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中学郑娟.ppt
《新安江中学郑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安江中学郑娟.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安江中学 郑娟,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过程,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说教材,科学家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课以牛顿为例,探究牛顿一生中最主要的科学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感受科学家的伟大品质。课标要求: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二、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意义,并理解牛顿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二、说目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查找资料、探究问题的能
2、力;通过编制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二、说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牛顿日常生活、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的一些小片段的了解,感受牛顿的勤奋、专注、刻苦的探索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三、说重难点,重点:牛顿的科技成就及其地位作用;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难点: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四、说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堂交流与讨论。,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这个特点,采纳这一方法。,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分组,合作探究
3、:童年和中学组;大学组;经典力学组;晚年组。(二)课堂交流,讨论总结: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编制表格,归纳概括牛顿一生的主要成就)牛顿为什么能成为近代科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分组,合作探究:童年和中学组;大学组;经典力学组;晚年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的再分工和整个探究工作的开展,最后的探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由小组代表到课堂展示。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课堂。,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五、说教学过程,(二)课堂交流,讨论总结:1、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童年和中学组,牛顿的出生,1642年,正当英国资产
4、阶级革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的那一年,也是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牛顿在英国北部一个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诞生了。,牛顿出生时的大环境?,牛顿出生时的大环境?,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中;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 思想;科学:出现了伽利略等近代自然科学 家,自然科学有所突破。,(1)童年时代:善于观察和发明创造,(2)中学时代:科研与实验,成绩优异,课本P129 学思之窗:你怎样看待牛顿的学习方法?,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五、说教学过程,(二)课堂交流,讨论总结:1、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大学组:牛顿的大学时代和早期成就,牛顿的母校英国剑桥大学,牛顿的大学时
5、代,牛顿是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的。按学校的规定,减费生必须做一些清洁、侍餐、送信等工作,以资补偿。为此,牛顿受到那些贵族和富豪子弟的歧视。但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在毕业前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了解成就,感受品质。,课本P129历史纵横,牛顿的黄金岁月,16651666年,乌尔索普,牛顿的大学时代和早期成就,在数学上,提出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在光学上,用自制的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实验,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还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在天文学上,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在光学上,1672年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6、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学说。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五、说教学过程,(二)课堂交流,讨论总结:1、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经典力学组,上图书影的名称是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你能介绍一下这部著作吗?它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牛顿经典力学在科学史上有着怎么样的地位呢?,牛顿凝视苹果落下的瞬间一直被看成是引发牛顿导引出万有引力灵感的一刻。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后人出于特殊的原因,捏造的一个故事而已。你认为苹果坠落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你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吗?,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该定律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安江 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