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学》PPT课件.ppt
《《教育组织行为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组织行为学》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教师个体行为的管理,一、教师的需要,教师的需要是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状态。,1高校教师需要的一般性,2.教师的特殊性,1.工作环境2.人文关怀或个性化服务3.尊重和认可4.个人发展机会5.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6.个性张扬和创新7.权利8.归属感,二、高校教师的需要的特点:1.物质需求的朴实性 高校教师有正当的未满足的物质需求,但是这种物质需求仍然是以朴实性为特点的,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工作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条件的要求是相对有限的,他们不完全为物质需求满足而工作,对物质条件的要求虽然与个人生活相关,但更与他们完成工作任务和在专业上的进步、成长相关。2.精
2、神需求的突出性,他们在工作中也更多地接触精神文化产品,所以其一般精神需求更突出,尤其是求知、自尊和尊重、发展和成就等方面的需求更强烈。其一,他们从事的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事业,重视学习,欣赏学习,求知和发展的需求特别突出;其二,他们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素质优秀的特点,自主创新的愿望强烈,个性张扬的需求、人文关怀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格外强烈;其三,他们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期望“教有所成”,以教学的成功与创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最大的乐趣和精神满足,又注重自我更新,渴求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希望“科研有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与创新,多拿经费、多出论文、
3、多出成果,得到同行认可,期望社会服务成效显著,3.需求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高校教师的需求具有普遍性特点,首先是由高校教师“人”的属性决定的。由于教师自身的性别、年龄、职务层次、职称等级、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其需求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处在打基础、熟悉工作的阶段,成家立业是第一大事,再加上精力充沛、敢闯敢干、好学爱问,他们的物质需求是首要的,爱和归属的需求、认知需求和发展需求也表现得较强烈;中年教师往往已打好生活基础,在事业上有较高的追求,他们在晋升职称、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成就需求表现得较强烈;而老年教师一般事业有成,在心理上追求社会
4、对他们事业的认可,渴望获得尊重,他们的物质需求淡漠,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表现得尤为强烈。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教师一般注重归属感和工作的安稳感,比较关注薪酬、福利方面的物质需求,而且这方面的需求比较低,其满意程度显著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则更注重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的挑战性、发展前景和成就感等,对尊重和认可、个人发 展和创新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格外强烈。,三、教师需要的满足,需要注意的问题:1.把握教师需求2.针对性地满足需求3.引导教师需求措施:1.加强物质保障,并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2.改善环境,构建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3.重视尊重,充分满足教师尊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其生命、专业地位和工作成果的
5、尊重。,4.支持发展,充分满足教师发展需求:(1)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2)提供更多的职称晋级和职务晋升机会(3)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4)支持教师个性发展5.给与工作自由度,第二节 教师的激励,一、我国教师激励的内容:1.政府与社会对教师的激励(1)职位保障(2)薪酬稳定(3)评优机会(4)培训机会(5)职业的社会地位2.教育组织对教育的激励(1)培训与学习机会(2)报酬(3)学校组织中的日常激励3.教师的自我激励,二、教师激励的方法1.自我 激励2.需要3.奖惩激励4.目标激励5.参与激励,三、教师激励实现的困境1.教师激励缺乏需求分析2.教师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目前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
6、,1.聘用过程不规范影响了激励的公平性,由于聘用选拔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存在,使得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之间的竞争性和公平性减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岗位设置不够科学。第二,招聘过程不够规范。首先是选拔范围过窄,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竞争机制的形成。其次是学校对于普通教师岗位的应聘条件普遍存在要求过高的现象,一方面使得岗位竞争性减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2 考评依据不完善影响了激励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设置不科学;考核指标过于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考评过程不规范;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5薪酬设置不科学影响了激励的效益性,首先在于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其
