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1.ppt
《中药药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1.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B,中药药理学,AA,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药理教研室,中药药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对象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启始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建国后有所发展,90年代后有所突破。89年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课程正式开设。,1,第二章 中药药性与药理第一节 四气(四性)寒阴 凉阴 热阳 温阳传统理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则西药药理:兴奋、抑制调节作用 补充物质补偿 消灭病原体杀菌四性:寒、凉抑制 温、热兴奋 调节失衡的
2、生理(阴、阳)功能阴阳平衡热药 附子 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 多巴胺 羟化酶活性 儿茶酚胺生成 强心作用,现代理论,2,第二节 五味辛能行能散挥发油酸收敛固涩鞣质、有机酸甘能补能缓氨基酸、糖类苦能燥能泄生物碱、甙类咸软坚散结无机盐类五味与药物的化学成份、功效有一定的规律性。,3,第三节 升、降、浮、沉 沉降降逆、收敛、利水等酸苦咸寒凉 升浮升阳、发表、开窍等辛甘温热如:麻黄升浮辛温发汗。羚羊角沉降咸寒镇静。,4,第四节 归经归经:药物对某经,某脏腑或几经的选责性作用.,1、中药药效与归经药理作用2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药物分布3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药物成份4、受体与归经药物受体,5,第五节 中药毒性
3、1、CNS毒副作用防己、乌头2、CVS毒副作用川乌、附子3、消化系统毒副作用苦参、大戟4、肝、肾毒性苍耳子、半夏5、呼吸系统毒副作用百部、白果6、过敏反应五味子、三七7、致畸、致癌作用款冬花、紫草,6,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一节 药物因素影响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的因素,1、品种 2、产地 3、采收时间 4、贮存条件 5、炮制6、剂型 7、剂量 煎煮方法 8、配伍,7,第二节 机体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 生理状况体质、年龄、性别等 病理状态疾病第三节 环境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 地理条件 气候寒热潮湿,8,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与研究思路,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2、中药作
4、用的差异性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4、中药作用的双向性,9,第二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 传统研究方法: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以中医药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中药及复方研究。,10,如肾气丸(治肾阳虚)可兴奋下丘脑垂体腺靶轴(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增强其功能,使肾阳虚好转。这说明肾阳虚证与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有关,反过来又可说明肾阳虚的实质是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的衰退。,一、反证法 探实质,11,二、抓药理 探证候 研究方药药理,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如活血化瘀药的研究,阐明血瘀证的实质(改善)丹参 冠脉流量血管扩张 血流动力学异常。抗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
5、异常。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三、探复方 找规律研究复方药理,阐明组方的规律。,12,第五章 解表药一、概说(一)定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二)表证:外邪(细菌、病毒)皮肤、肌肉、经络(浅表部位)恶寒皮肤血流下降(卫阳被遏)发热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卫阳被遏)无汗汗腺关闭(寒束汗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失宣降)头身痛 刺激血管感受器,周身肌肉紧张度升高(经脉不利),13,(三)作用:1、发汗 解热 2、抗炎 镇痛 3、抗菌抗病毒 4、免疫调节作用 5、镇咳 祛痰 平喘 6、抗过 敏二、常用药麻黄(一)成分 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次碱 挥发油1-2-松油醇(二)
