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生适应》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采访上海精神病院院长徐一峰 鲁豫:“徐院长,您怎样确定病人是否治愈?”徐院长:“其实很简单,先把浴缸注满水,然后旁边放一把汤匙和一个小脸盆,看他怎么把浴缸里的水弄没喽。”,鲁豫惊奇:“这也太简单了!我都不用想就知道该用小脸盆。”,鲁豫说自己身高163cm,体重41kg,徐院长无语了5秒,然后答道:“已治愈的话会把浴缸里的塞子拔掉。”,进食障碍,70年代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卡朋特兄妹。妹妹卡伦为了保持身体苗条而不断节食,并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1993年2月4日,在她32岁时不幸辞世,于是卡朋特乐队也到此终结,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遗憾。,形体美的变迁中国,古代环肥燕瘦,各有所
2、好,解放初期壮实、健康,现代以瘦为美,形体美的变迁西方,变态心理学,你是如何看待以下这些行为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王某是一个温和的行政人员。但是,在脑部的颞叶受到突然撞击后的一天,他抓起身边的椅子、电话机以及所有能拿到的东西用力掷向她,最后在办公楼内用一个玻璃器具打死了她。张某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三天以来滴水未进,但在周日的两个小时内却吃了八块奶油巧克力蛋糕,然后去洗手间呕吐,接着是持续三天的禁食。李某的宗教信仰禁止她化妆或者饮酒,为此她感到焦虑。,心理健康状态,(1)常态正常状态心理健康(2)偏态不平衡状态心理问题(3)变态不健康状态心理疾病,变态,三个症状要了解: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幻觉
3、自知力,偏态,正常应激反应有四种:(1)常态(2)变态(3)心理危机(4)心理亚健康。,常态,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里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发展心理学,1964年,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台拍摄播出了40分钟的纪录片7岁,选取来自英国不同地区和家庭背景的14位7岁孩子。2012年5月,成长(Up)系列纪录片的第八集56岁(56Up)播出,当年的那些孩子,已是天命之年,
4、用来记录他们人生感悟的,不再是胶片,而是最新的数码技术。从1964年至今,影片七年一拍一播,7岁、7岁又7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到56岁,不脱节地记录了一代普通英国人的大半辈子。,绘画心理学,曼陀罗”梵语Mandala,即圆轮),经济心理学,一、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二、研究储蓄行为,包括储蓄动机和对社会经济状况的理解及其期望。三、是研究税收行为。四、是研究投资行为。五、是研究决策行为。人们依据所能得到的有限信息寻求价值与耗费的最大距离-价值尽可能的大.耗费尽可能的小,即决策的有限合理性。六、是研究通货膨胀。经济心理学的思考兴趣在于:A.通货解胀的社会知觉特点 B.通货膨胀与消
5、费、储蓄、投资等经济行为之间的制动关系。七、是研究失业。,第二章 学会适应 快乐生活,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筑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指个人同环境之间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所谓
6、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适应的分类,1.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2.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 3.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 4.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生活适应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一)生活适应,1.生活环境的适应:广州、学校、教室、宿舍2.生活习惯的适应 消费,四年两个评价标准,绩点综合测评,四年两本书,国家三金,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习成绩和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每
7、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资助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是每生每年3000元。我校分3档,具体补助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元、3000元、4000元。,学校奖学金,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优秀学生单项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业表现优秀奖、文体活动优秀奖)金额:200荣誉称号: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单项荣誉称号(“社会工作优秀分子”、“学业表现优秀分子”、“文体活动优秀分子),消费,(1)记账 借条(2)遵循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
8、(3)不随便办理信用卡(4)节流不忘开源,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9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凭借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摘取这一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里说:“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缺乏自制的后果,他展示了这些人性特征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个体决策以及市场结果。,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经济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Daniel Kahneman博士,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
9、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与Woodrow Wilson学院公共事务教授,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之一。,2002年诺贝尔奖授予给他的理由是:“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2002)卡尼曼从本科到博士阶段,接受的训练一直为心理学训练。同时,卡尼曼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他成为世界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泰
10、勒研究指出,每个人都会建立自己的心理账户,不同心理账户中同样面额的钱却不是绝对等值的。心理账户往往指导大家“专款专用”,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分配预算,都有一个大概的心理建设。,1980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泰勒(Thaler)在其文章中首次提到了心理的账户概念,用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1981年,卡尼曼及其合作者特沃斯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的文章中,借鉴发展为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表示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骨架和预算等过程。1985年,泰勒正式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系统分析了心理账户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心理账户对人们消费(投资)行为的影响。,心理账户理论
