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急救技术》PPT课件.ppt
《《急症急救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症急救技术》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急 症 急 救技术,吴 扬,2,Time is Life,3,基本生命支持,4,急救,急救是指在发生威胁生命现场,立即对病人采取紧急救治。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病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许多突发急症往往发生在野外、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而首先接触伤病员的多是其亲友、同事、现场群众、路人等。如果在场人员不立即进行抢救,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抢救,有可能延误病情或丧失抢救机会而死亡。,5,第一节 重要的生命体征,一、呼吸二、脉搏三、体温四、血压,6,一、呼吸,正常呼吸运动是有节律进行着,包括吸气及呼气。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潮气量500毫升。节律: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为1620
2、次/分钟;新生儿约44次/分钟。,7,呼吸测量方法,(1)被测者脱去外衣,端坐或平卧,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呼吸时,胸壁、腹壁呈均匀、平稳、有节律地起伏运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一般应测一分钟。如测半分钟则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2,并记数。(2)危重病员,呼吸微弱难以观察到胸腹起伏,可用少许棉花置于其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次数予以记录。也可用听诊器胸端置于胸前听取呼吸音。,8,二、脉搏,随着心脏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主动脉内的压力亦一升一降,从而引起血管壁相应地出现一次扩张和回缩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男性约为60100次/分钟,女性脉搏较男性稍快。大多数为6080次/分钟;儿
3、童较快,约为90 次/分钟,初生婴儿可达140次/分钟,老年人偏慢。,9,脉搏测量部位,此外,脉搏在日间较快,睡眠时较慢;体力劳动、饭后、精神兴奋时增快。测量部位:如桡动脉、颞动脉、耳前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一般均用桡动脉。,10,脉搏测量方法,(1)测量前,被测者休息15分钟,保持安静。被测者取平卧位或端坐位,把手放在合适的位置上。(2)测量者将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指尖互相靠拢,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一般应测一分钟。如测半分钟则将测得的脉率乘2,并记数。,11,三、体温,正常体温:腋下温度:36-370C;0C;0C低热:37.3-380C中度发热:38-390C高热:3
4、90C以上,12,体温测量部位,1、测量部位:体温可采用测口腔温、肛温或腋温三种。口测法时体温计必须消毒严密,以防交叉感染。腋测法较安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现临床上常用。肛测法多用于小儿或昏迷病人。,13,体温测量方法,2、测量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将体温计汞柱甩至36以下。测试后及时、准确地记录。(2)必须分清口、肛表,以免混用。(3)测前需严密消毒,可采用75%酒精,过氯乙酸,高效消毒剂浸泡,不得用热、开水清洗。,14,四、血压,动脉血压简称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017.3kPa(90130mmHg)。正常成人舒张压为8.012.0kP
5、a(6090mmHg)。,15,血压测量部位,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正常脉压为4.05.3 kPa(3040 mmHg)。正常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测量部位:临床上一般测量血压部位是 测上肢肱动脉的血压,以右上肢为准。,16,血压测量方法,(1)测量前被测者休息1015分钟。被测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其手臂应放在心脏同一水平,并外展45度,将衣袖卷至上臂近肩处,暴露整个上肢,伸直肘部平放于桌面或床边,手掌向上。(2)将袖带展开,气袋中部对着肱动脉。袖带应平整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17,(3)戴好听诊器。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搏动点,将听诊器胸端置于该处
6、。先关闭血压计气门,然后挤压气球。待听不到肱动脉搏动声时,再往上打2.74.0kPa,再放开气门,使汞柱缓慢下降,并注意汞柱所指的刻度。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的压力刻度为收缩压;此音逐渐增强后转为柔和的杂音,并逐渐减弱,当该音性质突然为低沉,然后则很快消失,一般取动脉音消失前突然变为低沉时的压力刻度为舒张压。,18,血压测量方法,(4)测量完毕,排尽袖带内余气,解开袖带,拧紧气门,整理好后放入盒内。(5)测量环境要安静,测量血压要一次听清,必要时可再测,以听清为止。在第一次测后,需将汞柱降至“0”位后,再测第二次,取其最低值。,19,血压记录方法,血压记录采用分数制,即收缩压/舒张压。口述
7、血压值时,应先读收缩压再读舒张压。以前血压值使用mmHg(毫米汞柱)为单位,现在统一采用kPa(千帕)为单位。两者换算公式:千帕换算成毫米汞柱原数乘以7.5,毫米汞柱换算成千帕原数除以7.5。,20,第二节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亦指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自主呼吸,以心脏按摩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在临床工作中也常将二者合称为心肺复苏。呼吸、心跳停止的复苏处理必须强调迅速和有效,于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21,心肺复苏病人体位,仰卧位(即病人平卧,头、颈、躯干不扭曲,双侧上肢放在躯
8、干旁),且躺在稳定平坦的硬平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复苏者必须翻转病人,使头、颈、肩和躯干同时转动,复苏者应在病人的一侧,便于进行心肺复苏操作。,22,心肺复苏步骤,心肺复苏技术分ABC三个步骤:一、意识判断和开放气道(A)二、人工呼吸(B)三、胸外心脏按摩(C),23,一、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倒地的病人,可先轻轻拍其肩膀并作简单询问借以明确神志是否尚存。然后,观察呼吸和触诊颈总动脉是否存在。只要病人的呼吸、神志都已消失,且颈总动脉已无脉可以触知时,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一旦明确呼吸、心跳,即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24,开放气道,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9、最常见是舌后坠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液体或半液状用布包裹手指清除,固体物可用手指钩出。施行人工呼吸前必须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25,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用食指、中指置于病人下颌骨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病人的下颌与耳垂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手指不要压迫软组织。(见后图)再通过看、听、感觉三种方法检查病人是否有自主呼吸。,26,开放气道,27,开放气道,28,29,二、口对口呼吸,(一)判定有无呼吸的方法:把耳朵贴近病人的口和鼻部,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观察: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出气时有无气流。
10、感觉有无气体流动。如无上述反应,可以确定病人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30,看、听、感觉是否有自主呼吸,31,(二)口对口呼吸方法,1.施行人工呼吸时,将病人松开衣领,置于仰卧位,清除病人口鼻中分泌物或异物。2.病人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将病人下颌向上、向前抬起,从而使其头部稍向后仰,使呼吸道通畅。,32,(二)口对口呼吸方法,3.用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逸。4.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的双唇用中等力量吹入约为800毫升空气或直至病人胸廓上升。5.松开捏鼻的手,让病人胸廓自身的弹力将气呼出。6.如此重复吹入。,33,(二)口对口呼吸方法,6.吹气的频率为12次/分钟,直至伤
11、病员有自主的呼吸。正确的通气指征:观察到胸部有起伏;在呼气时听到和感觉到有气体流动(见图)。,34,口对口呼吸,35,36,判断有无脉搏的方法,1.操作者跪于病人的一侧,一手置于病人的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中指尖置于喉结上,2.然后滑向颈肌(胸所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见图)。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37,判断有无脉搏,38,39,三、胸外按压方法,1.用食指、中指沿肋弓下缘摸至两侧肋缘与胸骨连接处的切迹,以食指、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图A)2.再将第一手叠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使手掌不触及肋骨。(图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症急救技术 急症 急救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