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硕士班》PPT课件.ppt
《《抗原硕士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硕士班》PPT课件.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抗原的研究热点及疫苗研发,富 宁 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2011.09,2,一.抗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二.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三.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四.抗原的分类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五.佐剂与超抗原六.抗原研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3,抗原(antigen,Ag)是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物质,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一.抗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抗原的概念,4,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抗原性(antigenicity),也称为反应原性reactogen
2、icity 或为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2.两个基本性质,3.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 例如一些小分子药物、化合物,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5,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什么?哪些物质可成为抗原?,6,3.异物性 其经典含义是指非机体自身物质的属性.现定义为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亲缘关系或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二.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分子的大小 抗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KD 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一)基本条件,
3、4.适当的进入途径 一般情况下,抗原物质需从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其由强及弱的规律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7,(二)影响免疫原性的其它因素1.化学基团的分子易近性(accessibility)即抗原决定基可否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8,2.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 颗粒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多聚体的免疫原性强于单体.3.佐剂 佐剂可有效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4.机体遗传因素 即动物或人对抗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的控制.,9,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只能与这种特定的抗体或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1、抗原特异性即诱导产生免疫应答物质及与其反应的专
4、一性。,乙肝疫苗(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乙肝病毒抗体抗乙肝病毒抗体 与乙肝病毒结合(而不与丙肝或甲肝病毒结合)A 抗原 抗A抗体,结 合,三.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10,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抗原决定基 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之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亦称为表位(epitope),约500700A.通常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可构成一个表位.,11,3.抗原的价 能够结合抗体的表位的数量.天然抗原分子一般存在多个、多种表位,为多价抗原.,抗原分子表面能够与抗体结合的决定基数量。,12,13,苯 胺 邻位
5、氨基苯甲酸 间位氨基苯甲酸 对位氨基苯甲酸,载体苯胺载体邻位氨基苯甲酸载体间位氨基苯甲酸载体对位氨基苯甲酸,针对下列物质 的抗血清,半抗原,化学基团(COOH)的位置对半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11,14,15,抗原特异性是由抗原表位的性质、位置及空间构象所决定.,16,抗原连续性表位与非连续性表位,17,T细胞和B细胞抗原识别表位的特性的比较,T细胞识别表位 B细胞识别表位表位受体 TCR BCRMHC分子 必需 不需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 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 8-12氨基酸(CD8+T)5-15氨基酸、5-7单糖 12-17氨基酸(CD4+T)或5-7个核苷酸
6、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18,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也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19,(二)交叉抗原的存在及意义交叉抗原:某一抗原不但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它抗原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交叉反应:由交叉抗原引起的或与其它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的反应。,A抗原 抗A抗体 抗B抗体,20,抗原异质性 即抗原物质的均一性,同一分子表可存在不同的表位.共同表位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交叉抗原存在的基础,21,交叉抗原的意义(1)诱发自身免疫病;(2)诊断;(3)治疗.(4)预
