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控制策略》PPT课件.ppt
《《常规控制策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控制策略》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控制器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从硬件上来说,过程控制中最常用控制器有:可编程控制器(PLC)数字调节器(Digital Regulator)工控机(IPC)集散控制系统(DCS)从软件上体现的是各种过程控制策略。,2,过程控制策略,开关(ON/OFF)控制PID控制PID控制算法、数字PID算法PID改进算法复杂过程控制串级控制、前馈控制、解耦控制等先进过程控制(APC)预测控制、智能控制等,3,第五讲 常规控制策略,5.1 开关控制5.2 PID控制算法P、I、D调节原理PID调节规律5.3 数字式PID算法5.4 PID算法整定5.5 PID改进算法5.6 简单过程控制系统设计,4,5.
2、1 开关控制(ON/OFF),指通过执行器(如电磁阀)的全开或全关实现过程控制。适用于对被控量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如要求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如采用电磁阀控制液位系统,防止溢出或抽空。,5,5.1 开关控制,虽然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控制一些连续变化的参量(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但在实施控制时,涉及更多的变量往往是开关量,诸如启停、联锁、切换等等。实践表明,过程控制中连续变量与开关量的点数比约在1:10以上。PLC在进行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时具有明显优势。,6,5.1 开关控制,(一)PLC的特点PLC最基本功能是DI/O控制,中高档PLC普遍带有AI/O功能。当今PLC已成为一个集逻辑控制
3、、调节控制、网络通讯和图形监视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PLC在过程控制中约占控制器总量的80%以上,其广泛应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可靠性和编程方式。,7,(一)PLC的特点,1、PLC的可靠性PLC的最大特点即是其高可靠性,基本免维护。适合于工业极其恶劣的生产场合,如振动、噪声、粉尘、强电磁干扰等场合。PLC输入/输出一般都采用光电隔离及滤波整形电路;内配开关电源,允许电源波动范围宽;CPU冗余设计等。,8,2、PLC的编程方式,PLC最基本的编程方式为梯形图(LAD)编程。使用最广,适用于电气自动化人员。中高档PLC一般还提供:状态列表(STL)编程,适用于软件专业人员;功能块流程(FBD)
4、编程,适用于电子专业人员。中高档PLC一般采用子程序调用结构,适用于大型复杂编程。,9,一个实际的PLC程序结构西门子(SIEMENS)S7-300系列PLC程序结构;OB1为主程序,多级程序调用。如OB1-FC9-FC15-SFC58(SFC59),10,一个实际的PLC通讯结构两台PLC各带多个远程I/O;PLC通过各自通讯模块与上位机(操作站)通讯;两台PLC之间通过总线通讯。,11,(二)国际著名PLC供应商,PLC产品以国外产品为主,主要面向中高档PLC的供应商有:SIEMENS;GE;ABB;AB;MODICON;CITECT。主要面向中低档PLC的供应商有:OMRON;MITSU
5、BISHI;FUJI。国内市场占有率以SIEMENS最高,S7-200、S7-300、S7-400、LOGO!等。,12,5.2 PID控制算法,PIDP比例(proportional)I 积分(integral)D微分(derivative)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控制算法,13,5.2.1 PID概述,(一)反馈控制,PID,14,(二)PID控制系统结构,15,(三)PID的特点,PID控制的优点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鲁棒性强;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大敏感。对模型依赖少。PID是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规律,占控制规律总数的95%以上。对相当多的工业对象(一阶、二阶)均获
6、得了满意的控制结果。,16,5.2.2 PID调节原理,(一)比例调节原理1、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与偏差信号e成比例,即:式中 称为比例增益,为比例带。,17,(一)比例调节原理,2、比例带为表示控制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过程控制中习惯用比例带来代替比例增益:式中 emax emin 偏差信号范围,即仪表量程;umax umin 控制器输出信号范围,即控制器输出的工作范围。,18,(一)比例调节原理,2、比例带的物理意义(1)如果u代表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就代表使调节阀开度改变100%,即从全关到全开时所需要的被调量的变化范围。(2)当被调量处在”比例带”以内,调节阀的开度(变化
7、)才与偏差成比例。(3)超出这个“比例带”以外,调节阀已处于全关或全开的状态,控制器的输入与输出已不再保持比例关系。,19,(一)比例调节原理,3、比例调节的阶跃响应P调节对偏差信号能做出及时反应,没有丝毫的滞后。输出u实际上是对其起始值(平衡点)的增量。u0的大小是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工作点加以改变的。,u0,20,(一)比例调节原理,4、比例调节的特点(1)比例调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呈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2)比例调节反应速度快,输出与输入同步,没有时间滞后,其动态特性好。(3)比例调节是有差调节。,21,(一)比例调节原理,5、比例带对调节过程的影响,22,(一)比例调节原理,6、仿真示例