6、作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 有效成份:挥发油 麻黄碱(EPH)机 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 汗液分泌增加。2、平喘 有效成份:麻黄碱 伪麻黄碱 挥发油 2、3、5、6-四甲基吡嗪 L-萜品烯醇 机 理:(1)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14,质嗜铬细胞释放NA和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2)麻黄的化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形成CAMP,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3)阻止过敏介质(S-HT、SRS-A)的释放。(4)直接兴奋受体,收缩末捎血管,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5)促进肺部PGE的释放,直
7、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该酶的分解,使细胞内CAMP的含量增加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6)抑制抗体的产生。3、利尿 有效成份:伪麻黄碱 机 理:(1)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尿 量增加。(2)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 重吸收。4、抗炎、抗过敏,15,有效成份:伪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麻黄碱机 理: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肉芽组织形成。抑制致炎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过敏介 质 的释放。5、镇咳 祛痰有效成份:萜品烯醇(镇咳)麻黄挥发油(祛痰)6、抗菌、抗病毒 抗 菌 谱: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 杆 菌、流感病毒。有效成份:麻黄挥发油 7、兴奋CNS 有效成份:麻黄碱 机 理:兴奋
8、大脑皮质,皮质下中枢,中脑,延脑 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16,8、强心、升压有效成份:麻黄碱 机 理: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1)心率加快兴奋血管平滑肌()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缓慢 温和)快速耐受性受体逐渐饱和 介质逐渐耗竭9、抑制肠肌有效成份:麻黄碱机 理:兴奋受体 激动胆碱能神经肠平滑肌的接头前受体10、降血糖麻黄多糖A、B、C、D、E(三)功效与作用,17,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四)应用1、支气管哮喘。2、低血压症。3、感冒。4、肾炎等。(五)不良反应 心悸、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等。,发汗、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解热、舒张支气管、镇咳、祛痰,利尿、发汗,18,
9、桂枝(一)成份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二)作用(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平冲降气)1、扩张血管 促进发汗血液循环增加血液流向体表 2、解热有效成份:桂皮醛 桂皮酸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增加促进 发汗 3、镇痛桂皮醛轻度镇痛4、抗菌 抗病毒有抑制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 大肠杆菌 真菌及流感病毒 的作用,发汗、散热,解热降温,19,5、利尿桂枝在五苓散各味药中利尿作用最强6、促进胃肠蠕动有效成份桂皮醛7、利胆作用有效成份桂皮酸8、抗炎作用与抑制组胺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三)应用一般以桂枝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低血压症、流感、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等。(四)不良反应 头晕 脉速等,
10、20,细辛(一)成份:挥发油甲基丁香酚-蒎烯-蒎烯黄樟醚 细辛醚 去甲乌药碱 细辛辛味成份异丁基十二烷四酰胺(二)作用:1、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平喘 祛痰甲基丁香酚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细辛醚祛痰 2、镇静 镇痛 解热及局麻 细辛挥发油中枢抑制 镇痛 解热 细辛挥发油表面麻醉作用 3、抗炎细辛挥发油(抑制),炎性肿胀、白细胞游走、肉芽组织增生,21,4、抗变态反应及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使实验小鼠胸腺萎缩,T细胞减少,表明有抗变态反应作用。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去甲乌药碱,甲基丁香酚、异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去甲乌药碱,强心、扩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22,(三)应用1、细辛的复方制剂抗
