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设“幸福村落”——湖北省秭归县创新村民自治形式.docx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设“幸福村落”——湖北省秭归县创新村民自治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设“幸福村落”——湖北省秭归县创新村民自治形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幸福村落”湖北省秫归县创新村民自治形式秫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有着“脐橙之乡”的美誉。2001年,秫归县实行合村并组后,行政村平均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1700多人,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当地村干部戏称“三五个村干部,数十里大山场,干部辛苦跑断了腿,堵不住老百姓埋怨的嘴”。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2012年8月起,秫归在全县开展以“十个得到”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村落”建设,要求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文化得到传承、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
2、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将“大单元”的村民自治延伸至“小范围”的村落治理,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神经末梢”管理缺位和失灵问题,较好地推动了村民自治落实落地。一、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双线融合”的三级架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自治的根本前提。突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群众自治的领导,实行“村党组织一村落党小组一党员”“村委会一村落理事会一农户”两个三级架构融合运行。村落有党员3人以上的,同步组建党小组;不足3人的,与邻近村落联合组建党小组。全县2035个村落共组建党小组1643个,实现了党小组在村落内的全覆盖。二、坚持规模适度,合理划定治理单元充分考虑地缘、血缘、亲缘、利缘、文缘
3、等关系,本着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秫归县按照5080户、地域面积在12平方公里的规模,将一个行政村划分为若干个村落,全县186个村、1152个村民小组,共划分为2035个自然村落。村落群众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村落理事会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茅坪镇陈家坝村通过村落理事会,结合村规民约修订和“公益创投”,引导全村群众加入五个社团,通过服务换取有偿积分,让村民自治手段更多样、操作性更强。三、坚持发扬民主,选优配强村落骨干发动能人带动是激发自治的重要条件。秫归分村落召开村落群众会议,民主推选村落“两长八员”(党小组长、村落理事长,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设“幸福村落”湖北省秭归县创新村民自治形式 深化 村民 自治 实践 建设 幸福 村落 湖北省 秭归县 创新 形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