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育种》PPT课件.ppt
《《技术育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育种》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新技术育种原理及其进展,菌种选育 应用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用人工方法(或自然)造成变异,再经过筛选以得到人们所需菌种的过程。,菌种选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新产品和适应工艺改革的要求。,菌种选育的方向是选育“吃粗粮”、耐高温、生长快、代谢旺、产量高、质量好、无毒性的优良菌株。,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菌种选育方法,(一)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自然选育。,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也称自然突变,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下所发生的那些突变,但
2、这决不意味着这种突变是没有原因的。,一般认为引起自然突变有两个原因:(1)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2)互变异构效应。(1)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是指自然突变实际上是由一些原因不详的低剂量诱变因素引起的长期综合效应,例如充满宇宙空间的各种短波辐射、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低浓度诱变物质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诱变物质(如过氧化氢等),一、遗传育种,(2)互变异构体(tautomers)的存在引起碱基的错配。C与A、T与G、A与C、G与T配对。复制时可引起碱基对的转换。在DNA复制中错误引起的突变。,自然突变两种情况:生产上所不希望的:菌种的衰退和生产 对生产有益的:生产性能提高,质量
3、下 降,制备单孢子(单细胞)悬液 适当稀释在固体平板上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测定经反复筛选以确定生产能力更高的菌株替代原来的菌株,自然选育的一般程序:,自然选育简单易行,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等目的。自然选育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进展慢,很难使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人为地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使诱变对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突变,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诱变育种不仅可以提高菌种的生产能力,且可改进产品质量、扩大品种和简化生产工艺。,目前发酵工业中应用的生产菌株大部分是诱变育种得来的。以青霉素为例,1
4、943年开始生产时的效价仅为20U/ml,通过多次诱变育种现已达50000-100000U/ml。虽然遗传工程等新的育种方法迅速发展,但诱变育种仍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育种手段。,基因突变的类型(根据遗传信息的变化),原序列 5-AUG CCU UCA AGA UGU GGG Met Pro Ser Arg Cys Gly(1)同义突变 5-AUG CCU UCA AGA UGU GGA Met Pro Ser Arg Cys Gly(2)错义突变 5-AUG CCU UCA GGA UGU GGA Met Pro Ser Gly Cys Gly(3)无义突变 5-AUG CCU UCA AGA U
5、GA GGA Met Pro Ser Arg(4)移码突变 5-AUG CCU UCA AGU GUG GG Met Pro Ser Ser Val,诱变育种原理,1、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凡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因素,统称诱变剂。,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快中子、超声波等,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生物诱变剂,噬菌体、转座子,2、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原始菌株(出发菌株),诱 变 育 种 的 工 作 程 序,诱变部分,筛选部分,(1)、出发菌株的选择,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对诱变剂敏感性强、变异幅度大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2)最好选用已经过生产选育的自发突变菌株。,3)采用具
6、有有利性状的菌株作为亲本,如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等。,4)由于有些菌株在发生某一变异后会对其它诱变因素的敏感性提高,故有时可考虑选择已发生其它变异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例如,在金霉素生产菌的诱变中,失去(黄色)色素的变异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则产量会不断提高。,(2)、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制备,一般均采用生理状态一致的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因为 1)分散状态的细胞可均匀地接触诱变剂 2)可避免长出不纯的菌落。,处理前,细胞应尽可能达到同步生长状态 细胞菌龄一般在对数期,,霉菌的菌丝一般是多核的,所以对霉菌的处理一般应采用孢子悬浮液。,紫外线(Uv),使用历史较久、廉价、危险性小、效果
7、好,应用较广 对诱变最有效的波长是260nm左右(253-265nm)作用机制主要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以改变DNA生物活性,造成菌体变异甚至死亡.,诱变剂的选择与剂量确定?,(3)、诱变发生的比较,快中子,中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可由回旋加速器、静电减速器或原子反应堆产生。中子不直接产生电离,但能使吸收中子的物质的原子核射出质子,因而快中子的生物学效应几乎完全是由质子造成的。中子分为快中子和慢中子。快中子的能量为0.2-10百万电子伏特,慢中子能量为1/4至100电子伏特。慢中子的效应同射线、射线和电子等照射时引起的基本相同,快中子较X射线、射线具有较大的电离密度,因而能更多地引起点突变和染色体
