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情绪和情感,2,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主观体验(subject experience)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2外部表现(表情:面部、姿态、语调)3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二)情绪和情感的实质1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2.直接决定于对刺激情景的解释或评估-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3.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之一,但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认知-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情绪和情感-对
2、主客体关系反映,表现为主观体验。,3,(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如交际、友谊、劳动等)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主要指人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且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需要借助于情绪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以
3、情感为基础的。,4,基本的情绪形式分类 1快乐 2悲哀3愤怒 4恐惧,情绪状态的分类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1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有乐观与悲观之分;持续时间因事件和个性不同而不同;原因:多方面(经历、现状、健康、环境等)影响:多方面(健康、心情、活动、将来),(四)情绪的分类,5,2.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恐惧),通常是由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伴随机体生理变化和明显外部行为;有时
4、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失控。3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原因:已有知识经验不能应对、过去从未经历过、已有经验告知个体当前境遇无力应对等而产生的过度紧张焦虑反应。伴随机体系列反应,以适应急剧变化环境,但过长?有时出现知觉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受限,思维僵硬,影响心理操作效果。但有时也有积极效果。,6,(五)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个体-责任感、正义感;不安、内疚等。他人-爱慕、崇敬、尊重;厌恶、反
5、感、鄙视 属于社会历史范畴,标准变换不定。确立正确世界观和道德意识是形成良好道德情感的基础。,7,2.理智感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认识事物时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解决问题时犹豫不决、问题解决后的欣慰与解决不了时的郁闷;评价时坚持自我见解的热情、违背事实而自感羞愧等。3.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种。有愉悦的体验,并带有好恶倾向。为社会制度制约,并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等密切相关。,8,二情绪的中枢机制,(一)情绪与丘脑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曾提出丘脑是调节和控制情绪的
6、中枢。他认为丘脑一般处于被皮层抑制的状态,一旦皮层抑制解除,丘脑冲动得到释放,情绪反应就会发生。,(二)情绪与下丘脑有关研究揭示,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性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JOlds&P.Minler,1954)采用脑内埋藏电极法在斯金纳箱内对老鼠进行了“自我刺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和丘脑的许多部位都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其中以下丘脑最为明显。,(三)情绪与边缘系统1海马: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 2杏仁核:杏仁核病变的人易发生凶暴行为。3中隔核:切除中隔核可减轻动物的恐惧和焦虑反应的程度。4扣带回:切除扣带回前部的病人表现为失去恐惧情绪,并在社交活动中变得冷漠无情。,
7、9,(四)情绪与网状结构美国心理学家林斯里(D.Linsley,1951)提出,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激活或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五)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情绪的最高调节者和控制者,它负责情绪的认知、体验与控制。动物实验表明,当动物除去大脑皮层以后,其情绪表现异常,如情绪产生的阈限降低,容易激动;情绪泛化,无定向;情绪波动很大,大起大落等。1.情绪的脑机制模型2.额叶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切除额叶的病人,其焦虑、疑病、不合理的恐惧和情绪过度兴奋性等症状均得到缓解。3.颞叶 4.大脑两半球情绪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为正性情绪优势半球,右半球为负性情绪优势半球。,10,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表情是
8、情绪和情感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它既是人际间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个体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客观指标。人类丰富多彩的表情归纳起来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三大类。,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是情绪表达的最重要的方式。,11,(一)面部表情的表达艾克曼(1975)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面部不同部位在传达不同表情方面的不同作用。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前额对表达惊奇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眼睛、口唇和前额对表达愤怒最重要。艾克曼等人(1990,1993)发现,微笑有两种
9、,一种是真笑,一种是假笑。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的肌肉堆起,同时大脑左半球的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下颚下垂,仅是嘴唇肌肉的活动,大脑左半球电活动不明显。,12,(二)面部表情的识别,研究面部表情识别的一般途径向被试呈现各种面部表情照片,要求他们判断该照片所表达的是哪种情绪或情感。1.面部表情的复杂程度。2.个体的年龄。3.个体从事的职业。4.不同的民族文化。,13,艾克曼(1987)及其同事研究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情况。他们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被试呈现了30张不同情绪面孔的照片,要求他们辨认每张图片的情绪。结果发现,在面部表情的识别上,人类有共同的倾向和规律,被试
10、在识别这些照片的情绪时表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表明,对某些表情(如悲伤、愤怒、恐惧等)的识别存在着某些跨文化的差异(见表13-2)。,表13-2 民族文化与面部表情判断,14,(三)面部表情的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1.面部表情的先天遗传性先天遗传性是指人类的面部表情是由动物的面部表情演化而来,具有程序化的模式和生物适应性。(1)达尔文对表情的研究 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2)婴儿生来就具有表达不同面部表情的能力。(3)艾克曼跨文化研究(4)Izard研究发现,当母亲和10周的婴儿进行愉快和不愉快的交流时,婴儿会出现愉快、感兴趣、悲伤和发怒的表情。,2.面部表情的后天习得性(1)布克(Buke,1
