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版.ppt
《心肺复苏指南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指南版.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学员岗前培训,付 丹 2012年,内 容1.2010美国心脏协会有关心肺复苏指南新观点2.心肺复苏流程3.操作要点,概 述,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采用急诊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 及循环功能。,心肺复苏三阶段,现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CABD 人工循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进一步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在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如心电监护、除颤器、人工呼吸
2、器和药物等)建立与维持更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后期复苏,即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主要为脑复苏、内环境稳定、器官系统功能支持、治疗原发病 和并发症。,2010美国心脏协会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新观点,指南简介,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发布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CPR与ECC指南),随后不断更新,2000版、2005版指南在我国进行了广泛的培训。美国心脏协会于2010-10-18 正式发布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指南修改要点,从A-B-C更改为C-A-B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新增“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
3、训、实施和 团队”两个部分。通过在生存链中增加第五 个新环节,来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从 A-B-C 更改为 C-A-B,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例如溺水),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2.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厘米,儿童约5厘米)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5.避免过度通气,新的成人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
4、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新的成人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流程:识别和启动/CPR/除颤 一名施救者:10秒钟内完成脉搏检查,如果无法扪 及明显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二名施救者:第二名施救者启动启动应急反应系统(EMS)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仪器(AED)。三名施救者: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识别和启动患者无反应:成人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临终喘息);婴儿或儿童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复苏小组(EMS: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检查脉搏
5、检查脉搏不超过10秒钟。成人:检查颈动脉 儿童(至青春期):检查颈动脉和股动脉 婴儿:检查肱动脉,没有脉搏:进行CPR(从胸外按压开始)有脉搏,无呼吸: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成人 1次/56秒,婴儿或儿童 1次/35秒。每2分钟重新检查脉搏。婴儿和儿童供氧和通气充足,有脉搏,心率60次/分,且伴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开始胸外按压和通气。,CPR(C-A-B)C.按压 开始CPR,进行30次胸外按压 两名施救者对婴儿或儿童进行急救:15次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 胸外按压后,开放气道:仰头提颏(ke)法/推举下颌法(怀疑脊柱损伤)B.呼吸 没有呼吸:给予2次人工呼吸,继续进行胸外按压。有呼吸或恢复有效
6、呼吸: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除颤 基础生命支持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使用AED进行除颤,持续给予基础生命支持,直到更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到达尽早结合新生儿复苏、儿科高级生命支持进行治疗。,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概要,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概要,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要点C 人工循环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D 除颤,C 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点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按压姿势 地上 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 站立于脚踏板,双肩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用身体的力量下压 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
7、力,胸部弹回原位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抢救者身体姿势 抢救者将一手掌跟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的跟部置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翘起,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婴儿胸外按压:双指按压法 双手环抱按压法儿童胸外按压:单掌按压法,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min(30次/17秒)按压:放松 1:1 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 儿童约5厘米 婴儿约4厘米 按压/通气比 成人 儿童 新生儿 30:2 30:2 3:1 一或两名施救者 一名施救者(心源性心脏骤停15:2)15:2 两名施救者,复苏有效指征:触摸到脉搏 瞳孔逐渐缩小 口
8、唇转红 有自主呼吸等,A开放气道,立即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 检查咽部有无异物,避免舌根后坠,保持气道通畅开放气道方法:仰头提颏法(ke)疑似外伤:推举下颌法(托下颌法),B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捏鼻吹气放松呼气 复苏球囊通气 左手“E-C”手法固定、扣紧氧气面罩,右手使用复苏球囊捏皮球通气二次,5秒钟(缓缓吹气各2秒、中间换气1秒),气管插管(高级生命支持)导管型号:导管内径(mm)=年龄/4+4 深度(cm)年龄/2+12 气管内插管位置的确认:观察双侧胸廓运动,听诊双肺呼吸音 胃部有无水泡音,导管口有无气雾。,D-除颤,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而处
9、于不应期,抑制异位兴奋灶,中止室颤,为正常的起搏点重新下传冲动、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件 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适应于:可电击复律的心律(室颤/无脉性室速),早期除颤对心脏骤停者存活的重要性:心跳骤停患者大多在早期表现为室颤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措施为电除颤 除颤成功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少,每延迟1分钟,成功可能性下降约10%室颤在数分钟内有转变为心室停搏的倾向,室颤,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根据除颤器的不同,电除颤方法有以下两种1、手动电除颤器(1)选电极板:10kg(1岁):成人电极(810cm)10kg:儿童电极 4.5cm 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苏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