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辽金文学,浙江电大文史系,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学北宋文学的分期:初期、中期、后期。宋初诗坛的诗体:白居易体、晚唐体、西昆体多模拟之作,真正意义上的宋诗并未形成。第一节 王禹偁诗歌创作师法白居易,质朴雅洁,积极关注民生,诗作中出现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格特征。对雪、村行与柳开、穆修等秉承韩柳精神,继续倡导古文。,第二节 西昆酬唱集和晚唐体诗人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派,创作讲求音节铿锵,词采精丽,喜用典故,取法晚唐诗人李商隐,实开启了宋人“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晚唐体诗人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的诗风,注重子句的苦心锤炼和清幽意境的创设。林逋山园小梅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词北宋初期的词,主要沿袭中
2、唐以来的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缺少名家大作。,第二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一是文学发展的自身需要,故直接上承唐韩柳的古文运动,二是受现实政治和宋代文人主体意识增强的影响。第一节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3、。”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
4、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欧阳修的政治历程。反对西昆派浮靡文风,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这一文学运动是和政治保守派的斗争相呼应的欧阳修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要求诗歌、文章和百事相联系,反映现实生活、现实政治。在艺术上,主张平易自然,反对尚奇趋险。这一运动打击了西昆 运动,开拓了诗文创作的新阶段。,文
5、学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经学上开宋学疑古端绪,史学上以古鉴今、归结深切,金石学上崇尚实证、影响深远。诗本义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开宋代文赋创作的新局面。诗歌创作沿袭“以文为诗”的理念,关注时事,喜发议论。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的词上承南唐余绪,深得婉转绸缪之妙。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踏莎行(侯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不乏豪放之作: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第二节 苏舜钦和梅尧臣苏舜钦笔力豪健,以正道自许,积极关注民生时政。庆州败梅尧臣主张“美刺”与关注现实,批评浮艳文风,倡导“平淡”,开欧阳修变革诗风序幕。鲁山山行汝坟贫
6、女第三节 曾巩 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曾巩长于为文,其文迂徐简古,雍容平正。墨池记由精练书法引申至志学、修养道德。自然贴切而富有情致,为宋人为文的常法。王安石:倡导进行的“熙宁、元丰”变法深深影响有宋一代,也成为对其评定的一大难题。文学创作收到其重视实用文学主张的影响“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文如其人,不尚华艳,朴质而有拗折不平之气势,发言恳切,立论断然是其为文的主体风格。读孟尝君传一文短小而迂徐有致,深得为文婉曲之妙谛。伤仲永体现了他对人才问题的重视和深远忧虑。答司马谏议书:1、开章明意,说明自己复信的缘由和主旨相好日久议事
7、每不合所操之术异也(北宋士大夫间的秉公议之争,没有互相打压的人身攻击,属道义之争),不蒙见察:蒙,“获取”;见,表被动,有自代意复信主旨: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所以:表原因起笔不卑不亢,言简而富于信心。2、驳斥司马光的指责,表达自己对变革现实的态度和信念。以名实定性、驳辩侵官受命人主(秉命),修之朝廷(公),授之有司(制置三司条例司),生事举先王之政(致君尧舜)征利为天下理财(儒家传统义利观)拒谏辟邪说,难壬人(坚决、坚定)揭示招致怨谤的原因,表达自己变革的态度与信心体恤国事,辅佐君王王安石与宋神宗的亲密关系以“盘庚迁殷”为证,说明自己“度义而后动”的正确抉择。,直接反驳司马光的指责,说明现实变
8、法的必然性,有理有据,不卑不亢。3、收束文如其人,王安石散文所表现出的言语简练有力,论辩性强的特点。游褒禅山记以游记带出议论,行文有曲致,也深切体现了王安石长于说理的写作风格。王安石的诗歌师法杜甫,多表现诗人要求改革时弊和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咏史怀古诗敢发新意,体现了作为,一为改革家敏锐的眼光和识见。明妃曲(其一):前四句写王昭君的美貌。作者并没有斤斤于形貌、体态的细致刻画,而侧重于风神、意态的揭示。下四句通过概述史实深化昭君的美丽,“意态由来画不成”,独见作者的新意。九至十二句写昭君在胡地的生活和心绪。后四句强为开解,融以作者主观感情,借其家人之口予以抒发。想象一下元帝只是依凭画图选用美人,