8、,23,(二)积分调节原理,1、基本原理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du/dt与偏差信号e成正比,或者说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即:或:,24,(二)积分调节原理,2、积分调节的阶跃响应控制器输出不仅与偏差信号的大小有关,还与偏差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关。只要偏差存在,控制器输出就会不断变化,直到偏差为零控制器输出才稳定下来不再变化。所以积分调节作用能自动消除余差。注意:I调节的输出不像P调节那样随偏差为零而变到零。,25,(二)积分调节原理,3、积分速度对调节过程的影响采用I调节时,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与积分速度So成正比。增大积分速度将会降低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26,(二)积分调节原理,
9、4、积分调节的特点积分调节是无差调节积分调节的稳定性比比例调节差调节过程的进行总比采用 P调节时缓慢,27,(二)积分调节原理,5、仿真示例,28,(三)微分调节原理,1、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输出u与被调量或其偏差e对于时间的导数成正比,即,29,(三)微分调节原理,2、微分调节的阶跃响应微分调节只与偏差的变化成比例,偏差变化越剧烈,由微分控制器给出的控制作用越大,从而及时地抑制偏差的增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0,(三)微分调节原理,3、微分调节的特点P和I是根据已经形成的被调参数与给定值之偏差而动作(即偏差的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微分调节是根据偏差信号的微分,即偏差变化的速度而动作的。只要偏差
10、一露头,控制器就立即动作,以求更好的调节效果偏差没有变化,微分调节不起作用。微分调节主要用于克服调节对象有较大滞后,起超前调节作用。,31,(三)微分调节原理,4、几点注意微分调节不能消除余差。微分调节只对偏差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与偏差的大小无关。微分作用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因此过强的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单纯的微分控制器也是不能工作的。实际的控制器都有一定的失灵区,若调节误差的变化速度缓慢,以至于控制器不能察觉,纯微分控制器将不会动作,此时调节误差会不断累积却得不到校正。,32,(三)微分调节原理,5、仿真示例,33,5.2.3 PID控制算法,(一)PI调节规律1、PI调节规律,式中
11、:为比例带,可视情况取正值或负值;Ti为积分时间。,34,(一)PI调节规律,2、PI调节过程分析,0,u0,负荷变化前(tt0)被控系统稳定,控制偏差为零,控制器输出保持某恒定值。,35,(一)PI调节规律,2、PI调节过程分析,t=t0时刻,系统负荷发生阶跃变化,P调节立即响应偏差变化,产生正的跃变,I调节则从零开始累计偏差。此后,在PI的共同作用下,调节的总输出持续增加。,36,(一)PI调节规律,2、PI调节过程分析,t=t1 时刻,系统开始响应,控制偏差开始减小,P调节紧跟着减小,I调节因偏差仍存在且方向不变,继续增加PI调节的综合结果u也仍持续增大使控制偏差进一步减小,37,(一)
12、PI调节规律,2、PI调节过程分析,t=t2时刻,偏差减小至零,P调节作用彻底消失,I调节也停止增长如果积分时间足够小,此时控制器的输出将大于所要求的值,致使系统产生反向偏差,也即超调。,38,(一)PI调节规律,2、PI调节过程分析,t2t3阶段,偏差反向,P调节作用反向,I调节作用也由增加变为减小,PI调节的整体作用表现为减小,直至从超调位置下降到系统要求的作用点,即图中的 t=t3点处,此时偏差从超调处回落到零,系统达到新的平衡。,39,(一)PI调节规律,3、PI调节规律的特点PI调节就是综合P、I两种调节的优点,利用P调节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调节消除残差。PI调节是在稍微牺
13、牲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以换取较好的稳态性能。,对于一般调节对象,均可用比例积分调节,比例带和积分时间选择合适,基本可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40,(二)PD调节规律,1、PD调节规律,式中:为比例带,可视情况取正值或负值;TD为微分时间。,41,(二)PD调节规律,1、PD调节规律P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应为但上式控制器在物理上是不能实现的。工业上实际采用的 P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是,42,(二)PD调节规律,2、PD调节规律的特点PD调节也是有差调节,与P调节相同。具有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因微分调节动作总是力图抑制被调量的振荡。适度引入微分动作可以允许稍许减小比例带,同时保持衰减率不变。在PD调
14、节中总是以比例动作为主,微分动作只能起辅助调节作用。PD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很差。,43,(三)PID调节规律,1、PID调节规律为,44,(三)PID调节规律,2、PID调节的单位阶跃响应,1 P2 I3 PI4 PD5 PID,45,(四)Matlab仿真示例,1、系统模型,46,(四)Matlab仿真示例,2、Matlab仿真模型,47,(四)Matlab仿真示例,3、PI作用,引入积分,消除了余差Ti小,响应速度加快,超调大,系统振荡加剧,48,(四)Matlab仿真示例,3、PI作用,在同样积分常数Ti下,减小比例增益Kp可减小超调,增加系统的稳定性,49,(四)Matlab仿真示例,
15、4、PD作用,引入微分项,提高了响应速度,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但不能消除系统的余差,50,(四)Matlab仿真示例,5、PID作用,PD基础上I作用的引入消除了余差,达到了理想的多项性能指标要求:超调、上升时间、调节时间、余差等,51,5.3 数字PID控制算法,5.3.1 位置式数字PID算法,52,5.3 数字PID算法,5.3.2 增量式数字PID算法,53,5.3 数字PID算法,5.3.3 两种数字PID算法比较、从执行器形式来看,位置算法的输出需经过数模(D/A)转换电路,转变为模拟量,并经保持电路输出。,54,5.3 数字PID算法,5.3.3 两种数字PID算法比较、增量算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规控制策略 常规 控制 策略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