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研室讲》PPT课件.ppt
《《外科教研室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教研室讲》PPT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外科教研室谢正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1、概况2、医学界对乳腺癌的认识3、当前国际上乳腺癌的治疗原则4、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5、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6、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7、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乳 腺 癌 概 况,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有 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每7-10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乳腺癌,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乳 腺 癌 的 病 因,1.激素因素:*月经情况(初潮年
2、龄 17岁:2.2倍 绝经年龄 55岁/30岁:1/3)*哺乳情况*激素替代(相对危险因子1.02 1.35)*避孕药的使用?2.遗传因素:*一级直系亲属乳腺癌史(相对危险性2 3)*P53,BRCA 1-2突变,3.乳腺良性疾病: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4.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移民到美国的日本妇女及出生于美国的第一代 日本移民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当地妇女没有区别*肥胖:脂肪组织中的雌激素增加5.电离辐射:斗蓬野照射后,乳 腺 癌 的 诊 断,局部肿瘤诊断:临床体检(月经来潮后第9 11天)乳腺X线摄影:可以早期发现1cm以下的肿瘤 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在80%-85%热图像检查
3、:准确性不高。组织学检查:针吸或肿瘤活组织检查,远地转移诊断:临床体检 实验室检查:血象、肝功能、CEA、CA15-3 对侧乳腺X线摄影 胸部X线摄影 腹部B超检查 全身骨骼ECT检查。,1997年UICC TNM 分期,T0 原发癌未触及;Tis 原位癌T1 肿瘤最大径 2cmT2 肿瘤最大径 2cm,但 5cmT3 肿瘤最大径 5cmT4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T4a)、皮肤(T4b)、同时侵犯 胸壁和皮肤(T4c)或炎性乳腺癌(T4d)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M0 未发现远地转移M1 有
4、远地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医学界对乳腺癌的认识,Halsted:乳腺癌是局部或区域性疾病,其扩散方式 是机械的,即由局部病灶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然 后再发生血行转移,所以要将肿瘤、整个乳房、大小胸肌及腋窝淋巴结整块切除,Fisher:乳腺癌一开始就是全身性疾病,局部处理方 式不影响预后,对早期肿瘤可行肿瘤切除术保留 乳房,术后放疗、化疗,其中放疗只降低局部复 发率,而化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目前观点:乳腺癌在大多数患者先有淋巴转移,以后再 有血行转移,血行转移虽然很重要但并不发生在 所有病人,手术方式不影响预后,但局部肿瘤控 制率直接影响长期生存率。,影响乳腺癌愈后的因素,1.肿瘤大小2.腋
5、窝淋巴结转移数量3.肿瘤组织学分级(SBR)4.患者年龄5.肿瘤组织激素受体(ER、PR)6.肿瘤细胞增殖特点:异倍染色体、S期比例高、Ki-67或PCNA表达7.EGFR、c-erbB2表达,当前国际上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小体积非炎性单发肿瘤:肿瘤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辅助放化疗+/-三苯氧胺治疗大体积非炎性肿瘤/多灶肿瘤:改良根治术+辅助放化疗+/-三苯氧胺治疗炎性肿瘤:化疗 改良根治术 辅助放化疗+/-三苯氧胺治疗转移性肿瘤: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为主,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T:切除原发肿瘤N:腋窝清扫诊断意义大于治疗意义*随机分组研究证明: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比,长期生存率相同。保乳
6、综合治疗与根治术比,长期生存率亦相同。手术方式不改变预后。,保乳综合治疗与根治术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分组临床研究结果,病例数,分 期,局部复发率(%)保乳治疗 根治术,生存率(%)保乳治疗 根治术,随访时间(年),NSABP B06 MilanNCIEORTCIGRDBCG,1219701231868179904,12 87 416 620 129 145 6,63 5965 6577 7565 6673 6579 82,15181010156,I IIII III IIII-II,试 验,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放疗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国际上6项随机分组研究均显示,保乳手术后放