7、防:寻找共同抗原研发疫苗(5)研发免疫学检测体系:good or bad?,与人体成份起交叉反应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成份,22,感染因子与人体蛋白之间的分子模拟,23,Glycan arrays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autoimmunogenic activity of SARS-CoV Denong Wang1 and Jiahai Lu Physiol.Genomics 18:245-248,2004.,用灭活SARS-Cov 疫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以Glycan array 检测,发现:自身抗体存在于抗SARS的中和抗体中;自身反应性针对血清粘蛋白中高丰度的
8、复合糖comlex carbohydrate 凝集素Lectin PHA-L 可作为检测上述复合糖的探针,可特异性地使SARS-CoV感染细胞着色。,24,Fig.1.Glycan arrays to characterize antibody profiles of vaccinated animals(A and B)and to scan for asialo-orosomucoid(ASOR)-specific immunological probehorse anti-Pn18 antiserumanti-SAR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Fig.2.Lec
9、tin PHA-L specifically stains SARS-CoV-infected cells.A and C:noninfected Vero cells.B and DF:SARS-CoVinfectedVero cells.,Glycan arrays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autoimmunogenic activity of SARS-CoV Denong Wang and Jiahai Lu Physiol.Genomics 18:245-248,2004.,25,Haiyan Xiao et al.BCMD.44(2010)127-132,
10、交叉抗原给免疫学诊断带来的困难,血红蛋白delta链特异性单抗的制备,26,四.抗原的分类与医学上的重要抗原,1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分类:T细胞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胸腺依赖抗原 绝大多数蛋白及细胞抗原属于TD抗原.非T细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胸腺非依赖抗原.主要包括细菌多糖及脂多糖等.特点:在刺激产生抗体时 不需抗原递呈细胞;不需T细胞辅助;不形成记忆细胞;不产生再次应答.,TI抗原性质对研制疫苗构成困难,27,异种抗原:即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1)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2)植物蛋白;(3)动物来源的抗血清;(4)异种器官移植抗原等。同种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重要的同种抗
11、原为(1)红细胞血型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MHC;(3)Ig亦为同种抗原.自身抗原:(1)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的释放;(2)改变或修饰的自身抗原.(3)肿瘤抗原.异嗜性抗原:又称Forssman(福斯曼)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2.根据与机体的亲缘程度分类:,28,外源性抗原: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或细菌等.经加工为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由CD4+T细胞的TCR识别.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等.经加工为抗原肽并与MHC 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由CD8+T细胞的T
12、CR识别.,3.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29,4.其它分类(1)完全抗原 与半抗原 多数天然蛋白质及多糖抗原均为完全抗原.(2)天然抗原与人工抗原,30,五.佐剂 与超抗原,佐剂Adjuvant(一)概念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可非特异性地增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31,(二)佐剂的种类1化合物 包括氢氧化铝、明矾、矿物油及吐温80、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石蜡油的混合物)等,人工合成的多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脂质体等。2生物制剂(1)经处理或改造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源于分支杆菌的胞壁酰二肽等;细菌非甲基化CpG
13、 DNA 等;(2)细胞因子及热休克蛋白等(3)药物佐剂,32,(三)佐剂的作用机制 1 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33,(四)佐剂的应用 1 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2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可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34,1.APC佐剂 2.T细胞佐剂:Th1极化佐剂的研究 3 粘膜佐剂 4 分子内佐剂 5.CpG佐剂,佐剂研究的新趋势,35,Eliana L et al:International Immuno
