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设计.doc
《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设计.doc(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摘 要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发展起来,80年代在锅炉上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清洁煤燃烧技术。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污染且煤种适应性强这三大特点,自从70年代末第一台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问世以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并与此同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并同时采取引进和自我开发两条路线,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技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无脱硫工况,脱硫工况的燃料消耗量和燃烧烟气的计算。主要计算有热力计算,强度计算和烟风阻力计算以及回料器设计计算,旋风分离
2、器的设计计算。其中热力计算包括炉膛、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计算。旋风分离器选用一个绝热旋风分离器。鉴于该锅炉为中压锅炉,采用钢管式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 利用CAD,完成了锅炉总图、封头图、锅筒展开图。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强度计算;烟风阻力计算 The design of CFB 75t/h boilerAbstractThe circulation fluid bed (CFB) burn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clean coal burning technology which starts from 7
3、0s,and achieve the application on the boiler successfully at 80s in the last century. Because its highly effective, the low pollution and strong compatible for many coal plants. It is at the end of the 70s when the first 20t/hcirculation fluid bed boiler has been published,the circulation fluid bed
4、burning technology obtained many nationals values, and obtain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opens the beginning of developping the circulation fluid bed boiler technology from on century 80s, and simultaneously adopt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two political li
5、nes, we are already completely had grasped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for middle and small scale circulation fluid bed boiler at present.Throughout the design process,I had made a calculation about the without desulfurization conditions, the status of th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consumpti
6、on and combustion flue gas.The main calculating conclud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the smoke and wind resistance calculation,the designe of the retune leg and the cyclon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which include the furnace and high-temperature superheater, low-superheater and
7、 economizer and air preheater calculations. Cyclone choose an adiabatic cyclone. In view of the medium-pressure boiler of this boiler,chosing pipe-economizer while air Preheater using the tube type air preheater. KeywordsCFB;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strength calculation; smoke& wind resistance c
8、alculation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II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国外、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1.1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11.1.2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11.2 主要研究内容21.2.1 传统燃煤锅炉发展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程21.2.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缺点分析2第2章 锅炉的总体结构布置42.1 锅炉基本特性42.1.1 煤种及燃料特性42.1.2 石灰石特性42.1.3 辅助计算42.2 方案论证42.2.1 着火和稳燃52.2.2 防磨52.2.3 着火和稳燃52.3 锅炉结构简介62.3.1 锅筒及炉内设
9、备62.3.2 水冷壁及下降管62.3.3 燃烧设备62.3.4 过热器72.3.5 省煤器82.3.6 空气预热器82.3.7 钢架及平台楼梯82.3.8 炉墙及保温结构82.3.9 密封和膨胀92.3.10 防磨措施92.3.11 锅炉阀门仪表及管道92.4 本章小结9第3章 热力计算113.1 设计任务113.2 燃料特性113.3 辅助计算113.3.1 燃烧脱硫计算113.3.2 脱硫工况时燃烧产物平均特性计算173.3.3 锅炉热平衡及燃烧和石灰石消耗量计算203.4 炉膛设计及热力计算223.4.1 炉膛结构特性计算223.4.2 炉膛热力计算243.5 高温过热器设计及热力计算
10、273.5.1 高温过热器结构计算273.5.2 高温过热器传热计算283.6 低温过热器设计及传热计算303.6.1 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303.6.2 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303.7 省煤器设计及热力计算323.7.1 省煤器结构计算323.7.2 省煤器传热计算343.8 空气预热器设计及热力计算373.8.1 空气预热器结构计算373.8.2 空气预热器传热计算383.9 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393.10 本章小结40第4章 回料器设计计算414.1 本章小结41第5章 强度计算435.1 锅筒强度设计435.1.1 筒体最大未加强孔直径计算435.1.2 孔的加强计算435.1.3 相邻两
11、孔互不影响最小节距计算455.1.4 孔桥减弱系数计算455.1.5 锅筒筒体允许最小减弱系数455.1.6 锅筒凸形封头强度校核计算465.1.7 本章小结47第6章 烟风阻力计算486.1 烟气侧流阻计算486.2 空气预热器空气侧流阻计算526.3 引、送风机的选择536.4 旋风分离器烟气阻力计算546.5 炉膛配风装置阻力计算616.6 回料器风室压力计算636.7 本章小结64结 论65致 谢66参考文献67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V -第1章 绪 论 随
