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手册 现代安全管理方式.docx
《(全)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手册 现代安全管理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手册 现代安全管理方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手册现代安全管理方式第一节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管理就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使整个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安全管理和现代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健全和完善。一.安全管理办法1、传统安全管理办法(1)事故发生后吸取经验教训I,采取措施”方止事故重复发生。(2)基本上凭经验和感性认识分析和处理生产中的各类安全问题。(3)对安全问题的定性评价多
2、,定量评价少。即对安全状况的评价多为安全或不安全。传统安全管理积累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经验、方法和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采取事后处理的防范方法,使安全工作总是跟在生产后面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分析、全面解决问题。因此,防患于未然实际上很难做到。再就是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凭经验和直观感觉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不能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因而不容易发现潜在隐患的危险性。此外,由于传统安全管理中定性概念多,定量评价少,因而对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多严重的后果,心中无数,难以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2、现代安全管理办法现代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
3、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现代安全管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对系统安全作出预测、预报、预防,采取有效对策,控制以及消除隐患,达到最佳安全生产的效果。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如下:(1)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即变事后型管理为预防型管理。现代安全管理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分析和预测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故障,对机械设备、生产装置设置进行安全可靠性评价,真正做到预防为主。(2)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综合系统安全管
4、理。现代安全管理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制定对策,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扭转安全工作围着事故转的局面。(3)变传统的定性分析为现代的定量评价。定量就是将安全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些量的指标,以便于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未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4)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根据安全生产对策在执行中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提出新的对策,执行后再反馈。充分利用动态信息流的指导作用,促使安全决策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安全管理的原则1.法制原则所有安全管理的措施、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履行
5、这一原则时,常常采用一票否决制,即对重大的违章事故,严格执法,违规必究,不做妥协和让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安全的严格管理与控制。2、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些原因又是由小变大,由影响事故的问接原因变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一演变的过程,为安全预防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管理,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杜绝隐患,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3、监督原则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督、检查日常的安全工作事项。实践证明,生产过程中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事故,而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往往不被重视或习以为常。事实上,轻微伤害和无伤害事故的背后,隐
6、藏着与造成严重事故相同的原因。因此,日常检查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流于形式,要细致、警觉,甚至对一些不起眼、尤其是容易忽视的事故隐患吹毛求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小隐患,避免大事故的发生。4、教育原则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一种群策群力的工作,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危机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训I、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信息的传播等各种手段,充分引起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明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安全生产方法。5、全面原则安全管理涉及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生产工艺过
7、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安全生产无小事、无盲区、无死角,因此,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三、安全管理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和总结安全管理模式,并理解、掌握和运用于实践,对于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1.综合安全管理模式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是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提出来的,其思想是: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火灾事故,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人们不希望发生的现象,无论从事故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企业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
8、把企业的各类专业安全工作,如机械设备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等,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大安全的综合安全管理模式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2、对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1)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把管理的核心对象集中于生产作业人员,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即安全管理应该建立在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基础上,以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人的误操作作为安全管理目标。以这种模式为代表的是:三不伤害活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人管理模式;人基严模式(人为中心,基本功、基层工作、基层建设严字当头,从严治
9、厂)等。(2)以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基于如下认识:一切事故原因来源于管理缺陷,因此,现代的管理模式既要吸收科学安全管理的精华,也要提炼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经验,更要能够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实践运用中比较成功的有:1)“0123管理模式。该方法是鞍山钢铁公司1989年提出并采用的,其内涵是: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开展三不伤害活动。2)“0457管理模式。由扬子石化公司首创,其内涵是:围绕一个安全目标一事故为零;以四全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作为对策;五项安全标准化建设一安全法规系列化、安全管理科学化、安全培训
10、正规化、工艺设备安全化、安全卫生设施现代化;七大安全管理体系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教育培训体系、设备维护和整改体系、事故抢救体系、科研防治体系。3)三化五结合模式。由抚顺西露天矿首创,其内容是:三化一行为规范化、工作程序化、质量标准化;五结合T专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反三违与自主保安全相结合、奖惩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主观作用与技术装备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超前防范相结合。3、程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1)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亡羊补牢,以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2)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主动
11、、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第二节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是通过让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共同参与制订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工作成果,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贡献的大小。一、目标设定的原则和依据1、目标设定的原则确定安全目标应突出重点,体现安全工作的关键问题;制定目标时应尽量使其数量化,这样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有利于对目标的检查、评比、监督和考核。目标与措施要相互对应,用具体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具体
12、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上一层次安全管理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及生产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并与上一层次目标协调一致,保证上一层次目标的实现。(2)安全管理目标应使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与每一个职工所承担的具体安全生产责任充分地融为一体,即安全管理目标的建立要与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以所制定的安全目标来要求和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3)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管理,通过检查、监督、信息反馈及对目标的调整,以利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4)安全管理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目标设定的依据安全生产目标的设定应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13、规范;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如伤亡事故的发生情况,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发病情况;本单位经济技术条件。二、安全目标的内容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必须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隐患整改等具体安全工作要求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用定量为主的数据指标代替定性为主的形式内容,并使安全目标反馈出的各种数据真实、清晰、完整、准确。1、指标项目安全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重大事故次数,包括伤亡事故、重伤事故、重大火灾事故、急性中毒事故等。(2)死亡人数指标。(3)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工作日损失天数,工伤治疗费,死亡抚恤等。(4)作业点尘毒达标率。(5)劳动安全卫生措
