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半导体器 》PPT课件.ppt
《《常用半导体器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半导体器 》PPT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 华成英 主编课件制作李雪梅 刁修睦,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1.2 半导体二极管1.3 双极型晶体管1.4 场效应管1.5 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1.6 集成电路中的元件,1.1.1 本征半导体1.1.2 杂质半导体1.1.3 PN结,1.1 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一章,1.1.1 本征半导体,第一章,一、半导体物质按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二、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 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称为晶 格。,第一章,三、本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
2、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本征半导体有两种载流子,即自由电子和空穴均参与导电,这是半导体的特殊性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相等,,第一章,四、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浓度,半导体在热激发下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的现象称为本征激发。自由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与空穴相遇就会填补空穴,使两者同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复合。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激发所产生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对,在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是一定的,并且自由电子与空穴的浓度相等。,第一章,五、半导体的特性,掺入杂质则导电率增加几百倍,(1)掺杂特性,半导体器件,温度增加使导电率大为增加,(2)温度特性,热敏器件,光照不仅使导电率大
3、为增加还可以产生电动势,(3)光照特性,1.1.2 杂质半导体,第一章,通过扩散工艺,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合适的杂质元素,便可得到杂质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一、N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惨入五价元素,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的浓度大于空穴的浓度,故称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由于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故称之为施主原子。,第一章,二、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惨入三价元素,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P型半导体。自由电子的浓度小于空穴的浓度,故称自由电子为少数载流子,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由于杂质原子可以俘获电子,故
4、称之为受主原子。,1.1.3 PN结,第一章,一、PN结的形成,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在他们的交界面就形成PN结。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一、PN结的形成,第一章,P区,N区,扩散运动,载流子从浓度大向浓度小的区域扩散,称扩散运动形成的电流成为扩散电流,内电场,内电场阻碍多子向对方的扩散即阻碍扩散运动同时促进少子向对方漂移即促进了漂移运动,扩散运动=漂移运动时达到动态平衡,3,内电场的建立,使PN结中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接触电位V,接触电位V决定于材料及掺杂浓度硅:V=0.7锗:V=0.2,一、PN结的形成,第一章,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第一章,1.
5、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电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于是内电场对多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减弱,扩散电流加大。扩散电流远大于漂移电流,可忽略漂移电流的影响PN结呈现低阻性。,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内,外,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第一章,2.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外电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同,加强了内电场。阻止扩散运动的进行,加剧漂移运动的进行,因少子数目极少,反向漂移电流很小。PN处于截止状态,呈现高阻性,P区的电位低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内,外,三、结的电流方程,第一章,式中 Is 饱和电流;UT=kT
6、/q 等效电压 k 波尔兹曼常数;T=300k(室温)时 UT=26mv,由半导体物理可推出:,当加反向电压时:,当加正向电压时:,(UUT),PN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PN结电流的关系式,四、PN结的伏安特性,第一章,其中U大于0的部分称为正向特性,U小于0的部分称为反向特性。当反向电压超过一定 数值后,反向电流急剧增加,称之为反向击穿。,五、PN结的电容效应,第一章,1.势垒电容 耗尽层宽窄变化所等效的电容称为势垒电容Cb,PN结加正向电压时,主要体现为多子的扩散运动,在扩散区内,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相同,这种电容效应称为扩散电容Cd,五、PN结的电容效应,第一章,2.扩散电
7、容 耗尽层宽窄变化所等效的电容称为势垒电容Cb,结电容Cj是Cb与Cd之和,即 Cj=Cb+Cd,第一章,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1.2.5 稳压二极管1.2.6 其它类型二极管,1.2 半导体二极管,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第一章,在PN结上加上引线和封装,就成为一个二极管,二极管按结构分,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平面型,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PN 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第一章,
8、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第一章,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PN结一样,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是,由于二极管存在半导体体电阻和引线电阻,所以当外加正向电压时,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二极管的端电压大于PN结上的压降;或者说,在外加正向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二极管的正向电流要小于PN结的电流。,一、二极管和PN结伏安特性的区别,第一章,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起始部分存在一个死区或门坎,称为门限电压。硅:Ur=0.5-0.6v;锗:(2)加反向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 Is硅(nA)Is锗(A)硅管比锗管稳定(3)当反压增大UB时再增加,反向激增,发生反向击穿,
9、UB称为反向击穿电压。,二极管的特性对温度很敏感,温度升高,正向特性曲线向左移,反向特性曲线向下移。其规律是:在室温附近,在同一电流下,温度每升高1,正向电压减小22.5mV;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增大约1倍。,二、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第一章,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F:IF是二极管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其值与PN结面积及外部散热条件等有关。(2)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R:UR是二极管工作时允许外加的最大反向电压,超过此值时,二极管有可能因反向击穿而损坏。(3)反向电流IR:IR是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4)最高工作频率fM:fM是二极管工作
10、的上限频率。,第一章,1.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能够模拟二极管特性的电路称为二极管的等效电路。也称为等效模型。一、由伏安特性折线化得到的等效电路,第一章,(a)理想模型(b)恒压降模型(c)折线模型,1.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第一章,二、二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在二极管工作点附近,电压的微变值与相应的微变电流值之比,称为该点的交流电阻rd,即从其几何意义上讲,当U0 时,rd就是工作点Q处的切线斜率倒数,第一章,在交流信号ui幅值较小的情况下,uR的波形 是在一定的直流电压的基础上叠加上一个与ui一样的正弦波,该正弦波的幅度值决定于 rd与R的分压。,二、二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1.2.5
