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判断下》PPT课件.ppt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判断下》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复合判断(下),主讲:高维新 副教授,主要内容,第三节 假言判断第四节 负判断,第三节 假言判断,一、什么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因为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所以又称它为条件判断。例1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 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例2 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全面了解案情。例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构成。两个支判断中,表示条件的支判断,位置一般在前边,称为前件。另一个支判断,位置在后边,称为后件。,一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前后件的真假。但是,假言判断与联言判断或选言判断不同,只要其支
2、判断之间有条件联系,即使前后件都是假的,它也可以是真判断。例如:如果南极的冰融化,那么,世界洋面就会上升几十米。日常思维所使用的假言判断除了要求前后件有条件联系之外,还要求前后件的具体内容相关,而现代逻辑只从真假关系方面来研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不管其前后件的内容是否相关。这种区别在学习中是必须注意的。,例如:如果1+12,那么,2+24。如果1+12,那么,雪是黑的。按照日常思维和传统逻辑,例是真的,而例是不可理解的;而按照现代逻辑,二者都是真的假言判断,虽然的前后件之间没有内容上的联系,但判断所断定的真假关系是正确的。当我们讲如何正确使用假言判断时,主要是按日常思维来要求的,当我们讲假言
3、判断的逻辑性质时,则是主要按现代逻辑的方法来进行的。,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存在另一事物情况也存在的假言判断。以“P”和“q”分别表示两种事物情况,如果有P必有q,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例1 如果一个人发烧,他就有病。例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是联结项。该联结项还可以用符号“”(读作“蕴涵”)来表示。这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也可表示为:P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还有
4、“假使就”、“倘若则”、“只要就”、“当便”等等。但是,“如果那么”这类句式,有时表达一种比较关系。例如:如果说里根是以一种“沉思的怀旧”心情离开白宫的话,里根夫人南希则是以既自豪又伤感的复杂心情告别总统府的。这个假设句是将两种情况加以比较,实际上表达的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联言判断。其假设不是条件上的假设,而仅仅是措辞语气上的假设。,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真,后件也真。就是说,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真后件也真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真,后件却假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而当前件假时,后件不论是真是假,该充分条件假言判
5、断都是真的,因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假,后件怎么样。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表4-4,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不存在,另一种事物情况就不存在的假言判断。所谓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无P必无q,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只有,才”是联结项。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还可用符号“”(读作“反蕴涵”)来表示。因此,必要条件假言判
6、断也可表示为:Pq,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除了“只有才”以外,还有“必须不”、“除非不”、“除非才”、“才”等等。但是,“只有才”这种句式并不都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例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中,“只有”表示量项。,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假,后件也假。就是说,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假,后件也假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假,后件却真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条件;而当前件真时,后件无论真假,它都是真的,在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真,后件怎么样。例如:一个人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
7、。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表4-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它们的等值关系可概括如下:(1)“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 q,才p”即:p q q p(2)“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 p”即:p q q p(3)“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非p,才非 q”即:p q p q(4)“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非 p,那么非 q”即:p q p q,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存在另一种事物就存在;该种事物情况不存在另一种
8、事物情况就不存在的假言判断。所谓充分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有P必有q;如果无P必无q,就是说,P不仅是q的充分条件,而且是q的必要条件。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并且只有P,才q 从或表示为:当且仅当P,才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也可用符号“”(读作“等值”)来表示。这样,上述公式也可表示为:P 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还有“只要并且只有才”、“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等等。,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了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即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前件假后
9、件一定假。就是说,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真后件也真,或前件假后件也假时,它是真的;而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或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是假的。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表4-6,五、关于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假言判断所反映的往往是事物情况之间的必然联系,提供了关于客观事物较为可靠的规律性知识。1、确切把握假言判断不同联结项的逻辑含义,准确反映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 第一,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联系。例如,有人说的“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就是一个虚
10、假判断。在人类缺乏科学常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某些俗话、谚语,如“喜鹊叫,客来到”、“眼皮跳,祸事到”,就是把无必然联系的现象拉在一起拼凑成的假言判断,是不能成立的。,第二,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否则,就会混淆条件联系。例如:如果从小认真学习,长大了就能当科学家。只有缺乏水份,花才会死亡。只要而且只有树雄心,就能攀高峰。2、确切把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进行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 3、弄清假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准确地表达假言判断,试分析以下命题属于何种假言命题?1、没有耕耘,哪来收获?2、只要某人构成间谍罪,那他就有危害国家安全的
11、目的。3、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且仅当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之和。4、他犯了罪,应受刑罚处罚。5、某甲是中国公民,他具有中国国籍。,第四节 负判断,一、什么是负判断?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例如: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并非一个人有病就发烧。并非价廉物美。负判断由支判断和联结项两部分构成。支判断是被否定的原判断,支判断可以是个简单判断,如例;也可以是个复合判断。,负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并非P 其中“P”是支判断,“并非”是联结项。“并非”也可以用符号“”或“”来表示。这样,负判断的符号式就是:P 或 P 负判断是特殊的复合判断。首先,它不象其他复合判断具有两个以上的支判断,而只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判断下 复合 判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