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及基本问题.ppt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及基本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及基本问题.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及基本问题,STATE-OF-THE ART AND BASIC PROBLEMS OF THE STUDY ON BOND-SLIP BETWEEN STEEL SHAPE AND CONCRETE IN SRC STRUCTURES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鸿铁,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意义,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自然粘结或设置剪力连接件是保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型钢与混凝土整体共同工作的基础,正是由于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型钢才能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共同承担荷载,组合成为一种真正的“组合”结构(图1.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设置剪力连接件
2、的构件,在荷载约达到极限荷载的80%前,型钢与混凝土基本上能共同工作,在80%极限荷载以后,二者间有较大的相对滑移产生,变形不能协调一致。在实际工程中加设剪力连接件会加大现场施工工作量、增加现场施工工期、提高工程造价。因此,合理的确定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在设计中主要考虑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采取合理的设计计算理论,减少(或尽量避免)剪力连接件的设置,显然会大大简化施工并减小施工费用并极大地缩短现场施工工期,在经济上定将取得显而易见的效益。,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将直接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裂缝和变形等。同时,有限单元法的发展和完善,为各种复杂的型钢
3、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问题。因此,对于型钢混凝土结构,要合理地建立一整套的强度、刚度、变形和裂缝开展的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复杂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计算,就必须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图1.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构成示意图,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平均粘结强度 在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推出试验研究中,一般取外加荷载在型钢混凝土连接面总表面积上的平均值为粘结应力,对应的取外加荷载达到极限荷载时的粘结应力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的实际粘结应力沿型钢埋置长度方向
4、是变化的,因此,此粘结强度实际为沿型钢埋置长度上型钢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在工程中,一般以此强度作为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局部最大粘结强度 一般取局部的最大粘结应力值为局部最大粘结强度,这主要是作为粘结裂缝开展的控制条件,可用于计算粘结破坏的开裂荷载104。残余粘结强度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粘结强度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化学胶结力完全丧失后,只有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作贡献,粘结强度保持一定的残余值,并不随粘结滑移的发展而降低,习惯上称此粘结强度为残余粘结强度。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型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受力后,由于粘结内裂缝以及混凝土劈裂裂缝的存在,在型钢混凝土的连接面区域内,应力应变状态非常复杂。为便
5、于分析,一般都将型钢周围的这一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混凝土层(滑移层)的变形归为型钢混凝土连接面上的相对滑移,并根据粘结应力和粘结滑移的对应关系,建立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粘结应力是指型钢表面剪应力,滑移为型钢与连接面上对应位置混凝土的相对位错。,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日本的坪井善勝、若林実在1950年为了配合日本规范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及解说的编制,采用钢板拉拔试验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行了研究。在试验中考虑了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纵向钢筋数量等四个因素,得出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较低的结论,并建议在规范中不考虑型钢混凝土的粘结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
6、红进行了四组钢板拉拔梁式试件的试验,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纵向配钢率四个因素对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回归,提出了型钢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极限粘结强度和残余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计算,得出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较小,相当于光圆钢筋60%和螺纹钢筋的30%的结论。,型钢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试验主要有两种类型:推出试验(Push-out test)(图1.2a)和短柱试验(Short-column test)(图1.2b)。,Bryson 和 Mathey 1962主要研究了型钢表面状况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
7、的影响.Hawkins于1973年进行的型钢混凝土推出试验则主要考虑混凝土浇注位置、型钢截面尺寸和横向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图1.2 型钢混凝土粘结试验形式,图1.3 Roeder推出试验方案,图1.4 粘结应力分布规律,Roeder在1984年所进行的型钢混凝土推出试验研究中,首次考虑了粘结应力沿型钢锚固长度上的变化,并在试验中通过在型钢翼缘密布电阻应变片的方法(见图1.3),根据粘结应力与型钢翼缘应力的相互关系,得出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见图1.4)。,(a)推出试验(b)短柱试验,Roeder198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Roeder根据对Bryson and Mathey
8、 和Hawkins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本人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提出型钢混凝土粘结主要由翼缘与混凝土的粘结贡 献的假定,而腹板对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几乎不作贡献,可以忽略。(2)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在不同的锚固深度处的分布不是相同 的,而是呈指数分布,随着荷载的逐步增加,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逐渐增大,而且在型钢混凝土连接面上出现粘结裂缝并逐渐向自由端扩张。(3)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按翼缘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平均的局部最大粘结应力随混凝 土圆柱体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并得出相应的粘结应力公式(4)为了考察型钢混凝土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粘结滑移性能,Roeder还对两个 自
9、由端已经发生滑移的试件进行了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已经发生的 滑移对重复加载后的试件的粘结应力分布规律影响很大,重复加载的粘结强度 比首次加载时所达到的粘结强度要降低(2845)%。郑州工学院孙国良105为了考察型钢混凝土柱端部轴力的传递性能,进行了一批 推出试验,在试验中主要考察了栓钉、配箍率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型钢混凝 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并从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角度,根据粘结应力的扩散原理 建立了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并根据此临界保护层厚 度,建立了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Hamdan 和 Hunaiti于1991年进行的型钢混凝土推出试验着重考察了混凝土强度
10、、型钢表面状况和横向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增大横向配箍率和对型钢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可以提高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Wium在1992年先后进行了型钢混凝土的推出试验和短柱试验。Wium 和 Lebet在试验中着重考察了型钢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型钢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的收缩等四个因素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ADINA有限元程序对各因素进行了有限元分析。,Roeder 和 Robert.Chmielowski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有关试验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以往的有关型钢混凝土粘
11、结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对混凝土强度、型钢表面情况、横向配箍率、型钢锚固长度与截面高度比、混凝土截面与型钢截面面积比等因素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综合比较,并相应地制出各种统计图表。图1.5为统计的混凝土强度和型钢表明状况与粘结强度的关系。,通过以上归纳和分析,Roeder等进行了18个试件的推出试验,并着重考虑了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配箍形式、型钢截面尺寸、型钢锚固长度、偏心加 载、剪力连接件等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并得出很多新的结论.,图1.5 混凝土强度与粘结强度关系,同济大学对高强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一批推出试验和短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粘结应力分布
12、规律为指数分布,但随荷载增加,不会趋于常数分布。(2)型钢翼缘外表面的粘结应力均高于相应翼缘内表面和腹板表面的粘结应力值,约为2 倍左右,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的试件,这种差异也越明显。(3)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局部最大粘结应力(粘结强度)也相应提高。(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型钢横向变形的约束来体现,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越大,型钢混凝土连接面上横向约束力越大,从而粘结应力也相应提高。(5)箍筋的作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基本相同,也是通过增强对型钢的横向约束力来提高型钢 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而且对试件的开裂和劈裂破坏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对于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较小的试件,配箍率的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型钢 混凝土 粘结 滑移 研究 现状 基本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