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PPT课件.ppt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知识,有病原体传染引起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冬季。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潜伏期13天,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干咳。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年幼及老年患者,病情可更重,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痰,呼吸急促,紫绀等。,预防: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
2、种疫苗。老年、儿童、免疫受抑制者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预防服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
3、,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香心肌炎及肾炎。,预防: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
4、或出疹后7天。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托儿机构应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接触后12小时内使用有效。,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
5、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预防: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易感人群可服用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四、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流行情况:它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
6、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临床表现:这种疾病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口腔黏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疤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愈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致死亡。,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
7、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症状:潜伏期约10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主要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等症状。发热后34天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5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先后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持续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预防: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症状的延长到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
8、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疫苗。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五、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出诊前后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幼龄儿童多见,在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有较持久地免疫力。,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预
9、防: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患者隔离治疗,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无条件可口服抗病毒冲剂。环境进行紫外线或消毒剂消毒。,六、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23天,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可达39度左右,有咽痛,吞咽痛,第2日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疹退后开始脱屑。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传染病 常见 传染病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