8、畸变。,氮 芥,氮芥为极易挥发的油状物,它的盐酸盐是白色粉末,一般使用的是其盐酸盐。应用时先使氮芥盐酸盐与碳酸氢钠其作用,释放出氮芥子气,再与细胞起作用而造成变异。氮芥的诱变机制是它能引起染色体畸变。是被使用得最早的一种诱变剂。,亚硝酸,常用的有效诱变剂,其诱变作用主要是脱去碱基中的氨基。,亚硝酸A H(次黄嘌呤)C UG X(黄嘌呤),亚硝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硝酸酐,硝酸酐继续分解放出NO和NO2。所以,可在临用前将亚硝酸钠放在pH4.5的醋酸缓冲液中,使先生成亚硝酸然后再使用。,亚硝基胍(NTG),是亚硝基烷基类化合物,可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不经淘汰便可直接得到12%至80%的营养缺
9、陷型菌株,有超级诱变剂之称。在缓冲液中较难溶解,而在甲酰胺中溶解度较大,因此用甲酰胺溶解,可以提高处理浓度。通常在浓度为30ug/ml、温度为28C和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容易得到高产菌株。,诱变剂的选择,1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很少使用,回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2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遗传损伤较多。其中亚硝基胍和甲基磺酸乙酯常被称为“超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是毒性最小的诱变剂之一。,3吖啶类诱变剂可以造成生化代谢途径的完全中断。4紫外线仍十分有效。电离辐射是造成染色体巨大损伤的最好诱变剂,它能造成不可回复的缺突变。但它可能影响邻近基因的性能。,剂 量,
10、确定诱变剂后,诱变剂剂量的选择也是育种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一般微生物而言,诱变率往往随诱变剂剂量的增高而增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剂量,反而会使诱变率下降。,目前的处理剂量已从以前采用的死亡率90-99.9%降低到70-80%,甚至更低的剂量,特别是对于经过一再诱变的高产菌株。,剂量似乎也不宜过低,因为在使用高剂量诱变时,除个别核被诱发变异外,还可以使其它的核破坏致死,最终能形成较纯的变异菌落;另外,高剂量可能引起遗传物质的巨大损伤,产生回复突变少,促使变异后菌株的稳定。,凡既能增加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向正变范围移动的剂量就是合适剂量。,4、诱变剂专一性,诱变剂诱导的碱基对取代的专一
11、性已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NTG诱导的突变99%属碱基转换,其中95%是GCAT的转换。甲基磺酸乙酯诱发GCAT转换突变。4硝基喹啉1氧化物以90%的概率诱发GCAT的转换。紫外线诱发了各种各样的突变,但它太弱,对放线菌不太有用。无化学诱变剂能以诱发AT CD的颠换作为主要的诱变方式。,处 理 方 法,诱变剂的复合处理及其协同效应,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2、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室的一般玻璃器皿,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进行工作时,设备费用大,并要注意安全性。3、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
12、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3、诱变处理后的后培养,表型迟延现象 生理性 分离性,遗传物质经诱变处理后发生的突变,必须经复制才能表现出来。研究表明,诱变后的一小时内必须进行新的蛋白质合成,这个变异才有效。方法:让变异处理后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以让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让细胞繁殖几代,以得到纯的变异细胞。这样,隐性的变异就会显现出来,若不经液体培养基的中间培养,直接在平皿上分离就会出现变异和不变异细胞同时存在于一个菌落内的可能,形成混杂菌落,以致造成筛选结果的不稳定和将来的菌株退化。,
13、(二)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1973年科恩(Cohen,S.)等人进一步将酶切后的外源DNA 片段与质粒DNA链接起来,构成一个重组质粒(recombinant plasmid),并将这个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细胞。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基因工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体系,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人们能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生物合成中所涉及的各种基因
14、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定向改造,从而大大推动了菌种改良的进程。通过重组DNA技术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主要方法包括:转座突变发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靶向删除和复制基因;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基因重组。,基因工程菌操作程序,1、原理和方法,在一个微生物菌种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生物合成途径中,常常有少则几个多至几十个基因参与,其中一些编码了限速步骤的酶,这些所谓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多少直接与生物合成的速率有关。另外,抗生素等发酵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常会发生旁路代谢,产生一些不需要的副产品或结构类似物,这样,不仅造成生物合成代谢流能量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下游的分离纯化和产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S底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育种 技术 育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