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一).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王国喜,一、窦房结的解刨生理特点窦房结的位置: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内膜下大小:长1020mm 宽:5-7mm 体积小、功能单位少、易发生病变、病变 不易恢复,细胞组成:1、起搏细胞(P细胞)位于窦房结中央,不收缩,只发放冲动,维持心脏节律性活动;2、过渡细胞(T细胞)结构介于P细胞和工作心肌细胞之间,连接P细胞与心房肌细胞之间,具有传递冲动的功能,此细胞受损导致传出障碍-窦房阻滞。,血液供应 1、窦房结由心房中最粗大的窦房结动脉供应,此动脉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左冠状动脉左旋支,单支供血占绝大多数,双支供血占极少数 2、右冠状动脉狭窄
2、或闭塞约5%产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3、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主干起始部,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者,说明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位置较高,4、窦房结动脉的生理学意义:窦房结动脉贯穿于窦房结,其分支小动脉截面积是所有心房小动脉分支截面8倍,窦房结动脉与窦房结组织存在密切联系,以保证窦房结起搏功能所需。当心跳停止,心脏按压时窦房结动脉扩张,刺激周围P细胞,使P细胞发放冲动,心脏复苏,加上逸搏-夺获称为伺服机制。,窦房结动脉闭塞的后果 1、窦房结和心房的灌注和营养受损。2、冠状动脉之间的重要吻合支中断。3、伺服机制丧失,神经支配 窦房结内有丰富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纤维网,其末梢
3、分布于细胞间隙,几乎每个窦房结细胞都有神经末梢分布,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右侧迷走神经支配,刺激右侧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电生理特点,1、窦房结存在的三种自律性离子流,钾离子流 4相自动除极-40mV时产生兴奋,发放冲动。,慢内向钙流 窦房结缓慢上升的除极是由该离子流形成,维拉帕米可阻滞该离子流,延长窦房结发放冲动间隔时间,从而减慢心率。,内向钠离子流 窦房结起搏电流是以钠内流为主,2、影响窦房结自律性的因素离子流:钙内流和钾外流速度决定了4相自动除极速度,4相自动除极速度越快心肌自律性冲动频率越大。,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降低舒张期除极4期电位
4、上升速率,从而降低P细胞自律性,释放增加,心率减慢。,动作电位 除极速度越快,舒张期最大电位越高,阈电位水平越低冲动形成越快,存在、冲动频率越大。,交感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增加张期除极4期电位上升速率和0期电位上升速度,释放增加,心率增快。,3、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心房动作电位快鈉通道占优势。细胞间传到由钾介导在闰盘完成。动作电位除极越快,传导越快。P细胞冲动由过度细胞传出。,二、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病 因:正常生理反应: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茶、喝咖啡等。病理状态:发热、甲亢、贫血、失血、炎症、休克、心衰、心肌缺血。药物影响: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临床特点与心
5、电图表现临床特点:心悸、HR100150bpm、加温和冷却现象。心电图表现:窦性P波、频率100bpm、PR间期0.120.20s,治疗要点一般不必处理,对因治疗药物治疗:镇静剂、B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成人心率60bpm 病 因正常情况:青年人不少见、运动员、睡眠状态、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老龄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心率)。病理状态:黄疸、粘液性水肿、颅内压升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和病窦。药物影响: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表现临床特点:无症状或有心悸、心跳沉重感(每搏量增加所致)、HR在50bpm左右。心电图表现:窦性P波、HR60bpm、PR间期0.120.20s或0
6、.120.21s、窦性心律不齐。治疗要点无症状者不必治疗,有症状者对因治疗。,窦房阻滞,窦房结P细胞发放冲动,经过度细胞传出,过度细胞传出延迟或阻滞,称为窦房阻滞。常见原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颈动脉过敏、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影响:洋地黄、奎尼丁过量等。临床特点:无症状或有心悸、停搏感、停搏时间长或次数多者有黒蒙、晕厥等严重症状。,心电图表现:窦房阻滞也分为3度,一度窦房阻滞心电图不能确认。二度窦房阻滞:文氏阻滞(型):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到一个P波脱漏;莫氏阻滞(型)PP间期固定;突然出现长间歇,长间歇是基本PP间期的 倍数;长间歇中无P/QRS/T波。度窦房阻滞与窦性停搏难于鉴别。治疗要
