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ppt
《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曾用下图来表明他们的困惑和使命。让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闭上眼睛。于是,被试就会看见一个光圈,在这个光圈里可以看到某个人。或者,要求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眨着眼睛看白色的墙壁。结果,被试还能看到某个人。该实验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家看到的社会生活如同上面不知何物的图画,其错综复杂性令人感到困惑;而社会心理学家的使命则像从光圈中看到某个人或从白色墙壁上看到某个人那样,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社会心理学家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呈现一种张力与平衡共存的态势。这种
2、态势的产生既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的和价值观念的原因,其中与下述几个主要因素有关:(1)政治的极权增长。(2)经济方面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3)生态环境和生存资源的破坏。(4)心态异化与道德失范。唯有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学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进步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空前进步的时代。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已经在交通、能源、通讯、医药、住宅、饮食等方面迈出了骄人的步伐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矛盾,因为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而且要比以往更加突出。,(一)享受技术的进步与丧失拥有的时间,参与休闲活动的比例。据美国人口统计局1997年统计,在男女两性参与的各种休闲
3、活动中花在休闲上的主要时间是观看影视和制定锻炼计划。此外女性花在园艺上的时间超过男性,而男性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超过女性。不过,总体上说,男女两性参与休闲活动的百分比仍不高。,以赚钱为核心的工作。现代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仍有许多人还在抱怨没有时间。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正在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以赚钱为核心的工作上,而用于闲暇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口若要购得这种商品,人们首先需要解决于赚钱的问题。,(二)生活富裕与不满心态,失业人员的招聘反应。失业、腐败和农民负担过重是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最主要的三个突出问题。其中,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生活不平等,是引发社会不
4、稳定的一个重要根源。,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的增长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全民的,“非零和博弈”模式发展到“零和博弈”模式。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零和博弈”的模式导致有些社会群体成为“赢家”,而有些社会群体则成为“输家”。统计表明,尽管我国的收人不平等程度仍然低于大多数拉美国家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是已经高于大多数东欧转型经济体、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周边的一些邻国。,在任何社会,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满的根源,严重的不平等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1)人们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经济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对自
5、己的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不满意。(2)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稳定;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不稳定。(3)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与否的态度还会影响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对白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会选择正常渠道来表达对其他事物的不满;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更有可能倾向于选择非制度的渠道,并以较为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不满。(4)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表达不满方式的激烈
6、程度等,都可能影响客观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对形势作出不稳定的主观判断,并且倾向于选择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失衡。,(三)信息爆炸与数据烟雾“数据烟雾”:1997年由戴维申克(David Shenlz)提出。供过于求的信息不但没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促使其变得敏感、紧张、烦躁和混乱,甚至无知。许多人已被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各种泛滥的信息折磨得不知所措有些人因此而患上“信息焦虑症”(information anxiety)。信息焦虑症的主要特征:人们发现已经了解的东西和可以了解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日渐扩大的差距,从们对这种原本无法缩小的差距表