9、这种方式原本就不会酿就真爱。,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晚年退居江宁,诗多写景,清新警巧,精于句法,境象悠然。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 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第三章 柳永和其他词人第一节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对推动了词的风行,间接提高了词的地位,对慢词的发展贡献极大,同时对元曲和其他民间俗唱文艺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鹤冲天词显现柳永对功名的态度及其畅游妓馆、“偎红依翠”的思想历程。“偶失”、“暂”、“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忍”等词耐人寻味。蝶恋花抒情含蕴绵密,以草色喻“春愁”,别致新颖,结尾处又以,
10、健笔收束,开解自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形象刻画了羁旅乡思之情。望海潮(东南形胜)充分体现柳词长于铺叙的特点。第二节 晏殊、晏几道及其他词人晏殊词师法南唐,加之自己富贵平和的生活境遇,使得词风展现出雍容和雅的主体风格。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张先:词以小令见长,善炼字,人称“三影郎中”。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这是张先老来一首伤春并自伤的词。目送春光的逝去,词人临镜自照,感叹于时光的荏苒,美好的往事也只能存留于记忆中,空余慨叹了。“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风貌宛然,字字传神。“明日落红应满径”一语可比拟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正是老
11、来的心境、病中的愁绪方能引发词人如此纤微的感触。,晏几道:词风近晏殊,但因为个性豪放不羁及生活的困顿、仕途的蹇涩,使得其词多低徊婉转的哀思和郁勃不平之气。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第四章 苏轼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儒、释、道三教思想在苏轼身上的完美融合。对文风的扭转作用。(创作,理论)对变革政治及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苏轼的变法思想及其在变法上的前后表现)“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理论主张。宋史苏轼传,第二节 苏轼的诗文早年即显诗才,诗歌创作题材多样,境界高远: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早年之作,反映苏轼复杂的思想和高拔的人生境界首联:苏辙诗“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苏轼由之引发。“雪泥鸿爪
12、”之喻。颔联:“偶然”:人生轨迹之无定(千古同慨)“老僧”句:苏辙“旧宿僧房壁共题”,颈联: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睹眼前景,思苏辙诗,相为答复)尾联:指嘉祐元年兄弟二人随父亲同赴京师。(以昔日一事收束全篇,更易引发对往日的回忆,兄弟间深深的情谊和关切的感情溢于言表)苏轼与苏辙的情谊(同年又一作):“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忆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告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
13、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以诗抒写人生感思。以诗绘景。有美堂瀑雨以诗议政。吴中田妇叹,苏轼的散文:长于说理,妙于譬喻
14、,自由抒写,“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政论文(策议)、说理文、书札奏议、纪事写景文均别具一格,垂范后世。前赤壁赋:壬戊之秋赤壁之下: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记游赋之一般体例)写景不是重点,苏轼此赋不重在体物,而在写志。“明月之诗”、“窈窕之章”:一说为互文见义,“窈窕之章”乃“明月之诗”的内容之一。由“颂”“歌”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为下文如幻的感觉铺垫),白露横江:“空里流霜不觉飞”。水光接天:“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有感)一苇: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凭虚御风:庄子逍遥游羽化而登仙:“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抱朴子对俗道家观念)第二段(乐极而悲,引出主旨):歌