7、点:不需治疗;起搏器治疗。,窦性停搏,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兴奋性低下,不能产生冲动,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为停搏或窦性静止。常见原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颈动脉窦过敏、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窦房结变性、窦房结纤维化、洋地黄、奎尼丁、钾盐影响。临床特点:偶发短暂的窦性停搏,病人可无症状;频发长时间窦性停搏,病人可出现黒蒙或晕厥。,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的长间歇;长间歇中无P-QRS-T波;长间歇与基本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往往产生房室交界性或室性逸搏。治疗要点:偶然出现的窦性停搏可恢复正常;有症状的窦性停搏应对因治疗;有黒蒙和晕厥者,起搏器治疗;纠正高钾血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
8、速,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内或窦房结周围引起的折返,连续出现3次以上,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称为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细胞传导慢于心房肌,窦房结细胞不应期长于心房肌,构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解剖和生理病理学基础。,临床特点:1、可见于任何年龄,高龄者多见。2、40%见于健康人。3、50%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病窦)。4、症状轻微,HR120bpm症状较明显。5、突然起止,连续发作数次到数十次,很少持续发作,通常发作持续10s左右。6、发作时HR在80150bpm之间。7、压迫颈动脉窦可终止发作。,心电图表现:1、P波形态、电轴与窦性P波相同;2、起始和终止前后心律不齐,R
9、R间期相差20140ms3、突然起止,短阵发作;4、可被窦性心搏所终止;5、PR间期较窦性者略长,一般1:1传导,个别何以出现文氏阻滞(文氏现象)。,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药物选择B-blocker/钙阻滞剂-维拉帕米介入治疗,可选择射频消融术,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交感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增高,在步行或其它一般状况下,窦性心率100bpm,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的名称很多,总之,是不该发生的或不是代偿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发病机理(3种不同的学说):1、自主神经介导的自律性调节功能异常学说 由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窦房结
10、自律性异常增高,调节异常,使得心率在外界环境改变时不能作出正常反应。,2、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学说:有些研究显示用阿托品和普萘洛尔完全阻断自主神经,大多数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固有心率增快,窦房结对B肾上腺素反应明显增强,说明只有窦房结本身异常,才可能有自律性异常增高。总之,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与窦房结异常有关,以固有心率增快为特征,心脏迷走神经反射传出下降,B肾上腺素能的敏感性增高。,3、右房心动过速 有人认为,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不是窦性心律,而是起源于窦房结附近的心房,故认为是房性心动过速的特殊类型,因此,不能不认为,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中,可能存在着部分右房心动过速。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是自主神
11、经病变为主,还是窦房结病变为主,或两者组合,目前未能得出结论。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可以出现相同的临床变现。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平衡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交感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相对受抑制。,临床表现1、年轻女性较多见(约90%),少数有家族倾向;2、平均发病年龄3812岁,大多在20 35岁;3、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因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而忽略了治疗;4、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的症状是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是基本的心律,为主要表现,精神紧张者,临床表现多样,可被医生认为是心脏神经症。长期心动过速者发展为心动过速心肌病、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EF值低于30%,预后差。,5、运动耐量试验,轻度运动,引
12、起明显的心率反应,运动耐量下降;6,病人症状可呈间隙性,有的长期存在;7、常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基础;8、控制心率常需要较大剂量的B受体阻滞剂或钙阻滞剂,可加重头晕、乏力。,静息和动态心电图1、休息和轻微活动时心率100bpm;2、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和极性相符合;3、24h平均心率明显增快,心率趋势为白天明显增快,夜晚相对减慢,部分病人可降至正常;4、卧位时心率相对较低(60135bpm),直立位明显增快(90 160bpm);,5、短时间运动(走路或平板试验),心率不适当增加,平均心率可达140bpm;6、心动过速呈间歇性、持续性或无休止性;7、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心衰时,心率可达到