11、975,1977):幼儿的面部表情就表现出性别差异(2)J.S.富克:先天性盲人不如正常人的面部表情灵活、丰富,并且随年龄增长,盲人的面部表情日见匮乏、单调,而正常人的面部表情却日益丰富。(3)艾克曼对美国人和日本人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15,二姿态表情姿态表情是指除颜面以外身体其它部分所表达的情绪状态,可分成身体表情(body expression)和手势表情(gesture expression)两种。,三语调表情语调表情是指个体通过语言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语调表情有时又被称为副语言。,四人际距离人际距离(interpersonal distance)是指因情感
12、亲疏而表现出来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Hall,1966)经过深入研究,将人际距离由近及远分划为四个区:亲密区。身体距离在18英寸之内。个人区。身体距离介于1.5英尺到4英尺之间。社会区。身体距离介于4英尺到12英尺之间。公众区。身体距离介于12英尺到25英尺之间。,16,五情绪体验中感觉反馈的作用,研究表明,表情动作所引起的身体感觉的反馈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有重要影响。“强作欢颜”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假装痛苦”也使人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身体姿势提供的感觉反馈也能影响人的情感体验。伸展姿势能振奋精神,收缩姿势会降低活力。有研究表明,写字时坐直姿势比蜷坐着更易体验到骄傲情感,握紧拳头
13、斜放身前更易体验到怒气,而将头埋下更易体验到悲伤(Stepper,1993;Duclos,et al,1989)。言语表情引起的感觉反馈也同样能影响人的情绪体验。,17,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WJames和C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如内脏器官、骨骼肌活动等)的知觉,并非由外界刺激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在情绪发生的原因、过程等方面给人以启示,促进了情绪理论的发展。,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其产生的模式是:刺激情境身体的生理反应情绪经验。也就是说,当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感官时,可引起个体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并由此激
14、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经验,18,二 情绪的丘脑学说 坎农(w.cannon,1927)巴德(p.bard,1938)坎农对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的主要批评是:1根据生理变化很难分辨复杂多样的情绪。2“内脏变化太慢,因此不能成为情绪体验的来源”,3“人为地引起某种强烈情绪的典型内脏变化,并不产生相应的情绪。”4“使内脏完全脱离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改变情绪行为”。,情绪产生的机制是: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
15、、内分泌增多、肌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图13-9 情绪的丘脑学说,19,三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和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一)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MBArnold)情绪的来源是对刺激情境评估的结果,而认识与评估都是大脑皮层的过程。皮层兴奋是情绪的主要原因。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2情绪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调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20,(二)沙赫特和辛格
16、的认知激活理论,情绪既来自对生理反应反馈的感知,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评价。也就是说,情绪是在对刺激情境及由其引起的生理唤醒的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沙赫特和辛格1962年的精巧实验。情绪唤醒的模型: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认知比较器,负责将对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之间的比较,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结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激活一系列的生化的和神经的机制,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此时情绪就产生了。,21,图13-11
17、情绪的认知激活理论图解,22,(三)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Lazarus(1970)强调认知因素在情绪中的重要作用,并把阿诺德理论中的评价进一步扩展。1情绪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个体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个体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个体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事实上是一种效能判断。再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
18、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2每种情绪均包括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三种成分。3应从生物和文化两个方面来考察情绪。文化对情绪的作用很复杂,它对情绪的影响有四种方式:影响对情绪刺激的理解;影响表情;影响社会关系和判断;影响高度礼仪化的行为,如在丧礼上的悲哀。,23,情绪与认知、智力,一情绪与认知(一)闪光灯记忆心理学家布朗和库里克(Brown&Kulik,1977)首次提出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这个概念,并认为它是自传式记忆的一种,指的是围绕一个特殊、重要或令人吃惊的事件的记忆,事件出现时的图像非常生动,具有鲜明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的特点。闪光灯记忆是一种不随时间
19、消逝的记忆。通常,记忆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得难以回忆,但是,有些事情是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它就像是被永远定格了的照片一样,长久鲜明地保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不需要线索就能马上浮现在脑子里。例如,“911”事件、奥运会、世界杯、伊拉克战争等,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让他们再次回忆时,仍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在大学生中,一些种类的闪光灯记忆很常见。例如,遇到一场交通事故,第一次见到室友,高中毕业的那晚,都是典型的闪光灯记忆。,24,情绪与认知、智力,(二)心境一致性效应和心境状态依赖效应心境一致性效应是指当人们阅读课文时,更容易记住那些与个人的情绪状态一致的课文内容,心境状态依赖效应是指当回忆时的情绪状态与阅读时的情绪状态一致时,回忆效果最好。梅耶和鲍尔(1986)认为,编码时的情绪状态在回忆时可以作为信息检索的有效线索。,25,(三)焦虑与学习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1在一般情况下,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可用倒U型表示。2.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视课题的难度、焦虑强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定。3考试焦虑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导致精神紧张。,(四)情绪与信息选择还有的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人对信息的选择。,26,本章结束,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