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疾病》PPT课件.ppt
《《子宫内膜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疾病》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内膜疾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石一复,正常性成熟期妇女未孕时子宫内膜有周期性变化,出现月经。是女性健康的象征,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之一,是反映女性生殖内分泌的镜子。,子宫内膜与月经、月经病等,子宫内膜与:月经 月经病 孕育及相关疾病 计划生育 内分泌 炎症 肿瘤 发育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药物 直接或间接医源性损伤等关系密切,影响妇女本身的健康、生理、心理、生殖健康、家庭关系等。应引起妇产科、病理学及其他诊断和治疗学相关医务人员的重视。,在临床诊治中,应充分了解子宫内膜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如下:1、子宫内膜的组织特点:对于内分泌的特殊敏感性。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2、子
2、宫内膜活检的影响因素:临床信息,取样内膜的诊断价值 制片造成的人为假象 病理医生错误的判断 临床医生错误的解读3、子宫内膜发育的不一致性,内膜发育的多样性。,一、子宫内膜的发生,胚胎学研究表明原始的子宫是胚胎第12周时(胚胎48mm长度时)由两条米勒管完全融合而成。子宫重量的增长速度与孕周的增加成正比子宫及双侧附件的重量:20孕周之前每周平均增长0.04g 2227孕周为0.07g 2837孕周为0.14g 37孕周以后则为0.18g,胎龄2629周时,子宫内膜组织厚度增长迅速。子宫内膜在母体孕期激素影响下,自胎儿20周开始缓慢生长。出生时大部分新生儿子宫内膜较薄,厚度只有0.20.4cm,表
3、面有一层矮立方上皮细胞。有些新生女婴子宫内膜腺体发育,大多处在增殖期,部分新生女婴子宫内膜增殖后转为分泌期。,二、正常生理状况的子宫内膜,有关人子宫内膜周期性组织学变化最早的重要论述是20世纪初的十年间(Hitschmann和Adler,1908年)。正常生理状况的子宫内膜分为:1.新生儿及发育前儿童的子宫内膜 2.正常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 3.绝经期子宫内膜,初生女婴由于受母体妊娠激素的影响,新生女婴的子宫内膜(以下简称内膜),可有生理性变化。曾有观察发现初生女婴的子宫内膜68呈增生反应,27呈分泌反应,5%有蜕膜样反应,出生后激素撤退,所以内膜可有增生、分泌、萎缩的混合图像,也可有少量出血。
4、生后14天左右内膜退化,厚度约0.4mm,呈静止状态,直至月经初潮前。女童开始发育,卵巢中的雌激素促使内膜生长,在初潮后的1-3年内常是无排卵性出血。,正常育龄妇女的内膜有正常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妊娠期子宫内膜刮出物中见到绒毛或滋养细胞,则可肯定为宫内妊娠;如见不到上述内容,但见到底蜕膜可确定为宫内妊娠,因底蜕膜是胎盘种植之处;刮出物中见到蜕膜组织或A-S反应的腺体时,应诊断为妊娠,此为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内膜变化。,绝经期子宫内膜可有单纯萎缩和囊性萎缩。绝经数年因卵巢分泌激素并不完全停止,内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刺激后,可出现增生反应,偶尔还可有排卵,使内膜呈分泌反应,故有少量阴道流血
5、。,miRNAE.P在子宫内膜功能中的精调器,微小RNA(microRNA,miRNA),近年在生物界、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这类小分子通过对转录后的信使RNA(mRNA)调节,影响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肿瘤发生、DNA甲基化、染色体改变,E、P是子宫内膜功能的调节器,microRNA是调节E、P生理平衡的精调器众多子宫内膜缺陷疾病中,microRNA调节的E、P功能失常,可能是PCOS,子宫内膜炎、内膜病变、子宫内膜癌的元凶之一,三、子宫内膜疾病的分类,(一)卵巢功能失调的子宫内膜病变1.内膜萎缩 2.内膜增生反应 3.内膜不规则增生 4.子宫内膜增殖症5.内膜反应不佳:常由黄体发育
6、不全或过早萎缩引起 6.内膜不规则脱落:常由黄体萎缩不全引起7.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多见更年期月经失调者,也见于流产或异位妊娠,或服用避孕药者8.内膜高度分泌:应考虑是否有早孕,也可是孕激素过量者,常表现为月经过多。,(二)各类月经失调的子宫内膜病变1.闭经:大多为雌激素不足,可引起内膜不同的变化反应,如萎缩、增生反应。闭经也可能有宫腔粘连、滋养细胞疾病、子宫本身疾病存在。2.月经量少:与无排卵月经、内膜分泌反应差等有关,3.月经量多:除外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常是由于内膜分泌反应,甚至高度分泌或代谢紊乱所致。4.不规则流血:月经不规则、经期长、经量多,常是内膜增殖症或器质性病变。5.绝经后流
7、血: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卵巢肿瘤等均可引起。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三)子宫内膜医源性疾病使用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服用激素治疗激素替代疗法人工流产刮宫药物性流产阴道冲洗上行感染激素药物、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机械作用和释放药物流产刮宫后创伤阴道冲洗或宫腔内灌注引起化学性内膜炎症等均使内膜发生变化临床出现月经异常,不规则阴道流血、宫腔息肉、粘连等各种相应症状。,(四)子宫内膜良性疾病炎症:因子宫位置较低,又有开口通向阴道,易于引流,且子宫内膜有周期性脱落,浅层子宫内膜感染可随内膜脱落,感染可逐消失。(1)子宫内膜炎:可分急性和慢性。(2)流产后子宫内膜炎:多
