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用》PPT课件.ppt
《《孔雀东南飞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用》PPT课件.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的相关知识;2.掌握孔雀东南飞一诗的相关文学常识;3.整体感知,理清本诗的故事情节;4.具体研习故事的“开端”部分.,乐府知识来源,本义: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职责:制定乐谱、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和训练乐工,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之用。演变: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是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乐府知识特征,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
2、言、杂言。少数继承四言,大多数采用五言和杂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想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乐府知识地位,1、代表了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2、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独特的诗歌样式。3、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4、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又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乐府知识备注,1、分类: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2、句式特征: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
3、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3、存盘: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4、音乐分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5、其他: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
4、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五言诗,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五言诗,出处: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地位: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共375句,1785字,被清代诗人沈归愚誉为“古今第一长诗
5、”,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再加上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文学常识,编选者:南朝陈朝徐陵;地位: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我国古代最早的乐府诗集。,玉台新咏相关知识,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
6、,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整体感知,1、从表达方式上来讲,本文是一首叙事诗;2、从题材来讲,本文是一首爱情诗;3、从诗歌的特征来讲,本文是一首乐府诗;4、从故事的结局来看,本文应是一出悲剧。5、从文章的人物来看,主人公应该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反面人物应该是焦母和刘兄;6、本文的叙述方式应该是顺叙;7、本诗的风格应
7、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请将这首诗叙述的故事分为五个部分,并为每一部分拟一个精练的小标题。,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及时相谴归),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遭遣盟誓(“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被迫改嫁(“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双双殉情(“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夫妻合葬(“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小序,1、指出下列句式的特征:为仲卿母所遣 被动句;亦自缢于庭树 介词结构后置;2、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和用法: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表被动,被;为诗云尔:动词,写,做;句末语气词;乃投水而死:副词,于是,就;为仲卿母所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亦自缢于庭树:吊死;时人伤
8、之;哀悼,小序的作用,1、小序是原作中的内容吗?2、小序主要交代了哪些要素?A、时间:汉末建安中;B、地点:庐江C、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D、故事的结局:双双殉情E、写作缘由:时人伤之,兰芝自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南;徘徊:流连往复。,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1、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古代民歌常用美禽联偶来托物起兴,引起下文故事;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从全诗结构上看,它有提摄全文的作用;从诗意看,这
9、又不单纯是起了一个头,而且在意义上同悲剧故事联系起来,它通过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徘徊依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十三能织素:素:白绢;2、十六诵诗书:本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3、十七为君妇/君既为府吏/君家妇难为:做 4、守节情不移
10、:古:忠于职守;今:指妇女不改变节操5、相见常日稀/及时相遣归:指代性副词,一方对另一方,前句是“你”,指焦仲卿;后者是“我指刘兰芝自己。6、便可白公姥:告诉,禀报/偏义复词,指婆婆。,兰芝自诉,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8、徒留无所施:白白地/用;9、妾不堪驱使:禁得住/古:使唤 今: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10、非为织作迟;因为;11、大人故嫌迟:仍然,依旧,总是;12、三日断五匹:截下来 13、大人故嫌迟:古:圣人和德才超群的人/地们尊贵的人/对长辈的敬称;今:称呼长辈的敬辞/成人(与”小孩”相对),兰芝自诉,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时,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什么
11、样的修辞手法?其意在何?,此处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兰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自请遣归,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在焦家的生活经历,其意在何?,说明勤劳能干;同时还证明了“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纯粹是无中生有,毫无道理。兰芝自请遣归,又说明她具有强烈的自尊,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敢于正视现实和承担不幸,决不忍辱苟且,不愿承受迫害,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自请遣归,夫妻誓别,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自请遣
12、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堂上启阿母:告诉,禀告;2、儿已薄禄相:少做高官,享厚禄/命相 3、幸复得此妇:幸亏 4、结发共枕席:初成年结婚的夫妻.5、黄泉共为友:本指黄土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做为 6、共事二三年:古:一起生活/今:一块工作 7、始尔未为久:助词/算上,算做 8、何意致不厚:何故/招致,招来,自请遣归,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
13、不相从许!”,自请遣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何乃太区区:竟然/古:愚拙/今:极言其小 2、举动自专由:凭自己的意思;3、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束缚,4、东家有贤女:古:邻居/今:早时受人雇用或聘请的人称他的主人;佃户称租给他土地的地主。5、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同情,怜悯 6、阿母为汝求:介词,替 7、自名秦罗敷:她的名字。其,她的/名作动,自请遣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伏惟启阿母: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恭敬的套词;2、终老不复取:通娶;3、槌床便大怒:名词做动词/古:坐具;今:卧具4、会不相从许:一定/指代性副词,你,自请遣归,府吏默无声,再
