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血液系统》PPT课件.ppt
《《护理血液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血液系统》PPT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一、小儿造血特点1.胚胎期造血(1)中胚叶造血期:从胚胎第3周起,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其间的细胞分化为原始的血细胞,至胚胎第6周后造血开始减退。,(2)肝(脾)造血期:胚胎第68周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主要造有核红细胞,也可造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胚胎45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以后逐渐减退,至生后45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主要造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个月后逐渐停止造红细胞和粒细胞,仅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第45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直至生后25周成为唯一的造血
2、场所。,2.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都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后,黄骨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骨髓,仅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胛骨有红骨髓。因此,婴幼儿因缺乏黄骨髓,造血潜力较差,需要造血增加时,则出现骨髓外造血。,(2)骨髓外造血: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二、小儿血液特点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时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故红细胞和
3、血红蛋白量较高。新生儿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约(57)10 12L,血红蛋白量约150220gL.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高,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加上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而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以后又逐渐增加,约于12岁达成人水平。,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达(1520)10 9L,生后612小时可达(2128)109儿,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2)109L,8岁后接近
4、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逐渐下降,生后46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幼儿期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至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第二次交叉),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3.血小板与成人相似,约为(150250)10 9L。4.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lO%,儿童约8%10%,成人约占体重的6%8%。,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一、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6个月以下婴儿按国内标准:新生儿Hb145gL,14个月90gL,46个100gL为贫血;6个月以上按
5、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为贫血。,贫血的定义和分度,定义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1程度分类轻度 血红蛋白12090gL;红细胞数431012L中度 血红蛋白9060gL;红细胞数32 1012L重度 血红蛋白6030gL;红细胞数211012L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数11012L,二、小儿贫血的分类2病因分类(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于摄人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和转运障碍及丢失过多等;造血功能障碍:各种原因造成的骨髓抑制如放射线、药物等;其他:如感染性、癌性、
6、肾脏病所致贫血等。,(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内脏血管破裂出血等;慢性失血:如肠息肉、钩虫病、消化性溃疡出血等。,3形态学分类 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分类。红细胞指数概念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concertration),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
7、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食物中获取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而使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形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常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1铁的代谢(1)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 体内总铁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50mg/kg
8、,女性约为35mg/kg,新生儿约为75mg/kg。总铁量中约64%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2%于肌红蛋白中,32%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作为贮存铁,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血浆中(运转铁)。,(2)铁的来源 铁的来源主要有二:1.从食物中摄取铁,每天约1-15mg.2.体内红细胞衰老或破坏所释放的血红蛋白铁,几乎全部被再利用。,(3)铁的吸收和运转 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进人肠黏膜细胞的Fe2+被氧化成Fe3+,其中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暂时保存在肠黏膜细胞中;另一部分与细胞浆中载体蛋白结合后移出胞外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随血
9、液循环将铁运送到需铁和贮铁组织,供给机体利用,未被利用的部分则与去铁蛋白结合而形成铁蛋白,作为贮存备用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铁,也同样被利用或贮存。,(4)铁的利用与储存 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迸人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此外,铁还在肌红蛋白的合成中和某些酶(如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唬拍酸脱氢酶等)中被利用。在体内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机体需要铁时,这两种铁均可被利用,通过还原酶的作用,便铁蛋白中的Fe2+释放,然后被氧化酶氧化成Fe3+,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被转运到需铁的组织。,(5)铁的排泄 正常情
10、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被排出体外。小儿每日排出量约为15ug/kg,约2/3随脱落的肠黏膜细胞、红细胞、胆汁由肠道排出,其他经肾脏和汗腺排出,表皮细胞脱落也失去极微量的铁。,(6)铁的需要量 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日需摄人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成熟儿自生后4个月至3岁每天约需铁lmg/kg,早产儿需铁较多,约为2mg/kg;各年龄小儿每天摄人总量不宜超过15mg。,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2)铁摄人量不足 这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玖吸收率
11、高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3)生长发育因素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则易导致缺铁。,(4)铁的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5)铁的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每lml血约含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
12、L)。,3发病机制(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减少,红细胞也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铁减少期,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已不足,含铁酶合成减少,可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症状,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3)铁性贫血期,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非造血系统的症状加
13、重,(2)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背酸还原酶、琥波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由于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神经介质分解与合成有关,故铁缺乏时造成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重要的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而产生一些非造血系统的表现,如体力减弱、易疲劳、表情淡漠、注意力难于集中、注意力减退和智力减低等。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和反甲等。此外,缺铁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4
14、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甲床逐渐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长、贫血重者肝脾大愈明显非造血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异食膊(如嗜食泥土、煤渣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系统 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能发育落后心血管系统 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其他表现 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合并感染,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5实验室检查(1)血象 血
15、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彩图11-2-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2。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改变,个别极严重者可有血小板减少。,(2)骨髓象 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质少,染色偏蓝,显示胞质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3)有关铁代谢的检查(1)血清铁蛋白 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在缺铁的ID期即已降低,IDE和IDA期降低更
16、明显,因而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其放射免疫法测定的正常值:3月婴儿为194-238ug/L,3个月后为18-9l ug/L;低于12 ug/L,提示缺铁。,(2)红细胞游离原叶琳 红细胞内缺铁FEP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FEP合成增多,未被利用的FEP在红细胞内堆积,导致FEP值增高,当FEP0.9umol/l(500u/dl)即提示细胞内缺铁。如SF值降低、FEP升高而未出现贫血,这是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FEP增高还见于铅中毒、慢性炎症和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症。,6诊断 根据病史特别是喂养史、临床表现和血象特点,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作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
17、有确诊意义。必要时可作骨髓检查。用铁剂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者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2)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3)铁剂治疗A:口服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帆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
18、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铂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B: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其适应证是:1.口服后胃肠反应严重,虽改变制剂种类、剂量及给药时间仍无改善者;2.由于胃肠疾病胃肠手术后不能应用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吸收不良者;3.持续出血,其失铁量超过摄人铁量者。,铁剂治疗后反应:网织红细胞于
19、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4)输红细胞 一般不必输红细胞,其适应证是:A: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0合并 感染者;B:急需外科手术者。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愈应少些。Hb在30g/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缩红细胞;贫血在中度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
20、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2合理安排饮食 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补铁产品,补铁资讯)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21、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mg/(kgd)。,食疗饮食营养 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 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稀盐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c资讯)同 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
22、 服。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 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 明其原因。消除顾虑。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 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 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 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饮食原则1宜食含铁丰富的食物。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含
23、血红素铁。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烹调用具宜用铁制的锅。2宜食高蛋白饮食,促进铁的吸收和合成血红蛋白。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用以合成血红蛋白。,3宜食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有西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4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克服长期偏食素食等不良习惯。合理安排餐次和内容,食欲差、胃纳少的患者可少量多餐进食。,贫血的慢性症状较多,很难直接感觉,但如果经常出现如下现象,就应警惕:1容易感觉疲劳、憋气、心跳。2头重、头晕,早晨很难起床。3脸色不好,眼皮里变白。4指甲变薄易折,或翘成匙状。5食欲不振、恶
24、心、便秘。6食物难以下咽。注意: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不要随便让外行诊断,而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让医生告诉你确切的结果。,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1)摄入不足:(2)需要量增加:(3)吸收、转运障碍:,2叶酸缺乏的原因(1)摄入不足:(2)药物影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叶 酸制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可导致本病。(3)吸收不良:(4)需要量增加: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血液系统 护理 血液 系统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