影响、对平滑肌等的广泛而全面的直接或者调节作用等。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和西医、一个研究对象患病的人体,应该有相同的诊疗判断标准23,故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世界公认的、客观的临床疗效及实
36、验药理评价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4 整合有效资源,不断提高中药研究水平4.1从生物信息学的技术高度和方法来研究并建立单味药(单方)化学成份库和复方有效组分库,组织跨学科队伍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研发的起点和质量24o借助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技术研究中药的设想,是一条既快又省的科研思路,可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从而提高中药复方的研究水平。目前关键在于有关学科之间的协作,并加速培养一批在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中医药学以及份子生物学方面均有造诣的跨学科人材,组建一支队伍进行联合攻关25。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既要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当代最新科技手段结合,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才
37、干找到新的突破口。近年来,组分配合理论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在研究中要避免“丢西瓜捡芝麻例如,众所周知,麻黄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麻黄碱,如果忽略了此外一种成份麻黄吓琳铜钠,就会误导对麻黄中真正的有效成份的判断。因为金属口卜咻,特别是血红素中的吓咻Fe(11),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载氧体,这种载氧体是比麻黄碱扩张血管更故意义的生理活性物质25,26o由于对单味药材及方剂的认识是渐进性的,决定了中药研究的渐进性,因此,建立开放式的、积累性的智能成份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的。4.2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是中药研发的科学思路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加之中医证的模型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发展,上述方法不可能合
38、用于所有的中药复方,必须开辟一种合用的模式,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逆流萃取技术、超滤、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服用量,且能分阶段做到组分基本清晰,机理基本明白。现阶段重点目标是工艺可行、质量可控,临床安全、疗效稳定、可靠;研究思路是利用中医几千年实践的基础,用公认、客观、合理的临床指标,用DME和循证医学的方法设计临床“筛选”方案,从临床出发,从生物效应找“活性”物质,从活性再研究合适的“精制”工艺。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适度控制中药新药的研发,重点放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确凿证据方面,特别是疗效方面要从国际层面达成共识,逐步达到2个基本清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7-29。5结论
39、:紧抓住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集中力量对“经过临床验证筛选”的经典方进行系统(筛选)研究,从单味药的全成份研究(全部生物活性物质信息),到中药复方为核心的整体有效成组学与生物效应间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系统、科学的拆分分析,研究方剂中的主要活性组分、作用机理和相互配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模板、智能化数据库及中药信息技术处理平台,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提高中药研究的质量和效率。组织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中医药学以及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现代医药学方面专家组成中药现代化示范工程集成项目攻关组,制订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系列指导原则,如单味及复方有效成份
40、(簇)库、有效组分化学及生物效应相互作用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工艺学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单味药及复方药理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药材及复方中药质量控制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及成果的所有权、共享权等措施,建立复方中药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人力、财力等研发资源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率,由临床有效、质量稳定深入到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直至终极目标,不断进行“优效性”评估,分步实施,加速实现中药现代化。本文承蒙林华庆教授热忱指导、斧正,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王振国,土鹏,李峰,等.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回顾与展望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2(2):94-97.2赵宜军
41、,张保春.对中医理论现代化进程的思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2):12-14.3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4林榕.中医的科学性问题研究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2.5牟雪雁.中华传统医学和医药学相关理论的群子(量子)统计力学三参数理论诠释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6张董吉吉,张宾孙,曙光,等.中药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16(3):192-193.7张伯礼,王永炎.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258-261.8李澎涛.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思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15-18.9王夔.化学家怎样看中药复方研究J.化学进展,1999,11(2):184-185.10程永现.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63-65.11乔延江,王永炎.有效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5):17-19.12王智民,肖诗鹰.对现代中药研究开辟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44-245.13韩宇萍.高通量份子捕捉系统研究中药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1):30-3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