7、他行业相比,不具外部竞争力 其次,薪酬结构不合理 岗位津贴的差距不足以反映相应岗位的责任与义务,课时津贴则更难以拉开教师的薪酬差距。最后,薪酬奖惩与考核结果并未实现对应 只奖不罚,激励与约束失效,4 培训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激励的发展性,培训对象单一,激励范围过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1激励手段片面化,在进行教师激励时,对待表扬激励与惩罚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群体激励与个人激励、职称激励与岗位激励、科研激励与教学激励等相互关系方面,一般往往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方面激励而忽视另一方面激励,致使激励手段片面化,不能形成体系,未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同时,还会极大地影响学院内部不同类别的教师工作的积极
8、性,很难形成良性竞争和合作意识。,3.教师激励的方法存在缺陷,2激励内容同一化,目前,各院级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政策时,一般将教师按照行政、教学两类分别制定相关激励内容,往往忽略对教师个体的差异化分析。或者认为按照专业进行“细分”制定就是较为明确了,其实这样的分类也忽略了个性心理特征、社会背景、年龄、职称、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搞一刀切,无法建立极具针对性的激励,激励效果不佳。这也应该是各级学院普遍遇到的问题之一。,3激励时间固定化,基本上,各院在进行奖励分配是,一般都制定在每半年或教师节等时间,平时即使发现有的教师表现得很优秀,值得表扬,往往也是拖到既定的日期,不“趁热打铁”,错失激励良机。缺乏时效
9、性的激励,会使得实际效果大大打折。,4薪酬激励单纯数量化,由于每年各学院都要分别承担相当大的教学任务量,包括课时、论文、课题研究等内容,因此当院级领导面对所承担的任务量时,就会直接用薪酬和各位教师所涉及的这些工作直接挂钩,导致教师片面追求多上课、多发论文或多做课题,而忽视了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而且也会出现很多不满的声音。这种只重数量不顾质量的薪酬激励机制导致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不思进取,教案多年不变,上课只是例行公事,而不是在教书育人。,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善的措施建议,1.自我定位,基于使命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式首先从“自我定位”工作开始,即在构建组织使命之前对组织所处的环境、内
10、部资源和能力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进行评估,从而为使命的构筑做好准备工作。这里的“自我定位”包括:学校在社会环境中的定位、学校管理者对各级学院的定位、各学院对学院发展定位、对教师们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2.构建使命,构筑使命,即一个所有教师都愿意为之奋斗的发展方向,并且这个使命的构筑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参与,以便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构建使命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师们的需求特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应该只是口号,设置合理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进而激励人们的行为。,3.高校文化和组织结构设计,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鼓励合作、尊重知识的组织文化
11、,建立有利于授权的组织结构,从而建立与使命一致的、更加具体的目标并进行资源分配。创新大学文化,创造和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给教师提供一个自主的外在激励软环境。高校教师在高校组织中独立性、自主性和工作的思维性较强,应加大内外开放的幅度和力度,强调更多的自律和责任感,强调柔性的约束,强调更有张力的工作安排,强调合作的自愿性和个人知识想象力的自动激励。,4.客观而公平的绩效评估系统的建立,一般我们在运用360度考核方法进行绩效考核评估时,往往的实施情况只是:A、教学系列校方用任务量考核各级学院、各级学院同样也采用任务量及学生评分考核老师;B、行政系列校方行政部门靠校领导、各级学院、同级部门对本部门年度
12、总结打分进行考核;这样的运用,并没有将360度考核方法真正实施到绩效考核中,因此,如何有效的运用与实施360度考核方法是管理者应该花费精力思考的问题。,5.差异化的薪酬与福利制度的建立,A、建立差异化的薪酬体系B、建立差异化的福利制度体系,6.健全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分层激励,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激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权利需要、关系需要和成就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培养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激励。对新进教师要紧紧把住岗前培训教育关,通过岗前培训激励,使教师迅速融入学校组织。对教学型教师,要注重教师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学历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培训机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研究型教师,要紧抓高学位教师与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组织行为学 教育 组织 行为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