11、 稳压二极管,第一章,稳压二极管有着与普通二极管相似的伏安特性,其正向特性为指数曲线.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时,击穿区的曲线很陡,一、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2.5 稳压二极管,第一章,二、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稳定电压UZ:在规定电流下稳压管的反向击穿 电压.(2)稳定电流IZ:稳压管工作在稳压状态时的参考 电流。(3)额定功耗PZM: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与最大稳 定电流IZM的乘积.(4)动态电阻rz: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时,端电压 变化量与其电流变化量之比。(5)温度系数:温度每变化1 稳压值的变 化量.,第一章,1.2.6 其它类型二极管,第一章,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包括可见光
12、,不可见光,激光等不同的类型,这里只对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做一简单介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决定于所用材料,目前有红,绿,黄,橙等色,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如长方型,圆形,第一章,二、光电二极管,1.2.6 其它类型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是远红外线接受管,是一种光能与电能进行转换的器件.它的几种常见外形如图如下,第一章,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在无光照时,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有光照时,特性曲线下移,它们分布在第三,四象限内.,二、光电二极管,1.2.6 其它类型二极管,第一章,变容二极管,利用结势垒电容CT随外电压U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二极管。,符号:,注意:使用时,应加反向电压,三、变容二
13、极管,1.2.6 其它类型二极管,第一章,第一章,重点:晶体二极管的原理、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难点:1.两种载流子 2.PN结的形成 3.单向导电性 4.载流子的运动,重点难点,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的型号,国家标准对半导体器件型号的命名举例如下:,附 录,半导体二极管图片,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图片,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图片,第一章,第一章,1.3 双极晶体管,第一章,1.3.1 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1.3.5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1.3.6 光电三极管,E-B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Je),C-B间
14、的PN结称为集电结(Jc),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发射区,集电区,基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NPN型,PNP型,第一章,1.3.1 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放大的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第一章,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一、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第一章,、多子在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扩散,、“少子”在基区和集电区之间的漂移,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二、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第一章,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三、晶体管的共射电流放大系数,第一章,其中,ICN为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经复合后剩余的量,是集电极电流的主要
15、部分。为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到达集电极的过程中被复合掉的量。,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交流电流放大系数:,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第一章,一、输入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管压降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压降uBE之间的函数关系,即:,1.Uce=0V时,发射极与集电极短路,发射结与集电结均正偏,实际上是两个二极管并联的正向特性曲线。,2.当Uce 1V时,Ucb=Uce-Ube 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且基区复合减少,IC/IB 增大,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动一些。但Uce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通常只画一条。,非线性区,死区,线性区,正常工作区,发射
16、极正偏 NPN Si:Ube=0.60.7VPNP Ge:Ube=-0.2-0.3V,一、输入特性曲线,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第一章,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基极电流IB一定的情况下,集电极极电流iC与管压降压降uCE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二、输出特性曲线,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第一章,第一章,饱和区:(1)iC受u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uCE 的数值较小,一般uCE 0.7V(硅管)。(2)Uces=0.3V左右,截止区:Ib=0的曲线的下方的区域Ib=0 Ic=Iceo NPN:Ube0.5V,管子就处于截止态,二、输出特性曲线,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17、放大区IC平行于U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电压Ube大于0.7V左右(硅管)。(2)Ic=Ib,即Ic主要受Ib的控制。(3),第一章,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一、直流参数,2、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1、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3、级间反向电流,(1)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穿透电流ICEO ICEO和ICBO有如下关系 ICEO=(1+)ICBO,2、共基交流电流放大系数,1、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第一章,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二、交流参数,3、特征频率fT,特征频率为使的数值下降到1的信号频率fT,第一章,1.3.
18、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三、极限参数,1.最大集电极耗散功PCM 决定于晶体管的温升.2.最大集电极电流ICM3.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晶体管的某一电极开路时,另外的两个电极所允许加 的最高反向电压即为极间 反向击穿电压.,1.3.5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第一章,一.温度对ICBO的影响 温度每升高10,ICBO增加约一倍.二.温度对输入特性的影响 温度升时,正向特性将左移,反之将右移,三.温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增大集电极电流增大,1.3.6 光电三极管,第一章,光电三极管可等效为一只光电二极管与一只晶体管相连,并仅引出集电极与发射极,其符号如图(b)所示,常见外形如图(c)所示.
19、,1.3.6 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与普通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相类似,只是将参数变量基极电流IB用入射光照度E取代,如图所示.使用光电三极管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其反向击穿电压,最高工作电压,最大集电极功耗等极限参数.,第一章,第一章,1.4.1 结型场效应管1.4.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1.4.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1.4.4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1.4 场效应管,概 述,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区别,1.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2.晶体管参与导电的是电子空穴,因此称其为双极型器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参与导电的只有一种载流子,因此称其为单极型器件。3.晶体管的输入电阻较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半导体器 常用半导体器 PPT课件 常用 半导体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0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