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物防治》PPT课件.ppt
《《媒介生物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生物防治》PPT课件.ppt(3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2,1,病媒生物与控制,孙 俊、周明浩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一、概 述,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病媒生物:也称病媒生物,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这些生物通过在不同的宿主间传播病原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常见的病媒生物有蚊、蝇、蟑螂、鼠、臭虫、虱、蚤、蚂蚁、蜱、螨,另外还有蠓、蚋、虻、白蛉等 病媒生物性疾病:由病媒生物(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完全或部分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病媒生物性疾病习惯上称虫媒传染病。病媒生物性疾病均为传染病。,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病媒生物学就
2、是指以病媒生物为对象,研究这些生物传播相关疾病的机理、条件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分类鉴定、生态习性、传病机理、防制方法和措施等。,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按动物分类学,病媒生物通常指二大类:1、节肢类动物 长六条腿的昆虫纲动物(蚊、蝇、蟑螂、虻、蚋、蚤、蚂蚁等)长八条腿的蛛形纲动物(蜱、螨等)2、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常见的病媒生物(一)蚊子 蚊子的吸血特性,是其传播疾病的基础,它能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病毒病等。,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
3、按蚊属 库蚊属 伊蚊属,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二)蝇类 蝇类有边吃、边吐、边排泻的习性,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能传播多种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以及甲肝、脊髓灰质炎等。此外,某些蝇类的幼虫可寄生于人畜的组织或器官、腔道等处引起蝇蛆症。,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023/7/12,11,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三)蟑螂 蟑螂边吃、边排泄,不但污染食物,也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
4、甲肝等肠道传染病以及鞭虫、蛔虫等寄生虫病等。蟑螂还能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就恶心、呕吐;有些产生过敏反应。,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德国小蠊,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美洲大蠊,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黑胸大蠊,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四)蚤 大多数蚤对宿主选择性不强,若与原宿主脱离,可迅速转移到新的动物体上吸血。因此,它们可以在动物的个体间转移,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流行,如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等。,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2023/7/
5、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五)蜱 蜱大小与体虱相仿,它叮咬人畜,吸血,能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蜱媒回归热、斑疹伤寒、Q热、鼠疫以及莱姆病等。其危害多在农村,特别是牧区、林区,在城市环境危害较小,但近年来的“宠物热”加剧了其危害。,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六)虱子 寄生于人体的虱子(体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传播者,此外,它还能传播回归热、战壕热。(七)臭虫 臭虫对人的最大危害是吸血骚扰,多数人被叮咬后皮肤发生红肿,有的会发生丘疹,其痒难忍。,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八)螨
6、类 较常见的有革螨、恙螨、蠕形螨、疥螨、粉螨、尘螨等类群,其中以革螨种类较多,分布较广泛。能传播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等。(九)蠓 俗称墨蚊、小咬,常见的有台湾拉蠓、明斑库蠓等。它的危害为刺吸人畜血液,并引起局部反应或奇痒、全身过敏反应,可传播乙脑及马脑炎等。,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十)蚋 俗称黑蝇、大咬等,雄蚋仅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蚋必须吸人畜血液。雄蚋寿命为1周左右,雌蚋为12个月。人畜被叮咬处红肿、发炎,甚至溃烂,可传播鸡、鸭等白细胞原虫,及人畜盘尾丝虫病。(十一)虻 俗称牛虻、马蝇虻等,虻刺吸家畜及人血,能传播伊氏锥虫病、炭疽病、野兔热、马传染性贫血
7、病等。,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十二)白蛉 白蛉刺吸人及动物血液,能传播人及动物的多种利氏曼病、白蛉热、卡利翁氏病、白蛉皮炎等。(十三)蚂蚁 蚂蚁可直接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如伤寒、痢疾杆菌等。另外,蚂蚁侵入、活动会造成食物污染,甚至爬上人体咬人。有些地方的食品厂、制药厂和医院等常受蚁害的困扰,造成交叉污染。,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英文名:Red imported fire ant该学名意指“无敌的”(invincible)蚂 蚁,难以防治。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
8、般痛感。,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红火蚁的起源与分布,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Parana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20世纪30年代入侵美国南部,目前红火蚁在美国已蔓延到12个州,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2年入侵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我国台湾于2003年9-10月在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红火蚁入侵,如今入侵的区域扩大到桃园县、台北县、嘉义县、台北市4个县市,受害总面积逾6000多公顷。2005年1月17日农业部在农业信息网商第345号公告在广东吴川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危害,有关部门正紧急启动相关研究及控防措施。,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红火
