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级复习》PPT课件.ppt
《《学期级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期级复习》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回路控制系统特点,1、它由一个测量变送装置、一个控制器、一个控制阀和相应的被控对象所组成。2、控制器是根据被控变量与给定值的偏差来进行控制的。3、系统结构简单,所需自动化技术工具少(仪表少),投资比较低,操作维护也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控制质量的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70%以上的控制系统是单回路控制系统。,1.1.3过程控制的目标,过程控制系统的目标:在扰动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操纵变量使被控变量保持在其设定值。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原因:(1)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中人身与设备的安全,保护或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2)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产量的长期稳定,以抑制各种外部干扰;(3)
2、经济性: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1.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确定控制目标:依据生产过程安全性、经济性与稳定性的要求,针对具体工业对象确定控制目标;选择被控变量:选择与控制目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可测量参数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选择操作变量:从所有可操作变量中选择合适的操作变量,要求对被控变量的调节作用尽可能大而快;确定控制方案:当被控变量与操作变量多于1个时,既可以直接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控制方案;也可以将系统分解成几个SISO(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再进行设计(当然这里存在最佳分解问题)。,1.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续),调节阀的选择:根据被控变量与操作变量的工艺条件及对象特性,选
3、择合适大小与流量特性的调节阀;控制算法的选择:依据控制方案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通常对于SISO系统,PID控制算法能满足大部分情况;而对于MIMO系统,可采用的控制算法很多,但一般都需要对象模型,仅适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关联性分析:负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投用:控制系统安装完毕后,按控制要求检查和调整各控制仪表和设备的工作状况(包括控制器参数的在线整定),依次将其投入运行。,1.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确定控制目标:依据生产过程安全性、经济性与稳定性的要求,针对具体工业对象确定控制目标;选择被控变量:选择与控制目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可测量参数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选择操作变量:从所
4、有可操作变量中选择合适的操作变量,要求对被控变量的调节作用尽可能大而快;确定控制方案:当被控变量与操作变量多于1个时,既可以直接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控制方案;也可以将系统分解成几个SISO(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再进行设计(当然这里存在最佳分解问题)。,1.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续),调节阀的选择:根据被控变量与操作变量的工艺条件及对象特性,选择合适大小与流量特性的调节阀;控制算法的选择:依据控制方案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通常对于SISO系统,PID控制算法能满足大部分情况;而对于MIMO系统,可采用的控制算法很多,但一般都需要对象模型,仅适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关联性分析:负反馈控制系
5、统。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投用:控制系统安装完毕后,按控制要求检查和调整各控制仪表和设备的工作状况(包括控制器参数的在线整定),依次将其投入运行。,被控对象动态建模方法,机理建模原理:根据过程的工艺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以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基本规律的运动方程,由此获得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特点:概念明确、适用范围宽,要求对该过程机理明确。测试建模原理:对过程的输入(包括控制变量与扰动变量)施加一定形式的激励信号,如阶跃、脉冲信号等,同时记录相关的输入输出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由此获得对象的动态模型。特点:无需深入了解过程机理,但适用范围小,模型准确性
6、有限。,工业过程控制对象的特点,除液位对象外的大多数被控对象本身是稳定自衡对象;对象动态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纯迟延;对象的阶跃响应通常为单调曲线,除流量对象外的被调量的变化相对缓慢;被控对象往往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与时变等特性。,控制器的“正反作用”选择,定义:当被控变量的测量值增大时,控制器的输出也增大,则该控制器为“正作用”;否则,当测量值增大时,控制器输出反而减少,则该控制器为“反作用”。选择要点:使控制回路成为“负反馈”系统。选择方法:(1)假设检验法。先假设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再检查控制回路能否成为“负反馈”系统。(2)回路判别法。先画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并确定回路除控制器外的各环节作用
7、方向,再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控制器增益 Kc或比例度PB增益增大(即Kc 增大或比例度PB下降),调节作用增强,但稳定性下降;积分时间Ti积分作用增强(即Ti 下降),使系统消除余差的能力加强,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微分时间Td微分作用增强(即Td 增大),可使系统的超前作用增强,稳定性得到加强,但对高频噪声起放大作用,主要适合于特性滞后较大的广义对象,如温度对象等。,PID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整定规律),响应曲线法,特点:适合于存在明显纯滞后的自衡对象,而且广义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可用“一阶+纯滞后”来近似。整定公式:,控制器的“正反作用”选择方法,方法:1.假设检验法先假设控制器的作
8、用方向,再检查控制回路能否成为“负反馈”系统。(即当被控变量测量值变大时,如何使得该值下降回到设定值)2.回路判别法。先画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并确定回路除控制器外的各环节作用方向,再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1)反馈回路中负增益环节数为奇数;(2)对控制器而言,“正作用”是指Tm u。,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顺序应是先副后主(1)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要根据副回路的具体情况决定,而与主回路无关。副环可以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确定正、反作用的方法来确定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2)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根据主主回路所包括的各环节来确定。副回路的放大倍数可视为“正”,因变送器
9、一般为“正”,这样主控制器的正负特性与主对象的正负特性相反。,串级系统PID参数的整定方法,逐次逼近法Step 1:先断开主回路,按单回路方式整定副调节器的PID参数。Step 2:在主调节器为“手动”、副回路闭环的情况下,测试得到主回路广义对象的动态特性与相应特征参数。Step 3:采用单回路调节参数的工程整定法(如动态响应法),确定主回路的PID参数。,两步法(先副环后主环的方法)1)在主副回路闭合时,将主控制器置100%、Ti置、Td 置0,然后按4:1整定方法整定副环,找出副变量出现4:1振荡过程的比例度记录下2s 及振荡周期T 2s。2)、将副控制器置2s、Ti置、Td 置0,然后按
10、4:1整定方法整定主环,找出主变量出现4:1衰减振荡过程的比例度记录下1s 及振荡周期T 1s。3)、根椐得到的1s、T 1s、2s、T 2s值,结合主、副控制器的选型,按单回控制系统整定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主、副控制器的、Ti、Td。4)、将计算所得参数按先副环后主环、先比例再积分后微分的顺序在控制器上放好,观察控制过程曲线,如不够满意,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一步法根据经验先将副控制器参数一次放好,不再变动,然后按一般单回路系统整定方法,直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在整定过程中以牺牲副参数的质量指标的原则(副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使主参数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的要求。,串级控制系统的防积分饱和
11、,单纯前馈控制的存在问题:,(1)单纯前馈不存在被控变量的反馈,补偿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前馈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2)由于工业对象存在多个干扰,势必要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因而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3)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导致GPD(s)和GPC(s)的变化。一个固定的前馈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为了解决上述局限性,将前馈与反馈相结合,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FFC-FBC)。,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1)由于增加了反馈回路,大大简化了原有前馈控制系统,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期级复习 学期 复习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