12、着锅炉这种将能量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设备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导致环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燃煤锅炉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灰渣、二氧化硫等气固污染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再由于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日益枯竭,高效率、低污染的燃烧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的清洁燃烧技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及其重要。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对燃煤适应性强。燃烧高硫煤加入石灰石,可以降低脱硫成本,代替成本较高的脱硫设备。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很低,空气又分两级送入,生成的氮氧化物浓度很低,灰渣活性强,便于综合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与链条炉和煤粉炉燃烧等常规燃煤技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燃烧温度比较低,湍流混合强
13、烈、燃烧强度大,负荷调节性能强等一系列优点。由于上述优点使得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特别适合我国以煤为主的燃烧的国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1.1 国外、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1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1、国外的先进性表现在:基础工作扎实。锅炉的再用效率较高1。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性好, 自动控制水平高。 2、目前国外CFBB设计结构特点上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德国鲁奇公司为代表的鲁奇型CFBB芬兰奥斯龙公司的百宝炉型CFBB 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的CFBB 2。 3、1985年9月德国杜易斯堡的电站级CFB B的运行经验为其后国际上电站级CFBB的应用起到了先导作用3。4、19
14、95年11月,法国普罗旺斯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的250 M W CFBB,成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4。目前,由由法国通用电气阿尔斯通斯坦因工业公司主导设计的亚临界CFBB已投入运行。该公司的超临界CFBB也已设计完成。1.1.2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1、目前,我国CFBB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大型CFBB技术基本是从技术品种单一的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引进的,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就更远目标来说,也不利于我国CFBB技术向更良性发展5。近年来电煤越来越紧张,目前投运的许多中小容量的CFBB所使用的燃料多数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从而造成锅炉磨损严重、燃料可用率低等严重的
15、运行安全问题6和浪费现象。认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劣质燃料利用的设备,这一定位不利于CFBB技术的良性发展。对超临界CFBB的开发急功近利。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刚刚发展。我国若想在这尖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对我国燃料和国情与发展超临界CFBB的关系进行认真研究论证,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超临界CFBB在我国的市场开拓空间问题7。1.2 主要研究内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应用情况,旋风分离器及对炉膛的设计和排放的控制等进行研究。1.2.1 传统燃煤锅炉发展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程因为传统的燃煤锅炉因其燃煤利用率低、传热性差、煤种单一且脱硫脱销装置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昂
16、而受到挑战。这样,作为第一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鼓泡硫化床锅炉就随之诞生。它强化了燃烧和传热,燃料适应性广,炉温低,能减少NOx生成,加入石灰石脱硫的优点8。尤其最近几年,第二代CFBB迅猛发展。它保留了鼓泡床锅炉的上述优点,而又克服了鼓泡床锅炉的扬析率高、燃烧效率和石灰石利用率低、难以大型化的缺点9。1.2.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缺点分析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种适应性广。它除了燃用一般种类的煤外,还可以燃烧低热值的煤矸石、煤泥、造气炉渣、生活垃圾等,从而对处理城市垃圾、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效脱硫。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温度
17、在850-950之间,对脱硫非常有利,且分离器效率高,脱硫剂很细,再加上物料循环使脱硫剂得以循环利用,石灰石的利用率高,因此脱硫效率高10。燃烧效率高。CFBB燃烧效率高是因为 :空气和燃料混合充分;燃烧速率高:对粗燃料分离效率高,未燃尽的燃料会被循环装置再循环至炉膛再次燃烧11。 氮氧化物排放低。循环流化床锅炉 的炉膛温度一般较低,再通过合理配风、组织分段燃烧,可以有 效地减少 的生成。也可易于实现灰渣 的综合利用10。 2、同时CFBB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具体表现如下:支持燃料沸腾的一次风由鼓风机从炉膛底部喷入,但受风机功率的限制,影响了锅炉的出力。CFBB的运行维护比较烦繁琐。循环流化床更
18、容易结焦。炉膛密相区磨损严重,密封性差 11。本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全膜式壁炉膛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本次设计为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无论是方案的选择论证,炉膛的选择,锅炉的整体布置,尾部受热面的型式和布置,分离器、回料器的设计等都经过仔细计算和选择,力求合理,造价合适。由于水平有限,此次设计难免有错误之处,但是经过此次设计,在一定程度掌握了锅炉的一般设计计算方法,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第2章 锅炉的总体结构布置2.1 锅炉基本特性2.1.1 煤种及燃料特性1)燃料名称:二类烟煤2)工作基成分碳Car=46.55;氢Har=3.06;氧Oar=6
19、.11;氮Nar=0.86;硫Sar=1.94;全水分Mar=9.00;灰分Aar=32.48;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ar=38.50。3)低位发热量:Qnet,ar=17694KJ/kg4)入炉煤颗粒度010mm,其中d501.52.0mm,d0.1mm不大于10。2.1.2 石灰石特性1)石灰石数据:石灰石含量97.32;石灰石含量02)石灰石水分Md=0.8%;石灰石灰分Ad=1.88%,石灰石粒度02mm2.1.3 辅助计算煤质分析校核计算: Qnet.ar339.13Car+1029.95Har-108.86(Oar-Sar)25.12Mar=18258.12 kj/kg。 =564.1
20、2628kj/kg 这说明煤质分析数据合理。2.2 方案论证本次设计锅炉为7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其设计方案如下:2.2.1 着火和稳燃炉膛内存在着大量的炽热床料,有很大的热惯性,可顺利点火,低负荷不投油温燃效果较好,可达40MCR。炉膛下部密相区水冷壁覆盖成型耐磨瓦,即可防磨,又可减小下炉膛吸热,低负荷时任可维持较高温度,保证燃烧稳定。炉膛设计是保证燃烧效率的关键。整个炉膛设计分为密相区和稀相区。本次设计的煤种为二类烟煤,流化速度约为4.9m/s,使飞升到稀相区粒径较小,大部分粒子在密相区燃烧放热,密相区温度控制在850,此温度为石灰石脱硫的最佳温度。在密相区未燃尽的细小颗粒,进入稀相区
21、强化燃烧。合理设计炉膛断面,降低稀相区内的烟气速度,约为33.5m/s,并保证稀相区有足够的高度,使炭粒子停留时间大于其燃尽时间。在稀相区内合理布置绝热瓦,使稀相区温度维持在850左右,高的炉膛温度对于炭粒子的燃尽是十分有利的。不能在稀相区里燃尽且能被稀相区速度携带出炉膛的细微粒子,进入上部对流烟道区,其中一部分被对流受热面阻挡回炉膛,进一步强化燃烧,构成内循环。另一部分通过上部对流受热面进入旋风分离器,确保未燃尽的细微粒子被分离下来并多次返回炉膛密相区二次燃烧,降低飞灰可燃物,保证锅炉机组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2.2.2 防磨炉膛和旋风分离器直段均采取成型耐磨砖,锅炉尾部受热面前排管迎风面、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