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气分类体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油气分类体系》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 二、地质储量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体会,一层次是地质可靠性 二层次是技术可采性 三层次是经济可采性 四层次是储量(开发)状态 五层次是剩余资源资产,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五个层次十四个类别,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合”:考虑石油天然气在分类体系与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在更多共性,将石油和天然气两个规范合二为一“分”:参照国际分类标准模式,将分类体系与计算规范分开编写,区别分类体系的“法规性”和“计算规范”的指导性“增”:增加了经济可采储量,为逐步体现储量的“价值”属性奠定基础“减”:删除了老规范中相对简单的探明储量报告编写提纲,制定了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2、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标准?努力体现储量报告理论水平,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形式上的“合”“分”“增”“减”,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1、勘探开发阶段划分老规范:勘探与开发阶段划分相对独立 区域普查;圈闭预探;评价钻探;开发生产新标准:强调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 区域普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产能建设;油气生产,2、探明地质储量分类和要求老规范:已开发探明地质储量 10%未开发探明地质储量 20%基本探明地质储量 30%新标准:探明地质储量 20%,3、探明可采储量进一步细化老规范:可采储量在类别上与地质储量一一对应 井网加密及措施调整后 综合含水98%,新标准:技
3、术可采储量:综合含水98%已实施或近期将要采用操作技术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开采技术已实施或肯定付诸实施并能见到效果 油气藏开发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包括价格、成本和市场条件等,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4、提出“合理的井网控制程度”概念老规范:完成评价井网 关键部位必须有评价井控制 强调利用最少的探井最大限度的认识油气藏新标准:勘探评价和开发评价一体化“合理的井网控制程度”,需要开展专题研究 西方标准采用的23倍开发井距的经典评价井网模式曾被部分专家提及,随之又被否定,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或大型构造油气藏采用上述评价井网模式既不科学也无必要复杂断块油藏,决定井网控制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断层的分
4、布状况,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5、储量起算标准老规范:工业油气流标准,源自1963年地质勘探规范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新标准:明确为储量起算标准,数值上没有变化,淡化了经济意义 油气田开发是否有效益取决于许多因素,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储量规模,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预测,控制,未开发,已开发,第一种模式:简单构造油气藏,6、储量定级模式新标准形成了三种基本定级模式,以独立的油气水系统作为储量评价目标依据勘探开发阶段、油气显示或产能情况及油气藏整体认识程度,将整个油气藏划分为预测、控制、探明三级(老规范模式),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第二种模式:断块
5、油气藏,探明,控制,预测,控制储量:不低于已探明区块的相邻断块预测储量:与探明或控制区块相邻的断块,位置高于或与已探明区紧邻的断块可以计算控制储量位置低于已探明区块的紧邻断块可以计算预测储量,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第三种模式:LKO/G模式,控制或预测储量:油气层底界至合理推测的油气水界面之间,同一油气藏中存在两种以上类别的储量明确了两个概念: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探明储量:按已证实的油气层底界(LKO/G)外推,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时间/资料/研究程度,(据Arps J.J 1962,修改),未钻井,钻少数井,开发井及生产动态,储量评估精度,储量评估结果精度随着资料增加逐渐接近客观实际,地质/可采储量波动范围,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大型油气田储量变化幅度小中特小型油气田储量变动幅度逐渐增大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变化特征相似,原油,气层气,储量变化特点,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主要影响因素,复杂岩性油藏,砂岩油藏,含油气面积占35%有效厚度占42%,构造形态落实?油水系统划分合理?油水界面可靠性?储层分布状况清楚?,有效厚度下限正确?计算单元划分正确?储层非均质性认识清楚?有效厚度权衡方法合适?,有效厚度占69%,对有效储层段岩石类型、孔洞及裂缝发育状况认识不到位,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