13、160220bpm,造成心肌进一步损害;8、对B受体阻滞剂和钙阻滞剂治疗反应差。,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1、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具有低风险而且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完善;有创介入性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但能提供确切的诊断和治愈的可能。2、药物治疗 首选B受体抑制剂或钙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或维拉帕米,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3、非药物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治疗尚无推荐标准(适应症)有人认为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或影响生活,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取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概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倾向于将持续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心动过缓-
14、心动过速综合症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是心源性晕厥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窦房结器质性病变以及功能性障碍,造成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病因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病因:一、急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器质性缺血性,如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约有5%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一般在发病后4天内发生,1h内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者最多见,这种急性窦房结功能不全多在发生17天内恢复,少数由于瘢痕形成变为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心肌梗塞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a.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造成窦房结动脉供血中断,或
15、因为左旋支闭塞造成窦房结供血中断;b.窦房结具有丰富的胆碱能神经末梢,急性缺血时,胆碱分泌升高,心动过缓,当心率50bpm,可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晕厥,阿托品可提高心率,使之恢复。C.严重冠脉痉挛可使窦房结功能降低,出现过缓性心率失常或快速异位心律。,(2)炎症性:窦房结是跨多层组织分布的,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均可使窦房结受累而发生功能障碍。多见于病毒、风湿、伤寒、白喉等所致心肌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细胞浸润、肌细胞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窦房结动脉形成胶原性血管病变。(3)创伤性:多在心脏手术时损伤窦房结。,(4)浸润性:肿瘤细胞浸润造成窦房结细胞功能单位减少,进而影响窦房结功能
16、。2、功能性:(1)神经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治疗升高是最常见的原因,睡眠快速动眼期,窦房结受抑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交界区起搏受抑制时,造成长间隙而晕厥。,(2)药物性:急性药物中毒,如: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胺碘酮、可乐定、利血平等均可因剂量不当造成窦房结自律性受抑制,从而引起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3)代谢性:高血钾、高钙血症、阻塞性黄疸可以抑制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医源性: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压迫眼球、药物和电复律之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导管刺激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痉挛,可造成缓慢性心律失常。,二、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器质性