8、见于流产后,开始急性,后转为慢性。(3)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薄,对感染抵抗力差,常为慢性内膜炎改变。内膜表面偶有鳞形化生。,(4)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结核病是慢性病,第1和2次世界大战全球出现2次结核病回升。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结核病第3次回升。临床可初有月经量多,后月经紊乱,经量逐渐少,直至闭经,子宫内膜破坏、疤痕形成。(5)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是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又称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过去称为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或炎融合细胞子宫内膜。本病系指胎盘附着部位组织过度反应性良性病变,1991年WHO将其列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主要是种植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增多,并侵入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常发生
9、在正常妊娠或流产时、葡萄胎后,临床表现为产后、流产后或葡萄胎后反复阴道流血,常误认为流产不全或胎盘病变。,(6)放射性子宫内膜炎: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放疗反应及并发症,特别在腔内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导致宫腔积液,在此基础上并发感染,出现子宫内膜炎和/或宫腔积脓。(7)少见特殊子宫内膜炎:内膜结节病(散在肉芽样病变)内膜放线菌病 内膜病毒感染(疱疹病毒)衣原体内膜炎 内膜弓形体病 内膜血吸虫病 淋菌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软化斑,2.子宫内膜息肉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小块状物,向宫腔突出,可无症状或引起月经过多或不规则或绝经后流血。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可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根据对卵巢激素的反
10、应可分为未成熟内膜和功能内膜组成,也可息肉中混合平滑肌,称腺肌瘤样息肉,息肉个别可恶变。,子宫内膜息肉 在生育年龄主要表现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不孕 在绝经妇女表现少量点滴状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约25%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文献估计整个妇女人群中患病率为24%-25%,恶变率1%-1.6%,子宫内膜息肉与HRT,子宫内膜息肉与HRT(用或不用P):是围绝经期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有不同观点1.Wells对EP联合连续HRT的绝经妇女大样本中发现息肉仅2%(盲目刮宫,有漏诊)2.Omodei用超声Hys发现息肉上升9%3.Perez-Medina报告10.8%4.Bakour报
11、道248例异常子宫出血,Hys25%有息肉,平均年龄53.7岁,其中29%接受HRT利维爱(SERMs)一直认为不作用子宫内膜 Ginsburg报告47例使用利维爱者11例(23.4%)发生内膜息肉(但使用前未 作检查)绝经后妇女息肉发生率2%-23%不等Perez-Medina报告285名妇女采用利维爱,事先均作超声Hys,3年33.4%患息肉利维爱使用后腺体逐萎缩,而间质过增生,最后发生息肉,息肉上皮成 分萎缩,子宫内膜息肉与非甾体类E受体拮抗剂,TAM为非甾体ER拮抗剂,对乳腺抑制,对子宫内膜阴道上皮增生TAM使绝经后正常妇女发生息肉、卵巢囊肿8%综合文献用TAM的乳癌妇女内膜息肉发生率
12、12%-25%服用TAM的绝经后乳癌者发生内膜息肉的危险因素:1.绝经年龄晚;2.体重指数高;3.内膜厚度厚Biron-Shental发现HRT晚绝经,使用TAM增加息肉复发服用TAM每增加1年,息肉复发风险增加5倍TAM及其类似物可能为一种DNA毒性物质导致内膜瘤样增生、息肉、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与EM,EM者高发内膜息肉,可解释EM者不规则月经,经量多,经前、经间出血、不孕等EM者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因子与PGF2分泌高,导致内膜异常生长EM者局部巨噬细胞分泌物质也造成EM者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与生殖助孕,人工助孕周期中经常发生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长期不排卵者伴内膜增殖及息肉发生,子
13、宫内膜息肉的其他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上升特定染色区域的突变而发生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依据病理分为:1.良性息肉2.发生癌前病变的息肉(年龄大、绝经期、高血压为高危因素)高血压被确认是一个女性激素相关肿瘤高危因素,它通过破坏细胞凋亡,影响细胞转化,促进癌灶生长高血压的绝经妇女内膜息肉应在Hys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治疗目的:摘除息肉 消除症状 减少复发1.期待疗法:功能性息肉可随体内性激素变化而周期性改变,可能随月经脱落2.刮宫术或子宫切除术:内膜息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采用手术以往非直视下盲目刮宫、误诊、漏诊率高宫腔镜 是诊断息肉的金标准息肉位置、大小、组织结构可能
14、造成息肉残留或复发切除子宫也有因卵巢血供减少,引起卵巢早衰,但复杂型增生、EIN仍宜行子宫切除3.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刮匙刮除术或电切除术 刮除术复发率电切割术,且复发时间短 基底及周围内膜去除不彻底,曾用Danazol、GnRHa预处理内膜以期提高手术效果,但一般2cm以上息肉才有必要实际各地很少采用,息肉切除后可增加妊娠及分娩率有月经改变、无生育要求者,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 宫内膜电切割术,切除功能层、基底层和肌层 2-3mm达内膜不能再生目的,避免息肉复发有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单纯息肉切除,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应同时作浅层内膜切除(切除功能层)绝经后患者可单纯息肉切除,合并息肉样增生,应同时