7、疗不 改变长期生存率,但可将局部复发率降低 63%-89%辅助化疗并不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最新的NSABP B-21随机分组研究发现,在肿瘤小于 1cm、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绝经妇女,保乳术后单纯 三苯氧胺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是术后放疗加三苯氧 胺治疗组的二倍以上因而术后放疗在保乳综合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两个或以上原发肿瘤分布于不同象限,或广泛的 恶性显微钙化2.既往乳腺区域放疗史,再次放疗引起乳腺受量过高3.妊娠患者:但如有可能,可于妊娠6月后可先行保 乳手术,生产后再行放疗4.多次局限性手术后切缘仍有肿瘤残存的患者,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绝对禁忌征,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相对禁忌征,
8、1.有胶原脉管病,对放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如硬皮病 和活动性红斑狼,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不是禁忌征2.同一象限内有多个较大肿瘤以及不确定的钙化 3.肿瘤大小并非绝对禁忌征,但肿瘤相对于乳腺体积 较大,保守手术后影响美观效果是相对禁忌征4.大乳房或乳房下垂,影响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及剂量 分布,1.腋窝淋巴结有转移2.肿瘤位置:表浅的乳晕区肿瘤可能需要切除乳头及 乳晕,但不影响疗效,是否切除乳房需经医患双 方共同讨论后决定3.乳腺癌家族史 4.血行转移高危患者。此为辅助化疗的适应征,但不 是保乳手术的禁忌征,不应成为拒绝保乳综合治疗的理由,影响保乳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因素,1.手术切缘情况:切缘距肿瘤近
9、(1 mm)对复发率的影响 目前尚有争论。美国放疗联合中心总结了8年临床经验,发 现:切缘距肿瘤近时复发率并没有显著升高;切缘阳性乳 腺内复发率为18%,但其中局限性切缘阳性(切缘 3个低 倍纤维镜视野中发现浸润癌或原位癌)的复发率为 14%,而 广泛性切缘阳性的复发率则为27%2.导管内癌成分:此成分高局部复发率高,当导管内癌分布很 广泛时应行全乳腺切除3.瘤床补加放疗剂量:见后面幻灯片,4.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国际上有三项随机分组研究证实了 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化疗或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对提高局部 控制率的效果5.放疗与化疗的先后次序:国际上唯一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结果显示,在244例复发
10、危险性中高度患者,保乳术后4周期 辅助化疗后再行放疗局部复发率明显升高,而先辅助放疗然 后再化疗则远地复发率明显升高。但最近于中位随访135个 月对病例进行重新统计未再发现两组有任何差别。NSABP对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15及 B-16两项研究并未发现术后12周 内再放疗会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率6.年龄:小于45岁患者局部复发率高,保 乳 术 后 辅 助 放 疗,*淋巴引流区域(腋窝,锁骨上,内乳链)45 Gy 以 4-6 MV X(g)线照射腋窝-锁骨上区 以 X-电子线混合、扩大切线野照射内乳链(上三个肋间隙)*乳腺 45-50 Gy+瘤床补量 10-16 Gy Romestaing等10
11、24例研究报告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50 Gy 之后瘤床电子线补量 10 Gy五年局部复发率为 3.6%,而 未补量组则为 4.5%(p=0.044)EORTC 最新5318例随机分组研究发现乳腺 50 Gy 之后瘤 床补量16 Gy与不补量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4.3%和 7.3%(p0.001),而且在40岁以下患者效果更好(5年局 部复发率分别为 10.2%和 19.5%(p=0.00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术后不行辅助放疗,局部复发率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的患者仅为5%左右,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 高达10%-30%。而且一旦局部复发,只有50%的患 者能得到控制。
12、*EBCTCG发表的针对1990年前开始的40项随机分组研 究(19582例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乳 腺癌保乳或非保乳术后加用放疗可将局部复发率降低 2/3,死于乳腺癌的患者显著减少,但死于心血管性疾 病的患者却显著增多,20年总生存率在两组相差无几(分别为37.1%和 35.9%)。,*最新发表的涉及6367例患者的18项随机分组研究的 荟萃分析亦表明: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及辅助化疗配 合不但可以降低任何形式的肿瘤复发,而且还可改善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改良术后辅助放疗不但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而且还能提高高危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应注意控 制心脏受量,乳腺癌综合治疗中腋窝的
13、处理,NSABP B-04研究: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被随机 地分成1.乳腺改良根治术2.单纯乳腺切除术,以后出现淋巴结后再行腋窝清扫术3.单纯乳腺切除术加术后淋巴引流区放疗 尽管在第一组中的40%患者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但三组间10年生存并无显著差别,*在第、站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时出现第站淋巴结 转移的机会极少,在保乳综合治疗中只清扫第、站淋巴结腋窝复发率小于 3%,而且发生上肢淋巴水 肿等并发症的机会较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术减少6 倍,因而在临床上多只对前两站淋巴结进行清扫*5年腋窝复发率在无淋巴结检出时为 20%,而当只有 1-2 个阴性淋巴结被检出时则为10%。一般认为至少 需要检出 6 1
