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PPT课件.ppt
《《新生儿呼吸衰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呼吸衰竭》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治,由于呼吸中枢和/或呼吸系统原发性病变或继发性病变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不足,导致机体出现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的急危重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次之),1、肺部病变:RDS、肺炎、肺出血、肺发育不良等2、呼吸道梗阻:后鼻孔闭锁、喉痉挛、气道分泌物阻塞等3、肺受压或胸廓运动障碍性病变:腹胀、膈疝、纵隔气肿4、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心病,心肌炎,循环衰竭等5、神经、肌肉疾病:HIE、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破伤风6、其它
2、: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贫血,败血症等,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易感因素1、呼吸肌呼吸肌薄弱,特别是膈肌中耐疲劳的肌纤维少;新生儿需氧量大,必须依赖呼吸加深加快代偿2、气管细小、阻力大,纤毛运动差,容易发生气道分泌物阻塞致通气功能障碍3、肺泡结构和功能不成熟。肺泡数量少,肺间质血管丰富,使肺组织含气少而含血多,;肺泡面积小、肺泡膜较厚,易致换气障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因窒息缺氧、感染或酸中毒等减少5、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肺部感染6、各种原因所致窒息,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衰和呼衰,二、分类,1、根据发病机理分类1)换气功能障碍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性型呼吸衰竭或I型呼吸衰
3、竭。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血气PaO2下降2)通气功能性障碍型呼吸衰竭:又称II型呼吸衰竭,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分类1)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2)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II型呼吸衰竭),三、病理生理,实质是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 完整的呼吸功能包括外呼吸、内呼吸及血液携带O2和CO2的能力。呼吸衰竭通常指的是外呼吸功能障碍,可分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一)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1、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减少(1)阻塞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力增加。新生儿的气道直径小(气管、细支气管的直径分别是成人的 1/3 和1/2),气道阻力明显大于成人;毛细支气管的平滑肌薄而少,呼吸道梗
4、阻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壁软弱,易于塌陷,增加气道阻力 在新生儿肺部疾病时易于发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泡扩张受限制 肺外病变:脑部病变或药物使呼吸中枢抑制或受损;神经肌肉疾病累及呼吸肌;胸壁和肺的顺应性降低,使肺泡不易扩张和回缩(如胸腔积液、积气、横膈疝)肺部实质性病变:如HMD、肺炎等使肺僵硬不易扩张 胸廓呈水平位,胸骨软弱,呼吸肌发育不良(特别是耐疲劳的膈肌纤维较成人少的多,易于疲劳衰竭),呼吸快、横膈下降程度小等有利于限制性通气不良的发生。,2、换气功能障碍: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网之血流间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过程(1)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
5、调 V/Q过高(0.8):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量减少,吸入的气体很少或没有参与交换,增加了肺泡的死腔量,称死腔样通气 V/Q过低(0.8):有效肺泡通气量减低,而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正常,类似肺动静脉短路(功能性分流),(2)肺循环短路(肺内分流)肺部的某些病变,或先天血管异常可增加解剖分流(可达心排量30%50%),是换气功能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紫绀严重,普通吸氧难以纠正分流可源于肺外也可源于肺内肺外: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高氧高通气试验,紫绀不能纠正者,则是心脏水平的右向左分流;PaCO2是衡量肺泡通气的指标,(3)肺泡弥散障碍:指气体分子通过肺泡膜(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发生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呼吸衰竭 新生儿 呼吸衰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