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ppt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对流换热,1,第五章 对流换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第五章 对流换热,2,5-1 对流换热概述,1 对流换热的定义和性质,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经固体时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对流换热实例:1)暖气管道;2)电子器件冷却;3)电 风扇,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不 是基本传热方式,定义:,性质:,第五章 对流换热,3,(1)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2)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3)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 贴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2 对流换热的特点,3 对流换热
2、的基本计算式,牛顿冷却式:,第五章 对流换热,4,4 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如何确定h及增强换热的措施是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研究对流换热的方法:(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第五章 对流换热,5,5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流动起因;(2)流动状态;(3)流体有无相变;(4)换热表面的几何条件;(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以流体外掠平板为例:我们所要得到的是:(1)当地热流密度和总的换热量,第五章 对流换热,6,(2)平均对流换热系数,(3)对流换热过程的微分方程式,若
3、势流只沿单方向进行,则可写为:,第五章 对流换热,7,温度梯度或温度场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层流或紊流)、流速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粗糙度等,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对流换热过程的微分方程式,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第五章 对流换热,8,6 对流换热的分类:,(1)流动起因,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强制对流:由外力(如:泵、风机、水压头)作用所产生的流动,第五章 对流换热,9,(2)流动状态,层流:整个流场呈一簇互相平行的流线湍流:流体质点做复杂无规则的运动,第五章
4、 对流换热,10,(3)流体有无相变,内部流动对流换热:管内或槽内,外部流动对流换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第五章 对流换热,11,综上所述,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第五章 对流换热,12,综上所述,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第五章 对流换热,13,对流换热分类小结,如习题(1-3),第五章 对流换热,14,7 如何从解得的温度场来计算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的流速在靠近壁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即:y=0,u=0),在这极薄的贴壁流体层中,热量只能
5、以导热方式传递,根据傅里叶定律:,第五章 对流换热,15,根据傅里叶定律:,根据牛顿冷却公式:,由傅里叶定律与牛顿冷却公式:,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第五章 对流换热,16,温度梯度或温度场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层流或紊流)、流速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粗糙度等 温度场取决于流场,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第五章 对流换热,17,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b)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为便于分析,只限于分析二维对流换热,即: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而油漆、泥浆等不遵守该定 律,称非牛顿型流体,c)所有物性参数(、cp、)为常量,a)
6、流体为连续性介质,假设:,第五章 对流换热,18,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M 为质量流量 kg/s,流体的连续流动遵循质量守恒规律,从流场中(x,y)处取出边长为 dx、dy 的微元体,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表面流入微元体的质量,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dx表面流出微元体的质量,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第五章 对流换热,19,第五章 对流换热,20,单位时间内、沿 y 轴方向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单位时间内微元体内流体质量的变化:,微元体内流体质量守恒:,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微元体内流体质量的变化,(单位时间内),第五章 对流换热,21,二维连续性方程,
7、三维连续性方程,对于二维、稳态流动、密度为常数时:,第五章 对流换热,22,2 动量守恒方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作用在微元体上各外力的总和等于控制体中流体动量的变化率,动量微分方程式描述流体速度场,作用力=质量 加速度(F=ma),作用力:体积力、表面力,体积力:重力、离心力、电磁力,法向应力 中包括了压力 p 和法向粘性应力 ii,压力 p 和法向粘性应力 ii的区别:,a)无论流体流动与否,p 都存在;而 ii只存在于流动时,b)同一点处各方向的 p 都相同;而 ii与表面方向有关,第五章 对流换热,23,动量微分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N-S方程),(1)惯性项(ma);(