7、现出过分的敏感或关心。例如,沃尔曼(Wurman,1989)曾以纽约时报为例指出:“单日版纽约时报所包含的信息量,已经超过生活在17世纪的一名普通的北美人一生中可能接收到的信息量。”,此外,各种信息内容对社会思想文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以互联网络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络发展极其迅速。1994年,全球的因特网用户加起来不足300万;到1999年,美国的上网用户数已是这个数字的31倍以上,达到11080万有关调查发现,2000年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达4.5亿,到2005年底有可能达到10亿。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62万,2000年为2 250万,
8、2001年为3370万,2002年的上网人数已紧随美国、德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达到5000万人各项指标显示,北京、广东、上海位列上网用户前三列。例如,网民的地域分布为:广东10.4,北京9.8,上海,9.2;网站的地域分布为:北京206,广东166,上海10.5。,数据烟雾。人们通常会在如下情境里表现出信息焦虑扛状:当他们抱怨说尚有成堆的材料来不及阅读时,当他们哀叹无力跟上不断涌现的信息步伐时,当他们假装熟悉一本从未听说过的书藉或者一位从未听说过的艺术家时,当他们面对上百个可供选择的收视频道而不知道该看哪个频道时,当他们对电脑的复杂性感到十分困惑时,以及当他们被录像机、手机、传真机和电子呼叫机
9、搞得晕头转向时,都会表现出信息焦虑征。,国际互联网络的信息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它们从下述几个方面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挑战:1.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能力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国内注册的个别网站“网络民主”或“空中大字报”2.威胁国有信息资源的安全3.解构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4.传播黄色信息5.BBS论坛和聊天室的不健康言论,(四)现代城市与拥挤体验,拥挤体验。拥挤体验是当个体处于人口密度较高的环境时产生的一种不悦的或负面的反应。拥挤的环境使人感到身体受到夹迫,与别人贴身相处很不舒服甚至呼吸不畅。长期具有拥挤体验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受挫感,包括压抑和焦虑,并且伴有一定的躯体反应和社会反应。躯体反应表
10、现为应激反应的增加,而社会反应则表现为讨厌与人交往.。,1.长期拥挤体验对健康和行为的影响(1)当长期生活在拥挤住所的人突然处于不再拥挤的环境时,他们会对社会暗示的敏感性继续表现出木那纳的反应。(2)与单人牢房或相对宽松的牢房相比,住在拥挤牢房里的囚犯更易产生消极情绪,并且伴有压抑和焦虑等不适感。在囚犯增多而牢房设施未作相应调整的环境中,纪律问题、精神病患病率自杀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与居住在低人口密度环境中的人相比,居住在高人口密度环境中的人讨厌社会交往,邻里相处困难,甚至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也较少。(4)高人口密度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于成人。与生活在低人日密度的家庭中的儿童相比,生活
11、在高人口密度的家庭中的儿童存在较多的学校行为问题,也更多焦虑、分心和冲突,以及较低的成就动机。(5)长期拥挤体验还会导致相应的社会病态行为,表现为犯罪率、死亡率、事故发生率、疾病多发率和离婚率的上升。,2短期拥挤体验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心理应激反应的升高和持续。在高人口密度的实验情境里,被试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测量来显示,包括排汗量增多、皮肤传导力增强、血压升高等。例如,当乘客处于拥挤的列车车厢中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2)工作能力的下降。研究发现,高人口密度并不影响简单工作的处理,但却削弱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样,处于高人口密度环境中的个体要比处于低人日密度环境中的个体更容易转
12、移注意力,并对挑战性任务缺乏持续反应。(3)回避行为。正如长期处于人口密集环境的个体会产生回避行为一样,短期处于人口密集环境的个体也会产生回避行为。例如,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报纸和书籍就是一种回避与他人接触的方式。(4)用攻击方式来表示白己与他人保持距离。许多人会在拥挤的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和攻击性。,二、幸福之源:经验主义的理论真正采用社会心理学的系统方法来研究幸福体验,并且予以实证的测量,还是近20年的事情。这种研究称作“主观幸福”。以埃德迪埃纳的研究最为著名。主观幸福的三个标志:第一,主观性。主观幸福是依据个体的自律标准而非他律标准来进行评价的。第二,稳定性。只有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13、的长时心境,才能反映个体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的程度。第三,综合性。主观幸福是个体以情感和认知为基础对其幸福体验的评价,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是交互运作的。,(一)主观幸福的范畴主观幸福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意指参与主观幸福评价的个体根据自律的标准来对其生活质量予以整体性的评价。主观幸福涉及情感范畴和认知范畴情感范畴:由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不同的维度组成,它们构成了相互关联的变量,决定着主观幸福的质量。认知范畴:认知范畴涉及生活的满意度。生活的满意度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整体生活的满意度(希望改变生活的意向、自己及所属群体的满意度等)和特殊生活的满意度(工作、家庭、休闲、健康状