11、缓慢型心律失常。2、头痛,10%的细辛液穴位注射有效。3、局部麻醉,用3%细辛挥发油作浸润麻醉。4、抗心绞痛,细辛挥发油与冰片配伍作成气雾剂应用。,23,(四)不良反应 挥发油中的黄樟醚是致癌物质。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柴胡(一)成份柴胡皂甙 甾醇 挥发油 生物碱(二)作用1、解热有效成份:柴胡皂甙 柴胡挥发油 皂甙元A有良好的解热降温作用。柴胡皂甙有溶血作用现在多用挥发油来解热。挥发油中的解热成份 为丁香酚、对-甲氧基苯二酮、-十一酸内酯。2、抗炎有效成份:柴胡皂甙机 理:(1)抑制组胺释放。(2)抑制白细胞游走。(3)抑制渗出、降低毛细血 管通透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12、抑制结缔组织 增生。(4)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柴胡皂甙a或b可兴奋垂体前叶分泌ACTH,刺激肾上腺引起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4,3、保肝利胆有效成份:柴胡皂甙机 理:(1)稳定肝细胞膜,抑制肝细胞内脂肪的产生,防止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2)使总胆管舒张,奥地氏括约肌舒张,胆囊收缩。(注:仅青皮能使胆囊舒张,胆囊正在收缩的时候,可用青皮)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效成份:柴胡多糖机 理: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可以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5、镇静止痛作用柴胡皂甙抑制CNS6、镇咳作用柴胡皂甙镇咳7、抗菌、抗病毒抑制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
13、、结核杆菌、流感病毒。,25,肝糖元升高、促进葡萄糖利用、抑制脂肪分解,使血中脂肪量减少,发汗 降温,中枢抑制、保肝利胆、抗炎、降血脂,8、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柴胡皂甙(三)功效与现代研究热疏散退疏肝解郁,26,升举阳气(四)应用1、上感。2、咳嗽。3、病毒性肝炎。4、高脂血症等。(五)不良反应 皂甙有溶血作用,局部刺激作用,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7,葛根(一)成份大豆蛋白大豆素 葛根素 异黄酮甙 卡赛因R(二)作用1、解热(1)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散热(2)加强呼吸运动,使水分排出增加(3)葛根提取物PA4、PA5、PM2、PW3有降温作用2、对CVS的影响有效成
14、份葛根黄酮 葛根素(1)降压 减慢心率 扩张外周血管,减慢心率。葛根对肾上腺素受体有阻滞作用,可阻断控制肾素的2受体,使肾素释放减少,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的张力下降,血压下降,葛根产生的受体阻滞作用是其降压的机理之一。(葛根尚有升压物质),降温,28,(2)改善脑循环 葛根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3)抗冠心病作用有效成份:葛根素 葛根总黄酮机 理: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下降,心肌耗氧 量下降,并 可扩冠,使心肌氧供需平衡,有抗心绞痛作用。3、对平滑肌作用 大豆甙、大豆甙元舒张平滑肌 卡赛因R(生物碱)收缩平滑肌4、激素样作用 异黄酮成份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以避孕。(三)应用 1
15、、冠心病。2、偏头痛。3、突发性耳聋。,29,解表药思考题1、麻黄成份与其作用关系如何?2、麻黄发汗特点及机理?3、麻黄平喘机理?4、柴胡保肝利胆机理?5、葛根抗冠心病、降压机理是什么?6、桂枝降温机理是什么?7、麻黄利尿机理?8、葛根抗心律失常机理?,30,第六章 清热药 一、概说(一)定义 能清解里热的药。里热(1)外邪内传致热。(2)内郁化热。(二)分类(1)清热泻火药(清气分实热)石膏、知母(2)清热凉血药(清血分实热)牛黄、犀角(3)清热燥湿药(泄热除湿邪)黄连、黄芩(4)清热解毒药(清火解热毒)金银花、连翘(5)清热明目药(清退肝热)决明子、谷精草(6)清虚热药(清退虚热)银柴胡、
16、地骨皮(三)作用(1)抗菌、抗病毒G+、G-(黄连)病毒(黄柏),31,(2)对免疫影响增强非特异性免疫(黄连)增强特异性免疫(黄芩)(3)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地骨皮)(4)抗炎抑制炎性渗出(连翘)加速炎症消退(黄连)(5)镇静抑制中枢(石膏)(6)降压作用不清(知母)(7)解热抑制发热中枢(石膏)二、常用药银花(一)成份氯原酸 异氯原酸(二)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30,(1)抑菌成份氯原酸 异氯原酸(2)抗菌谱G+、G-菌 真菌 螺旋体,对抗 药金葡菌与青霉素合用抑菌作用增 强。(3)抑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2、抗炎(1)抑制炎性渗出(2)抑制炎性增生(3)促进WBC吞噬作用3、减毒作用对抗
17、细菌内毒素,减轻中毒症状4、降胆固醇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5、CNS兴奋作用氯原酸作用最强,其强度为咖啡因的六分之一。,31,(三)应用1、呼吸道感染。2、小儿肺炎。3、阑尾炎。4、慢性湿疹。(四)不良反应口服未见不良反应,银花注射液可引起变态反应,因其成份氯原酸有致敏作用。口服氯原酸可被小肠分泌物转化为无致敏活性的物质。课堂问题银花为什么称为阳疮之要药?答:(1)对抗药金葡菌有效,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增强。(2)缓解炎症。(3)WBC吞噬功能增强。(4)减毒作用。,32,黄芩(一)成份 黄芩甙 黄芩素 汉黄芩素 黄芩新素(二)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1)抑菌成份黄芩甙、黄