17、:(1)缺血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窦房结长期慢性缺血,窦房结纤维化,进而发展为病窦综合症。窦房结动脉反复梗塞,可使窦房结缺血坏死。右冠主干、左旋支闭塞约50%发生病窦综合症,前降支病变发生病窦综合症少见。,(2)特发性:无肯定的原因,由窦房结退行性病变所致,病理研究,窦房结纤维化可波及心房肌、房室交界区和室内传到系统。其特点:心脏不大、心电图无ST-T改变、心功能正常。特发性纤维化是慢性病窦综合症的第二位病因。,(3)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因甲状腺素毒性造成广泛性心肌损害,可累积窦房结。eg:粘液性水肿因代谢率低,对儿茶酚胺敏感性下降,可有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18、(4)创伤性:心脏手术损伤窦房结,术后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累及窦房结,造成慢性病窦综合症。,(5)家族性:家族性病窦综合症少见,在国内外文献中,多为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认为是不连锁性隐性遗传。,2.功能性(1)神经性:窦房结细胞正常,但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明显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过缓性心律失常,伴有一系列症状,是窦房结意外的因素造成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称为结外病窦综合征。结内病窦综合症伴器质性心脏病较多,病情较重,受自主神经影响较小,药物阻滞前后电生理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所致,属器质性病窦综合征。而结外病窦综合征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病情较轻,受
19、自主神经影响较大,药物阻滞后缩短延长的电生理参数,是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所致,属功能性病窦综合征。,(2)药物性:个别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出于临界状态,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敏感,长期用药后显示窦房结功能不全,电生理参数异常。一旦快速心律失常控制,停用有关药物,不再出现过缓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参数便恢复正常。,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因窦房结的胶原和弹力纤维随年龄增高而增多,以老年人居多。2、病窦综合征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可持续510年或更长。3、随着病程进展,窦房结细胞不断减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加。具体症状:(1)脑症状 头晕、健忘、反应迟钝、瞬间记忆障碍,进一步发展可有黒蒙、眩晕
20、、晕厥,一般均有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所致,慢-快综合征者,其晕厥半数是由心动过速的转变过程中伴有长间歇所致,缘于快速心律对窦房结的超速抑制。(2)心脏症状 主要表现为心悸。(3)肾脏和胃肠道症状 由于过缓-过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降低,以致肾血流量降低,可表现尿量减少;胃肠道供血不足,表现为食欲不振,吸收不良,胃肠道不适。,心电图特点窦病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律失常的大部分内容,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窦性心动过缓1、最早、最常见,占窦病综合征的60%80%。2、心率多数50pbm,尤其是40pbm,且伴有黒蒙、晕厥者,应高度怀疑病窦综合征。3、应除外药物影响所致的窦性心动
21、过缓。,(二)频发的窦房阻滞1、约占病窦综合征的1/5;2、以二度为少见,表现为PP逐渐缩短,直至最后一个P波脱落,导致一长间歇,如此周期性的出现。二度型较为多见,表现为长间歇是窦性周期的倍数,阻滞严重者可出现明显延长的长间歇。3、窦房阻滞往往伴有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心律,逸搏-夺获心律。无逸搏者可出现脑症状。,(三)窦性停搏1、窦性停搏,一般是指长间歇2s,其间无P波;2、窦性停搏之长间歇,与窦性周期长度不成倍数。3、窦性停搏在24h心电监测中,间歇2s者,约占 52.6%,间歇3s者,约占0.3%;4、往往伴有交界性逸搏,少数为室性逸搏,停搏时间过长,未及时出现逸搏者,可伴严重症状。,(
22、四)房性早搏后代偿间歇明显延长1、房性早搏后之恢复周期比基础窦性周期延长,提示窦房传导时间延长;2、窦房结不应期延长3、单个房性早搏足以引起窦性停搏,反应窦房结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均有明显障碍。,(五)房颤、房扑1、慢性持续性房颤是严重病病窦综合征的常见的基本心律;2、房扑是晚期病窦综合征的基本心律,但较房颤少见;3、房颤、房扑伴房室阻滞时,心室率缓慢(3050bpm);4、房颤出现前或终止后,可有窦性心动过缓、长间歇、起搏或传导障碍;5、电击后不能恢复为窦性心律,或恢复为窦性心律,但不能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房颤易复发。,(六)交界性心律1、伴有或不伴有缓慢的窦性心律;2、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3、
