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毒鉴定》PPT课件.ppt
《《常见病毒鉴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毒鉴定》PPT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 常见病毒鉴定,本 章 内 容,肝炎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朊粒及其他病毒,学习目标及重点,学习目标:掌握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道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各病毒的传播途径、临床检验和防治原则区别乙型肝炎病毒常见抗原抗体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五种肝炎病毒常用鉴定方法解释流感病毒变异和流行的关系了解朊粒的生物学特征本章重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常见病毒的检验方法,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一词并非是病毒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造成呼吸道及其
2、他器官损害的病毒的总称。,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一、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 甲(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B):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C):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1)形态,(2)结构,核衣壳,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2.分型与变异分型:根据NP和MP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HA和NA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抗原转变(an
3、tigenic shift),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3.培养特性: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 红细胞吸附试验(hemoadsorption test)易感动物为雪貂4.抵抗力: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 30分钟可灭活病毒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二)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血清、咽漱液2.鉴定:电镜观察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法PCR技术、核酸杂交等方法检出病毒或进行分型,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临床意义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致病机理: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增殖,病毒不入血,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 症状:上呼吸道
4、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二、风疹病毒(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单股正链RNA病毒 有包膜,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一个血清型 人是唯一宿主2抵抗力:抵抗力较弱 不耐热,56 30分钟可灭活病毒 对紫外线、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二)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鼻咽分泌物、皮疹液、尿液,脑脊液、血液、骨髓等2鉴定 病毒培养(CPE)免疫学检测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酶或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 病毒核酸检测:PCR或核酸杂交技术,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临床意义儿童是主要易感者、病后可终身免疫呼吸道传播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
5、播全身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一)SARS冠状病毒1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 不规则球形,核酸为非节段单正链RNA 直径60-220nm,有包膜 刺突糖蛋白S、小包膜糖蛋白E、膜糖蛋白M(2)变异性:重组率高、容易发生变异,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2.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鼻咽拭子、咽漱液、粪便等(2)鉴定:电镜技术病毒培养:CPE免疫学检测:IgM、IgGRT-PCR基因芯片,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3.临床意义(1)传播途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飞沫、接触传播(2)临床表现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3)致病和免疫免疫病理损伤是SARS致病的主要
6、机制(4)预防治疗,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二)麻疹病毒1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 球形,核心为完整非节段单股负链RNA 有包膜、衣壳螺旋对称 不容易重组、不容易发生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2)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紫外线、脂溶剂均敏感,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2.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鼻咽拭子、鼻咽洗液、痰、血和尿等,双份血清(2)鉴定:电镜观察包涵体病毒培养:免疫学检测:双份血清检测抗体RT-PCR,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3.临床意义(1)传染源传播途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过飞沫传播(2)临床表现以皮丘疹、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3)致病和免疫麻疹病后可获得牢固免
7、疫力,极少发生再感染,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三)腮腺炎病毒1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 球形,核心为单股负链RNA 有包膜、衣壳螺旋对称 只有一个血清型(2)抵抗力:较弱,紫外线、脂溶剂均敏感,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2.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发病早期唾液、脑脊液、双份血清(2)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双份血清检测抗体RT-PCR,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3.临床意义(1)传染源传播途径:人是唯一宿主,通过飞沫或唾液污染的食品、玩具进行传播(2)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约23周,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后,进入血流,然后经血流侵入腮腺及其它腺体器官如睾丸、卵巢、胰
8、腺等。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伴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青春期感染者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症,腮腺炎也是导致儿童期获得性耳聋的常见原因。(3)免疫腮腺炎病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第二节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和庚型病毒之分。,第二节 肝炎病毒,一、甲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属小RNA病毒科,线性单正链RNA,直径约为27nm,呈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HAV电镜图,第二