18、芩素、汉黄芩素。(2)抗菌谱广,对G+、G-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蒺杆菌、结核杆菌、淋 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乙肝病毒 抗原及艾滋病毒逆转录酶。(3)抗菌强度与炮制有关,生黄芩抗菌力弱,煮黄芩抗 菌力强。因加热可破坏植物中分解药物的酶,保护有效成 份免遭破坏。,33,2、抗炎、抗过敏 黄芩素、黄芩甙对急、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酸的代谢有关。抗过敏机制为抑制抗原与IGE结合,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破坏减少,阻止过敏介质释放。抑制5酯氧酶的活性,减少白三烯化合物的生成。3、降压(1)扩张血管。(2)抑制血管运
19、动中枢。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4、保肝(1)使肝糖元含量增加。(2)抑制肝过氧化脂质形成。(3)保肝成份黄芩甙,在体内可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可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促进排泄而解毒。5、镇静黄芩甙有中枢抑制作用。,34,6、抗氧化作用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新素2对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有抑制作用。黄芩甙对超氧化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7、抗凝血 抗血栓形成作用黄芩中的木蝴蝶素A可竞争性地抑制凝血过程中VK3的作用而抗凝。黄芩素、汉黄芩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防止由内毒素引起的DIC。阻止血栓形成作用主要与黄芩能减少TX
20、A2的生成,升高CAMP的水平有关。8、利胆黄芩甙、黄芩素可促进胆汁的排出。9、对子宫作用黄芩甙、黄芩素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故可安胎。(1)抗ACh。(2)直接抑制平滑肌。,35,(三)应用1、预防流脑、猩红热。2、小儿肺炎与菌痢。3、急性胆囊炎。4、病毒性肝炎。(四)功效与现代研究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保肝、利胆、降脂、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静、解毒、利湿、利尿、降压、抗氧化,36,黄连(一)成份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 甲基黄连碱(二)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1)抑菌成份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2)抗菌谱广,对多种G+、G-菌有抑制作用,抗菌机理不清。并能抗原虫。对流感病毒亦有效。(3
21、)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对小檗碱可产生抗药性,黄连复方不易产生抗药性。本品可进入真菌细胞膜,与核膜中的磷脂结合,导致细胞器消失而抗菌。,37,2、对CNS作用(1)黄连对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2)小檗碱能降低正常体温。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抗心律失常 小檗碱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从而抑制异位节律,其原理可能与影响钠、钙转运有关。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抑制心肌,而黄连素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阻止钾外流,促进钙内流的作用实现的)和负性频率作用,对伴有心衰的心律失常者更有利。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作用。性频率作用。扩张外周血管作用
22、。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作用。,38,(2)抗心衰作用这与本品可抑制羟自由基(OFR)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细胞的损伤,以降低心肌耗氧。(3)降压作用小檗碱具有降压作用,其机理与直接扩张血管,阻断受体,抑制胆碱酯酶,增强ACh作用有关。4、利胆作用小檗碱能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分泌量增加。5、健胃作用由于味苦,服后味觉分析器兴奋,提高食欲中枢兴奋性,并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39,6、抑制血小板聚集机制为:抑制花生四烯酸(AA)释放和代谢,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升高。7、降血糖可抑制糖元异生,促进糖酵解。(三)应用1、细菌性痢疾。2、呼吸道感染。3、慢性胆囊炎。4、心律失常。5、糖尿病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