11、,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两个最本质的特征:一是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二是心理账户具有不同于经济学的特定运算规则。,今晚周杰伦来广州开演唱会,这是你期盼已久的一场演唱会,虽然票价很高,需要500元。不过你是张粉,早已决定去看,并且早早买好了门票。吃过晚饭,你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票不见了。你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还是一无所获,你心急如焚。演唱会即将开始,你,愿意不愿意为了这次演唱会再花500元买一张票去观看呢?请做出决策:买 VS 不买,同样是你梦寐以求的周杰伦的演唱会,你打定主意一定要去听,票价是500元。但是这次你
12、没有提前买票,打算直接到了演唱会现场再买。刚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把才买的一张价值500元的手机充值卡弄丢了。此时此刻,你还会不会花500元去买票看演唱会呢?请做出决策:买 VS 不买,实验证明大多数人在测试1的时候,都会选择不买;而在测试2的时候,会选择买。客观上来说,测试1、2并没有区别,是等价的在你愿意花500元去看演唱会的前提下,你面临的都是损失了价值500元的物品,然后需要选择是否再花500元去看演唱会。然而实际上,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对待相同的问题,态度确实截然不同。,学习适应,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
13、,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船,教室里打开一包零食,就像在人民广场喂鸽子,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你在干什么,一个人在工地上跟三个砌砖工人谈话。那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回答:“我在砌砖。”问第二个工人,回答是:“我在赚钱。”但当他问第三个工人时,他热情洋溢地回答:“我在建一座教堂!”那三个人在做同一种工作,但只有第三个人工作受到远见的指引。他看见了那幅宏图,宏图给他的工作增添了价值和快乐。,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
14、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北岛,我该读什么书?,学习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1.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瞭望。-英-怀特海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考核方式的转变,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
15、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了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那口棺材,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哈!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高兴。考场上,他情绪高涨,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
16、或再认的现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保持曲线)理论,A、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B、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C、遗忘曲线:表示保持量与学习间隔时间的关系,1885 德国 H.Ebbinhaus,学习途径,1.学术会议:中国学术会议网2.公司实习3.公司、协会培训4.校内讲座5.课堂教师讲授6.图书馆7.求职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8.各论坛贴吧:小木虫(考研)、高校人才网、经济学人.,转专业问题,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热爱自己的专业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人际关系的适应,1.宿舍关系2.班级同学关系 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3.社团同学关系4.师生关系5.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问题,(1)缺少知心朋友(
17、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3)与他人交往冷漠(4)感情交往困难(5)社交恐惧,如何与别人相处,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因为信任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犯一次错就可能将其毁于一旦。,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可以受益终生。希望你们能将心比心,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与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交到一批真正的好朋友。,第二,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18、也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大学四年,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就要多学习团队合作。进入社会后,团队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课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时的团队合作不就等于作弊了么?所以,在读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评估,大学生心理适应问卷SCL-90UPISASSDS,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皮亚杰只有把他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
19、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萧伯纳,心理适应测试,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大学生职业适应问卷,成功不是做最优秀的人,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独一无二的,学会求助,心理正常:心理健康 心理亚健康-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治疗 精神病院,校心理健康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行政楼101咨询时间:周一-周五:8:00-17:00 周一-周四:19:00-20:00,心理学误解心理咨询=有病?心理咨询师来访者就自己心理、精神、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咨询师进行诉说、商讨和询问,以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老师会严格保守与咨询同学的约定,保守来访内容
20、。咨询师为来访者严守秘密,这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第一: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因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找到我,希望通过我消除人际关系紧张,同时希望我通过协调辅导员,帮助调换宿舍。消除人机关紧张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咨询师会尽力予以帮助,而调换宿舍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咨询师不负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人人际关系紧张消除了,宿舍调换也就没有必要了。,第二:心理咨询师来访者的自愿行为。家长、辅导员、老师可能对你提出让你去心理咨询的建议,但你不愿意来,谁也不会强求你。心理咨询只有在来访者自愿的前提下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第三: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成长过程,尤