15、曰: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渺渺”,几许淡淡的哀愁;“望美人”则有期望得君王中用的含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箫声的感人:“和”字说明怨、慕、泣、诉是由作者的歌声引发而来。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荀子劝学篇:“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第三段(忧时嗟生):“月明星稀”,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自然生发开来。,赋体的铺排,展现曹操的孔武。睹物思人,由困处想到他的勇武。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杜甫)墓志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一笔抹倒。(陡转)况(客语实为苏轼语,是他思想中矛盾的另一面):更进一层,一世之雄曹操如此,况我辈身处“
16、逆境”,渔樵于江湖之人。(功业无须建,人生之须臾),蜉蝣、一粟:时空上的微渺。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不可立即实现:人生有限)只能托遗响于悲风。第四段:“变”与“不变”的思考。“水近故云斯(这里),月远故云彼(那里)。”(王水照注)“彼”,一作“代”。“庄子内篇德充符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东坡赤壁赋云:盖用庄子语意。”,一说,物我皆无尽,用意在“三不朽”,既苏轼希求通过“立德、立功或立言以取得与万物同寿的结果。”恐凿。(齐物论,时空的相对性;释教的精神永恒性;儒教的“三不朽”,或融身大众中,类的无穷来消解个体的有限性)且夫句:顺应自然,享用天赐,与万物泯化。不同
17、于“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第三节 苏轼的词在婉约之外另辟豪放一途,在扩大词境,提升词品,改变词风,革新词律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句:“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太平御览)“(张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梁书张充传)千骑:“暗示知州身分,因古代诸侯千乘,知州略等于诸侯。”(王水照,注)亲射虎,看孙郎:倒置叶韵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 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倒退),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为孙仲谋。”(辛弃疾永遇乐)下片(述志);祭常山回小猎“圣明若用西凉簿,
18、白羽犹能效一挥。”“意取西凉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轼为将,亦不减,谢艾也。”(乌台诗案苏轼自语)苏轼与鲜于子骏书。其他豪放词如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写旷达胸臆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第一次将农事写入词中,开启了农事词的创作。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似花还是非花”言似含混而实得咏物之旨要,“似”与“非”之间勘定了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的基调。,“非花”的感觉,使得杨花才染上了人的性情。杨花散落路旁,看似无情而实有愁思,花与人悄然地结合到了一处。用有思的情人刻绘杨花,“柔肠”、“娇眼”、“欲开还闭”,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脱然而出。为情所困、为思所
19、扰,想到依托梦见实现自己寻郎的愿望,偏又被无情的莺啼惊醒。思妇的烦闷和杨花的随风起落又自然结合,亦花亦人,亦人亦花。,不恨杨花飞尽,恨的是百花凋零,春日逝去;而杨花的飞尽传递着春逝的讯息,所以,细想来还是“恨”。“落红难缀”,词人只能通过杨花挽留春天的脚步,落水经宿的杨花早已化作一池碎萍,似乎还带有点滴的春的踪迹。三分春意,二分化为路边的尘土,一分随流水而逝,从惜春人的眼中,那随流水的杨花,已然是离人的眼泪。悲叹的是春天的无可挽留,还是青春的空老,还是无尽的离愁别绪?人邪?花邪?“不粘不脱”,正得咏物神韵。,第四节 苏洵和苏辙苏洵:志学虽晚,大器终成。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文:六国论、管仲论体现其文
20、学主张的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辙:相较苏轼,他更注重立说,长于政论文写作,文风坦荡。上枢密翰太尉书体现他的文论思想。,第五章 北宋后期的文学“苏门四学士”与“苏门六君子”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黄庭坚: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诗歌创作上影响深远,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宗法杜甫,而能别辟蹊径,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强化了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倾向。(答洪驹父书)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寄黄几复(善于融合前人诗句或典故,“以故为新”,别出新意)南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至元方回瀛奎律髓,遂有“一祖三宗”之说(杜甫为祖,别
