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PPT课件.ppt
《《大气环境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影》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等级第二节 大气环境调查前期工作第三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第四节大气污染源调查第五节污染气象调查第六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第七节工程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的意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也包括改、扩建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主要是对照环境控制质量标准进行分
2、析,但应注意总量控制问题。搞清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带来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大气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 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2、大气污染物源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按污染源的运动特性:固定源和流动源。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
3、源。按排放时间长短:连续源、瞬时源和持续有限时间源。按排放形式: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卤代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化学成分,按相态分:气体、固体和液体污染物。按形成的方式: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自然净化能力比较大,可以采用高烟囱排放或尽可能将污染源设置在远离人口密集或环境敏感区。2)为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等级,“三三制”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三个阶段,正式工作依次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
4、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1)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2)正式工作阶段: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3)报告书编制阶段:给出结论,一.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弄清建设项目概况,进行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获得有关源参数(排污种类、源强、源高、排放方式、排放温度、排烟速度等)资料,进行污染源评价。,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取得本底浓度值,进行评价区的环境现状评价。,评价区地形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取得环境预测所必须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资料。,评价区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取得评价区的大气扩散参数,并选择适用于评价区的烟气抬升高度模式及大气扩散模式。,评价区污染浓
5、度预测。模拟计算工程投产后将造成的长期和短期环境浓度分布,得到影响浓度值。将本底浓度值与影响浓度值迭加,得到浓度分布预测值,并绘制环境质量变化图。,确定评价标准,评价预测结果,作出结论,提出预防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二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目的:为了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经费和时间。区别的原则主要是1)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小2)评价工作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的依据:(1)项目特点(2)环境特征(3)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
6、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标准分三级,核心是对人的影响程度:一级:不影响二级:不伤害三级:不中毒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三类: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评价因子Pi较大的污染物评价区内严重的污染物。,三、
7、评价范围以污染源为评价范围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范围。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第二节 大气环境调查前期工作,大气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境概况、项目和区域大气污染源以及评价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等方面的调查。1、基础资料收集1)收集地理地形图2)自然环境调查 重点是调查当地长期的气候特点: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等。3)社会环境概况调查城镇、村落分布,工业、农、牧、林业结构,风景区及名
8、胜古迹分布,城市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等。2、现场准备工作,第三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一、大气环境现有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区及界外区个例行大气监测点的近三年监测资料。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数据统计规定,分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均浓度或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和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小时)的超标率情况。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和非取暖区、或春夏秋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大
9、气环境质量状况,应对其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监测频次等数据的有效性予以说明,评估数据质量;当项目同时开展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应对历史资料与现状监测结果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说明。,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作用:1)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数据;2)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某些预测模型。3)为该地区理想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监测项目 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1、监测布点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原则布点。a.点数一级,10个二级,6个三级,13个b.布点原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反映大气污染水平和规律。监测点周围开阔,20米内没有局地污染源,15-20米内
10、无绿色乔、灌木,距离为建筑物高度2.5倍距离。水平线与建筑物高度夹角不大于30度。,(3)布点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功能分区布点法敏感点布点法 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执行),2、监测时间与频率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d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6次,(02、07、10、14、16、19)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d,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要求。监
11、测应与气象现场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要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资料。,三、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1、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585)数据表达:算术平均值95置信区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未检出值按检出限的一半代之。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指标,包括浓度范围、日均浓度、一小时均值的超标率、最大污染时日等。平均值:算术平均、几何平均,2、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
12、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性变化;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常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监测的具体情况,要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各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评价达标情况。统计分析监测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情况同时。分析评价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控制污染物。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逐日变化规律一级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评估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资料计算统计时,要主要监测时间满足
13、评价标准对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采用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设某污染物实测浓度为Ci(mg/m3),其评价标准为 Coi(mg/m3),则单项指数Ii 为:Ii=Ci Coi,(2)综合指数:是以诸评价因子的单指数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学关系式综合运算而得,一般采 用单项指数的求和、平均等。缺点:综合指数虽然定量地评价了某一环境要素,但如果有几种污染 物浓度很低,就可能把某个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掩盖,事实上任何一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时 都可能引起较大的危害,显然,用综合指数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因此实际工作中
14、较少使用。,第四节 大气污染源调查,一、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根据设计资料确定污染源资料;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再对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评价区内其他工业污染源的调查,一般可直接取近期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对于重点污染源,必要时应进行核实。,核实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有三种方法:1、现场实测:对于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烟囱排放的SO2、NOx和烟尘等),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依下式计算:Qi=QNCi10-6式中:Qi 废气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kgh;QN 废气体积流量,m3h;Ci 废气中污染物i
15、的浓度实测值,mgm3。,(2)物料衡算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种算法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其通式如下:G投入G产品+G流失式中:G投入 投人物料量总和;G产品 所得产品量总和;G流失 物料或产品流失总和。,(3)经验估算法: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例如燃煤排放的SO2),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Q SO2=G20.8S(1-s)式中:G 燃煤量,mg/s;S 燃煤硫分,%;s 脱硫效率,%。,二、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1)工艺流程: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排放量: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
16、污染物排放量。(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4)主要污染物、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该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统计。(5)污染物排放方式: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
17、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烟气出口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轴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 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 5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环境影 大气环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