8、2)体积力;(3)压强梯度;(4)粘滞力,对于稳态流动:,只有重力场时:,第五章 对流换热,24,由于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在流体力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不再推导,而是直接给出相应的公式,重点推导能量守恒方程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二维、常物性、无内热源、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2 动量守恒方程,(1)惯性项(ma);(2)体积力;(3)压强梯度;(4)粘滞力,稳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时:,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第五章 对流换热,25,Q导热+Q对流=U热力学能,第五章 对流换热,26,Q导热+Q对流=U热力学能,单位时间内、沿 x 方向热对流传递到微元体的净热量:,第五
9、章 对流换热,27,单位时间内、沿 y 方向热对流传递到微元体的净热量:,第五章 对流换热,28,第五章 对流换热,29,Q导热+Q对流=U热力学能,能量守恒方程,第五章 对流换热,30,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第五章 对流换热,31,前面4个方程求出温度场之后,可以利用牛顿冷却微分方程:,计算当地对流换热系数,4个方程,4个未知量 可求得速度场(u,v)和温度场(t)以及压力场(p),既适用于层流,也适用于紊流(瞬时值),第五章 对流换热,32,3 能量守恒方程,微元体(见图)的能量守恒:,描述流体温度场,导入与导出的净热量+热对流传递的净热量+内热
10、源发热量=总能量的增量+对外作膨胀功,Q=E+W,假设:(1)流体的热物性均为常量,流体不做功,(2)流体不可压缩,(4)无化学反应等内热源,(3)一般工程问题流速低,第五章 对流换热,33,Q导热+Q对流=U热力学能,单位时间内、沿 x 方向热对流传递到微元体的净热量:,单位时间内、沿 y 方向热对流传递到微元体的净热量:,第五章 对流换热,34,能量守恒方程,第五章 对流换热,35,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不可 压缩牛顿流体),第五章 对流换热,36,4 表面传热系数的确定方法,(1)微分方程式的数学解法,a)精确解法(分析解):根据边界层理论,得到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11、 常微分方程 求解,b)近似积分法:假设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解积分方程,c)数值解法:近年来发展迅速 可求解很复杂问题:三维、紊流、变物性、超音速,(2)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法,利用湍流时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似规律,由湍流时的局部表面摩擦系数推知局部表面传热系数,(3)实验法,用相似理论指导,第五章 对流换热,37,5 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单值性条件:能单值地反映对流换热过程特点的条件,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完整数学描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单值性条件,(1)几何条件,平板、圆管;竖直圆管、水平圆管;长度、直径等,说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12、(2)物理条件,如:物性参数、c 和 的数值,是否随温 度和压力变化;有无内热源、大小和分布,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的物理特征,(3)时间条件,稳态对流换热过程不需要时间条件 与时间无关,说明在时间上对流换热过程的特点,第五章 对流换热,38,(4)边界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特点,边界条件可分为二类:第一类、第二类边界条件,a 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程边界上的温度值,b 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程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第五章 对流换热,39,作业:5-3 5-7,第五章 对流换热,40,涉及变量:u,v,t,p,x,y,t,cp,第五章 对流换热,41,5-1 对流
13、换热概说,Quick Review:,1 对流换热的定义、性质和目的 2 对流换热的特点 3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式 4 表面传热系数 5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6 对流换热的分类 7 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式,第五章 对流换热,42,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Quick Review:,第五章 对流换热,43,5-3 边界层概念及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概念:当粘性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流动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也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温度边界层(或称热边界层),1 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1904年,德国科学家普朗特 L.P
14、randtl,由于粘性作用,流体流速在靠近壁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第五章 对流换热,44,特点:(1)边界层厚度很薄(2)边界层内梯度很大(3)流场分为两个区,边界层概念的基本思想,二、速度边界层结构和特点,结构:边界层=层流边界层+过渡区+湍流边界层,第五章 对流换热,45,从 y=0、u=0 开始,u 随着 y 方向离壁面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经过厚度为 的薄层,u 接近主流速度 u,y=薄层 流动边界层 或速度边界层,边界层厚度,定义:u/u=0.99 处离壁的距离为边界层厚度,小:空气外掠平板,u=10m/s:,边界层内:平均速度梯度很大;
15、y=0处的速度梯度最大,第五章 对流换热,46,由牛顿粘性定律:,边界层外:u 在 y 方向不变化,u/y=0,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与主流区,边界层区:流体的粘性作用起主导作用,流体的运动可用 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组描述(N-S方程),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0;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体;欧拉方程,速度梯度大,粘滞应力大,粘滞应力为零 主流区,边界层概念的基本思想,第五章 对流换热,47,流体外掠平板时的流动边界层,临界距离:由层流边界层开始向湍流边界层过渡的距离,xc,平板:,湍流边界层:,临界雷诺数:Rec,粘性底层(层流底层):紧靠壁面处,粘滞力会占绝对优势,使粘附于壁的一极薄层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热学 杨世铭 陶文 第五 对流 传热 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