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机概论》PPT课件.ppt
《《微处理机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处理机概论》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任课教师:赵武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联系方法,赵武锋: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路所办公室地址:玉泉校区老行政楼527电子邮件:,课程学习概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二、如何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三、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法四、课程结构和学习形式,一、为什么要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1),微处理机的作用(什么是微处理机?):构成巨型计算机 构成微型计算机 台式计算机 笔记本计算机 掌上计算机 构成专用控制器,以单片机构成的应用小板,一、为什么要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2),构成专用控制器:家电控制:空调器、电冰霜、洗衣机、电视机等 交通设施:汽车、交通控制等 通讯设施:手
2、机、传呼机、电话机、交换机等 工业控制:温度控制、顺序控制、过程控制等各种自动控制设施 仪器仪表:测试仪器、计算机外设、各种附加仪表等 医疗设施:保健设备、检查设备、治疗设备等 娱乐设施:音响设备、声像设备、游戏设备等 军事应用,航空航天(举例),一、为什么要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3),微处理机原理课程的作用 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的必要技能 适应各行各业的通用技术,二、如何学习微处理机原理课程,1、注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现在不理解,以后交学费)2、重视实践环节1:作业、编程、实验3、重视实践环节2:实验室项目、STRP、设计竞赛等4、教材与参考书:脱开书本的索缚,学会自主学习。
3、,三、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法,学习成绩评定(1)平时实验占40%到课、纪律、作业;课程提问、回答和答疑积极性;实验到课、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2)期末考试占6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三、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法,课堂纪律 不得旷课、迟到、早退,发现一次总成绩中扣除1分;上课不能讲话、听耳机、接手机;每堂课以课内作业形式全部点名或部分人员抽点;作业必须按时交,迟交等于没交,三次以上未交作业者不得参加考试。,四、课程结构和学习形式,课程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秋学期 接口技术(硬件设计),冬学期学习形式:课堂学习(每周3学时)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双周2学时)教材:王汀,微处理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浙江大
4、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实验教材:光电系自编,ZDGDTH-1型80C51/C8051/嵌入式(ARM9)/CPLD/实验开发系统实验指导书(80C51分册)实验从第x周开始,共四次课,每次4个学时,其中前两次为软件实验,后两次为硬件实验,第一章微处理机概论,1.1 微处理机的产生与发展1.2 微处理机的基本概念1.3 微处理机的系统开发1.4 微处理机的硬件基础1.5 微处理机的数据表达,1.1 微处理机的产生与发展应用范围,通用计算机:构成巨型计算机构成微型计算机 台式计算机 笔记本计算机 掌上计算机构成专用计算机(控制器)举例?,微处理机的产生与发展(1),1、
5、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产生:1946年产生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46-57)(58-64)(65-71)(72-今),微处理机的产生与发展(2),2、微处理器的产生:1968年3个从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跳槽的学者成立Intel公司 1969年日本一公司要求Intel公司为其设计一组用于高性能可编程计算器的芯片,日本客户的原始设计方案至少需要12块专用芯片,Intel公司的Hoff工程师拒绝了这种笨拙的设计方案,代之以四块芯片构成:4001 RAM、4002 ROM、4003 寄存器、4004 4位CPU
6、该四块芯片的组合即可达简单通用计算机的功能。,微处理机的产生与发展(3),3、Intl架构PC机的产生:1975年美国MITS公司用8080CPU芯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PC机 1981年美国IBM公司用8088CPU芯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Intl架构PC机:IBM PC,微处理器的分类与特点(1),1、按微处理器的字长特征分类:位片式(1位)4位 8位 16位 32位 64位,微处理器的分类与特点(2),2、按微处理器的结构特征分类:复杂指令集CISC结构(Intel8086、MC6800及 MCS-51系列等)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PIC16系列、AVR单片机等)CISC、RISC两种结构
7、相兼容(由8086系列发展过来的如P、P等),微处理器的分类与特点(3),3、按微处理器的应用特征分类:通用微处理器 目前主流的奔腾型微处理器 专用微处理器 8位的MCS-51、32位的ARM系列等 特殊微处理器 数字信息处理器DSP、模糊逻辑微控制器FMC,微处理机的发展趋势,微处理器的发展特点:向着高速度和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年 份 型 号 位数 集成度 运算速度1946 ENIAC(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 0.005 MIPS1000个电容、1500个继电器)1970 4004 4位 2000个晶体管 0.06 MIPS1971 4040 4位 2250个晶体管1972 80
8、08 8位 3300个晶体管 0.03 MIPS1974 8080 8位 4500个晶体管 0.2 MIPS1976 8085A 8位 6200个晶体管 0.3 MIPS1978 8086 16位 25000个晶体管 1 MIPS1979 8088 准16位 29000个晶体管 1 MIPS 80186 以8086为核的单片机 80188 以8088为核的单片机1982 80286 16位 13.4万个晶体管 1.5 MIPS1985 80386 32位 27.5万个晶体管 5 MIPS1989 80486 32位 160万个晶体管 7 MIPS1993 80586 64位 330万个晶体管
