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房颤动 治疗进展张新元 主任医师,窦性心律:正常人心脏的跳动起源于窦房结.然后激动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到左,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来自窦房结激动的心律-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具备四点(EKG):(1)P波规律的出现,.aVF直立.aVR倒置.(2)P波的频率在60-100次/分.,(3)P-R间期120ms.(4)同导联的P-P或R-R间距相差120ms EKG具备以上四点既可诊断为窦性心律.其他部位发出的激动的均为异常心律。心房颤动-房性异位心律.,心房颤动EKG特点:(1)P波消失,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 一、间距不均的心房
2、颤动波(f 波)代替。(2)心房的频率350600次/分钟。(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4)窄QRS波,伴有迷走性差传时可增宽。(5)在R-R绝对不规则又无f波时考虑房颤。,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房颤)-自1909年心电图第一次描述房颤以来,房颤一直被视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资料表明:3060岁的男女人群,随访30年,有7.3%发生房颤;65岁的4%;75岁以上15%;男性为女性的2倍;由于房颤的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目前已成为本世纪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发病率 致残率“无形的杀手”死亡率,病 因,7080年代: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9
3、0年代以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而风湿性心脏病呈下降趋势;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甲亢;慢阻肺;心力衰竭;心肌 病等;另外,家族性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的形式了解病因:短阵的房颤: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持续性房颤:大多有结构性心脏病基础.如:二尖瓣狭窄;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肺梗死;三尖瓣病变;慢性心力衰竭;甲亢;病窦;预激;心脏手术;急性感染;电击或雷击;部分原因不明,故又称特发性房颤.,房颤的分类,2003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北美起搏学会;电生理
4、学会(NASPE);心律失常工作组;联合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心房颤动(AF)的命名和分类标准,建议将房颤分为:1.初发房颤-(48h7d).2.阵发性房颤-(至少有一次自发终止)3.持续性房颤-(需要干预方能重建窦律)4.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变为窦性心律),房颤的“三P”分类方案:阵发性房颤:能够自行终止者;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需药物干预;永久性房颤:药物干预也不能终止.分类的意义:1.有利于制订房颤患者的治疗原则;2.有利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3.有利于房颤疗效的评价和临床试验结果的比较.,房颤的血流动力学,房颤发生后:心房泵作用的丧失,不规则的心室律可导致舒.缩功能异常.主要表现:
5、1.射血分数的降低;2.心输出量的减少;3.动脉血压的下降;4.肺契嵌压增高;5.外周静脉压升高;6.循环中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多;7.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是房内血栓形成的主因.,房颤的危险性,主要两个方面的表现:1.影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房颤时:心室率,不整心搏出量射血分数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心衰.2.导致血栓并发症 房颤时:心房收缩力丧失 心房内血流淤滞心房内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学说形成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近10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主要概括为:1.异位兴奋灶(90%来源肺静脉内)2.折返 3.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4.心房肌电重构 1947年以后,折返机制成为
6、主流,认为房内多发小折返是房颤得以持续的基础.,折返 现已公认房颤的电生理基础是折 返.房颤时折返激动波有多种表现形式:1.围绕心房自然解剖障碍的解剖折返;2.围绕已激动中心转动的主导环折返;3.围绕不规则阻滞线转动的个相异性折返;4.围绕双阻滞线转动的8字行折返;,自主神经 目前自主神经功能对房颤的影响 已得到公认.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主要见于无器质性 心脏病,在夜间,休息,餐后发生.交感神经介导的房颤:主要见于器质性心 脏病,白天和早晨发 病.,心房肌电重构-电重构机制尚为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在房颤发作一个月后,其组织学和解剖学就出现重构.主要表现为:心房内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延缓,窦房结功
7、能减退,各种离子功能异常,先是Ca2+在细胞内积聚,随之K+,Na+离子流相继异常.心房肌电重构是对房颤产生机制的新认识,也是房颤得以持续的主要因素.,房颤的治疗,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医生所要面对的有二个方面:一是有更多的患者要求治疗;二是治疗方法几经变迁,应如何选择?回顾历史:50年代前:洋地黄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的治疗.50年代后:在洋地黄基础上+奎尼丁转复心律.60年代起:通过电复律使很多患者成功的转复.80年代起:用于房颤的药物逐渐增多.90年代后:强调了抗凝的治疗,又试探着消融,手术 和起搏 治疗,企图能根治房颤.,经历了半个世纪以后,国外发表了有影响的AFFIRM试验结果,
8、指出:房颤只要控制心室也能达到复律治疗相似的效果,治疗的观点又回到了洋地黄控制心室率的年代.房颤的治疗何去何从,如何利用已积累起来的循证医学知识去指导治疗,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间期,专门进行了讨论,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待房颤的治疗?1.阐述了房颤复律与窦律维持的重要性.指出: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房颤以后 转复窦律符合生理状态,因此,房颤 的治疗首先要考虑能否恢复窦律.,如果复律不可能,或对患者不利,则控制 心室率也是房颤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2.阐述了室率控制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指出:房颤患者在休息时心率控制在6080 次/分,中等运动在
9、90115次/分,即认为 心室率达到满意控制.室律控制只是一 种对不能复律者的有效治疗.,3.阐述了房颤的抗凝治疗.指出:房颤时,由于心房血流淤滞,心内膜损 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并发症.4.阐述了房颤药物治疗的选择.指出:对房颤选用节律或室率控制前必须 考虑: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有栓 塞的高危因素?何种治疗对患者最有 利?,目的:恢复窦律和维持窦律,控制心室 率,抗凝治疗预放血栓。(一)药物治疗 1.用于复律和维持窦律的药物:普鲁帕酮(心律平):对转复新发生的房颤非常有效,为首选.既能维持窦律又能预防复发.病程在1小时内转复律达7090%.建议:单剂量口服每日剂量450600mg,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房 颤动 治疗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