9、节 肝炎病毒,2.抵抗力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不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数月,第二节 肝炎病毒,3.培养特性易感动物:黑猩猩,狨猴,鹰面猴,短尾猴允许性细胞:Vero、恒河猴胚肾细胞(FRHK-4)、人肝癌细胞株(PLC/PRF/S)等 在培养细胞中生长缓慢,无CPE,第二节 肝炎病毒,(二)微生物学检验HAV-IgM检测: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培养:原代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传代株细胞对HAV敏感,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第二
10、节 肝炎病毒,(三)临床意义传染源:主要性患者和亚临感染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第二节 肝炎病毒,二、乙型肝炎病毒,第二节 肝炎病毒,二、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度在50700nm之间;大球形颗粒:即Dane颗粒,直径42nm。,第二节 肝炎病毒,第二节 肝炎病毒,即完整的HBV颗粒,也称Dane颗粒,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和细胞脂肪,核心含核心蛋白(即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环状双股HBV-DNA和HBV-DNA多聚酶。,第二节 肝炎病毒,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管状
11、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100500nm。这两种颗粒均由与病毒包膜相同的脂蛋白(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一般无传染性。,2.基因组从感染HBV病人的血清中及感染肝脏提纯的病毒核心中分离出环状双股DNA,约3200bp,HBVDNA负链有四个开放区,分别称为S、C、P及X,能编码全部已知的HBV蛋白质。S基因能编码主要表面蛋白。C区基因包括前C基因和C基因,分别编码HBeAg和HBcAg。P区最长,编码病毒体DNA多聚酶。X区可能编码有154个氨基酸的碱性多肽。,第二节 肝炎病毒,3.抗原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三型颗粒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pres1和p
12、reS2抗原的检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抗-preS2抗体阳性常见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表示病毒正在或已经被清除抗-HBs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乙肝痊愈(临床)或免疫成功(接种疫苗)的标志,第二节 肝炎病毒,(2)核心抗原HBcAg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可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心部位的表面存在,表明病毒在复制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抗-HBc 对机体无保护作用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持续时间长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并可终身伴随,第二节 肝炎病毒,
13、(3)e抗原HBeAg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游离存在于血液中,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抗-HBe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保护作用,第二节 肝炎病毒,(4)PreS1、PreS2与HBV-DNA成正比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抗-PreS1、抗-PreS2在恢复期的早期出现阳性提示病毒正在或已经被清除是预后良好的指标,第二节 肝炎病毒,第二节 肝炎病毒,4.培养特性动物接种:黑猩猩、鸭,第二节 肝炎病毒,5.抵抗力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
14、耐受;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杀死它们,所以家里有了乙肝病人就不要用这些消毒剂来消毒,但是HBV怕高热,如加热到100度,只要10分钟就可使其失去传染性。HBV对0.5%过氧乙酸非常敏感,5%次氯酸钠也可用来杀灭HBV。,(二)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血清2.鉴定HBV抗原、抗体检测血清HBV-DNA检测血清DNA多聚酶检测,第二节 肝炎病毒,(三)临床意义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母婴传播、性传播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由无症状携带至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病毒不仅存在于肝内,也存在于脾脏和血细胞等。一般认为,病
15、毒在细胞内增殖对肝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不大,而机体对肝脏的免疫病理损害才是引起肝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二节 肝炎病毒,三、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第二节 肝炎病毒,1.形态结构 球形,单正链RNA 有包膜 2.抵抗力:对有机溶剂敏感,1.标本:血清或血浆2.鉴定:检测病毒抗体:用ELISA法检测抗-HCV检测病毒RNA:因HCV在血液中含量很少,常用敏感的RT-PCR法,(二)微生物学检验,(三)临床意义1.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其他如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2.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3.HCV感染极易转为慢性4.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5.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
16、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6.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7.无有效疫苗,免疫力不牢固,第二节 肝炎病毒,四、丁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形成35-37nm颗粒,单负链环状RNA,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HDV结构模式图,第二节 肝炎病毒,(二)微生物学检验1.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2.抗-HD抗体检测 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 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 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3.HDV-RNA HDV RNA是HDV存在及复制的一个有用指标,第二节 肝炎病毒
17、,(三)临床意义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共同感染(coinfection):与HBV同时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的基础上再感染HDV,第二节 肝炎病毒,五、戊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 属杯状病毒科,球形,无包膜,直径3234nm,单正链RNA一个血清型,第二节 肝炎病毒,(二)微生物学检验检测HEV: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检测抗-HEV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HEV RNA,第二节 肝炎病毒,(三)临床意义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多见于20
18、40岁成年人,潜伏期为29w,多数患者于病后6w即好转或痊愈。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可导致死亡。孕妇感染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常发生流产或死产HEV致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是病毒本身作用及机体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病后有一定免疫力,第二节 肝炎病毒,六、其他肝炎相关病毒1.庚型肝炎病毒 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主要通过输血等非肠道途径传播,呈全球分布,我国主要在非甲至戊型肝炎病人、献血员、血透病人、器官移植患者及肝癌患者中存在2.TT型肝炎病毒是从一例日本输血后非甲至庚型肝炎病人(TT)血液中发现的一类新型DNA病毒,属细小DNA病毒科,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也可经消化道传播,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病毒鉴定 常见 病毒 鉴定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