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护理》PPT课件.ppt
《《常见病症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症护理》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常用疗法的起源*中医常用疗法是自然疗法*中医疗法的前途无量,自有其优越性 适应症广 疗效显著 经济简便,第一节 针灸疗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针具的种类1.2熟悉针刺前的准备事项1.3掌握针刺操作的方法1.4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2.技能目标2.1掌握毫针刺法的技巧2.2能熟练进行针刺操作2.3能及时处理针刺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3.情感目标3.1培养学生关爱伤残的病患者,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功能,建立起“人人享有康复”的21世纪康复理念。3.2培养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辨证施治,一、腧穴 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
2、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即转输、输注之意 穴:空隙、孔隙之意*人体的腧穴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一)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腧穴。特点:固定名称、明确位置、主治相同(治疗本经病 证具有相同主治作用)。数目:361穴(十二经脉:309对;任、督二脉:52个)2、奇穴:即经外奇穴。分布:分布于十四经以外的腧穴。特点:固定名称、明确位置、对病证具有特殊治疗用。如太阳穴治头痛,阑尾穴治阑尾炎等。数目:44穴3、阿是穴:“压痛点”、“阿是穴”。“以痛为腧”:既无固定名称,又无具体位置,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灸施术部位。,(二)
3、腧穴的作用1、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2、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可治疗本经循行远处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可以影响全身的作用3、特殊作用 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内关”特异性治疗作用: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算全身各部位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见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量(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头 眉心至前发际 3寸 直量 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部 大椎至后发际 3寸 直量
4、胸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量(胸部直量,以肋骨计腹 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算,每一肋作1寸6分)部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寸 直量背 第一胸椎至尾骶 21寸 直量(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腰 两肩胛内缘之间 6寸 横量 胸椎,髂嵴相当第四部 腰椎棘突)上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 直量(通用于手三阴、手肢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直量 三阳经的骨度分寸)部 下 臀横纹至膝中 14寸 直量(通用于足三阳、足肢 外膝眼至外踝尖 16寸 直量 三阴经的骨度分寸),2、解剖标志法(1)固定标志 人体固定不移的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部。如“印堂”、“膻中”等。(2
5、)活动标志 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听宫”、“养老”、“后溪”等。,(图一)(图二)(图三)3、手指同身寸法 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1)中指同身寸-1寸(图一)(2)拇指同身寸-1寸(图二)(3)两指同身寸-1.5寸。(4)横指同身寸-3寸(图三)又名“一夫法”,4、简便取穴法“百会”-两耳尖直上“列缺”-双手虎口交叉,在食指尽端“风市”-垂手中指端,二、刺灸方法 刺灸=针刺(针法)+艾灸(一)针刺法1、毫针的构造和规格 结构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规格 检查 保藏,2、针刺练习 目的:指力与手法训练 练习捻转提插 体会进针手法和针感 方法:纸垫
6、、棉团、自身练针 3、针刺前的准备 针前教育 选择针具 检查针具 选择体位 消毒,4、操作方法(1)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2)针刺的角度、深度:角度:直刺90o、斜刺45o、横刺(平或沿皮刺)15o 深度:依部位而定(3)行针与得气 行针:捻转、提插,又称运针 得气:医者得气、患者得气,又称针感(4)针刺补泻:补法、泻法、平补平泻(5)留针与出针:1020min,5、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1)晕针 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恶心 原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 处理:出针、平卧、饮温茶,即可恢复 重者,用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
7、合谷、内关 预防: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 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 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 食、饮水后,再予针治,(2)滞针 现象 医者捻转提插、出针均感滞涩 患者感到疼痛 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肌肉挛缩 医者行针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 医者如因单向捻针而致,需反向将针捻回 预防 作好解释消除精神紧张 医者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3)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的方向 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原因 术者手法不熟练 患者变动了体位 处理 恢复原来体位 局部肌肉放松 慢慢退针 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
8、巧 患者的体位舒适、不要随意变动,(4)断针 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原因 针具质量差、陈旧 处理 嘱患者不得变动体位 取针 残端显露,镊子取出 断端与皮肤相平,按压针孔两旁,暴露断端 取出 断端没入皮肤,在X线下定位取出 预防 优选针具 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 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 避免滞针、弯针,(5)血肿 针刺部位的皮下出血 现象 局部出血 皮下瘀血 原因 刺伤血管 处理 按压止血 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瘀血消散 预防 熟悉解剖知识,避开血管 出针时按压针孔,作业:1腧穴的分类?2腧穴的作用?3常用腧穴定位方法有哪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手三阴经脉腧
9、穴的定位方法2)掌握手三阴经脉腧穴的主治范围2.技能目标1)能准确对手三阴经脉腧穴定位2)能熟练进行常用腧穴的针刺操作3)能及时处理针刺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伤残的病患者,学以致用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功能2)培养学生建立起“人人享有康复”的21世纪康复理念,手太阴肺经,三、十四经循行及常用腧穴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从胸走手 手少阴心经,1、手太阴肺经1)循行:起于中府(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止于少商。2)主治:头面、喉、胸、肺及循行部 位病症。3)定位:取穴、主治范围、操作要领。(见下表),2、手厥阴心包经1)循行:起于天池(乳头外一寸
10、第四 肋间),止于中冲。2)主治:心胸、神志及循行部位病症。3)定位:取穴、主治范围、操作要领。(见下表),3、手少阴心经1)循行:起于极泉(腋窝正中线,腋A内侧),止于少冲。2)主治:心胸、神志及循行部位病症。3)定位:取穴、主治范围、操作要领。(见下表),手三阴经 常用穴位 定位方法 主治 尺泽 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 呼吸系统疾病手太阴肺经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头痛,牙痛,项强 太渊掌后腕横纹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咳喘咳血咽痛腕痛 少商 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l寸 咽痛,咳嗽,昏迷 曲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心血管疾病,胃痛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 心血管疾
11、病,胃痛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呕吐,发热 中冲 中指尖端的中央 昏迷,中暑,舌强 少海 肘窝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 肘关节疾病 上髁之间 心血管疾病手少阴心经 神门 腕第一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 心血管疾病,精神 桡侧 病 少冲 小指桡侧,距指甲角0.l寸 心脏疾患,神志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手三阳经脉腧穴的定位方法2)掌握手三阳经脉腧穴的主治范围2.技能目标1)能准确对手三阳经脉腧穴定位2)能熟练进行常用腧穴的针刺操作3)能及时处理针刺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伤残的病患者,学以致用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功能2)培养学生建立起“人人享有康复”的21世纪康复理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病症护理 常见 病症 护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