21、分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陈师道:追摹杜甫,讲求简古,用力苦吟。春怀示邻里张耒、晁补之不属于江西诗派。张耒:诗受白居易与张籍影响,平易浅切。,海州道中晁补之:诗歌创作以古乐见长。第二节 秦观 贺铸 周邦彦秦观:长于抒情,情辞兼胜,宫律稳称。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词多慷慨之作,喜化用前人诗句,取用其典故与藻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比喻闲愁巧妙精当,为其赢得“贺梅子”的美称。但因其词作多取用前人诗句、典故,带来后人在其诗歌理解上的政治化取向。周邦彦:周邦彦以慢词见长,其词长于铺叙,精于结构布局和文意的转接安排,表情婉转曲折。又精通音律,多自度曲,深深影响有宋一代词坛。
22、苏幕遮(燎沉香)上阙写景。焚香清湿,难耐的暑热;“侵晓”的鸟雀鸣叫说明词人睡得并不安稳。“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词人出门所见荷塘景象,嫣红的初阳映照,雨后的荷叶清新圆润,充溢着健旺的生命力,在微风轻拂下,亭亭玉立、款款颤摆。一“举”字极尽风荷之神韵。王国维称其“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下阙由写景转入抒发乡情。词人目睹眼前清新可人的风荷胜景,自然想到了故乡杭州的风荷美景,由之而生发的仕宦羁旅之叹也就分外浓烈真切。万般无奈下,词人通过梦境来涵容化解自己浓郁的乡思。“风荷”起,“风荷”终,清新旷朗、迷离朦胧的意境组接,使得全词结构谨严,情景水乳交融。,第六章 南宋前期的文学江西诗派陈与
23、义和“中兴四大诗人”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和辛弃疾。第一节 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鲜明地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少女、少妇优裕、风雅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缠绵悱恻、婉曲情深;后期词基于国破家亡、丈夫故去的现实,抒写辗转流亡的痛楚,将家国之痛融为一炉,凄切悲婉、沉郁顿错。词至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深刻的描绘。前期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为户外所见,一“残”字点染了“乍寒还暖”的深秋景象;“玉簟”生凉,词人切肤的感受告诉她秋天来临了。“独上兰舟”暗示了夫妇别离的现实和词人内心的落寞、孤独,“锦书”则顺接点明了缘由,“谁寄”自指丈夫赵明诚,但鱼雁传
24、情,那只是词人的一厢情愿,月圆人未圆,空余的唯有独栖之神伤。,“花自飘零水自流”,一语双关,明写万花凋零的秋景,暗喻青春易逝的伤情;但并非“花红易衰似郎意,流水无限似侬愁”的男薄情、女悲愁,而是两相知的深深爱恋,“两处闲愁”即由己及人,想到对方也当如此应证了两人的心心相印。结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语短情长,勾画了闲愁似海,无计规避的烦扰,恰切地表现了少妇式的闲雅离愁,有绵绵不尽之韵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追忆;“雨疏风骤”,听觉产生的想像。“浓睡”:?(生活情味)“试问”:惜花惜春;无聊赖;纤微的心绪。对答:人物的身分和相应的言行。“绿肥红瘦”:拟人化表现,人与物的交互;敏
25、感,春天的逝去;语新意丰。黄了蓼园蓼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晚年落寞心态之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话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蕴意深婉。风雨过后,词人恍然如闻泥土中散溢出的花香,目睹眼前落红无数,想来花儿“已尽”。明在惜春、叹春,而联想到李清照晚年独自流浪江南的现实和她“应是绿肥红瘦”的敏感思绪,个中对身世和个人情感的叹惋之情不难想见。“日晚倦梳头”,一则点明了词人的疲乏、慵懒、失意的心境,二则也暗示了词人目送春光的久长。,万物依旧,故人独非,“休”字沉痛之极,“人未语,泪先流,”多少国破家亡
26、的幽恨蕴藏其间!“闻说”而想到了泛舟销愁,“也拟”二字欲言又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情绪陡然再次跌落,余意无限,让人叹惋不已。词人将虚空的“愁”具体化,化为可以搬运、承载的东西,质重可感,极富新意。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第二节 张元干、张孝祥和其他豪放派词人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的豪放派词人。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词近苏轼,表现了词人高洁的品质和旷达的胸襟。“稳泛沧浪空阔”可参考苏轼的六月二十六日夜渡海第三节 朱敦儒和其他词人偏重以歌咏隐逸生活的旷放词风在时代的变故前也染上离乱悲凉的色彩。,第四节 陈与义和其他江西诗派诗人陈与义,诗法杜甫,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然在时代变故前慷