23、心室率35bpm为房室结自律性低下,有双节病变可能,约占病窦综合征的1/6,(七)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1、心动过缓表现为窦性心都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心律等,以窦性心动过缓为最常见;2、心动过速表现为房颤、房扑、房速、室上速、室速等,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存在,以阵发性房颤为最多见;3、心动过速多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发生。持续存在的房颤、房扑可掩盖过缓性心律失常,可有电复律揭露或仔细询问房颤、房扑前是否存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病史而提供。,(八)以房颤、房扑为基本心律患者 当纤维化病变侵及整个传导系统则可表现为心室率缓慢的房颤、房扑,甚至伴房室或室内阻滞,这是过缓-过速或双结病
24、变的特殊类型。,临床诊断要点(一)诊断标准1、Ferrer制定的标准(1)持续、严重、突发性的窦性心动过缓(2)短或长间歇的窦性停搏,有或无逸搏节律;(3)发作性窦房阻滞(4)慢性房颤、心室率慢(未用洋地黄的情况下)(5)慢性房颤电复律后不能维持窦性节律。,2、Bellet制定的标准(1)严重窦性心动过缓;(2)窦性停搏伴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3)慢性房颤伴有非药物产生的心室率慢,电复律后心脏仍不能保持正常窦性心律者;(4)与药物无关的窦房阻滞。,,,3、Chung制定的标准(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2)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3)对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呈拮抗性的窦性过缓性心
25、律失常;(4)房性早搏后代偿间歇延长;(5)心房起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1500ms)(6)慢性心房颤动或复发性心房颤动(少数为心房扑动),4、Hinkle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标准_病窦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对心率的观察_ 正常青年人 病窦综合征_清醒时 睡眠时 行走时 睡眠时最小心率(bpm)535 435R-R间期(s)1.360.16 1.360.2 1.7 2_,5、北京诊断标准(1)主要依据为窦房结的功能衰竭,表现为以下3项中的1项或几项,并可排除某些药物、神经或代谢功能紊乱等所引起者:1)窦房传导阻滞;2)窦性停搏,持续时间2s;3)明显的、长时间的(间歇性或在持续性)窦性心动过
26、缓(心率常在50bpm以下),大多数同时有1和/或2);单纯窦性心动过缓者,需经阿托品试验证明心率不能正常增快(少于90bpm)者。,(2)作为次要依据的、伴发的心律失常:在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可有以下表现:1)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或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前,易出现较长间歇。这类病例常被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慢-快综合征)。部分病例经过一段时期后变成慢性心房颤动或扑动。2)交界区功能障碍,以起搏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表现为交界性逸搏发生在间歇后2s以上,其交界性频率在35bpm以下;亦可出现二度、三度房室阻滞。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双节病变”。,(3)在少数病理中,诊断依
27、据为:1)慢性心房颤动或扑动,有可靠资料说明以往由窦房结功能衰竭主要依据者,或经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恢复窦性心律后出现这种表现者;2)持久的、缓慢的交界性心律,心率常在50bpm以下(窦房结持久的停顿),有时可间断地稍稍增快,6、杨钧国的诊断标准(1)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2)严重的窦性静止;(3)严重的窦房阻滞;(4)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后,严重的窦律衰竭;(5)慢性房颤伴严重的缓慢心室反应,以前的病史证实有上述14项中之一项者;(6)SNRT或CSNRT异常延长;(7)SACT异常延长;(8)ISNRT、ICSNRT、或ISACT异常延长(9)窦房结不应期延长;(10)按压颈动脉窦后性
28、静止3s。以上各项中具备一项,且能排除功能性窦房结功能不全者,即可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二)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下列三方面)心律失常的类型: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通常分为以下三种:1、窦房结病变:(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尤其是2s;(4)慢性房颤、房扑、电复律2s后方出现窦性心律,这种过缓的窦性心律不能巩固维持。,2、双节病变:(1)交界性逸搏发生在间歇后2s以上;(2)交界性心律35bpm,或窦性静止持久存在;(3)交界性心律伴房室阻滞;(4)房颤时心室率4050bpm(除外药物影响)。,3、慢-快综合征(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1)阵
29、发性房颤2)阵发性房扑;3)阵发性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场间歇。,(3)慢性持久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窦性心动过缓史。必须除外下列原因所致的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1)生理性:运动员、老年人;2)药物性:洋地黄、阻滞剂、利血平、普尼拉明、维拉帕米、吗啡,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神经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高压、颈动脉窦过敏、迷走神经张力增高;4)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5)其他:黄疸、高钾血症等。结合窦房结功能试验:如运动后瞬间心率1400ms;继发性延长SACT(T)300ms;CSNRT550ms;I
