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05版解读.ppt
《中国药典2005版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典2005版解读.ppt(3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周帼雄,前 言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按照第八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案和要求,在全体委员和常设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及各有关部门与单位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编制完成、成为建国以来的第八版药典。,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本版药典共收载3214种,新增525种(约16%),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简述 1本部药典中现代化
2、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广泛运用,2制剂通则中增加植入剂、冲洗剂、灌肠剂、涂剂,涂膜剂等。还增加多种亚类剂型,如片剂通则下增加可溶片、阴道泡腾片,胶囊剂通则下增加了缓释胶囊和控释胶囊等,部份制剂项下增加了无菌检查项目。,3在通用检测方法中,新增了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质谱法、贴剂黏附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降钙素生物测定法和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4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增订小容量注射剂的检查;薄层色谱法中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为按给药途径要求,并增加了方法验证试验;无菌检查法由培养7天修订为培养14天。,在指导原则中,修订了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缓
3、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使之与实际研究和生产情况更趋一致;并增加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和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等,对考察药品质量,规范质量要求和统一药品标准起到指导作用。,附(1)引湿性特征描述与引湿增重的界定 极具引湿性:引湿增重不少于15%。有引湿性:引湿增重小于15%且不少于2%。略有引湿性:引湿增重小于2%且不少于0.2%潮解:吸收足量水分形成液体。,(2)测定方法 取一定量供试品置于251恒温干燥器(下部放置氯化铵或硫酸铵饱和溶液)或人工气候箱(设定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80%2%)内。放置24小时,称重计算。,5本版药典对安全性更为重视 增订静脉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查的品
4、种126种,增修订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品种112种,附录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引入国际间协调结果的有关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原料药增订残留溶剂检查的品种达24种,并增加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正电子类和碍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结合我国医疗工业的现状和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将由卫生部颁布的原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修订为可见异物疗法并收载入药典,以加强注射剂等药品的用药安全。,综上所述,本版药典基本达到设计方案的目标要求。为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为我国医疗工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制剂通则,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周帼雄,剂 型 A 片剂 B注射剂 C酊剂 D栓剂
5、 E胶囊剂 F软膏剂 乳膏剂 糊剂(软膏剂)G眼用制剂(眼膏剂)H丸剂 J植入剂(新增)K糖浆剂 L气雾剂 粉雾剂 喷雾剂 M 膜剂 N颗粒剂 O 口服溶液剂 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P 散剂 Q 耳用制剂(滴耳剂)R鼻用制剂(滴鼻剂)S 洗剂 冲洗剂 灌肠剂(洗剂)T 搽剂 涂剂 涂膜剂(搽剂)U 凝胶剂 V贴剂(透皮贴剂),附录 A 片剂,片剂 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非包衣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含片
6、 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含片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 A)检查,除另有规定外,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舌下片 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舌下片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 A)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分钟内全部溶化。口腔贴片 系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咀嚼片 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
7、作用的片剂。咀嚼片口感、外观均应良好,一般应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填充剂和黏合剂。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分散片 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可溶片 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可溶片应溶解于水中,溶液可呈轻微乳光。可供外用、含漱等用。泡腾片 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 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8、。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的形状应易置于阴道内,可借助器具将阴道片送入阴道。阴道片为普通片,在阴道内应易溶化、溶散或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具有局部剌激性的药物,不得制成阴道片。阴道片照“融变时限检查法”(附录 B)检查,应符合规定。阴道泡腾片照发泡量检查,应符合规定。,缓释片 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缓释片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附录 D)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控释片 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控释片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附录 D)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肠溶片 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
9、行包衣的片剂。,为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对胃的剌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对片剂包肠溶衣;为治疗结肠部位疾病等,可对片剂包结肠定位肠溶衣。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释放度检查。片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贮存期间发霉、变质。四、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等根据需要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附加剂。五、为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
10、臭味、改善片剂外观等,可对片剂进行包衣。,六、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除另有规定外,对于非包衣片,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防止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磨损或破碎。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下检查。,【重量差异】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
11、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崩解时限】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 A)检查,应符合规定。阴道片照“融变时限检查法”(附录 B)检查,应符合规定。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发泡量】阴道泡腾片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 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径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371水浴中5分钟后,各管中分别投入供试品1片,密塞,20分钟内观察最大发
12、泡量的体积,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于6ml,且少于3ml的不得超过2片。,【分散均匀性】分散片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2片,置201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微生物限度】口腔贴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 J)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 B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入体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可
13、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无菌粉末用溶媒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制得。,注射用浓溶液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m以下,含1520m(间有个别2050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