14、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自请遣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再拜还入户:拜两次/房子;2、举言谓新妇:发言;3、我自不驱卿:本来 4、卿但暂还家:只,只得 5、不久当归
15、还:一定;6、以此下心意:因为/忍耐委屈 7、勿复重纷纭:再/多而杂的样子 8、谢家来贵门:辞别 9、昼夜勤作息:偏义复词;,自请遣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0、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缠绕 11、谓言无罪过:总以为;12、供养卒大恩:尽终;13、进止敢自专:一举一动/自作主张 14、往昔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15、奉事循公姥:做事/按照;16、箱帘六七十:通奁;17、留待作遗施:名词做动词,赠送品;,自请遣归,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8、于今无会因:从/机会,因缘;19、久久莫相忘;指代性副词,我。20、不足迎后人:再娶的妻子;21、时时为安慰:作为,夫妻誓别,鸡鸣外欲曙,新
16、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夫妻誓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1、新妇起严妆:仔细地梳洗打扮;2、著我乡夹裙:穿 3、事事四五通:遍;4、纤纤作细步:细小,这里指步履纤细、轻盈;,夫妻誓别,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夫妻誓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
17、意义:1、生小出野里:省略“于”;2、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3、念母劳家里:省略“于”4、却与小姑别:古:退出;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小姑始扶床:刚,才;6、好自相扶将:指代性副词,她/扶持、搀扶;7、嬉戏莫相忘:指代性副词,我,夫妻誓别,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指出下列句中
18、加红字的意义:1、隐隐何甸甸:多么,何等;2、俱会大道口:一起/省略“于”;3、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指代性副词“你 4、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5、君既若见录:在及物动词前,起指称作用,称为受事者,可译成“自己”或”我“/记;6、蒲苇纫如丝:通“韧”;7、我有亲父兄:偏义复词;,夫妻誓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意义:8、恐不任我意:听任;9、逆以煎我怀:料,想到将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10、举手长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兰芝遣归前,仲卿是如何替她求情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作用有三: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初次展示了他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
19、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自请遣归,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小姑告别,有何作用?,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自己的爱,向婆婆表示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既有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归的悲愤。又表现了她善良的一面。,夫妻誓别,写夫妻二人山盟海誓的段落有什么作用?,1、再次强调了二人感情上的相互理解,相互眷念,他们的分别不是自愿,而是被
20、逼迫,这就为后面写她们殉情奠下了基石;2、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明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担忧,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情节发展的过渡段。,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兰芝抗婚,1、你认为本段文字中的哪一句写得比较传神?,“进退无颜仪“一句把兰芝被遣归家见到母亲时伤心、羞愧、委屈等复杂心理和难以描摹的神态生动而准确地体现出来。,兰芝抗婚,2、本段文字有些语句与
21、开头第二段有重复之处,为什么要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婆婆的专横无理,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兰芝抗婚,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兰芝抗婚,1、兰芝被遣回家,就有人上门提亲,这说明了什么?,兰芝美丽而有修养;,兰芝抗婚,2、兰芝拒绝求婚表现了什么?,拒绝求婚:表现了她对誓言的忠诚和不慕荣利的品德。,兰芝抗婚,这是兰芝性格特征的真实反映,也
22、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兄长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于哀求。她的突然应允,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地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向封建专制家长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表面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突然应允中已能感到将要发生的非常事件了。,3、兰芝没有答应母亲第一次的婚事,却突然答应了哥哥提出的要求,为什么?,兰芝抗婚,反衬了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4、本段的最后一节,用大量的笔墨铺陈排比太守家准备婚事的过程,作用是什么?,夫妻殉情,1、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
23、仲卿却“徘徊庭树下”,为什么?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倔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然绝;而仲卿出身于宦官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的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夫妻殉情,2、既然刘兰芝、焦仲卿能以死明爱,为什么不一起出逃?如果你是他的话,你会怎么做?明确:那时的社会,那样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受的是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教育。一是他们不会逃,二是他们要逃的话能逃到哪里去,哪里会容得下一对具有叛逆精神的人?他俩只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现在可不同了,因为时代不同了,夫妻殉情,文章最后一段写兰芝、仲卿
24、魂化为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样写在内容上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样写首先在结构上呼应开头,在内容上表达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探究思考,1、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孝顺的媳妇,婆婆为何不能容她?(兰芝为何要离开焦家?)2、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生活中难免有摩擦,婆婆逐渐地不喜欢她。2小夫妻恩恩爱爱,老太婆妒忌 3刘兰芝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不讨老太婆喜欢。4.刘兰芝没有生育.,这出悱恻动人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它又是一首美丽悲壮的爱情赞歌,尽情地赞美了刘兰芝、
25、焦仲卿忠于爱情的美好心灵和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精神。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主旨,爱情,永恒的主题,拓展:,1: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2:宋朝大诗人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3:鲁迅的爱情悲剧,A PledgeBy heaven,I shall love youTo the end of time!Till mountains crumble,Streams run dry,Thunder rumbles in winter,Snow falls in summer,And the earth mingles with the 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雀东南飞用 孔雀东南飞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