27、慨激昂之作,有效去处了江西诗派偏重“新变”,追求劲峭瘦硬诗风的偏失。诗伤春与词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吕本中:江西诗派宗派图诗论主张“活法”、“悟入”“茶山居士”曾几。,第五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杨万里:学“江西诗派”而能超然独出,以“活法”为艺术指导创辟“诚斋体”诗体。诗以写景见长,风格诙谐清朗,语言通俗明快。闲居初夏午睡起、初入淮河四绝句范成大:反映金统治下人民的故国之情的州桥揭露封建剥削下农村生活的催租行后催租行和田园诗组诗四时田园杂兴,第七章 陆游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离乱避兵燹的经历父辈的影响科考的惨痛经历力说张浚用兵南郑的幸福时光返任成都一“放翁”退居山阴赍恨而没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28、,1、对民族矛盾的深刻揭示,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请缨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书愤2、对南宋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统治者的愤怒谴责。关山月3、反映南宋农民生活,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游山西村4、涉足自我情感的诗词。沈园、钗头凤,关山月:早岁二句:“那知”,奠下“愤”的基调;“气如山”,意态之高,为后文陡落张目。楼船二句: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陆游出为镇江通判,曾亲睹新增战舰;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在南郑军中供职,曾参与策划进兵长安,并强渡渭水,同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二句六个(名词)意象,并列中包蕴丰富的内容。(联想关联)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点明补足“气如
29、山”),塞上二句:呼应“那知”,文势陡转。“空”,无奈、无助、悲愤、慷慨,。出师二句:以诸葛亮自勉。(心向往之)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江西诗派的技法影响前代诗人尤其是屈原、杜甫思想意境与表现手法的影响自我人生经历的影响1、诗歌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2、陆游浪漫主义特色十分浓厚,尤以七言古诗更为突出。3、写诗兼及各种体裁,无论古诗、律诗或是绝句都有佳作,尤以七律为佳。,第八章 辛弃疾第一节辛弃疾的
30、生平北方抗金南归报国壮志难酬,赍志以没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成为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表现对抗敌斗争的颂扬: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与慨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对南宋苟安局面的不满:永遇乐(千古江山)对田园题材和农村生活的抒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沿袭词的传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祝英台近(宝钗分)抒写个人怀抱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摸鱼儿:“更能消”句:以春之逝去暗寓对王朝前景
31、的忧虑。“惜春”句:惜春怕花开早落红无数(现实)。“春且住”句:又进一层,劝春住,(无理而妙)。“怨春不语”句:留而不住,聊以慰藉。,蛛虽殷勤,网罗飞絮,留得几分春住。恋春(春归)惜春留春(喝春)叹春、怨春。无奈、无助。下阙(有景至抒情。):“长门”句:借女子的命运暗喻为士的不得志。(一说,辛弃疾为北方反正之人,故南来处处受猜忌排挤)(辛弃疾力主抗金,自然为时流所不容。而他在南方的为官,主张限制豪强、惩治贪吏,以图北伐的举措必然招致不满。)“千金”句:反用典。,“君莫舞”句:陡然高昂。以古讽金,对妥协用权者的警告。“闲愁最苦”句:又归于落寞。文意再次陡转。以“断肠之景”暗寓对王朝的深深忧虑。(全词多次转折,意态有陡然的昂扬,又忽而急转直下。作者的寓意(对王朝的忧虑)总是在忽吞忽吐、似断实连的文句中不断崭露、深化。)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写词,其词作充满英雄主义色彩。,,2、继承发展了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擅长运用比兴手法。3、大量运用典故。4、以散文笔法入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5、词风以苍凉、雄奇、悲壮、沉郁为主调,但并不拘于一格,而是表现出多样性与丰富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