9、蚁原产地及其传播扩散情况,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随后每年持续以的198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至1953年,分布达美国南部10个州,2003年在美国本土已有14个州超过1亿英亩的土地被入侵火蚁占据,在20世纪初因货物运输而入侵美国南方,1975-1984年间入侵了波多黎各,2001年成功跨越太平洋入侵澳大利亚,2003年10月在台湾首次被发现入侵台湾,2005年11月在广东省吴川等地被发现并控制,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美洲以外分布预测,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9,目前发生于巴西、安提瓜岛和巴布达岛、澳大利亚(2001年2月,首先在布里斯班发现)、新西
10、兰(2001年)、巴哈马群岛、马来西亚、特立尼和多巴哥、美国、英国维京岛、美国维京岛等地。,红火蚁的起源与分布,我国台湾、广东。,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红火蚁种类鉴定,形态特征,红火蚁隶属切叶蚁亚科 Myrmicinae,该亚科的蚂蚁结节2节,可根据其触角节数和锤节数区分不同的属:单家蚁属 Monomorium,触角 12节及锤节为 3节 大头家蚁属 Pheidole,触角12节及锤节为 3节或 4节 拟大头家蚁属 Pheidologeton,触角 11节及锤节为 2节 火蚁属Solenopsis,触角10节及锤节,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
11、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红火蚁种类鉴定,红火蚁的品级有雌、雄繁殖蚁和无生殖能力的工蚁,工蚁又分为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体型大小呈连续性多态型。,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红火蚁种类鉴定,小型工蚁,体长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 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头部略成方形,复眼细小由数十个黑色小眼组成,位于头部两侧上方。,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红火蚁种类鉴定,小型工蚁,触角共10节,柄节(第2节)最长,但不达至头顶,鞭节端部2节膨大成棒状,
12、常称锤节。额下方连接的唇基(Clypus)明显,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小齿基部着生刚毛1根 上唇退化。上颚发达,内缘有数个小齿。上述口器的特征是与近似种热带红火蚁S.geminata的主要区别。,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红火蚁种类鉴定,小型工蚁,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红火蚁种类鉴定,小型工蚁,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7,红火蚁种
13、类鉴定,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红火蚁兵蚁头部比例较小,后头部较平,无凹陷;而热带火蚁兵蚁头部比例较大,后头部凹陷明显,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8,红火蚁蚁巢及其特点,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在野外,根据蚁丘的特点,可以迅速判断是否是为红火蚁的方法之一。,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9,红火蚁蚁巢及其特点,成熟的蚁巢形成的蚁
14、丘(高度超10cm),初期形成的蚁巢,蚁巢内部结构,其它蚁形成的蚁巢,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红火蚁蚁巢及其特点,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十四)啮齿类动物常见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种类很多,多为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宿主,疾病的传播媒介。啮齿类携带的病原体达200种,目前已知鼠可传播的人类疾病约160种。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细菌12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我国啮齿类动物有180余种,已查明可传播疾
15、病者为7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约30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危害最严重的有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小家鼠等。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疾病。,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3,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4,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二、病媒生物危害的方式,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6,(一)直接危害,1骚扰、损伤和吸血 吸血病媒生物大量孳生及活动,常群袭人体,使人不堪忍受,甚至无法工作和休息。饭馆、厨房常见蟑螂乱爬、苍蝇乱飞、边吃边拉,引起菜肴食具污染;在仓库码头,工人于运输粮食过程中被螨类所叮袭,乃常
16、遇之事。另外,虫群侵入耳、鼻、眼内,招致机械损伤。牧区当吸血蝇、蜱的盛发季节,家畜、家禽受大量刺叮的骚扰和失血,影响乳、肉、蛋类的产量。,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7,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2毒汁危害 节肢动物分泌毒物或刺叮时向人体注人毒液,可以通过下列渠道注入或接触人体。1)由口器叮咬而注入皮下,往往是含毒的涎液。例如毒蜘蛛、蜱类、螨类和吸血昆虫等;2)由螫器注入皮下,从频率和严重性来说,螫刺可能比叮咬值得重视,如蜜蜂、黄蜂、蚁类和蝎类等,3)分泌毒汁接触皮肤。许多病例是由接触蛾类幼虫毒毛引起的,在我国常见于马尾松毛虫、桑毛虫和其他刺蛾科、毒娥
17、科等。4)由虫体喷出分泌液。往往见于半翅目昆虫防护性反应,当其受干扰时可将其分泌液喷向接近的动物。某些蚁类、倍足类亦具类似反应。,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3变态反应或过敏性 变态反应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中某种物质产生的过敏状态和异常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作过敏原,后者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节肢动物的蛋白质。人群中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一经接触某类虫体或其虫体的成分,便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如剧痒、湿疹、哮喘等。有时亦可呈慢性变态反应,如鼻炎、荨麻疹等。变态反应常由昆虫螫刺或暴露于虫粉之后引起,但更多的是由于呼吸或皮肤接触造成。接触或呼吸致病往往来源于野外或户内环境中的许