9、90 MIPS1995 P-64位 550万个晶体管 300 MIPS1998 P-64位?万个晶体管 800 MIPS2001 P-64位 4200万个晶体管 2000 MIPS注:MIPS即为:百万条指令/秒,微处理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目标是: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减少成本;巨型化:目标是:提高速度、增强功能、追求效率;网络化:目标是:资源共享、使用方便、减小空间;智能化:目标是:知识总结、工作辅助、思维方式。多媒体技术:,1.2 微处理机的基本概念-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书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 算 器,存 储
10、 器,控 制 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数据指令,数据指令采样,文字图表控制,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六大特点: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按顺序线性编址的一维结构,每个单元的位数固定;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构成,前者指定指令操作类型,后者指明操作数存放地址;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储,由指令计数器指明取指地址,每取完一字节指令,指令计数器一般按顺序自动加1;在存储器中,指令与数据同等对待,本身不能区别;统一编址,v.s.哈佛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3),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数据传送都必须途经运算器,这四者操作及联系都由控制器集中控制;-DMA 数据以二进制编码表
11、示,采用二进制运算。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一个根本:即存储程序控制形式,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获取指令,译码指令,执行指令,控制器,从存储器,在寄存器,运算器,指令与程序(1),1、微处理机设计过程:要让一台计算机为人类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方法来描述某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计算方法:针对数学模型,考虑计算机本身的特点,提出实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编制应用程序:用计算机的指令把算法表达成计算机能够操作的控制过程,指令通常以助记形式语句表示;,指令与程序:(2),翻译机器代码:将助记形式表达的计算机程序翻译成计算机所能
12、接受的机器代码,该过程可以人工完成,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完成。对高级语言翻译过程称为编译,对汇编语言翻译过程称为汇编;装入机器代码:把机器代码按一定顺序装入计算机能够访问的内部存储器中,以便下一步的计算机执行。装入机器代码的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EPROM的固化、由键盘输入到RAM中、由监控程序将外存中的程序读入到内存中、用通讯方式从另一台计算机中 获取机器代码等;,指令与程序:(3),计算机的运行: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CPU周而复始的从内存中逐条取出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而实现的。程序中,一般情况下指令是按顺序执行的,但根据算法也穿插一些判断、转移指令,使得程序的执行顺序千变万化,从而实现
13、非常复杂、内容丰富的控制功能。,指令与程序:(4),2、计算机中的指令:程序由若干条有序的指令构成。指令的本质: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的命令称为指令,也可理解为:计算机硬件能够执行的基本操作的命令;,指令与程序:(5),指令的构成:A、操作码:指明计算机执行的是什么操作;B、地址码:指明参与计算机操作的数据或数据所在的地址。指令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数,分别称为:无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双操作数指令、叁操作数指令(MCS-96系列具有),指令与程序:(6),指令的种类:CPU能够执行的所有基本操作的集合称其为CPU的指令系统,因此,CPU的结构不同其指令系统也就不同。MCS-51系列CPU
14、的指令种类有:A、数据传送类指令:将数据在寄存器、存储器中传送的操作;B、数据操作类指令:包括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操作指令;C、程序控制类指令:程序调用、有条件及无条件转移指令等;D、位操作类指令:,指令与程序:(7),3、程序的分类:计算机中的程序按其作用大致可分成系统程序、应用程序、开发程序三类:系统程序:用于计算机系统硬件管理的程序,通常有:A、监控程序:单片机等小系统硬件管理程序;B、操作系统:PC机等通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指令与程序:(8),应用程序:用户为了某个目的而研究设计的程序,例如:A、数据库管理程序:B、数据采集程序:C、系统控制程序:D、系统诊断维护程序
15、:开发程序:-工具程序 用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程序,如:A、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编译、解释程序等;B、系统仿真调试程序:输入、运行、单步、断点等;C、机器代码固化程序:EPROM写入、EEPROM擦写等。,微处理机的相关概念(1),1、微处理机:P、MPU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控制器是其核心,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或中央处理器CPU。将中央处理单元CPU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也称微处理单元MPU或微处理器P。2、微型计算机:C、MC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半导体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所构成的计算机硬件。3、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配上电源等辅助硬件及合适的软件就构成了能够独立工作的
16、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机的相关概念(2),4、主机:通常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一起称作计算机的主机。-最小系统(4000系列四芯片)5、单片机:SCMC、MCU 将计算机主机及部分I/O部件和I/O接口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中。其英文缩写为SCMC即单片微型计算机。由于单片机常常被用作为控制器,国际上称之为用于控制目的的微型计算机或称微控制器MCU。,微处理机的相关概念(3),计算机三层次概念:微处理机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1.3 微处理机的系统开发,微处理机应用系统的组成:(1)硬件-硬件开发。微处理机、外围电路芯片、外部存储器、I/0接口和设备等;(2)软件-开发。(3)硬件设计和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处理机概论 微处理机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