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ppt
《《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一、大气的主要成份主要成份稀有气体水,可变,一般1-3%痕量组分,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二、大气层的结构1、对流层 8-18公里 赤道厚两极薄 夏天厚冬天薄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0.6/100m)有强烈对流(原因),(越热越强)集中3/4大气质量,绝大部分污染,天气过程摩擦层或边界层(低层大气)与对流层顶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2、平流层十几到约50km。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部不明显,同温层;上部明显空气运动:平流,非对流空气较稀薄,水、尘、天气现象微臭氧、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放热,平流层变温原因)3、中间层,(遂海拔升高降温)
2、4、热层、及逃逸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分类:气态污染物、颗粒物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1、含硫污染物2、含氮化合物3、含碳化合物,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大气温度层结定义: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大气层的划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也叫电离层)、逸散层。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递减率。通常用下式表式:式中:T绝对温度,K;Z高度一般0.6K/100m。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二辐射逆温层产生的原因: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随之升高。夜晚地面由于
3、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由于上面的空气比下面的空气冷却慢,结果就形成逆温现象。,逆温的分类:近地层的逆温自由大气的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上层逆温),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定义:干空气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四气块稳定度一般来讲,若密度大的流体在密度小的流体下面,则这种层结分布是稳定的,反过来就是不稳定的。然而对于空气而言,尽管其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但它未必是稳定的。因为它的稳定性还受温度层结所制约。所以一个空气块的稳定性应该是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作用来决定的。,单位是/m,气块
4、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若: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稳定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平衡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不稳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小,气块越稳定。如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由于该层垂直递减率为负值,垂直混合很慢,以致使污染物在平流层内难以扩散,甚至可滞留数年之久。,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有:机械运动、逆温现象、污染源本身的特性。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湍流具极强的扩散能力,它
5、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低。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它们有时以动力湍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这些都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最大混合层高度(对流层混合上限或只考虑温差)浮力加速度方程,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下沉逆温:由于大气压分布不均,在高压
6、区里存在着下沉气流,由此使气温绝热上升,于是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称为下沉逆温。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分布广,厚度也较厚。从而使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长时间积累在逆温层中而不能扩散。由于不同地形地面之间的物理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引起热状况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这种热力差异在弱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就有可能产生局部地环流。如海陆风、城郊风和山谷风等。,海陆风,海陆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一是循环作用;一是往返作用。,城郊风城市是人口、楼宇高度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区气温比农村高,特别是低层空气温度比四周郊区
7、空气温度高,于是城市地区热空气上升,并在高空向四周辐散,而四周郊区较冷的空气流来补充,形成了城市特有的热力环流热岛环流。这种现象在夜间、在晴朗平稳的天气下,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城市郊区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可由低层吹向市区,使市区污染物浓度升高。因此,在城市四周布置工业区时,要考虑热岛环流存在这一特点。,山谷风。白天,山坡吸受较强的太阳辐射,气温增高,因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形成空气从谷底沿山坡向上流动,称为谷风;同时在高空产生由山坡指向山谷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产生谷底上空的下降气流,形成空气的热力循环。夜间,山坡的冷却速度快,气温比同高度的谷底上空低,空气密度大,使得空气沿山坡向谷底
8、流动,形成山风。,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一自由基化学基础什么是自由基(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常见自由基 HO HO2 RO RO2 RC(O)O2 等存在时间 短,瞬时,不足秒1、自由基的产生方法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诱导分解法等大气中主要是光解(有机物的光解),2、自由基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自由基的稳定性解离或断裂重排的倾向活性反应的难易程度(和谁、什么条件下)自由基的结构与稳定性取决于连接在具有未成对电子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自由基的结构与活性通常自由基夺取一价原子,对有机物,即氢或卤素,3、自由基反应在气相、液相中十分相似酸碱的存在或溶剂极性的
9、改变,对反应没什么影响由典型自由基源(如过氧化物或光,称引发剂)引发或加速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如氧、一氧化氮)使反应减速或抑制,称抑制剂。1)自由基反应的分类三种类型:单分子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分子相互作用、自由基-自由基相互作用,单分子自由基反应、不包括其他作用物,反应前碎裂或重排自由基-分子相互作用、较重要,加成和取代两种方式自由基-自由基相互作用2)自由基链反应卤代反应,最主要的自由基取代反应,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二光化学反应基础1光化学反应(1)定义: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2)基本步骤:初级反应,次级反应,次级反应:在初级反应过程中反
10、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如大气中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3)光化学定律:第一定律:只有被反应体系吸收的辐射,才能引发反应。这是 1 9世纪由格罗塞斯(Grotthus)(1817)和德雷珀(DraPer)(1843)总结出的第一个光化学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1908年1912年由 Stark 和 Einstein 分别提出光化学第二定律:每一由光活化的原子或分子,只吸收一个引起它活化的光量子,即,(4)光化学离解与波长的关系根据Einstein公式: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则1mol分子吸收的总能量为:(E119621.5对应的单位是kJ/mol和nm)(h=6.62610-34 J.
11、s/光量子c=2.99791010 cm/s 光速N0=6.0221023119621.5)若=400nm E=299.1 kJ/mol;=700nm E=170.9 kJ/mol E=167.4 kJ/mol=714.5nm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 kJ/mol,所以波长大于714.5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2量子产率为了衡量一个光量子导致指定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发生的效率,引入量子产率 的定义:中:Ia 一般称为被吸收的光强度(光子数S-1)。如果分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光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均有发生,那么:即所有初级过程量子产率之和必定等于1。表观量子产率:对光化学过程,除初级量子
12、产率外,还要考虑总量子产率,这个总量子产率称为表观量子产率。因为在实际光化学反应中,初级反应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发生热反应。,以NO2光解为例:NO初级量子产率为:表观量子产率为:如果NO2光解体系中有O2存在,则初级反应产物与O2发生的反应是:表观量子产率为:远大于1的总量子产率存在于一种链式反应机理中。如253.7nm波长光的辐照下,O3消失的总量子产率为6。机理在书中22页。光化学反应往往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包含一系列的热反应。因此总的量子产率变化很大,小的接近于0,大的可达106。,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已知氧分子的键能为493.8kJ/mol 则根据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 大气环境 化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