14、logy V12:1733-1740,佐剂对过敏性与非过敏性抗体亚类产生的影响,IgG1,IgE,IgG2a,36,概念:在极低浓度下(1-10ng/ml),与普通抗原(激活0.01-0.001%外周血T细胞)相比,可激活更多(5-20%)T细胞的抗原称为超抗原.分类:外源性超抗原-金葡菌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关节炎支原体分裂原,小肠、结肠耶氏菌膜蛋白;内源性超抗原-逆转录病毒蛋白,超抗原 Superantigen,Sag,作用:Sag可能参与机体的某些生理与病理反应;与中毒性休克、某些自身免疫病、AIDS等疾病状态有关.,37,五抗原研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1.免疫学检测诊断、辅助诊断、病情
15、监测及预后判断 以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以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或未知的抗原表位;(1)传染因子及其抗体的确定.(2)检测过敏原(3)输血配型及移植配型(4)肿瘤标志物的检测(5)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检测,38,2.免疫预防疫苗的研制与应用(1)常规疫苗: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等(2)重组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与重组减毒活疫苗、植物表达疫苗(3)亚单位疫苗(4)合成肽疫苗(5)抗独特型疫苗(6)DNA疫苗,39,3基于抗原的免疫治疗-多在研究探索中(1)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2)肿瘤治疗:疫苗,抗体靶向药物(3)治疗自身免疫病:T细胞疫苗.(4)治疗过敏性疾病:I
16、gE Fc疫苗(5)戒毒疫苗:可卡因疫苗等(6)抗孕疫苗,40,4.科学研究(1)研制能够用于临床或科研的抗原制剂,如病原体及其产物的抗原,合成抗原肽、肿瘤抗原及过敏原等。(2)发病机制探讨,研制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3)筛选靶蛋白,研制抗体药物。(4)新发现蛋白质的鉴定。,41,免疫应答相关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的研究,42,抗原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具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决定某种物质能否成为抗原,或是否具备免疫原性的基本条件:大分子,复杂的化学基团,异物性,适当的途径.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表位的性质,结构和数目所决定.交叉抗原是不同抗原分子上具有的共同或相似抗原表位。抗原可用于预防、
17、诊断、治疗与科研。佐剂是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的物质.,小 结,43,抗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44,对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因子尚无有效的有效的疫苗(HIV等)、诊断体系等;某些已有的疫苗不能满足需要。肿瘤抗原研究的步履艰难限制了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免疫学治疗;自身抗原是自身免疫病机理研究中重要环节;移植抗原的鉴定、配型及耐受原的研究;抗原加工、识别机制尚有许多未知:MHC、TCR等;一些免疫学新技术难以从实验室进入临床或基层应用;应用于人体的有效但新型免疫佐剂仍在研发中。,抗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5,病原体藏匿与抗原屏蔽 免疫赦免区;慢性病
18、灶,牙斑;曼氏血吸虫可以宿主成份伪装以逃避宿主识别。,病原体抗原的改变,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7:333340,2009,46,抗原表达水平和免疫原性的改变(1)表面抗原低表达(2)抗原结构改变: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抗原转换或变异(antigenic shift)。(3)非蛋白抗原不能有效诱导免疫应答:如多糖或糖脂。,历次流感病毒抗原型别 H0N1 1934 H1N1 1947 H2N2 1957 H3N2 1968 H1N1 1977 H3N2 1989 H1N1 1995,47,Kwong PD.Nature Immunology
19、2009,10(6):573-578,HIV-1 and influenza antibodies:seeing antigens in new ways,根据病毒抗原表位的变化、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设计疫苗,从而诱导抗体并改造抗体。,48,严格的特异性;准确的表位;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诱导预期免疫应答的可控制性;抗原制备与成本的可接受程度。,理想的抗原应具备:,49,抗原的研究热点及疫苗研发,抗原结构研究,抗原的识别,重要的抗原,研究抗原的手段,抗原工程-从头设计,新型疫苗研发,第二部分,50,1.决定基(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1)线性表位
20、与非线性表位:线性表位即连续性表位;非线性即非连续性表位,亦称构象性表位(2)T细胞识别表位与B细胞识别表位:T细胞只识别线性表位,B细胞可识别线性和构象性表位。2.结构模块(motif)与结构域(domain)3.非蛋白抗原的结构研究,一、抗原结构研究,51,1.CD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即白细胞分化抗原.1987年为 CD1 78.1993年为 CD1 130.1997年为 CD1 166.2000年为 CD1 247.2004年为 CD1-CD339,2008年为 CD350 2010年为 CD363 2.红细胞血型抗原:ABO、Rh、MNs、Lu
21、theran、Kell、Lewis、Duffy、Kidd及 P 等 9个主要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抗原也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和一般组织细胞上。,二、重要的抗原,52,3.HLA抗原:即人类MHC分子(1)分类:HLA-I类,HLA-II类与HLA-III类分子(2)分布:分布于不同的细胞表面与体液中(3)遗传特点:高度多态性(4)存在形式:细胞表面抗原、可溶性抗原、合成多肽抗原(5)主要功能:参与抗原递呈,制约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6)临床意义:*移植免疫:移植配型是成败的关键.*肿瘤免疫:I类分子表达减弱是肿瘤逃逸的原因之一;诱导CTL反应.*与某些疾病相关*法医学及人类学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原硕士班 抗原 硕士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