21、其是大一新生,心理咨询能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使自己在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领悟许多新的道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1.母校的文凭2.独立的人格3.实用的技能4.同学的友情,2021年7月的你,会是什么样子?,不比意识,(1)不以一种固定的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人,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多样化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人的特长和能力。(2)不以追求我胜你负为目的的创造者,应以其成果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脱颖而出。(3)不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潜能上,自强不息,不断前进。一辈子为了别人的眼光活着,这是痛苦的根源。,威尔逊说:对待生活应该这样经常这样提问:从
22、今天,从这件事,从这一考验中,我是否有所体验、有所享受、有所收获。契诃夫说: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要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上帝赐给它的声音去叫吧。,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需求的交互作用整合而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弗兰克成功不是做最优秀的人,而是做最好的自己。,3个苹果,7人如何分?,大家好,是这样的,今天领导给了我3个苹果,他让我在七个人里面分。这7个人在公司职位不相上下,而我呢,只是一颗职场小白菜。领导很忙,也没多说什么,叫我处理好告诉他一声就行了。,HI,我是小A我的想法:3个苹果分给
23、7个人,显然不够啊,这7个人都一样重要,谁少分了也不行啊,我可得谨慎点。我的做法:把苹果切碎成小块,按重量称好分给7个人。,结果:1.7个人拿到的时候苹果由于接触空气已经氧化发黄,但由于是老板给的,加上大家都一样,所以谁也没说什么。2.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大家拿到苹果回去后基本都扔了。3.关于这件事领导没有再问起,也没有听说什么。,HI,我是小B我的想法:3个苹果分给7个人,直接分也不够,7个人都同样重要,谁少分了也不行啊。但是领导给我的是苹果,苹果不易保存,直接切开又容易损坏。我的做法:找隔壁部门的小Z协调借了一台榨汁机,通知7个人于中午12点到公司茶水间领取领导的福利鲜榨苹果汁一杯。,结果
24、:1.到场的人很开心,但是有2个人没来领取。2.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原来这两个人对苹果过敏。3.关于这件事领导也没有再问起,只是听说小B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做事还挺灵活的。,HI,我是小C想法:虽然我职位没有你们7个高,但现在是领导授权我分苹果的,我就有主导的权利。现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就应该让优秀的人多分。做法:核算7个团队上周业绩完成率,排名第1的分的一个,排名25的各分的半个,剩下2名不分。,结果:1.小C觉得自己很机智。2.分到1个苹果的人很开心;3.分到半个苹果的人心想着:“凭什么看上周的业绩,上周又没告诉我们这周有苹果分!”,“凭什么XX可以分1整个,业绩好投诉多也叫好吗?”,“
25、凭什么你小C说怎么分就怎么分?你是领导吗”,“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4.没有分到苹果的人心里想:“&%*$尼#%&(玛$r!”5.关于这件事领导也没有再问起,只是偶有听说小C做事不够成熟,过于专断。,HI,我是小D想法:领导给了我3个苹果,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公司是业绩为导向的,给了资源就应该发挥资源的作用啊。做法:小D制定了一个激励方案,以第二天业绩结果为考核,前三名各奖励1个苹果。方案报领导审批通过后,于今天下班前召开会议向7位团队负责人进行宣讲,明天业绩结果核算后马上颁奖。,结果:1.小D觉得自己很完美。2.7个人里面有2个人觉得“这样不错,更有干劲了”;3.有3个人觉得“为什么非
26、要选明天?今天刚签了好几个客户,明天自己的业绩肯定不好做”,“为什么规则这样制定?根本不合理,小D根本不了解业务情况”;4.剩下3个人觉得“小D真烦,以前这种资源都是直接分配,就你来了之后各种给我们搞事情,还嫌大家不够忙?”5.但是大家一时挑不出明面上的毛病。也不好说什么。6.领导觉得小D真不错,有想法又有能力。只是后来久了慢慢的听人说小D这人不好相处。,HI,我是小E想法:领导让我分苹果,领导这么忙,是不会把3个苹果的事情放在心上的,我应该自己处理好。7位同事资历职位都比我高,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避免产生争议。做法:把7位同事叫到一起开了个沟通会,告诉大家咱们现在就3个苹果的资源,领导是说要
27、分给大家的。大家有什么建议和需求,我先调研上来,如果有问题,大家一起协调。,结果:1.7个人中有2个人说“最近业绩压力大,分苹果的事大家讨论为主吧,只要相对合理就行,到时候通知我结果,我先去忙了”;2.有1个人说“我对苹果过敏,我主动放弃,这次不要了,下次有其他资源的时候大家想着我点儿啊”;3.有1个人说“我对苹果不感兴趣,你们分,苹果籽给我留着,我正好准备种几棵盆栽呢!”,4.最后,苹果虽然没有按照老板说的分到7个团队,但是7个人对于这件事的安排都很满意或者至少说小E没有留下什么话柄。大家都觉得“至少小E做事有章法,知道尊重人,他问了我的意见和需求,虽然可能分配结果不是我最满意的方案,但也是
28、我自己沟通会的时候没有把需求提出来,或者其他人没支持我的观点嘛,小E毕竟只是个员工,也不好怪她/他”。5.关于这件事领导也没有再问起,领导觉得小E虽然没有小D出色,但是做事也算妥帖,而且在公司口碑不错。,PS,可能还有小F什么的,纠结了半天实在不知道怎么分,还是问领导吧:“老板,还是你做主吧,你说怎么分我就怎么分”额,噗一口老血-_-|,关于从分苹果看问题解决方式,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些角度去思考:,1.站在向你派发任务的人的角度去思考:领导的要求是什么?领导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如何?领导希望我在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透过要求本身,领导实质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2.站在任务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即任务本身
29、要求什么,客观上的困难或者限制条件是什么?例如“分苹果”,就要考虑苹果属于保鲜品,易腐易氧化的特质等;3.站在任务受众的角度去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都不可避免的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4.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通过分苹果这件事,我们也不妨了解:,1.很多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所直接看到的那样,别想当然地从自己的角度或经验去下结论或者把一件事情看的太复杂。像小E,通过沟通之后就发现有的人根本不想要这个资源,如果不去沟通,自己还愁半天呢!2.学会借力。小B知道借榨汁机,小D知道借力老板的权威,小E知道借力7个受众让他们自己讨论3.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留给别人的印象和你个人的形象的建立才是目的。,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会忘记你曾经做过什么,或者说过什么。人们只会永远记得,记得在过去的交往和协作中,你给她/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带去了什么样的体验。而这一个又一个印象及体验合在一起,就是“别人眼中的我们”。4.顾忌别人的感受也是一种慈悲,真诚和善意当是我们不忘的初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