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赞美》PPT课件.ppt
《《大学语文赞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赞美》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赞美,穆旦,思考练习,作者简介,内容述评,背景简介,艺术赏析,教学重点,资料链接,朗 读,教学目的,退出,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2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返回,穆旦1962年于天津,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返回,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中国现代“九叶诗派”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并留校任教。1948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执教于南开大学。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始于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时。2
2、0世纪40年代前,受英国浪漫派现代诗风的影响较大。后来在浪漫主义中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因素,成为现代“九叶诗派”的一面旗帜。20世纪40年代的诗作多收入穆旦诗集。20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译有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等人的诗作,在译坛享有盛名。,作者简介,返回,背景简介,本诗写于1941年12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已经失败。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态势,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作战,经过太原、淞沪、徐州、武汉四大会战,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主力未被歼灭,且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3、、新四军向日军占领的后方挺进,发动群众,展开游击战,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穷于应付,使其势力仅止于城市的交通线。随着战争从日军一厢情愿的速战速决演变为持久战、消耗战,日本征服中国的目标变得渺茫起来,而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自信心却日益增强。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直接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使自己离失败更近了。穆旦这首诗的民族主题和高昂音调,正是对当时情势的敏感把握与积极回应。,返回,内容述评,本诗的主旋律是赞美。诗人赞美祖国,赞美祖国的土地,赞美土地上的人民,赞美祖国人民以“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
4、已经在世界上站立起来。然而这种赞美之情又不是单一性的纯净存在,它与太多的情感内涵相混和、相交织,如痛苦、悲悯、爱情、耻辱、恐惧、负疚、忧患、幸福等等复杂多样甚至矛盾对立的情感。“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是全诗反复咏唱的最强音。它既是诗人要赞美的理由,也是诗人所赞美的对象。它既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形象写照,也是整个民族与耻辱的历史、沉睡的过去告别的宣言书。全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主要写“我”对祖国土地与人民的感情。第二、三自然段是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通过对“一个农夫”的象征性叙写,歌颂了“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身上的坚强无畏与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抒发了自己对人民的赞美、敬意与感激之情。
5、第三部分。它与首段相呼应,再一次回到祖国与土地的抒情主题,但突出的重心已从人民的苦难转入历史的停滞与历史的耻辱。,返回,艺术赏析,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诗中的大量意象正是这样融合着感性与知性、诗意与思想、具体与抽象的象征性意象。如“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埋藏的年代”、“倾圮的屋檐”、“乌鸦的声音”等,看似祖国大地上景物的写实,其实都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客观对应物,隐喻着民族命运的衰败不祥和诗人对民族生存环境险恶的认知。在诗歌语言方面,本诗融合了口语与书面语的长处,将繁复的长句与简洁的短句相结合,抽象的概略语言往往嵌入在“肉感”的具象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赞美 大学语文 赞美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