30、HR5800ms者,提示病窦综合征存在,结合临床表现,Holter心电监护进行综合判断,则提高诊断可靠性。,(三)诊断要求 病因诊断:需具备下列条件1、冠心病(1)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史。(2)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3)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龄、高脂血症、高血糖等(4)心肌断层显像具有可逆或不可逆性心肌缺血表现。(5)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2、高血压性心脏病(1)长期高血压史(2)X线表现主动脉型心脏。(3)心电图呈左室肥大劳损表现。(4)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左室内径增大,3、特发性(原因不明)(1)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31、等;(2)心电图无ST-T改变;(3)无心脏增大表现;(4)无心力衰竭表现;(5)病史中有反复发作的黒蒙和/或晕厥。,4、风湿性(1)风湿病史(2)瓣膜病变(3)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5、心肌炎、心肌病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心脏扩大、奔马律、ST-T改变,X线、超声心动图改变。功能诊断:如急性左心衰竭等。,治疗要点(一)药物治疗 用于提高心率的药物缺乏长期治疗作用,仅只能作为暂时性的应急处理,为起搏治疗争取时间,常用的药物如下:1、阿托品:主要为抗胆碱能作用,消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使心率增加,对窦房结起搏细胞本身作用并无作用,其增加心率幅度有限,特别是较长时间应用,口干、视力模糊
32、、影响排汗等副作用明显而心率的增加不甚明显,也不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其临床应用仅限于紧急状态作为过渡性治疗。,2、异丙肾上腺素 是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主要作用于心肌1受体,使心率增加,对窦房结细胞本身自律性并无作用,其增加心率次数有限,或仅使交界区或心室起搏点自律性增加,不宜长期使用,多用于临时处理,或作为植入起搏器前的过渡性治疗。,3、沙丁胺醇 心脏中存在1 和2受体,其中 1受体占3/4,主要的功能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加。_沙丁胺醇对有症状的病窦综合征的治疗价值_ 指标 服药前 服药后 t值 p值SNRT(ms)(n=21)3040 1260 2110 1060 2.212
33、 0.05,服沙丁胺醇后临床表现为:(1)头昏、黒蒙、晕厥等症状减轻或消失;(2)窦房结恢复时间和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3)平均心率明显增加;(4)长RR间歇仍有,但较服药前减少,4、氨茶碱 可使临床症状缓解,心率增快,窦房阻滞消失,窦房结恢复时间缩短,提示氨茶碱能改善窦房结功能,其机制如下:(1)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cAMP激活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作用,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可影响窦房结的除极过程,使窦房结的自律性提高,传导性加速。(2)氨茶碱具有强心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3)可有效地解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效
34、应,使心率加快。,5、用于控制慢-快综合征中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慢-快 综合征存在着治疗上的矛盾,当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出现时,抗心动过速的药物会加重心动过缓;当心动过缓出现时,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又会诱发心动过速,在治疗上存在困难。通常当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往往可慎选下列药物。,(1)洋地黄:当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往往选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当快速心律失常终止时,可出现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这与心动过速对窦房结的超速抑制或毛花甙丙(西地兰)所致的迷走神经兴奋有关。(2)胺碘酮:可控制阵发性室上速、房扑和房颤,但转复后窦性心率约减慢10%,慢-快综合征者,心率减慢更为
35、明显,特别是静脉注射应尽量避免。,(二)心脏起搏治疗 窦病综合征者,唯一有效的治疗为植入起搏器。1、起搏适应证:有症状的窦病综合征是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无症状的病窦综合征以随访观察,或虽无症状,而心率极度缓慢、停搏时间过长、以及应用药物受限者,仍应列入适应证的范围之内,_病窦综合征永久性起搏适应证_ 临床依据 有症状者 无症状者持续性心动过速 2s 3s 慢-快综合征(+)(+)房颤 心室率慢 心室率2.5s 2.5s晕厥或晕厥前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受限(+)(+)_,2、起搏方式的选择(1)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VVI):VVI(R)起搏,仍是目前治疗病窦综合征主要的起搏