14、况、经济条件、自我水平等)生活的满意度是主观幸福的关键指标。,测量主观幸福的非言语量表。社会心理学家曾经使用各种方式来估计主观幸福的分布口例如,在妥德鲁和威西(1976)从事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要求被试观察图表上的7种脸邵表情,并且挑选出一个在他们看来最接近于反映自己总体生活感受的脸型。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试都选择较为愉悦的脸型。,(二)主观幸福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之间在幸福体验上的差异与年龄、教育、性别、民族特性等变量无关,而与人们对社会变化的比较过程有关。社会比较是指个体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包括个体对一些与事实相悖的情境的想象由此而影响他或她的幸福体验。社会比较过程包括:(1)获得社会信
15、息,主要来自看到、听到或想到他人的境况;(2)比较社会信息涉及自己与他人的相似或不同;(3)对比较的结果做出反应,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前者指个体根据他人的过去境况、现在水平、期望闭限以及需要和目标等而使比较标准高于现实条件。后者指个体根据他人的过去境况、现在水平、期望阈限以及需要和目标等而使比较标准低于现实条件。如果向上比较,则主观幸福的水平就会降低;如果向下比较,则主观幸福的水平就会升高。,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由此而影响他或她的幸福休验。同样是儿童难民的孩子为饥俄而奔命,富家子弟却是丰衣足食。生活质量的强烈反差极
16、其容易引发个体关于幸福或不幸福的体验。,(三)主观幸福的社会适应理论认为,个体对社会发展所导致的新的生活事件,最初反应较为强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习惯新的生活情境,致使其反应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生活事件的背景既取决于生活事件的区间(从最佳的生活事件到最差的生活事件),又取决于生活事件的频率分布。个体在特定领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的区间和频率决定了他或她对这些生活事件的评价。因此,社会适应理论认为生活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的价值,它们是以其他因素为背景来进行评价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毕业后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包括求职、晋升、恋爱等,由此产生的影响大约只持续3个月左右。过后,他们的积极情感会
17、逐渐超过消极情感。间接数据表明,生活事件的一些变量与主观幸福并不显著相关。例如,埃德迪埃纳(1998)的研究发现,收人与主观幸福的相关只有0.12。在青年中间,财富等物质的诱因与主观幸福的相关并不显著。甚至在老年人中间,客观的健康状况也与主观幸福的相关较为微弱。诸如此类的研究发现,对那些面临各种生活挑战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逐渐接受现实,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这些生活的挑战。,社会适应。社会适应理论认为,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是,这些情绪反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那些面临各种生活挑战的人之所以会逐渐接受现实,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这些生活的挑战。,(四)主观
18、幸福的生活目标理论认为,幸福体验有赖于人们的生活目标,成功地实现生活目标与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关,而目标之间的冲突则与不悦的情绪体验相关。由于人们之间具有不同的生活目标,因此,主观幸福的成因也会随之不同。里夫(1996)认为,与人类普遍需要相关联的目标是那些能够产生长时的主观幸福的目标。在里夫看来,有些目标为内部的需要服务,有些目标则为外部的需要服务。那些满足内部需要的目标(例如自主、人际关系和能力等),会预示积极的主观幸福。那些反映外部需经济上的独立,赢得社会承认,学业上名列前茅等需要,由于体现的是作为外部需要的父母目标,因而与个体自身的主观幸福呈负相关;而满足个人的阶段性需要,体现自己的社会价
19、值甚至建立“哥儿们”般的人际关系,却与主观幸福呈正相关。由此可见,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应该确定哪些人类目标最有可能产生主观幸福。,理想的生活目标。“风韵”网站曾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30岁左右的“风韵”女性读者进行访谈,调查的重点是她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结果发现,当询问她们“如果你的生活像一张馅饼,你是如何切分时间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工作占65,家庭占25休闲占10。然而,当询问她们“你理想中的生活馅饼是如何切分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工作占25,家庭占50,休闲占25。由此可见,许多女性认为她们的现实生活与理想目标相去甚远,其中,大多数人对目前的时间分配不满意。,(五)主观幸福的活动成因理论
20、活动成因理论认为,主观幸福产生于活动本身而不是目标的实现。例如,恋爱活动的过程要比恋爱的结果(结合或分手)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活动成因理论的倡导者之一迈克尔阿吉尔认为,在诸多的活动之中,兴趣和期望与主观幸福密切相关。期望层次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相关。期望过高,与个体的能力差距过大,会使个体丧失信心,反之则会使个体产生厌烦。具有适度期望的人,尽管当前状态离目标状态相去甚远,也会因为处于趋近目标的过程之中而感到满足。同样,实现内部的期望(诸如个人发展等)与主观幸福呈正相关,而满足外部期望(诸如迎合他人的评价等)则与主观幸福呈负相关。需要指出的是,期望本身并不是主观幸福的预测指标,而期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社会生活 主观 幸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