14、0个淋巴结才能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虽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增加,但腋 窝淋巴结转移率在肿瘤直径 1 cm时仍达12%-37%,而且在直径 0.5 cm 的肿瘤也并无大幅度下降,因而目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是乳腺癌常规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腋窝、站淋巴结清扫发现转移后(特别是转移 淋巴结 4个)或检出淋巴结过少时,一般要照射同 侧腋窝及锁骨上区,为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剂量以45 Gy为宜*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术后对腋窝进行放疗会显著增加 上肢淋巴水肿、臂丛病变的发生率,而且由于辅助化 疗或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放疗对降低局部复发率的贡 献不大,因而即使有淋巴结转移也不对腋窝及锁骨
15、上 区进行术后放疗,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内乳链的处理,*Veronesi等对737例患者随机分组随访30年发现:做与不做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对总生存率及专项生 存率无显著影响*一些非随机分组研究亦发现照射内乳区对疗效影 响不大,但如心脏受照剂量较大会增加缺血性心 脏病的发病率,降低总生存率*但在丹麦乳腺癌协作组对82b及82c两项随机分组 研究中比较放疗组与非放疗组12年结果,死于缺 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并未显著增加,*目前欧洲正针对此问题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当前一般只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肿瘤位于中央区 或内象限时照射内乳区,而且只照射第1-3个肋间,并注意合理改善放疗技术不使心脏受量过大,同时 化疗
16、时注意不使用心脏毒性大的阿霉素。,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腋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备以下所有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 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 周期或AC/EC4-6周期。中度危险的定义:腋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 岁。LNM 13 和HER-2(-)。可以选择的方案有:FAC/FEC 6。注意Her-2低表达的腋淋巴结1-3个阳性的患者也列在中危患者,治疗方案中并没有含紫杉类药物。高度危险的定义:腋LNM 13 和HER-2(+);腋
17、LNM3。可以选择的化疗方案有:ACT(AC序贯紫杉醇),FEC 3 T 3(FEC 序贯多西紫杉醇),TAC(多西紫杉醇/多柔比星/环磷酰胺),AT C。也可以在G-CSF支持下采用每两周一次的剂量密集化疗4,dd AC4 dd T4;或ddAddTddC(多柔比星序贯紫杉醇序贯环磷酰胺)。,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术后辅助化疗:目的在于消灭全身的微小转移癌灶,降低远地转移的发生,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前新辅助化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为保乳手 术创造机会,试验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消灭全身 的微小转移癌灶。国际上三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均显示,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保乳率但不提高长 期生存
18、率,常 用 的 化 疗 方 案,*CMF(CPM,MTX,5-FU)*FAC(5-FU,ADM,CPM)*FEC(5-FU,Epi-ADM,CPM),术 后 辅 助 化 疗 的 作 用,*美国国家乳腺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计划(NSABP)B-13 研究发现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阴性的保 乳患者,辅助化疗组8年同侧乳腺复发率仅为2.6%,而不加化疗则达 13.4%*最新发表的涉及 6367例患者的18项随机分组研究的 荟萃分析亦表明,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及辅助化疗配 合不但可以降低任何形式的肿瘤复发,而且还可改善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1cm直径的乳腺癌术后一般均要接受化疗,Early B
19、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涉及 30,000名患者的69项随机分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Lancet,352:930,1998):辅助化疗在年轻、ER-的患者效果最明显,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50岁患者 N-N+10年生存率 71%78%42%53%*50-69岁患者 N-N+10年生存率 67%69%46%49%*50-69岁患者 ER-ER+复发率降低 30%18%,*超过 6月的化疗并不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含anthracycline化疗/CMF方案比较:复发率降低 12%,死亡率降低 11%,5年生存率提高 3%,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教研室讲 外科 教研室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