18、多昆虫和螨类。蟑螂、尘螨都可引起过敏性人体的变态反应。,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0,红火蚁:,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蛰 伤 过 程,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4侵害组织和寄生 许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以固定寄生于人畜的体内或体表。其中蝇类幼虫侵害组织尤其重要,称作蝇蛆病。人体蝇蛆病都是偶然或兼性寄生,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和牧区,蝇卵或蛆常随食物、皮伤而入体内,危害不同的组织,包括消化(肠、胃)、泌尿和生殖系统以及皮肤、鼻腔、眼窝等,在我国主要由丽蝇、麻蝇等引起。,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疥螨科是寄生人畜
19、皮肤致生疥癣病的螨类,人疥螨广布全世界,在卫生和生活条件不良的社会里,可在家庭、学校等住宿拥挤的条件下爆发流行,导致较高的感染率。螨类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引起皮炎或其他组织损害。,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二)间接危害,病媒生物由于携带致病性微生物,可在人、畜、动物间传播虫媒病,这是传染病中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们的传播方式分为下列两大类。,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1机械性传播 在此传播方式中,病媒生物对病原体仅起着携带、输送的污染作用,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尽管在有利条件下亦可繁殖,但非必要。,2023
20、/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6,媒介昆虫的口器、足和体壁衍生物包括鬃、毛、刺等,在其摄食过程中,可附着大量病原体。苍蝇、蜚蠊等可在人、畜粪便、伤口、脓疮、粘膜、分泌物、排泄物、厨余垃圾或其他含有病原体的介质上来往活动,易将病原体粘附于其口器、体表、足肢上,从而造成传播、输送和污染。它们的舔吸式或咀嚼式口器还可将病原体咽入消化道;如消化道液体对病原体无害,则在其中保存若干时间后病原体可随粪便或反吐液排出体外,从而污染宿主及其食物。,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7,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8,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9,至于吸
21、血昆虫包括吸血蝇、虻等在内,亦可凭借机械方式,由口器沾染并传播血内的病原休,例如虻类可在牛、马、骆驼等家畜间传播锥虫病、炭疽病等病原体。对此问题,有两个条件特别强调:一、病原体在血液中已呈感染期状态;二、昆虫的吸血行为受到干扰而中断,并未达到饱血状态,促使其再一次吸血。实验室人工传播实验已证明,三列伊蚊通过机械传播方式传播东方马脑炎病毒。,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媒介昆虫通过机械性传播方式散播的病原体种类不少,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等各个类群。经体表、口器和消化道各种方式携带病原体的重要性,视病原体的性质而不同。与生物性传播在作用、本质和重要意义上大不相同。因为
22、,昆虫机械性传播病原体不涉及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发育、繁殖的生物学过程,是一种非特异性传播,其重要性远不如生物性传播。,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2生物性传播 这是病媒生物传播病原体最为重要的方式。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具有发育、繁殖的生物学过程,对病原体来说,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因为它构成了病原体生活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否则就无法完成其生活史。,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2,在自然界中,一般只有某些种类病媒生物才适合于某些病原体的发育、繁殖,因此生物性传播方式显示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关系。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经历一定的时间,完成其发育、繁殖的循环-这一时期称
23、作外潜伏期。之后,才有感染力。当然,外潜伏期的长短,随着病原体的特点,昆虫种类和生理状态及其周围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等而不同。,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3,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的发育、繁殖方式,常随病原体的类别而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几类。繁殖式传播发育式传播发育、繁殖式传播经卵或经期传递式传播,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4,(1)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经过繁殖而数目增多,但在形态上并无明显变化。例如虫媒病毒、虫媒立克次体、某些虫媒细菌(如鼠疫杆菌)和螺旋体(如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等。这些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时期虽然都有感染性,但是,由于它
24、们在昆虫体内为数太少,或尚未逾越虫体中肠的层层屏障,或尚未侵入某些组织器官(如涎腺)或某些其他原因,所以感染的病媒生物在一定时期内尚无传染性。,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以三带喙库蚊和尖音库蚊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为例,第一期增殖常发生于中肠的组织细胞内;第二期在靠近中肠的脂肪细胞内,第三期则主要在涎腺细胞中,最后释放入涎腺管而在吸血时传播给易感宿主。在此过程之前,一般病毒进入蚊媒胃腔之后,必须克服或穿透重重屏障,方能入侵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和细胞间复制,定向穿过基底膜,从而克服全部胃屏障以至释出,进入血淋巴(体腔)和涎腺。,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6,(
25、2)发育式传播:病原体在此方式中,仅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期),它们在形态上明显有区别,但不进行繁殖,因此在数量上并不增加。病原体在虫媒体内发育的最后阶段,才具传染性。许多绦虫和线虫以昆虫为中间宿主而导致的人、畜动物的寄生虫病隶属于本式。,2023/7/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已知寄生人体的线虫共有8种,在我国仅有2种,即班氏线虫和马来线虫。在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蚊媒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主要蚊媒则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幼虫在蚊体发育,成虫在人体寄生和生殖。蚊媒吸血(传染期微丝蚴)蚊胃脱鞘穿过胃壁经血腔进入胸肌第一期幼虫消化道、体腔相继出现经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生物防治 媒介 生物防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9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