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的生理特性》PPT课件.ppt
《《心肌的生理特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的生理特性》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故属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则属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一、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一)、心肌的自律性 概念: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又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起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 单位时间内自动产生兴奋的次数是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生理情况下,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不同部位的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不一。病理情况下,非自律细胞的心房肌或心室肌也可能表现自律性。,1、心脏的起搏点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
2、细胞均具有自律性,但不同部位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其中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最高(100次/分),房室交界(50次/分)和房室束(40次/分)及其分支次之,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最低(25次/分)。在无神经支配的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节律可达100次分,通常整体内由于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其自律性每分钟约70次左右,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所形成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较低,通常处
3、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2、潜在起搏点 一方面是种安全因素,即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窦房结的兴奋下传受阻(传导阻滞),此时潜在起搏点则可作为备用起搏点以较低的频率维持心脏的兴奋和搏动,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当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并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是临床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的活动时,就成为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3、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
4、过两种方式实现:抢先占领 抢先占领(capture)也称夺获。这种抢先占领的方式是自律性高的组织控制自律性低组织节律性兴奋的主要方式。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之前,已被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抢先激动,使之产生与窦房结节律相一致的动作电位,从而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节律兴奋不能出现。超驱动阻抑 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对潜在起搏点较低频率的兴奋有直接抑制作用,称为超驱动阻抑(overdrive suppression)。,(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越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则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多,即自律性高。儿茶酚胺加速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提高
5、自律性,使心率加快。,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上移,或阈电位下移,均使两者差距缩小,如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不变,则达到阈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则自律性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时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增大,故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3)阈电位水平在上述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阈电位水平下移(图中TP1)上移(图中TP2)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二)心肌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和其它可兴奋细胞一样,都具有兴奋性(excitability)。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刺激
6、的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即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以及激活Na+通道(快反应细胞)或Ca2+通道(慢、快反应细胞)从而产生0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二)心肌的兴奋性 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兴奋性。,(1)影响兴奋性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2、阈电位水平(为少见的原因)阈电位水平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
7、刺激阈值兴奋性阈电位水平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3.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Na+通道具有备用(或静息,resting)、激活(activation)和失活(inactivation)三种状态。,完全备用 失 活 刚复活 渐复活 基本备用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4.血钾浓度 当血钾逐渐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会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当血中K+轻度或中度增高时,细胞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距阈电位接近,兴奋性增高;当
8、血中K+显著增高,静息电位绝对值过度减小时,Na+通道失活,兴奋性则完全丧失。因此,血中K+逐步增高时,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 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处于-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Na+通道 强刺激-60mV 刚开始复活 很小的局部去极化 阈刺激的刺激相对不应期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80mV 大部复活
9、 幅度、传导、时程 超 常 期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它是骨骼肌与神经纤维有效不应期的100倍和200倍。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2期(平台期)。,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心肌收缩是在肌膜AP触发下,发生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丝滑行实现的。(1)不发生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但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中,当Ca2+o过
10、高时钙僵(Ca2+利于收缩不利于舒张,出现持续收缩状态)。,(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放的兴奋 心房肌和心室肌 接受 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如果在心房肌和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人工的刺激或异位节律点发放的冲动的作用,则心房肌和心室肌而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早搏,期前兴奋也存在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至心室时,常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肌和心房肌的兴奋,要等再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时才发生兴奋和收缩。故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
11、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三)、心肌的传导性及兴奋的传导1、心肌细胞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1)传导方式:局部电流。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细胞间传导。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性合胞体。(2)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连接处,含有分化较原始的P细胞,是心脏的起搏细胞。窦房
12、结的兴奋经过心房肌传至整个右心房和左心房,使两心房同步兴奋和收缩。窦房结和房室交界之间并未证实有传导束存在,但研究发现右心房有一部分的心房肌纤维排列方向较整齐一致,传导速度较其他心房肌快,这部分心房组织从功能上构成窦房结和房室交界之间的优势传导通路,窦房结的兴奋经此通路下传至房室交界,经房室束,左右束支传到浦肯野纤维网,引起心室肌兴奋。心室肌再将兴奋由心内膜侧向心外膜侧心室肌扩布,引起整个心室兴奋。,(3)传导速度浦氏纤维(4m/s)束支(2m/s)心室肌(1m/s)心房肌(0.4m/s)结区(0.02m/s),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0.1s)(0.06s),(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 生理 特性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