14、应容易分散均匀,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1m以下,不得有大于5m的球粒。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二、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一般分为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2)非水性溶剂:常用的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大豆油,其质量应符合“大豆油(供注射用)”标准;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溶液。,三、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助
15、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所用附加剂应不影响药物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过度的刺激。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一般浓度为0.1%0.2%;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等。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抑菌剂,抑菌剂的用量应能抑制注射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用适宜的方法灭菌,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的注射液,不得加抑菌剂。,四、注射剂常用容器有玻璃安瓿、玻璃瓶、塑料安瓿、塑料瓶(袋)等。容器的密封性,须用适宜的方法确证。除
16、另有规定外,容器应符合有关注射用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的国家标准规定。容器用胶塞特别是多剂量包装注射液用的胶塞要有足够的弹性,其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五、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注射剂的配制时间,防止微生物与热原的污染及药物变质。静脉输液的配制过程更应严格控制。制备混悬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粒子大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注射用无菌粉末应按无菌操作制备。,六、灌装标示装量为不大于50ml的注射剂,应按下表适当增加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多剂量包装的注射剂,每一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增加装量应能保证每次注射用量。,接触空气易变质的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应排除容器
17、内空气,可填充二氧化碳或氮等气体,立即熔封或严封。七、熔封或严封后,一般应根据药物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灭菌,必须保证制成品无菌。注射剂在灭菌时或灭菌后,应采用减压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容器检漏。八、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遮光贮存。,九、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在标签中应标明所加抑菌剂的名称与浓度;注射用无菌粉末,应标明所用溶剂。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进行以下检查。【装量】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标示装量为不大于2ml者取供试品5支,2ml以上至50ml者取供试品3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注入经标化的量具内(量具的大小应
18、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在室温下检视。测定油溶液或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用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后,同前法操作,放冷,检视,每支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 F)检查,应符合规定。【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或乙醇洗净,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求出每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瓶(支)装
19、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应符合下列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支)复试,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可见异物】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注射液、溶液型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可见异物检查法”(附录 H)检查,应符合规定。【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用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附录 C)检查,均应符合规定。【无菌】照“无菌检查法”(附录 H)检查,应符合规定。【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除另有规定外,静脉用注射剂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附录 E)或“热
20、原检查法”(附录 D)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 C酊剂,酊剂系指将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酊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二、含有毒剧药品酊剂的有效成分,应根据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使符合各该酊剂项下的规定。三、酊剂可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制备。(1)溶解法或稀释法取药物的粉末或流浸膏,加规定浓度的乙醇适量,溶解或稀释,静置,必要时滤过,即得。,(2)浸渍法取适当粉碎的药材,置有盖容器中,加入溶剂
21、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35日或规定的时间,倾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适量,依法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加溶剂至规定量后,静置24小时,滤过,即得。(3)渗漉法照流浸膏剂项下的方法(本版药典一部附录),用溶剂适量渗漉,至流出液达到规定量后,静置,滤过,即得。,四、酊剂久置产生沉淀时,在乙醇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情况下,可滤过除去沉淀。五、酊剂应遮光密封,置阴凉处贮存。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酊剂应进行以下检查。【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检查,应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 J)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 D栓剂,栓剂系指药物与
22、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直肠栓为鱼雷形、圆锥形或圆柱形等;阴道栓为鸭嘴形、球形或卵形等;尿道栓一般为棒状。栓剂分为普通栓和持续释药的缓释栓。栓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栓剂常用基质为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豆脂、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氢化植物油、甘油明胶、泊洛沙姆、聚乙二醇类或其他适宜物质。二、常用水溶性或水能混溶的基质制备阴道栓。三、除另有规定外,供制栓剂用的固体药物,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并全部通过六号筛。根据施用腔道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制成各种适宜的形状。,四、根据需要可加入表面活性剂
23、、稀释剂、吸收剂、润滑剂和防腐剂等。五、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要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并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或贮存时变形。六、缓释栓剂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再进行融变时限检查。,七、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以下密闭贮存,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栓剂应进行以下检查。【重量差异】栓剂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10粒,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
24、度1倍。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栓剂,可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融变时限】除另有规定外,照“融变时限检查法”(附录 B)检查,应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 J)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 E胶囊剂,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胶囊剂依据其溶解与释放特性,可分为硬胶囊(通称为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主要供口服用。硬胶囊 系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软胶囊 系将一定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状液
25、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软质囊材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单独或混合制成。缓释胶囊 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缓释胶囊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控释胶囊 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控释胶囊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肠溶胶囊 系指硬胶囊或软胶囊可用适宜的肠溶材料制备而得,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填充胶囊而制成。肠溶胶囊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而释放活性成分。除另有规定外,照“释放度检查法”(附录 D)检查,应符合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药典 2005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8038.html