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雷设计》PPT课件.ppt
《《建筑防雷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雷设计》PPT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物防雷设计,原理标准规范技术装置措施IEC ANSI GB 行标,I.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基本体系一、新标准(GB 50057-2010)的内容覆盖面,二、新标准GB506012010的内容覆盖面,三、防雷系统的基本构成,四、防雷系统 的基本设 计流程,II.建筑防雷设计用雷电参数指标 规定涉及新标准条款:;6.3.2(表6.3.2-1);附录A;附录F(表 表 F.0.1-3);,一、雷云带电1.雷云形成的可能机制,2.雷云的带电(1)水滴分裂效应,(2)感应起电效应,(3)水滴结冰效应冰晶粒带正电,水滴带负电,热气流将冰晶上面水分带走,产生电荷分离。,二、雷电放电,.雷电放电机理(1)雷
2、云电荷分布,+,-,+,负雷云中,电荷中心分布,(2)雷云放电形式,+,-,+,-,云内放电,云间放电,-,云地放电(地闪),+,主放电,i,t,35 km,雷云,地面,+,下行先导,(3)对地放电过程,+,+,+,+,+,下行先导,上行先导,上行雷,(4)对地面高结构的放电与上行雷,()对地放电的多重性,12重雷放电记录图象,(6)对地放电的选择,a.土壤电阻率b.结构体的形状c.大气条件,(7)正极性雷,2.地闪形态,2.闪电通道(1)单闪,(2)多闪,3.雷闪形态,线状雷(2)球雷,(3)珠雷与片雷,三、雷电参数1.雷暴日、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 Ng:每年每平方公里地面平均落雷次数(次
3、/km2 a)物体的年受雷次数:,k修正系数,考虑建筑物结构特征,所 在地地理、地质特征;建筑物周围环境特征的修正AeNg=0.1 T d(次/km2/a)(A.0.2),3.雷电流,(1)雷电流测量,(2)波形参数规定,我国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IEEE,CIGRE,(3)幅值累积概率,第一类:200kA,P=0.53%第二类:150kA,P=1.97%第三类:100kA,P=7.3%,长时间的雷电流参量,(4)几种波形参数,4.雷击距,对应电流第二类:I=5.42kA P=86.8%第二类:I=10.1kA P=76.8%第三类:I=15.8kA P=66.1%,先导取向角,先导通道,电气几
4、何模型,III.雷电破坏作用指标规定,1.综述,涉及新标准条款:;6.3.2(表6.3.2-1);附录A;附录F(表 表 F.0.1-3);,.热效应,(1)雷电流注入产生的热能,(2)雷电流注入引起的温升,注入单位电荷时常用金属的熔化体积当量铝:mm3/C铜:5.4mm3/C钢:4.4mm3/C,2.机械力与冲击波效应,(1)机械力电磁力,(2)冲击波,3.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1)静电感应,金属屋面,+,线路,雷云,下行先导,s,h,+,雷云,回击,s,h,+,过电压波,过电压波,线路,B,S,u,B,i,(2)电磁感应,H0,H1,H2,i0,Sa,(3)新标准中关于空间磁场的估算方法,
5、H,L,R,H,R-H,Sa,R=1 0(i 0)0.6 5,当 H R 时,当H R 时,Sa=R+L/2,当有屏蔽时,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内,即在L P Z 1 区内的磁场强度应按下式计算:,注:1 适用于首次雷击的磁场;2 适用于后续雷击的磁场;3 相对磁导系数 r 2 0 0;4 w 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r 格栅形屏蔽网格导体的半径(m);5 当计算式得出的值为负数时取S F=0;若建筑物具有网格形等电位 连 接网络,S F 可增加6 d B。,在 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 P Z 0 A 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或 与其连接的接闪器上的情况下,其内部L P Z 1 区内安全空间内某点的磁场
6、强度应按下式计算,i0,地面,墙壁,屋顶,LPZ1,dw,dr,H1,H 1=k Hi 0w/(d w dr)kH一般取,(4)新标准关于环路中感应电压、电流的计算方法,1屋顶;2墙;3电力线路;4信号线路;5信号设备;6等电位连接带,(1)格栅形屏蔽建筑物附近遭雷击时在LPZ 1 区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 电 流,H1,H1,i,h,A,Rg,L0取为1.21.5H/m电位抬高幅值可近似估算为,(5)暂态电位抬高与高电位传递,暂态电位抬高,当(h+l/2)5Ri时,Sa20.2Ri+0.03(h+l/2),当(h+l/2)5Ri时,Sa20.05Ri+0.06(h+l/2),当hx5Ri时,Sa
7、10.1(Ri+hx),地上部分:当hx5Ri,Sa10.4(Ri+0.1hx),Sa1,Sa2,地下部分:Sel0.4Ri,电阻压降击穿场强ER=500kV/m,电感压降的空气击穿场强,新标准中Sa1计算公式的推导:,取L0=1.5H/m,第一类防雷建筑,首次雷击I=200kA,10/350 sEL=600(1+1/10)=660kV/m,后续雷击I=50kA,0.25/100 sEL=600(1+1/0.25)=3000kV/m,新标准中Sa2计算公式的推导:,L 0 1=1.6 9 H/mL 0 2=1.8 9 H/m,暂态高电位传递,(6)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4.5.6 在建筑物外引下
8、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而要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是:1 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 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3 m 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注:例如,采用5 c m 厚沥青层或1 5 c m 厚砾石层的这类绝缘材料层通常符合本 要 求。3)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 m 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例如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4)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2 防跨步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利
9、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注:例如,采用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的这类绝缘材料层通常符合本要求。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涉及新标准条款:;5.25.3;附录D,一、接闪器避雷针与避雷线(1)引雷机制,IV.外部防雷系统,(2)保护范围,(3)针体的改进,平头,钝头,圆头,尖头,距针中心轴距离,针头附近场强,钝头针尖头针,头部扩展针,O,(4)避雷
10、线保护角,2.避雷带与避雷网,(1)避雷带,10m,2.避雷网,明设,暗设,3.滚球法确定建筑物上直接雷击部位,r,r,r,r,r,r,(2)侧击防护,和规定:高 于 6 0 m 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 0 m 的部位 应 防侧击,(3)滚球修正,(4)避雷网格渗透深度,IEC 标准,GB 50057-2010标准,V.电子信息系统防雷,一、主要保护器件,二极放电管 三极放电管,1.气体放电管,涉及新标准条款:;附录J,实际器件,伏安特性,U,I,A,B,C,D,E,F,响应时间微秒(s)级;动作放电分散性较大,G,B,A,被保护电子设备,uAG,uBG,uAB,t1,t3,t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防雷设计 建筑 防雷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