14、施计划完成率、隐患整改率、设备完好率等。(6)全员安全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2、保证措施在设定安全目标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将保证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明确下来。(1)安全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规模、宣传教育地点等。(2)安全检查措施,包括检查内容、时间安排、责任人、检查结果的处理等。(3)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整改,安全控制点的管理。(4)安全评比。三、实行目标管理的步骤目标管理大体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1.目标的制定合适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应提出合理而可行的奋斗目标,使广大职工既认识
15、到目标的价值,又认识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决IL和信心,为争取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奋斗。制定目标要有职工的参与,领导与职工共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个目标,但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目标尽可能具体化、数量化,以便于考核和衡量。按照目标的层次性、可分性原则,企业安全目标确定之后,需由上至下层层展开,分解成各科室、车间、工段、班组和每个职工的分目标。在目标分解时,应使每个分目标与总目标密切配合,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各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分目标间也应协调平衡,避免相互牵制或脱节。同时,制定分目标时应兼顾目标的先进性和可能性。目标的实现,依靠自下而上的
16、层层保证,即形成个人向班组负责、班组向工段负责、工段向车间负责、车间向企业负责的层次管理。下一级为了保证上一级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找出本单位为实现目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从而确保本单位分目标的实现。2、目标的实施安全管理目标分解后,实施目标的单位应该对目标中各重点问题编制实施计划表,表中包括实施该目标时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需采取的措施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值、完成时间、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以及项目的重要程度等。各目标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计划表上的要求来进行工作,保证每个工作岗位都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完成预期的各项目标值。3、成果评价与奖惩成果的评价首先由下级自己进行
17、,然后由上级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使目标实施单位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是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进行成果评价时,要避免重硬轻软的倾向,更不能以硬指标掩盖或取代软指标。要从严从实,严格按照定量要求进行评价,做到不降低标准、不遗漏项目。4、制定新目标当达到既定目标以后,企业应及时总结目标管理的成败经验,并根据安全工作现状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使目标水平逐步提高。第三节安全行为管理一.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人的行为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因此每个人安全行为是有差异的、复杂的、动态的。要有效地预防、抑制和消除不安全的行为,并鼓励安全行为,仅
18、仅了解和掌握人的行为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影响安全行为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影响人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1.个性心理因素(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是每个人固有的、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当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反应上匕较灵敏;当情绪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人的思维和反应比较迟缓。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当不同的情绪出现或当情绪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人们的安全行为是不同的。(2汽质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安全行为。如多血气质的人,敏捷、情绪变化快,他们
19、安全意识较强,但有时不稳定;胆汁气质的人,易于激动,暴躁,安全意识较前者差;黏液气质的人,工作中能坚持不懈,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抑郁气质的人,工作中能表现出坚持精神,但动作反应慢。(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人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上。理智型性格的人,用理智来支配行动;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受情绪影响大;意志型性格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安全责任心强。2、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知觉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20、的知觉。社会知觉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别人所形成的正确印象,从而洞察他人。安全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之间知觉的正确性,即依赖良好的人际环境。(2)价值观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存在一系列的价值评价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评价。所持的价值标准不同,或者价值标准的轻重主次顺序不同,不仅对事物做出的价值判断不同,而且也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如不同的人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作出的消除事故隐患,或预防事故的努力往往也是不同的。(3)角色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在生产经营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
21、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生产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发挥这种角色规范的作用。3、环境、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物的运行失常或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和操作,会造成混乱和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也就是会出现这样的模式:环境差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反之,环境好、物的设置恰当或者运行正常,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的有利情绪。因此,要保障人的安全,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物、环境得以协调。二.不安全行为分析1、不安全行为的概念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易于肇发事故的行为,二是指在事故过
22、程中扩大事故损失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不安全行为加以理解。首先,安全行为是个相对概念,是指事故发生概率很低和使事故损失很低的行为特征,反之,则为不安全行为。其次,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分析,同样一种行为(如酒后),在某种环境中(如休息)就是安全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中(如开车)就是不安全行为。这样,按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不安全行为定义为: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行为者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时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功能没有满足系统对行为者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则是相对于行为环境对行为者要求而言的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发展的角度看,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大量生产实践中,从事
23、故发生和损失扩大的教训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为规律,并用这种认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随着人们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事故规律的不断研究,将不断完善这种认识,并不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安全纪律。2、不安全行为的类型不安全行为按其产生的根源可以分为:有意识不安全行为(简称有意不安全行为)和无意识不安全行为(简称无意不安全行为)两大类。(1)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人的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都具有意识的基本特征。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为追求行为后果价值,在对行为的性质及行为风险具有一定认识的思想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说有意识
24、不安全行为是在有意识的冒险动机支配之下产生的行为。生产作业中的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一是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追求强度。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两者综合比较的结果称为行为风险估量。三是个人及群体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及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这两个方面对行为动机的作用力称为安全文化强度,它的强弱将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动机。因此,可看出,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动机是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是对行为后果价值过分追求的动力和对自己行为能力的盲目自信,造成行为风险估计的错误;二是由于个人安全文化素质较低(即行为者缺乏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再加之企业没有建设起较强的安全文化氛围(即企业群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手册 现代安全管理方式 企业 安全员 工作 指导 手册 现代 安全管理 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2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