36、方式。适应症:病窦综合征合并下列情况者,适用VVI或VVIR型起搏1)病窦综合征合并慢性房颤2)病窦综合征合并房室阻滞;3)病窦综合征合并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4)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有隐匿性传导所致的长间歇者。,优点:1)心室起搏效果可靠,方法简单,使起搏技术的基础,病人受益面最广;2)并发症少,导线电极脱位率低,能较好的降低心动过缓对生命的威胁,并减轻此类病人的临床症状。缺点:1)失去了心房作为辅助泵的功能,使心排出量减少20%左右;2)病窦综合征比房室阻滞者更容易发生房室逆转,从而导致起搏综合征。,(2)心房按需型起搏(AAI):心房起搏、心房感知、P波抑制型的AAI起搏具有:1)心
37、房适时收缩,使心房舒张压下降,有助于腔静脉血液回流、2)心房适时收缩,加速心室的充盈,促使房室瓣关闭。3)心房加速心室的充盈后,使心室充盈压上升,进而使心室肌纤维拉长,增加前负荷,有利于心室的收缩和排血。因此AAI起搏需满足下列要求:,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心房起搏频率130bpm能保持11传导,希氏束电图HV期间正常,无H波分裂;不合并持久的或频发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感知、应激良好,A波震幅2.0mV,斜率0.6V/s,起搏阈值1.5V;心房电极固定可靠,不易脱位。,适应症:1)病窦综合征无房室阻滞者;2)房室传导文氏点130bpm,文氏点变化少而缓慢,5年内约降低10bpm,因此,有认为文
38、氏点稍低于120bpm,仍不妨作AAI起搏;3)非频繁发作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优点:1)AAI起搏方式,既能维持合适的心率,又能保持房室顺序收缩和心室同步激动,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属于生理性起搏。在起搏频率相同的条件下,生理性起搏较单心室起搏,其心排出量增加2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30%,射血分数增加10%;2)AAI可避免VVI起搏所致的起搏综合征和DDD起搏所介导的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PMT)3)手术简便4)远期随访表明,房颤、栓塞、心力衰竭、房室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低。,缺点:1)心房电极脱位率高于VVI2)房室传导文氏点明显提前、AH、HV明显延长;3)阵发性房颤伴隐匿性传
39、导,有频发长R-R间歇者 4)巨大右房5)心房静止,无心电图P波,现房内电刺激无心房电位6)完全性房室阻滞或新近有恶化趋势的房室内阻滞者7)持续或频发的房颤,房扑,或室上速者。,(3)双腔起搏和感知涉及两个心腔,心房和心室,既可弥补窦房结功能不全,又可保障房室传导功能,是治疗病窦综合征,尤其是双结病变理想的方法。适应证:1)病窦综合征伴房室阻滞者2)病窦综合征对房室同步有较高要求者3)有起搏器综合征者4)间歇性心室率过缓,或间有长间歇者5)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者。,优点:1)房室顺序收缩,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2)可有效防止房性心律失常3)对有房室阻滞者,可采取房室顺序起搏4)若
40、日后发生房颤,可程控为VVI方式起搏。,缺点1)手术较为复杂;2)可发生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禁忌证1)频发或持续性房颤2)心房应激功能低下及/或心房内电信号幅度过低。,(4)多部位起搏:这是在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起搏技术,1986年Moss首先提出,旨在使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适应症:1)因右房功能不全,不适合作右房起搏,而左房功能良好者2)由于房间传导延迟,发生DDD(R)起搏综合征者3)由于房间传导延迟,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者4)肥厚性心肌病者5)心功能低下者。,优点:1)防止起搏综合征:由于房间传导延迟,待到左房收缩时,适逢
41、二尖瓣关闭,这样就失去了左房对左室的充盈作用,并可导致左房扩张,肺充血,产生如同VVI起搏伴11逆传相似的血流动力学结果,即所谓DDD(R)起搏综合征。双侧心房同步起搏,可避免DDD(R)起搏综合征。2)由于房间传导延迟,已发生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双侧心房同步起搏,可使房间阻滞消失,双房电活动恢复同步化,因而消除了房内折返,达到了防治房性心律失常的目的。,缺点:1)技术难度稍大,操作较为复杂2)冠状窦内起搏电极不易固定,容易脱位,尤以冠状窦近端脱位多见,随着电极导管的改进,脱位率已减少;3)冠状窦内起搏阈值较常规部位高60%,少数患者因阈值升高而失效4)可发生起搏器介入如性心动过速5)可发生冠状窦穿孔、栓塞,但目前尚未报道。,禁忌证1)慢性持续性房颤2)心房应激功能低下,心电信号过低,巨大右房。这种多部位的心脏起搏挤术,国内已于1998年用于临床,首批报道10例,已初见成效。起搏部位为冠状窦、右心耳和右室心尖、右室心间隔上部。经随访,一致认为三腔起搏,起搏性能可靠,方法可行,能有效的控制缓慢心律失常,成功的防治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并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祝各位工作顺利 生活幸福美满 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