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PPT课件.ppt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育学,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杨楠楠 副教授,第一章 绪论,教育概述小学教育学习小学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义与要素(一)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维品德的活动。其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学校教育是核心。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它们都共同指出,教育是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二、教育的起源(五种观点)(一)神话起源论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
2、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评价:不正确。(二)生物起源论代表人:利托尔诺(法)、佩西能(英)观 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评 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论,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这是缺陷。(三)心理起源论代表人:孟禄(美)观 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评 价: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一面。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为
3、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生活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四)劳动起源论代表人:马克思主义者观 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评 价: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再生产的要 求,教育也就无从产生。所以,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依附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大都认同这一观点。(五)交往起源论代表人:叶澜(中)观 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评 价:强调了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不仅只停留在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满足于认识一般的水平上,而力求通过特殊来验证一般、丰富一般。,三、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未从
4、生产社会中分化出来,具有非独立性;2.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区分,教育无阶级性。(二)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内容封闭保守,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5.积累的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知识。,(三)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走向世俗化;4.创立并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5.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四)现代社会1.教育加快民主化进程;2.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3.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4.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5.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6.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7.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六艺:射、御、礼、乐、书、数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民性 2.义务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3.全民性 四、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一)在身体素质上的启蒙作用(二)在学习知识上的启蒙作用(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第
6、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小学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者形成科学的教育 观,增强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二)有助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增强专业素养,提高 教育的热情和效率(三)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四)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 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学习小学教育学的方法,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
7、内容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 的组织形式,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2.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3.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先进程度和性质四、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
8、、促进社会政治民主 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和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手段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 2.教育可以传播和普及文化 3.教育可以发展和创新文化,四、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3.教育可以改善人后结构,促进人口流动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
9、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概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第一节 人发展的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含义二、人的发展的特点(一)人的发展具有特殊的自然性(二)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三)人的发展具有文化性,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外铄论、内发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因素(一)环境影
10、响着遗传可能性能否得以实现(二)环境制约着儿童的发展性质和方向(三)环境制约着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四)环境是造成儿童发展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三、教育因素(一)教育是有目的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自发性(二)教育是有计划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偶然性(三)教育是有系统的,克服了环境影响的片段性(四)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克服了培育中的 盲目性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二)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节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一、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
11、进儿童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四)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律,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反应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和“为谁服务”,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二是规定教
12、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三、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都获得尽 可能充分、自由、和谐和统一的发展。2.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它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13、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三、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三)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基本特点(1)素质教育的主体性(2)素质教育
14、的全体性(3)素质教育的全面性(4)素质教育的基础性、2.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教师概述学生师生关系,第一节 教师概述,一、教师职业的发展二、教师的社会作用(一)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能。(二)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 的重要职责。三、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长期性 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四、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教师的专业精神(二)教师的专业知识(三)教师的专业能力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二)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三)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学 小学 教育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