15、内膜切除术,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后阴道流血者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萎缩性子宫内膜平均厚度2.4mm增生性子宫内膜平均厚度7.1mm良性子宫内膜新生物内膜平均厚度8.0mm子宫内膜癌平均厚度11.8mm,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43.5良性和恶性内膜新生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53;癌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25.3和97.7,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Granberg报道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为3.20.7mm,子宫内膜癌的厚度为17.75.8mm。当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8mm应列入高危人群。超声检查
16、子宫内膜厚度4mm(也有报道5mm)是判断良性和恶性子宫内膜新生物的敏感参数。,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妇女使用HRT时,通过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4mm时可采用非对抗性激素HRT,而8mm时应及时加用孕激素。服用三苯氧胺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异常(息肉、增生和内膜癌)可用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内膜厚度5mm则异常增多。超声检查正常妇女和良性疾病阻力指数RI0.5,子宫内膜癌的RI为0.340.05,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0.4,当RI在0.40.5应属可疑患者。,Levine等推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的处理,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妇女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很薄,声像测量厚度为23
17、mm;未接受HRT的妇女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不必行诊刮术;子宫内膜5mm应作诊刮术,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绝经后妇女采用HRT者,建议子宫内膜厚度8mm为阈值界限,在无症状妇女中不需进一步检查。,Maliinava应用阴道超声和孕酮试验识别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的病理,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但已普遍用于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息肉的诊断较诊刮和超声检查准确,子宫内膜增值症和内膜癌的早期局限性病灶,阴道超声也易遗漏,所以有它的优点。,宫腔镜在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中的应用,绝经后阴道流血未治病人,宫腔镜在接受HRT或三苯氧胺妇女中的应用,可
18、引起息肉的妇科疾病,IUD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增殖子宫内膜癌息肉型PSTT宫腔息肉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中胚叶肉瘤,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病(endomtrial polypoid adenomyosis)是一种特殊的良性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不同于子宫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多发生在子宫下段/宫颈管内,呈息肉状或结节状体积偏大,最大直径可达6,蒂可有可无一般与肌壁边界清,有时可脱出宫颈外口,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分为两种:1、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由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平滑肌间质交织组成 2、非典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由腺上皮拥挤,不规则出现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平滑肌
19、间质丰富、杂乱和松散,可与子宫内膜的非典型增生同时发生,是一种恶性潜能未定的病变,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病理分类 1、无其他病理改变 2、腺体单纯增生 3、腺体复杂增生 4、其他内腺体不典型增生 5、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6、恶变为子宫内膜腺癌 7、合并子宫内膜腺癌 8、间质肉瘤样变,9,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临床表现,1、月经延长/经量改变2、阴道异常分泌物/排液3、不孕4、绝经后流血5、脱出宫颈口/嵌顿子宫颈管内,诊断,B超占位性病变,宫腔分离HysCT/MRI 术前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粘膜下肌瘤 病理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治疗,Hys 摘除子宫切除全切,次切、广泛盆清,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内膜疾病 子宫 内膜 疾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